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风沙磨过,皖河的模样竟模糊得如隔水望月。唯有归乡的脚,认得每一步踏下去都是命里注定的沉重。
河水在眼前铺开,浊黄中翻滚着粗砺的喘息。它早已不是我梦中清浅的旧影,倒像一条疲惫的伤口,裹挟着上游的泥石与叹息。我俯身,河水映出陌生的脸——风沙刻出的沟壑深如刀劈,鬓角早被岁月漂白成荒草。指腹触到水面,凉意刺骨,却奇异地唤醒一种蛮力在臂膀里奔突,一股灼热在胸腔深处鼓荡,几乎要破喉而出。
我活下来了。这念头撞在河岸上,回声嗡嗡作响。饮尽西北风沙的日子,异乡人刀子般的目光剐过皮肉的岁月,全在今日的浊流里翻腾。故乡的河,竟也这般粗粝了么?可它终究是血脉奔流之地。
岸边歪斜的老柳树还在,只是那随风舞曳的红布条,不知被裹挟去了哪里。那树身歪得更甚,树皮皲裂如老者干枯的手背。我认得它,如同它认得我。当年父亲粗糙的手掌曾抵住我幼小的脊背,教我浮在这片水面上。湖水那时是温驯的绿玉,托着小小的我。父亲的笑声滚过水面,厚实得能载人。可后来……湖啸的巨口吞噬了他,只把一具沉默的躯壳还给了岸。而岸边的人,他们的唾沫和诅咒比湖水更冷:“克父克母的煞星!”母亲生我时血染床褥的惨白,父亲被湖水泡胀的灰青,两张面孔在浑浊的河影里重叠、撕扯。我猛地攥紧拳头,指甲深深嵌进粗硬的掌心——活着,竟成了一种原罪?
河风呜咽着卷过,夹着粗粝的沙粒打在脸上,生疼。远处,浑浊的河水固执地拽着泥沙、断枝,甚至半沉的破旧箩筐,沉重地向前推涌。那姿态笨拙、艰难,却毫不停歇。我望着这浑浊而执拗的流淌,胸中那股横冲直撞的灼热竟渐渐平息,沉潜下来,化为一种更深沉、更坚韧的东西,沉甸甸地坠在脚底,生根般扎进河岸的泥土里。
原来这条河,它记得所有被冲刷的疼痛,吞咽过所有被抛弃的污秽。它浑浊,恰因它活着,它背负着整个流域的泥沙与命运,沉默地奔向命定的远方。
我蹲下身,将整条手臂浸入翻涌的浊流。冷冽刺骨,随即是泥沙粗粝的摩擦,一种疼痛的、活着的实感沿着臂膀直抵心脏。水珠顺着沟壑纵横的脸颊滚落,砸在脚边干燥的泥土上,洇开深色的印记,像大地沉默的应答。
雨停了,我踏上码头,踩在青石板上。
目光越过几垄湿漉漉的油菜田,一片刺目的金黄在雨后灰蒙的天底下燃烧,烧得有些寂寥。田垄中央,不知何时竟搭起了一座戏台。木架单薄,褪色的布幔湿漉漉地垂着,在微风中无精打采地晃动。它杵在那里,像一个被遗忘了妆奁的伶人,对着空旷的田野和寥落的看客,唱着一出无声的独角戏。孤寂,从它每一根木头的纹理里渗出来,染透了周遭明艳却沉默的黄花。
我移开眼,向更远处的漳湖望去。心头猛地一沉。记忆里那道熟悉的长形小洲——父亲曾摇着小船载我穿行其间的芦苇荡。取而代之的,是几幢簇新的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马头墙,硬生生地戳在原本水天相接的柔缓线条之上。青白的墙面在雨后湿气里泛着冷光,突兀,坚硬,像几块刚贴上去的、尚未干透的膏药。
就在那片崭新的冷硬之间,一座石牌坊拔地而起,线条粗粝,直刺铅灰色的低云。牌坊正中,几个漆黑的大字被雨水冲刷得格外清晰,赫然凿刻着:“六户村”
记忆猛地撕开一道口子,浊水倒灌进来。那小洲上,是有过一家茶馆的。青瓦,竹帘,几张被茶水渍浸得发黑的方桌。茶馆主人的脸,竟已模糊成一团水汽氤氲的影子,连名姓也沉入了漳湖幽暗的湖底。只余一个铁铸般的事实,在时光的冲刷下愈发冰冷坚硬:湖啸那日,浑浊的浪头如山压下,是那只粗粝的手,硬生生将我从死神的淤泥里拽了回来。
那双手,后来成了我漂泊中的浮木。我在茶馆里安顿下来,笨拙地拾起粗瓷碗,学着用滚水烫壶,让茶叶在壶底无声地舒展。端茶、倒水、抹桌、迎客,粗粝的活计填满了每一个缝隙。累,筋骨像散了架,可胸腔里却奇异地鼓胀着——是水鸟归巢的踏实?还是终于能用汗水洗刷“煞星”污名的微光?那方油腻的柜台,那些粗声大气的茶客,竟也成了我短暂岁月里,一处有瓦遮头、能挺直腰杆的“体面”。
直到李麻子那张坑洼的脸,像一块发霉的苔藓,堵在了茶馆门口。他的目光,毒蛇一样缠绕上来,淬着乡邻积年的唾沫。
“畜牲!”那两个字,裹着浓痰和腥臭,狠狠砸在我脸上,“克死了亲爹的晦气东西,还有脸赖在这儿端茶送水?”
