那一年,钟馨的大学生活终于结束了,她拿着那一本大红烫金字的毕业证书,长舒了一口气。她想,为了这该死的证书,终于熬过来了。可要问她大学三年都学到什么,对今后工作有什么帮助,她一定会说:“不过为了混张文凭,三年所学的知识对今后工作并没有多大作用。”
也就在那一年,全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钟馨所在的学校实行了聘任制,必须拥有大学毕业证书才有资格竞聘教师岗位。钟馨暗暗吃惊:“哟,乖乖,真是万幸。不过,即使不能参加教师资格竞聘,也没什么,人要适应环境,不然会很累。”结果表明,所谓的教师资格聘任制,也只是表面文章,虽然招聘条件规定教师资格聘任一定要有大学文凭,实际上,一些老师没有大学毕业证书,学校也给予他们参加竞聘。学校这些年虽然没安排钟馨课程,但现在也不得不给钟馨参加竞聘,因为钟馨在学生中还是蛮受欢迎的,在历次教师测评中,学生给钟馨的评分都是比较高的。最后的结果是,虽然学校不情愿给钟馨安排太多的课程,但又不愿意让钟馨白白的闲着,因为有一些老师已经质疑:为什么不安排钟馨上课,她到底犯了什么错?如果没犯错,不安排上课,白白领工资,这是学校领导的失职。
鉴于教师们的议论,学校领导不得不考虑影响,所以,开始安排一些零散的课给钟馨。钟馨虽然不大高兴,但也没说什么,接受下来了。这次看似热闹的教师资格竞聘,草草收场了,结果皆大欢喜。
早晨,钟馨正在洗脸,母亲一脸忧郁,悄声来到她身边。还没等钟馨开口,母亲便说:“唉,我的命真苦啊,我真苦命。”母亲昨天晚上肯定失眠了,又胡思乱想了,钟馨不由得怒火中烧,生气地说:“你命苦?每天早上睡到九点钟才起床,你命苦?
命苦的人能天天睡懒觉?你现在有吃有穿,虽然不是吃山珍海味,不是穿丝绸皮货,但你也不愁冷暖饥饿。”
母亲打断钟馨的话说:“我是为你嫂子生气,我现在有儿子不能去和他生活,这不是命苦吗?”
“非要和你儿子一起生活吗?”钟馨把毛巾拧干挂好,急忙回自己房间,不愿一大早看到母亲那自卑自怜的样子。
可母亲并不了解钟馨的心情,跟着钟馨走进房间:“一想到你嫂子骂我,唉,我昨天晚上都没有睡好……”
“所以,一大早说这些?你为什么不想一想自己每天可以睡懒觉,想睡多久就睡多久,睡够起来有饭吃,有衣穿,风吹不到雨淋不着,这不就是幸福吗?你还想怎么样?看看我们的附近,到外面看看,不少老年人、男男女女,年纪比你还大,每天为了挣钱养家,不管酷暑严寒,一天到晚站在菜市场里叫卖,挣钱换取生活所需。你有过这样的日子吗?虽然,过去爸爸让你吃了不少苦,但对于自己的丈夫在他生病需要护理的时候,你的付出不也是应该的吗?你要是觉得寂寞无聊,可以去旅行嘛,要不去找你的老姐妹玩,或者到小姨子家住几天,和她好好唠家常,散散心;前天你不是刚给她打电话的吗,一聊就一个小时,如果觉得还不行,就去她家住几天,我给你路费。”
母亲不再言语。钟馨又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老挂着它,难道你也让我整天陪你唉声叹气吗?为什么老生活在过去的影子里,为什么不能给我一些鼓励,知道我上班的压力有多大吗?你也应该学学别的老人,经常对女儿说些鼓励的话吧,我需要你的鼓励,需要你振作起来。”
“那你为什么不对你妈妈好一点呢?”
母亲又钻牛角尖了。钟馨更生气地说:“不要又扯到我身上,我对你又怎么不好啦?你说啊!”
