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袁竹的头像

袁竹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6/28
分享
《东升》连载

第三十六章 ​力挽狂澜

华胜科技的培训室被紧急改造成临时客服中心,三十余部热线电话在晨光中亮起猩红的指示灯。任林深推开隔音门时,正听见年轻客服专员小吴对着话筒反复道歉,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非常理解您的担忧,周女士,我们的工程师团队正在全力排查......" 话音未落,对方已愤然挂断,听筒里留下忙音的蜂鸣。

空气里弥漫着速溶咖啡与打印纸的混合气味,二十平米的空间内,二十个工位呈环形排列,每个屏幕都滚动着实时更新的投诉数据。凌晨三点的值班表贴在白板中央,红色马克笔圈出的 "重点客户" 名单里,赫然列着电信运营商 A 省分公司的名字 —— 那是华胜成立以来签下的首个千万级订单。

"任总,A 省那边又来电话了。" 技术总监陈默推门而入,白大褂袖口沾着电路板碎屑,"他们要求立即停用所有基站模块,说是出现三次信号中断。" 他将一份检测报告拍在桌上,图表上的故障率曲线如陡峭的山峰,在第三周达到 27% 的峰值。

任林深的目光扫过报告末尾的批注:"疑似封装工艺缺陷"。他想起三天前在生产车间,老工人王师傅曾指着回流焊设备的温度显示屏喃喃自语:"这读数怎么总在临界点晃悠......" 当时他正忙于接待投资人,只匆匆叮嘱 "让品控再盯紧些"。此刻回想,那或许就是命运埋下的伏笔。

半导体实验室的恒温系统发出低沉的嗡鸣,陈默跪在防静电地板上,用镊子夹起一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显微镜下,封装胶体与线路板的接合处分布着蛛网般的微裂纹,在紫外线下泛着诡异的蓝光。

"找到了!" 年轻研究员小李突然拍案而起,他调出三天前的焊接参数日志,"6 月 15 日凌晨两点,三号回流焊炉的氮气纯度传感器失灵,那段时间生产的芯片都存在应力集中隐患。" 屏幕上的数据流如瀑布倾泻,每一个异常波动都对应着后来的故障报告。

陈默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镜腿上还残留着昨夜泡面的油渍。他想起妻子叶岚昨晚发来的微信:"女儿又问爸爸什么时候回家",而他只回复了三个点。此刻窗外的天已泛起鱼肚白,实验室的玻璃幕墙将初升的太阳切割成碎片,映照着他布满血丝的双眼。

下午三点,当任林深带着律师团队走进电信公司会议室时,陈默的紧急修复方案刚刚通过最后一轮测试。主屏幕上,改良后的芯片在 - 40℃至 85℃的环境中稳定运行了七十二小时,那些曾让他们夜不能寐的微裂纹彻底消失。

公司大会议室的长桌旁,公关总监苏离将一叠媒体报道摔在桌上。《科技日报》的头版标题赫然是 "华胜芯片故障频发,初创企业遭遇成长烦恼",配图正是技术人员拆解问题设备的现场照片。

"今早八点,竞争对手星环科技召开了记者会," 苏离的声音带着疲惫,"他们声称已掌握华胜 ' 偷工减料 ' 的证据,还放出了所谓 ' 内部员工 ' 的录音。" 笔记本电脑里随即传出经过剪辑的对话,正是生产车间王师傅那句关于温度的抱怨。

任林深按下播放键,录音在 "临界点" 三个字上戛然而止。他想起王师傅退休前一天,曾把一个油纸包塞给他:"任总,这是我攒的老零件,说不定哪天用得上。" 此刻那个包裹还放在他办公室的抽屉里,里面是各种型号的传感器 —— 包括三号回流焊炉上拆下的旧零件。

凌晨四点,当第一版《致客户公开信》在打印机里吐出时,任林深给陆雪发了条微信:"冰箱里的牛奶别忘了热给妈"。发送成功的提示音响起时,陈默抱着一摞检测报告推门而入,报告首页用红笔写着:"所有问题芯片已定位,改良方案量产就绪"。

冬至前夜,哈尔滨的雪粒子打在车窗上沙沙作响。任林深裹紧羽绒服,看着陈默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没过脚踝的积雪里,手里拎着装有新芯片的保温箱。他们要去拜访的,是位于市郊的边防雷达站 —— 那里的设备三天前因芯片故障导致通讯中断十七分钟。

雷达站站长李建国接过保温箱时,哈气在睫毛上结了冰晶:"任总,这大冷天的......" 话未说完,陈默已跪在设备间的地板上,用热风枪小心融化接口处的冰霜。任林深注意到他手套破了个洞,无名指上的婚戒在应急灯下发着微光。

凌晨两点,当改良后的芯片在雷达系统中稳定运行时,李建国突然从柜子里拿出瓶二锅头:"说句掏心窝的话,起初我真以为你们会甩锅。" 酒液在搪瓷杯里晃荡,映着三人冻得通红的脸。任林深想起出发前陆雪塞给他的暖宝宝,此刻正隔着衬衫贴着心口,传来持久的温热。

回程的车上,陈默突然指着窗外:"你看,极光。" 淡绿色的光带在雪幕中蜿蜒,如同一道撕裂夜空的裂缝。任林深拿出手机,想给陆雪拍张照片,却发现电量早已耗尽。他靠在座椅上闭上眼睛,听着车轮碾过雪地的沙沙声,恍惚间回到大学时代,他和陈默在通宵实验室里第一次看到芯片成功运行时,窗外也是这样的风雪夜。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