话音未落,蒲扇般的巴掌已带着风声扇来,“啪!啪!”两记脆响,炸得我耳中嗡鸣。脸颊火烧火燎,嘴里泛起铁锈的腥甜。
我踉跄着,右手那道尚未结痂的伤口,猛地抽痛,钻心蚀骨,瞬间抽干了本就虚弱身体里残存的气力。他尖利刻薄的咒骂,像无数根锈针,密密麻麻扎进皮肉,又往骨髓里钻。世界旋转、发黑,最后一丝光亮熄灭,我像一袋被掏空的面粉,软倒在冰冷的地面。
再醒来时,空气是凝固的铅块。茶馆主人背对着我,站在柜台后擦拭一只薄胎瓷杯,动作缓慢得近乎诡异。光线昏暗,我看不清他的神情,只觉得那背影从未有过的僵硬、疏离,像一截枯死多年的老树桩。
他擦了很久,久到尘埃都快要落定,才转过身。那双曾把我从泥泞里捞起的眼睛,此刻浑浊、闪烁,避开了我的视线。
“……走吧。”声音干涩,像砂纸在磨砺生锈的铁器,“收拾你的东西……走吧。”
没有解释,没有辩白,甚至没有一句叹息。几个冰冷的字,像几块冻硬的土坷垃,砸在地上。那扇曾为我挡过风雨的竹帘,在他身后沉重地落下,隔绝了里面残存的一丝暖意,也彻底隔绝了我与这方曾容我喘息的水上孤洲。我抱着单薄的包袱,站在水边,看着漳湖死寂的水面,倒映着身后紧闭的茶馆和天空铁灰色的云。救命的恩情,收留的温情,最终都抵不过一句流言、一场驱逐。风干的芦苇杆在岸边簌簌作响,像是嘲弄,又像是呜咽。
如今,我再度驻足,停留在这划伤过我内心的茶馆门口。想想,也许这十五年前,或十五年后最永恒、最精髓的东西仍然存在。可能,我的离开,就注定着......注定着整个茶馆、整个漳湖的狂欢。
雨后,青石板上泛着碎光的波涛,屋檐垄住沉阳,遮住了我的半边脸。身后,空无一人,唯有拴在缆桩的木舟,把潺潺流水叩得沉闷发响“咚......咚咚”仿佛是我的心跳声,穿梭在河面。轻轻地,我推开粗糙的木门, 跨过褪了漆的旧门槛,一股陈腐的、混合着廉价烟丝和隔夜茶渣的气味扑面而来,粘稠地糊在鼻腔里。堂内光线晦暗,几张老旧的方桌散落着,桌面上蒙着一层油腻的灰。记忆里那种茶香氤氲、人声鼎沸的暖意荡然无存,只余下一种死水般的沉寂。
那伙计就倚在掉了漆的柜台边,像一根过早被风干的芦苇。十六七岁的模样,骨架纤细得有些嶙峋,裹在一件过于宽大的粗布褂子里,空荡荡的。一张脸却白得异常,如同刷了层劣质的白垩,偏偏眼眶周围晕开两圈深重的黛黑,像戏台上没卸干净的小生油彩。只是那点油彩里,浸透的不是儒雅风流,而是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甸甸的阴鸷和疲惫。我脚步落地的声响惊动了他,他猛地抬眼望过来。
那目光,像冰冷的蛇信子。先是漫不经心地扫过我的脸,那上面风沙刻下的沟壑和鬓角的霜白似乎引不起他丝毫兴趣。接着往下,掠过我粗粝的旧布衣,最后,倏地钉在了我的右手上——钉在了那道自虎口蜿蜒至腕骨、如同蜈蚣般盘踞的、深刻的旧疤上。他的瞳孔似乎在那瞬间缩紧了一下,白脸上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影,随即又恢复了那种空洞的阴鸷。
我径直走到最角落那张蒙尘的方桌旁坐下,木凳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桌面的油腻感透过薄薄的衣袖传来,冰凉而粘腻。我清了清干涩的喉咙,声音在空旷的堂子里显得有些突兀:
“伙计,拿个茶瓶,接杯热水!”