“我是想让你对我好一点……”
“你为什么不说你对我怎样呢?你对我怎样,你自己也很清楚。”
母亲一脸失望,转身走出房间。
钟馨心里很不平静,一大清早被母亲破坏了心情,她冲母亲的背影说:“你少管我一点,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吗?哪一次吵嘴不是你挑起的?看看别人的妈妈,总是鼓励自己的儿女勇敢,大胆追求自己的理想,你有过吗?你什么时候和我谈过人生?不是自怨自艾,就是责怪我,你是个合格的妈妈吗?我现在就已够艰难困苦的了,你不能给我一点安慰和鼓励?每次和你吵嘴都让我很愧疚,觉得对不起乐乐,总觉得我在乐乐眼里是坏妈妈,可你又没事找事瞎唠叨。我不想老沉浸在悲情的气氛中,你也应该坚强自信才行啊。”
说完,钟馨出门上班了,坐在车子上,她心里很久都不能平静。在别人眼里,她,又多了一条不孝的罪过。
只是钟馨没想到,她那些赌气的话却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奇迹发生了,从此以后,母亲彻底变了,变得心态平和,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多了起来,不再怨天尤人,也不再唉声叹气,从自怨自艾中解脱出来了。至少在钟馨看来母亲不再整夜地沉溺于悲苦中,看问题也看得开,过去了的,那个有几分天真稚气、爱说爱笑的母亲又回来了。母亲的这种转变让钟馨蛮欣慰的。
更令钟馨没想到的是,她自己也变了。在她的心中,有一根弦苏醒了,她时不时地被一股亲情所感动,开始悄悄关注母亲的一举一动,偷偷窥探母亲的脸庞,从母亲的脸上了解她的喜怒哀乐。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并毫无保留地支持母亲,但她已能渐渐理解母亲,懂得克制自己,尽力避免与母亲吵嘴了。此是后话。
这天钟馨上班后,接到的学校通知,又让她陷入苦恼之中。原来,为了下个学期的招生工作,学校提前让大家回去,不管用什么手段,都要招来两名学生。这是铁打的任务,完不成任务,少一个学生扣两百元。如果完成任务,则每招来一个学生奖励两百元。
虽然离期末考试还早得很,但大家都知道,现在是“读方市场”,每一个学校都早早提前布置招生工作,所以,大家一刻也不敢松懈。回家之后,大家各显神通,有的动员亲戚朋友们送子女来,有的教职工甚至到各中学大门外守候,拦着过往的学生发放宣传资料,许诺种种优惠待遇,说服那些考不上高中的学生,或者社会上的待业青年到学校读书。
钟馨异常苦恼,上个学期她没完成招生任务,被扣了四百块钱,这次看来也不妙,她虽然心痛被扣掉的钱,但并没打算去找关系把学生拉到学校读书。浪费学费事小,万一耽搁学生宝贵的青春年华则罪不可赦。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她恪守“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信条,宁愿被扣钱也不做违心事,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再次背上良心债。
“唉,这日子过得太快了,又快放假了。”易姬丽伸了个懒腰说。
钟馨感慨道:“是啊,又老了一年,现在我都不敢看日历了,这日历一本一本的换得也太快了。”
“这是自然规律,你我都没有办法。”
钟馨点点头:“自从上了三十岁,就觉得这日子过得飞快,一眨眼的工夫就过了一年,真害怕。”
易姬丽笑道:“这满世界所有的人都和你一起变老,时间对谁都是公平的。”
“是,没错,有人在同样有限的生命里做出非凡的成绩,但我除了吃喝,整天浑浑噩噩过日子,眼看四十了,仍然一事无成。”
“都这年纪了,你还想出成绩啊。”
钟馨心虚了,她知道自己的能力,现在的她已没有回天之力,还是接受现实吧:“日月穿梭不是人类能阻挡的,我只希望日子过得不要太快了。”
“所以,趁年轻尽量穿好的吃好的,尽量玩,不要老了才后悔。”
“那是你们富人的专利,穷人没这个能力。”
“谁让你老想着儿子啦。还是放手让他自己去闯,不要像母鸡那样护着他。”
“我像母鸡?你看见了?”钟馨反诘道。
“你每次谈话总离不开儿子、儿子,你还是为自己活一回吧。”
“为儿子也是为了自己,我感到自豪哩。”
“像你这样真少见。你满传统的,为了孩子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唉,如果要评选好母亲,你够格。”
“别给我戴高帽了,我只是做了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而已。”
易姬丽好奇地问:“如果让你回顾自己的一生,让你感到最难忘或者你挂念的是什么呢?”
