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认为我是哪一种类型呢?”
“自信,自尊,不媚俗,有主张。”
“别恭维我。”
“不是恭维,是真的。难怪学生喜欢你。都说,‘一流老师靠人格魅力,二流老师靠学术,三流老师靠泄题,四流老师靠作业,五流老师靠点名,末等老师靠不停变换点名方法’,你就是靠你的魅力赢得学生的信赖。”
“呵呵,谢谢,这是我听到的最公正的评价了。方老师,和你在一起,我能感觉到你的真诚。”
“瞎说。”
“没有瞎说,因为你从来没有同情和可怜我,和你谈话,我没有自卑感,我是凭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赢得你的肯定。方老师,我感谢你。”
“你……”
“我已经四十了,四十年的岁月就一眨眼的工夫就过去了,人生中能遇到一个知心朋友是多么不容易。我不是没有知心朋友,可非常少。方老师,我们今天能敞开心扉,没有顾忌地交谈真难得。”
“就是,我们不像别人,需要戴着面具。明明熟悉的一张脸,却不知道藏在面具背后的是什么?真可怕。”
“我也有同感。”钟馨笑了,以前和易姬丽在一起的时候,总是被可怜,被怜悯,让她很不舒服,现在她发现方老师和她拥有共同的价值观,真难得啊。听到易姬丽的名字,方老师突然变得很激动,异常生气地谈了一起她亲身经历的不可思议的往事:那还是两年前的事了,有一天,由于下午没课,她和易姬丽相约吃了午饭两人一起回家。由于不是下班时间,学校的校车不开动,两人只能另想办法。方老师到车库询问是否有顺风车可搭,易姬丽则站在办公楼后的树荫下等候。
方老师的询问没有结果,她回到树荫下找易姬丽时,却发现没有易姬丽的踪影。她左等右等,也没见易姬丽,看时候不早了,她只好往回走,经过办公室时,却发现易姬丽坐在里面与高科长谈笑风生,好像把她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方老师很生气,气的是易姬丽不够朋友,既然有事为什么不告诉她一声,让她在烈日底下苦等。谁也没有想到,第二天,办公室的打字员告诉她,昨天是高科长把易姬丽叫回去的。
原来,高科长看到易姬丽在等方老师,便趁方老师去车库之际,借口有事把易姬丽叫回去了。易姬丽回办公室之后,却被高科长警告:不要与方老师走得太近,必须与方老师保持一定的距离。高科长为什么要这样警告易姬丽呢?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因为饲料厂的事,方老师早被高科长的圈子列入不受欢迎的名单,高科长也是尽心尽力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人,尽其所能去孤立那些不被他们欢迎的人。
就易姬丽的个性,她肯定是不敢有违高科长,便顺水推舟在办公室聊天儿,却没想到把方老师晾在一边太过分。但是,从此以后,两人结下了心结,曾经亲密无间的朋友情谊再也难寻踪迹。
事情虽然已过去,方老师至今想起来仍然不能释怀,被人孤立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甚至晚上做梦时还被惊醒过来。只是刚强的她从未在他人面前表露出一丝一毫。她把痛苦深深埋藏在心底,不让它干扰自己的情绪,依然以顽强的意志面对一切挑战,方老师是坚强的。
这件事虽然发生在方老师身上,但对钟馨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看似牢固的朋友情谊,在权力面前如此脆弱。更让人心寒的是,作为一个领导,其职责就是要团结同事,共同开创局面,而高科长却利用职务之便,打击报复与已持有异议的同事,其作风完全背离一个党员的作为,其内心居然如此卑鄙和龌龊。就这件事连同上次月饼清点工作事件,原来正义的、光明磊落的高科长在钟馨眼里被完全颠覆了,他变成一个卑鄙的权谋小人。
“乐乐,你快过来,快啊。”
“什么事啊?”儿子慢悠悠地从房间走出来。
钟馨拉过儿子,让他坐在身边,指着电视说:“过来看,这片子太好看了。”
“又是韩剧?”
“讲一个穷苦女孩奋斗的故事。”
“你自己看。我不看。”
“这部片子对你有启发教育。哎,你看,一个孤儿在逆境中学习做服装生意哩,太感人了。”
“我不看。”
“不听妈妈的话吗?你就要中学毕业考大学了,你也该考虑一下你自己的人生了,你现在对自己的人生一点计划都没有,这不行。妈妈让你看看别人是怎样工作的。你过来,坐在这,好好看啊。”
儿子虽然坐下来了,但并没有认真看,“这是影视剧,这又不是真的。”
“影视剧灵感、题材也是从生活中来的啊,而且演员演得太好了,就像是他亲身经历过一样。”
“真是的,自己看韩片,也让我和你一起看,有你这样的妈妈吗?”
“别不耐烦,你听听,这音乐多好听啊。这曲子真好听。”
“曲子叫什么?”
“不知道。”
“不知道?那你也不懂什么意思。”
“可旋律很动听。钢琴伴奏得多好。”
“如果有谱子,我也可以弹。你去找谱子给我啊。”
“连曲子的名字都不知道,怎么找啊?”
“我们国家也有好的影视剧,没见你如此着迷啊。”
“韩剧的风格和我们的不同嘛。现在韩剧不仅在我们国家流行,在东亚也广受欢迎呢,就像报纸上说的‘韩流’。”
韩剧的热播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一种流行文化,韩剧在海外地区的影响已超越了文化本身的价值,不仅重塑了韩国人在世界上的形象,而且给韩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现在,看韩国电视剧,听韩国流行音乐,吃韩国料理,染金色或红色的头发等一股“韩流”席卷了中国的大小城市,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时尚。韩剧的流行使韩国的旅游业顺势发展,剧中的重要场景很多成了热门的观光旅游景点。韩国人尊礼守法、重视亲情、对爱情忠贞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我才不关心这些哩。”儿子拿出一本书,自顾自地躺在床上看起来了。
“妈妈没让你关心韩流,只是让你学一学韩国人是怎样艰苦奋斗,怎样建设自己的国家的。”
“这哪是建设国家的故事?分明是爱情故事。”
“爱情中没有包含爱国的成分吗?韩国为什么能成为‘亚洲四小龙’,还不是每个韩国人都争着做好自己的事情?”
“做好自己的事就是爱国吗?”
“是的,不只有做惊天动地的大事才是爱国。拿破仑说过,爱国是最高的道德标准。杜勃罗留波夫也说过,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表现在华丽的语言上,而是应该表现在为祖国和为人民谋福利的行动上。每个韩国人都认认真真努力活着,这就是为国家尽力。”
“行了,妈妈……”
“妈妈觉得你身上的刚性少了点,性格比较懦弱,你要多学韩国人,看看人家是怎样做男子汉的。”
“我知道怎样做男子汉。不一定要学韩国人,我们很多男演员也有男子汉气概啊。”
“是啊,可惜他们早早离开了。”
“妈妈……”
“你外公一辈子没做过一件亏心事活得清清白白的,就像电影里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钟馨非常喜欢我国早期的电影,《万水千山》《金沙江畔》《狼牙山五壮士》《渡江侦察记》《智取华山》《战上海》《兵临城下》《停战以后》《英雄虎胆》《李双双》《五朵金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的两位演员李亚林、金迪表演朴实无华,把农村青年建设家乡和追求个人幸福的激情表现得很有感染力。特别是金迪扮演的孔淑贞,英姿飒爽而又不失女人味。
“上官云珠和冯喆都是我们国家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最优秀的电影演员,演技非常好。”
“可惜再也看不到了。”
“是啊,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