他像是没听见。那双泛着黛黑的眼睛依旧直勾勾地盯着我右手那道疤痕,仿佛那是什么摄人心魄的符咒。几秒钟的死寂,空气凝滞得如同水底的淤泥。然后,他毫无预兆地、生硬地扭过头去,仿佛刚才的对视从未发生,脚步虚浮地、悄无声息地,闪身钻进了柜台后那道通向内房的、幽暗的门帘里。
门帘在他身后晃动了几下,归于静止。那晃动的残影,像一只窥伺的眼睛。
角落里只剩我一人。尘埃在从破损窗纸漏进来的、微弱的光柱里无声地浮沉。右手那道旧疤,在他刚才目光的舔舐下,竟隐隐传来一丝微弱却尖锐的刺痛,仿佛被无数根冰冷的针同时扎了一下。
死寂的空气被一阵沉重、拖沓的脚步声撕裂。内房那道幽暗的门帘,被一只枯柴般、布满褐斑的手猛地掀开。
他站在帘下的阴影里,身形佝偻得厉害,像一株被雷火劈过又勉强活下来的老树。稀疏的白发紧贴着头皮,脸上沟壑纵横,深得能埋进漳湖的泥沙。眼珠浑浊,蒙着一层灰翳,目光迟钝地在昏暗的堂子里扫动,带着一种深陷泥沼的茫然。直到,那浑浊的眼珠,定定地落在我身上。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瞬。
接着,那枯槁的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如同被无形的电流狠狠击中。浑浊的瞳孔骤然收缩,灰翳被一种极其复杂的、近乎碎裂的光芒刺穿——是惊骇?是厌恶?还是被岁月尘封的恐惧骤然破土而出?他枯瘦的手死死抓住油腻的柜台边缘,指节因用力而泛出惨白,整个身体摇摇欲坠。
“你…!”一个单音从他那干瘪、塌陷的胸腔里挤出来,嘶哑得如同破风箱最后的喘息。他像是被自己发出的声音烫到,猛地吸了一口气,那口气卡在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怪响。
他松开了柜台,踉跄着朝我扑过来,脚步虚浮得如同踩在棉花上,每一步都带着要将朽木彻底踏碎的狠劲。那股混合着陈茶、劣烟和衰老体味的浊气,随着他的逼近扑面而来。他枯瘦的手指带着惊人的力道,直直戳向我的脸,指尖几乎要戳进我的眼睛:
“你——!给我滚出去!”
每一个字都像从牙缝里磨碎的石子,裹着淬毒的恨意和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狠狠砸在凝滞的空气里。唾沫星子随着他剧烈的喘息溅到我的脸上,带着一股腐败的腥气。他那双深陷在皱纹里的眼睛,此刻死死地、死死地钉在我的右手上——钉在那道深刻如蜈蚣的旧疤上。仿佛那道疤不是长在我手上,而是烙在他自己的魂魄深处,此刻正滋滋作响地灼烧着他。
柜台后幽暗的门帘缝隙里,半张惨白、眼圈黛黑的脸一闪而过,是那个伙计,正用那双空洞阴鸷的眼睛,无声地窥视着这场突然爆发的驱逐。堂内几缕残存的光线,似乎都被柳才爷身上喷薄的怨毒和恐惧吸走了,只留下沉重的、令人窒息的黑暗,从四面八方向我挤压过来。
“滚出去!”他又一次嘶吼,声音尖利得变了调,枯瘦的身体因这声嘶吼而剧烈摇晃。
那根指向门外的手指,抖得如同风中残烛。
十五年风沙磨过,皖河的模样竟模糊得如隔水望月。唯有归乡的脚,认得每一步踏下去都是命里注定的沉重。
河水在眼前铺开,浊黄中翻滚着粗砺的喘息。它早已不是我梦中清浅的旧影,倒像一条疲惫的伤口,裹挟着上游的泥石与叹息。我俯身,河水映出陌生的脸——风沙刻出的沟壑深如刀劈,鬓角早被岁月漂白成荒草。指腹触到水面,凉意刺骨,却奇异地唤醒一种蛮力在臂膀里奔突,一股灼热在胸腔深处鼓荡,几乎要破喉而出。
我活下来了。这念头撞在河岸上,回声嗡嗡作响。饮尽西北风沙的日子,异乡人刀子般的目光剐过皮肉的岁月,全在今日的浊流里翻腾。故乡的河,竟也这般粗粝了么?可它终究是血脉奔流之地。
岸边歪斜的老柳树还在,只是那随风舞曳的红布条,不知被裹挟去了哪里。那树身歪得更甚,树皮皲裂如老者干枯的手背。我认得它,如同它认得我。当年父亲粗糙的手掌曾抵住我幼小的脊背,教我浮在这片水面上。湖水那时是温驯的绿玉,托着小小的我。父亲的笑声滚过水面,厚实得能载人。可后来……湖啸的巨口吞噬了他,只把一具沉默的躯壳还给了岸。而岸边的人,他们的唾沫和诅咒比湖水更冷:“克父克母的煞星!”母亲生我时血染床褥的惨白,父亲被湖水泡胀的灰青,两张面孔在浑浊的河影里重叠、撕扯。我猛地攥紧拳头,指甲深深嵌进粗硬的掌心——活着,竟成了一种原罪?