“没有比孩子的成长更能让我留恋了。”
是的,最近,每当钟馨独处时,她常常回忆起过去了的一切,最让她留恋的就是儿子了。儿子从呱呱坠地到襁褓中的牙牙学语,从蹒跚学步到如今,点点滴滴儿子成长的每一步都在钟馨心里留下了不灭的印记。她承认她的人生是失败的,但儿子就是她失败的人生中唯一的成功。
易姬丽笑了:“真奇怪,生了儿子之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除了给他喂奶,我很少抱他。”
“我和你相反,儿子生下来后,我没一天睡过安稳觉,天天半夜爬起来给儿子喂奶、换尿布,醒过后就很难再睡着了,好不容易睡着了,可儿子又睡够了,起来了,你又得给他喂奶和换尿布,那个时候,我最大的奢望就是能美美地睡个够,连饭都不想吃。”
易姬丽淡淡地说:“我没这种感觉,我儿子很少能吃到母奶,为了这件事,我婆婆还说过我,她以为我为了保持体形不愿喂奶,其实我是因为奶水分泌不足而不能给孩子喂的。”
“你命好。”
“其实只要你把眼睛一闭,把儿子交给他人,不就行了吗?”
钟馨摇摇头:“半天看不到儿子,我就会想得慌,而且我觉得抚养儿子、和儿子说说话,这就是幸福哩。”
“所以,你不累啊。”
“虽然很累,可很满足。母爱之所以伟大,在于无私奉献,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给了我们更多的欢笑,从这方面来说,做父母的也应该感谢孩子给了我们阳光一般的笑脸,纯真无比的童心。”
“你真是的,养育孩子都很累,万一孩子不听话,就想骂他,你却说要感谢?咳,不知道谁感谢谁哩。”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还不是做父母的没尽到责任?‘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也是,可男孩子总归调皮啊。”
“如果孩子老老实实、一本正经,那倒要担心了。孩子调皮,证明他健康、聪明活泼,你应该感谢老天爷给了你一个健康的孩子啊。”
“他一调皮捣蛋我就烦,还可爱哩?”
“不会吧?你只是说说而已吧?”钟馨不相信似的说。
“我真不是一个好妈妈,我对儿子也惭愧。不过还好,他爸爸和爷爷奶奶那么疼爱他,总算弥补了我的缺失。”
“可他们都不能替代母爱。”
“老古董,我原来以为自己已经够传统的,没想到,你比我更传统。”
钟馨不以为然地说:“这算什么传统,我只不过出于母爱的天性来抚养孩子罢了。
从孩子开口和你说话,你就会从他那稚嫩的童音中感觉到母子之间浓浓的亲情,这是做母亲的才能享受到的特权。”
“是啊,假设女人没能当母亲,人生是不圆满的。”
“现在不像过去了,有人提倡独身主义。”
“等她们老了会后悔的,现在我老公一出差不在家,我都觉得孤独寂寞和难过,老给他打电话。”
“你老公说什么?”