河风呜咽着卷过,夹着粗粝的沙粒打在脸上,生疼。远处,浑浊的河水固执地拽着泥沙、断枝,甚至半沉的破旧箩筐,沉重地向前推涌。那姿态笨拙、艰难,却毫不停歇。我望着这浑浊而执拗的流淌,胸中那股横冲直撞的灼热竟渐渐平息,沉潜下来,化为一种更深沉、更坚韧的东西,沉甸甸地坠在脚底,生根般扎进河岸的泥土里。
原来这条河,它记得所有被冲刷的疼痛,吞咽过所有被抛弃的污秽。它浑浊,恰因它活着,它背负着整个流域的泥沙与命运,沉默地奔向命定的远方。
我蹲下身,将整条手臂浸入翻涌的浊流。冷冽刺骨,随即是泥沙粗粝的摩擦,一种疼痛的、活着的实感沿着臂膀直抵心脏。水珠顺着沟壑纵横的脸颊滚落,砸在脚边干燥的泥土上,洇开深色的印记,像大地沉默的应答。
雨停了,我踏上码头,踩在青石板上。
目光越过几垄湿漉漉的油菜田,一片刺目的金黄在雨后灰蒙的天底下燃烧,烧得有些寂寥。田垄中央,不知何时竟搭起了一座戏台。木架单薄,褪色的布幔湿漉漉地垂着,在微风中无精打采地晃动。它杵在那里,像一个被遗忘了妆奁的伶人,对着空旷的田野和寥落的看客,唱着一出无声的独角戏。孤寂,从它每一根木头的纹理里渗出来,染透了周遭明艳却沉默的黄花。
我移开眼,向更远处的漳湖望去。心头猛地一沉。记忆里那道熟悉的长形小洲——父亲曾摇着小船载我穿行其间的芦苇荡。取而代之的,是几幢簇新的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马头墙,硬生生地戳在原本水天相接的柔缓线条之上。青白的墙面在雨后湿气里泛着冷光,突兀,坚硬,像几块刚贴上去的、尚未干透的膏药。
就在那片崭新的冷硬之间,一座石牌坊拔地而起,线条粗粝,直刺铅灰色的低云。牌坊正中,几个漆黑的大字被雨水冲刷得格外清晰,赫然凿刻着:“六户村”
记忆猛地撕开一道口子,浊水倒灌进来。那小洲上,是有过一家茶馆的。青瓦,竹帘,几张被茶水渍浸得发黑的方桌。茶馆主人的脸,竟已模糊成一团水汽氤氲的影子,连名姓也沉入了漳湖幽暗的湖底。只余一个铁铸般的事实,在时光的冲刷下愈发冰冷坚硬:湖啸那日,浑浊的浪头如山压下,是那只粗粝的手,硬生生将我从死神的淤泥里拽了回来。
那双手,后来成了我漂泊中的浮木。我在茶馆里安顿下来,笨拙地拾起粗瓷碗,学着用滚水烫壶,让茶叶在壶底无声地舒展。端茶、倒水、抹桌、迎客,粗粝的活计填满了每一个缝隙。累,筋骨像散了架,可胸腔里却奇异地鼓胀着——是水鸟归巢的踏实?还是终于能用汗水洗刷“煞星”污名的微光?那方油腻的柜台,那些粗声大气的茶客,竟也成了我短暂岁月里,一处有瓦遮头、能挺直腰杆的“体面”。
直到李麻子那张坑洼的脸,像一块发霉的苔藓,堵在了茶馆门口。他的目光,毒蛇一样缠绕上来,淬着乡邻积年的唾沫。
“畜牲!”那两个字,裹着浓痰和腥臭,狠狠砸在我脸上,“克死了亲爹的晦气东西,还有脸赖在这儿端茶送水?”
话音未落,蒲扇般的巴掌已带着风声扇来,“啪!啪!”两记脆响,炸得我耳中嗡鸣。脸颊火烧火燎,嘴里泛起铁锈的腥甜。
我踉跄着,右手那道尚未结痂的伤口,猛地抽痛,钻心蚀骨,瞬间抽干了本就虚弱身体里残存的气力。他尖利刻薄的咒骂,像无数根锈针,密密麻麻扎进皮肉,又往骨髓里钻。世界旋转、发黑,最后一丝光亮熄灭,我像一袋被掏空的面粉,软倒在冰冷的地面。
再醒来时,空气是凝固的铅块。茶馆主人背对着我,站在柜台后擦拭一只薄胎瓷杯,动作缓慢得近乎诡异。光线昏暗,我看不清他的神情,只觉得那背影从未有过的僵硬、疏离,像一截枯死多年的老树桩。
他擦了很久,久到尘埃都快要落定,才转过身。那双曾把我从泥泞里捞起的眼睛,此刻浑浊、闪烁,避开了我的视线。
“……走吧。”声音干涩,像砂纸在磨砺生锈的铁器,“收拾你的东西……走吧。”
没有解释,没有辩白,甚至没有一句叹息。几个冰冷的字,像几块冻硬的土坷垃,砸在地上。那扇曾为我挡过风雨的竹帘,在他身后沉重地落下,隔绝了里面残存的一丝暖意,也彻底隔绝了我与这方曾容我喘息的水上孤洲。我抱着单薄的包袱,站在水边,看着漳湖死寂的水面,倒映着身后紧闭的茶馆和天空铁灰色的云。救命的恩情,收留的温情,最终都抵不过一句流言、一场驱逐。风干的芦苇杆在岸边簌簌作响,像是嘲弄,又像是呜咽。
如今,我再度驻足,停留在这划伤过我内心的茶馆门口。想想,也许这十五年前,或十五年后最永恒、最精髓的东西仍然存在。可能,我的离开,就注定着......注定着整个茶馆、整个漳湖的狂欢。
雨后,青石板上泛着碎光的波涛,屋檐垄住沉阳,遮住了我的半边脸。身后,空无一人,唯有拴在缆桩的木舟,把潺潺流水叩得沉闷发响“咚......咚咚”仿佛是我的心跳声,穿梭在河面。轻轻地,我推开粗糙的木门, 跨过褪了漆的旧门槛,一股陈腐的、混合着廉价烟丝和隔夜茶渣的气味扑面而来,粘稠地糊在鼻腔里。堂内光线晦暗,几张老旧的方桌散落着,桌面上蒙着一层油腻的灰。记忆里那种茶香氤氲、人声鼎沸的暖意荡然无存,只余下一种死水般的沉寂。
那伙计就倚在掉了漆的柜台边,像一根过早被风干的芦苇。十六七岁的模样,骨架纤细得有些嶙峋,裹在一件过于宽大的粗布褂子里,空荡荡的。一张脸却白得异常,如同刷了层劣质的白垩,偏偏眼眶周围晕开两圈深重的黛黑,像戏台上没卸干净的小生油彩。只是那点油彩里,浸透的不是儒雅风流,而是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甸甸的阴鸷和疲惫。我脚步落地的声响惊动了他,他猛地抬眼望过来。
那目光,像冰冷的蛇信子。先是漫不经心地扫过我的脸,那上面风沙刻下的沟壑和鬓角的霜白似乎引不起他丝毫兴趣。接着往下,掠过我粗粝的旧布衣,最后,倏地钉在了我的右手上——钉在了那道自虎口蜿蜒至腕骨、如同蜈蚣般盘踞的、深刻的旧疤上。他的瞳孔似乎在那瞬间缩紧了一下,白脸上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影,随即又恢复了那种空洞的阴鸷。
我径直走到最角落那张蒙尘的方桌旁坐下,木凳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桌面的油腻感透过薄薄的衣袖传来,冰凉而粘腻。我清了清干涩的喉咙,声音在空旷的堂子里显得有些突兀:
“伙计,拿个茶瓶,接杯热水!”