易姬丽幸福地说:“还不是夫妻之间的事?我的老公也真是的,出差在外,天天老往家里打电话,我已习惯接他的电话了,要是哪天没接到他的电话,我的心就怦怦跳,会睡不着的。”
“你真幸福啊。”
易姬丽转而问:“你真不考虑结婚啦?还是再婚吧,不然,等老了,连说话的人都没有,会寂寞的。”
“不用等到老,我现在已觉得寂寞了。”钟馨感伤地说。
“所以,再婚吧。”
“再婚就能解除寂寞?这可不一定,说不定再婚会让我再次陷入新的困境,与其这样,还不如自己过,图个清静。”
“也是,儿子是你的安慰。可是,他迟早都要离开的。”
“是啊,如果我有几个孩子的话,当一个孩子离开去开拓事业的时候,还有别的孩子,可现在……”
“当初就是让多生,我也不会生。抚养孩子太辛苦了,孩子万一不听话,做父母的太痛苦。”
钟馨惋惜地说:“我几次怀孕,都打掉了,真后悔,当初把他们都生下来的话,我是四个孩子的母亲哩。”
“我才不生呢,多痛苦啊!”
“虽然痛苦,可也很快乐。抚养孩子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我们的人口够多的了,还是少生一点吧。”
“啊,是够多的了,可我的家庭人口太少了,我的家庭多冷清啊?”
“多生孩子会让我们越来越穷的。”
钟馨忍住笑:“越穷就越生。”
“越生也就越穷,恶性循环。”
钟馨忍不住哈哈大笑:“可总不能让所有人都做独身者吧?你以为我们这里像国外啊。”
“西方国家人口出生率很低。甚至有些国家的出生率还是负数哩。”
“我们人口多,也算一种优势吧?”
“你以为打架啊,要人多势众?提高我们的国民素质吧,这才是我们国家昌盛的保证哩。”
钟馨由衷地说:“老百姓很质朴,不习惯喊口号,可他们所做的都是日常工作的平凡事。了不起。”
“谁欣赏平凡?社会发展了,人反而变得自私了,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啊?”
“自私是人的自我保护的本能,这和好坏不能画等号。知道平凡与平庸的差别么?虽然只一字之差,但却有着天壤之别。伟人说过,平凡就是非凡。平凡的人能够以朴实无华的品质坚守社会道德伦理的规范,自觉抵制世俗利益的诱惑,默默无闻地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从而在平凡中彰显人性的光辉。”
“可是,现在学校教育学生要见义勇为,做好事,和坏人坏事做斗争哩。”
“你怎么看这事?”
易姬丽笃定地说:“我才不那么做呢,我的孩子和坏人坏事做斗争,谁保护我的儿子?万一出了事怎么办?”
向学生灌输“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理念是教育部规定的一部分内容,很多人理解为,当国家和同胞的生命财产面临危险,任何公民都要挺身而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拯救国家与民众的财产。客观地说,在国家与民族危难之时,这一提倡确实有凝聚力,多年来,它一直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道德品质的风向标,鼓舞着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赴汤蹈火、建立功勋。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地涌现出数不胜数的英雄人物: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向秀丽、欧阳海、王杰,“草原英雄小姐妹”、雷锋、“铁人”王进喜,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成长,他们的英雄故事成为各学校雷打不动的教材。
只是最近几年来,社会上出现诸多的争议,认为这种导向有问题,学校不应该鼓励学生冒险,除了对生命的尊重,还有现实的原因,毕竟,倡导未成年人用血肉之躯去迎向罪犯的刀子,跳进不管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或者是火海,其结果都是对生命的漠视,让悲剧一再重演,既得不偿失,也有悖人性。所以,见义勇为应该要量力而行。所以,现在学校也不鼓励学生冒险了。
“做好事就意味着奉献,不应该有任何的索取。”
易姬丽气呼呼地说:“我没有你想要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我只是一介平民百姓。
为了儿子,我得活下去,哪怕像狗一样生活,也要活下去。也许你说我胆小如鼠,是的,我也许很胆小,但再胆小的人也拥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钟馨沉默了。她虽然能理解私心的客观存在,但仍然忧心自由主义泛滥,我们的好传统集体主义的衰落。她愈来愈觉得,绝对的自由主义是不可取的,同样,极端的集体主义也一样有害。她现在信奉不偏不倚,也就是老祖宗所说的“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