他像是没听见。那双泛着黛黑的眼睛依旧直勾勾地盯着我右手那道疤痕,仿佛那是什么摄人心魄的符咒。几秒钟的死寂,空气凝滞得如同水底的淤泥。然后,他毫无预兆地、生硬地扭过头去,仿佛刚才的对视从未发生,脚步虚浮地、悄无声息地,闪身钻进了柜台后那道通向内房的、幽暗的门帘里。
门帘在他身后晃动了几下,归于静止。那晃动的残影,像一只窥伺的眼睛。
角落里只剩我一人。尘埃在从破损窗纸漏进来的、微弱的光柱里无声地浮沉。右手那道旧疤,在他刚才目光的舔舐下,竟隐隐传来一丝微弱却尖锐的刺痛,仿佛被无数根冰冷的针同时扎了一下。
死寂的空气被一阵沉重、拖沓的脚步声撕裂。内房那道幽暗的门帘,被一只枯柴般、布满褐斑的手猛地掀开。
他站在帘下的阴影里,身形佝偻得厉害,像一株被雷火劈过又勉强活下来的老树。稀疏的白发紧贴着头皮,脸上沟壑纵横,深得能埋进漳湖的泥沙。眼珠浑浊,蒙着一层灰翳,目光迟钝地在昏暗的堂子里扫动,带着一种深陷泥沼的茫然。直到,那浑浊的眼珠,定定地落在我身上。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瞬。
接着,那枯槁的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如同被无形的电流狠狠击中。浑浊的瞳孔骤然收缩,灰翳被一种极其复杂的、近乎碎裂的光芒刺穿——是惊骇?是厌恶?还是被岁月尘封的恐惧骤然破土而出?他枯瘦的手死死抓住油腻的柜台边缘,指节因用力而泛出惨白,整个身体摇摇欲坠。
“你…!”一个单音从他那干瘪、塌陷的胸腔里挤出来,嘶哑得如同破风箱最后的喘息。他像是被自己发出的声音烫到,猛地吸了一口气,那口气卡在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怪响。
他松开了柜台,踉跄着朝我扑过来,脚步虚浮得如同踩在棉花上,每一步都带着要将朽木彻底踏碎的狠劲。那股混合着陈茶、劣烟和衰老体味的浊气,随着他的逼近扑面而来。他枯瘦的手指带着惊人的力道,直直戳向我的脸,指尖几乎要戳进我的眼睛:
“你——!给我滚出去!”
每一个字都像从牙缝里磨碎的石子,裹着淬毒的恨意和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狠狠砸在凝滞的空气里。唾沫星子随着他剧烈的喘息溅到我的脸上,带着一股腐败的腥气。他那双深陷在皱纹里的眼睛,此刻死死地、死死地钉在我的右手上——钉在那道深刻如蜈蚣的旧疤上。仿佛那道疤不是长在我手上,而是烙在他自己的魂魄深处,此刻正滋滋作响地灼烧着他。
柜台后幽暗的门帘缝隙里,半张惨白、眼圈黛黑的脸一闪而过,是那个伙计,正用那双空洞阴鸷的眼睛,无声地窥视着这场突然爆发的驱逐。堂内几缕残存的光线,似乎都被柳才爷身上喷薄的怨毒和恐惧吸走了,只留下沉重的、令人窒息的黑暗,从四面八方向我挤压过来。
“滚出去!”他又一次嘶吼,声音尖利得变了调,枯瘦的身体因这声嘶吼而剧烈摇晃。
那根指向门外的手指,抖得如同风中残烛。十五年风沙磨过,皖河的模样竟模糊得如隔水望月。唯有归乡的脚,认得每一步踏下去都是命里注定的沉重。
河水在眼前铺开,浊黄中翻滚着粗砺的喘息。它早已不是我梦中清浅的旧影,倒像一条疲惫的伤口,裹挟着上游的泥石与叹息。我俯身,河水映出陌生的脸——风沙刻出的沟壑深如刀劈,鬓角早被岁月漂白成荒草。指腹触到水面,凉意刺骨,却奇异地唤醒一种蛮力在臂膀里奔突,一股灼热在胸腔深处鼓荡,几乎要破喉而出。
我活下来了。这念头撞在河岸上,回声嗡嗡作响。饮尽西北风沙的日子,异乡人刀子般的目光剐过皮肉的岁月,全在今日的浊流里翻腾。故乡的河,竟也这般粗粝了么?可它终究是血脉奔流之地。
岸边歪斜的老柳树还在,只是那随风舞曳的红布条,不知被裹挟去了哪里。那树身歪得更甚,树皮皲裂如老者干枯的手背。我认得它,如同它认得我。当年父亲粗糙的手掌曾抵住我幼小的脊背,教我浮在这片水面上。湖水那时是温驯的绿玉,托着小小的我。父亲的笑声滚过水面,厚实得能载人。可后来……湖啸的巨口吞噬了他,只把一具沉默的躯壳还给了岸。而岸边的人,他们的唾沫和诅咒比湖水更冷:“克父克母的煞星!”母亲生我时血染床褥的惨白,父亲被湖水泡胀的灰青,两张面孔在浑浊的河影里重叠、撕扯。我猛地攥紧拳头,指甲深深嵌进粗硬的掌心——活着,竟成了一种原罪?
河风呜咽着卷过,夹着粗粝的沙粒打在脸上,生疼。远处,浑浊的河水固执地拽着泥沙、断枝,甚至半沉的破旧箩筐,沉重地向前推涌。那姿态笨拙、艰难,却毫不停歇。我望着这浑浊而执拗的流淌,胸中那股横冲直撞的灼热竟渐渐平息,沉潜下来,化为一种更深沉、更坚韧的东西,沉甸甸地坠在脚底,生根般扎进河岸的泥土里。
原来这条河,它记得所有被冲刷的疼痛,吞咽过所有被抛弃的污秽。它浑浊,恰因它活着,它背负着整个流域的泥沙与命运,沉默地奔向命定的远方。
我蹲下身,将整条手臂浸入翻涌的浊流。冷冽刺骨,随即是泥沙粗粝的摩擦,一种疼痛的、活着的实感沿着臂膀直抵心脏。水珠顺着沟壑纵横的脸颊滚落,砸在脚边干燥的泥土上,洇开深色的印记,像大地沉默的应答。
雨停了,我踏上码头,踩在青石板上。
目光越过几垄湿漉漉的油菜田,一片刺目的金黄在雨后灰蒙的天底下燃烧,烧得有些寂寥。田垄中央,不知何时竟搭起了一座戏台。木架单薄,褪色的布幔湿漉漉地垂着,在微风中无精打采地晃动。它杵在那里,像一个被遗忘了妆奁的伶人,对着空旷的田野和寥落的看客,唱着一出无声的独角戏。孤寂,从它每一根木头的纹理里渗出来,染透了周遭明艳却沉默的黄花。
我移开眼,向更远处的漳湖望去。心头猛地一沉。记忆里那道熟悉的长形小洲——父亲曾摇着小船载我穿行其间的芦苇荡。取而代之的,是几幢簇新的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马头墙,硬生生地戳在原本水天相接的柔缓线条之上。青白的墙面在雨后湿气里泛着冷光,突兀,坚硬,像几块刚贴上去的、尚未干透的膏药。
就在那片崭新的冷硬之间,一座石牌坊拔地而起,线条粗粝,直刺铅灰色的低云。牌坊正中,几个漆黑的大字被雨水冲刷得格外清晰,赫然凿刻着:“六户村”
记忆猛地撕开一道口子,浊水倒灌进来。那小洲上,是有过一家茶馆的。青瓦,竹帘,几张被茶水渍浸得发黑的方桌。茶馆主人的脸,竟已模糊成一团水汽氤氲的影子,连名姓也沉入了漳湖幽暗的湖底。只余一个铁铸般的事实,在时光的冲刷下愈发冰冷坚硬:湖啸那日,浑浊的浪头如山压下,是那只粗粝的手,硬生生将我从死神的淤泥里拽了回来。
那双手,后来成了我漂泊中的浮木。我在茶馆里安顿下来,笨拙地拾起粗瓷碗,学着用滚水烫壶,让茶叶在壶底无声地舒展。端茶、倒水、抹桌、迎客,粗粝的活计填满了每一个缝隙。累,筋骨像散了架,可胸腔里却奇异地鼓胀着——是水鸟归巢的踏实?还是终于能用汗水洗刷“煞星”污名的微光?那方油腻的柜台,那些粗声大气的茶客,竟也成了我短暂岁月里,一处有瓦遮头、能挺直腰杆的“体面”。
直到李麻子那张坑洼的脸,像一块发霉的苔藓,堵在了茶馆门口。他的目光,毒蛇一样缠绕上来,淬着乡邻积年的唾沫。
“畜牲!”那两个字,裹着浓痰和腥臭,狠狠砸在我脸上,“克死了亲爹的晦气东西,还有脸赖在这儿端茶送水?”
话音未落,蒲扇般的巴掌已带着风声扇来,“啪!啪!”两记脆响,炸得我耳中嗡鸣。脸颊火烧火燎,嘴里泛起铁锈的腥甜。
我踉跄着,右手那道尚未结痂的伤口,猛地抽痛,钻心蚀骨,瞬间抽干了本就虚弱身体里残存的气力。他尖利刻薄的咒骂,像无数根锈针,密密麻麻扎进皮肉,又往骨髓里钻。世界旋转、发黑,最后一丝光亮熄灭,我像一袋被掏空的面粉,软倒在冰冷的地面。
再醒来时,空气是凝固的铅块。茶馆主人背对着我,站在柜台后擦拭一只薄胎瓷杯,动作缓慢得近乎诡异。光线昏暗,我看不清他的神情,只觉得那背影从未有过的僵硬、疏离,像一截枯死多年的老树桩。
他擦了很久,久到尘埃都快要落定,才转过身。那双曾把我从泥泞里捞起的眼睛,此刻浑浊、闪烁,避开了我的视线。
“……走吧。”声音干涩,像砂纸在磨砺生锈的铁器,“收拾你的东西……走吧。”
没有解释,没有辩白,甚至没有一句叹息。几个冰冷的字,像几块冻硬的土坷垃,砸在地上。那扇曾为我挡过风雨的竹帘,在他身后沉重地落下,隔绝了里面残存的一丝暖意,也彻底隔绝了我与这方曾容我喘息的水上孤洲。我抱着单薄的包袱,站在水边,看着漳湖死寂的水面,倒映着身后紧闭的茶馆和天空铁灰色的云。救命的恩情,收留的温情,最终都抵不过一句流言、一场驱逐。风干的芦苇杆在岸边簌簌作响,像是嘲弄,又像是呜咽。
如今,我再度驻足,停留在这划伤过我内心的茶馆门口。想想,也许这十五年前,或十五年后最永恒、最精髓的东西仍然存在。可能,我的离开,就注定着......注定着整个茶馆、整个漳湖的狂欢。
雨后,青石板上泛着碎光的波涛,屋檐垄住沉阳,遮住了我的半边脸。身后,空无一人,唯有拴在缆桩的木舟,把潺潺流水叩得沉闷发响“咚......咚咚”仿佛是我的心跳声,穿梭在河面。轻轻地,我推开粗糙的木门, 跨过褪了漆的旧门槛,一股陈腐的、混合着廉价烟丝和隔夜茶渣的气味扑面而来,粘稠地糊在鼻腔里。堂内光线晦暗,几张老旧的方桌散落着,桌面上蒙着一层油腻的灰。记忆里那种茶香氤氲、人声鼎沸的暖意荡然无存,只余下一种死水般的沉寂。
那伙计就倚在掉了漆的柜台边,像一根过早被风干的芦苇。十六七岁的模样,骨架纤细得有些嶙峋,裹在一件过于宽大的粗布褂子里,空荡荡的。一张脸却白得异常,如同刷了层劣质的白垩,偏偏眼眶周围晕开两圈深重的黛黑,像戏台上没卸干净的小生油彩。只是那点油彩里,浸透的不是儒雅风流,而是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甸甸的阴鸷和疲惫。我脚步落地的声响惊动了他,他猛地抬眼望过来。
那目光,像冰冷的蛇信子。先是漫不经心地扫过我的脸,那上面风沙刻下的沟壑和鬓角的霜白似乎引不起他丝毫兴趣。接着往下,掠过我粗粝的旧布衣,最后,倏地钉在了我的右手上——钉在了那道自虎口蜿蜒至腕骨、如同蜈蚣般盘踞的、深刻的旧疤上。他的瞳孔似乎在那瞬间缩紧了一下,白脸上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影,随即又恢复了那种空洞的阴鸷。
我径直走到最角落那张蒙尘的方桌旁坐下,木凳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桌面的油腻感透过薄薄的衣袖传来,冰凉而粘腻。我清了清干涩的喉咙,声音在空旷的堂子里显得有些突兀:
“伙计,拿个茶瓶,接杯热水!”
他像是没听见。那双泛着黛黑的眼睛依旧直勾勾地盯着我右手那道疤痕,仿佛那是什么摄人心魄的符咒。几秒钟的死寂,空气凝滞得如同水底的淤泥。然后,他毫无预兆地、生硬地扭过头去,仿佛刚才的对视从未发生,脚步虚浮地、悄无声息地,闪身钻进了柜台后那道通向内房的、幽暗的门帘里。
门帘在他身后晃动了几下,归于静止。那晃动的残影,像一只窥伺的眼睛。
角落里只剩我一人。尘埃在从破损窗纸漏进来的、微弱的光柱里无声地浮沉。右手那道旧疤,在他刚才目光的舔舐下,竟隐隐传来一丝微弱却尖锐的刺痛,仿佛被无数根冰冷的针同时扎了一下。
死寂的空气被一阵沉重、拖沓的脚步声撕裂。内房那道幽暗的门帘,被一只枯柴般、布满褐斑的手猛地掀开。
他站在帘下的阴影里,身形佝偻得厉害,像一株被雷火劈过又勉强活下来的老树。稀疏的白发紧贴着头皮,脸上沟壑纵横,深得能埋进漳湖的泥沙。眼珠浑浊,蒙着一层灰翳,目光迟钝地在昏暗的堂子里扫动,带着一种深陷泥沼的茫然。直到,那浑浊的眼珠,定定地落在我身上。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瞬。
接着,那枯槁的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如同被无形的电流狠狠击中。浑浊的瞳孔骤然收缩,灰翳被一种极其复杂的、近乎碎裂的光芒刺穿——是惊骇?是厌恶?还是被岁月尘封的恐惧骤然破土而出?他枯瘦的手死死抓住油腻的柜台边缘,指节因用力而泛出惨白,整个身体摇摇欲坠。
“你…!”一个单音从他那干瘪、塌陷的胸腔里挤出来,嘶哑得如同破风箱最后的喘息。他像是被自己发出的声音烫到,猛地吸了一口气,那口气卡在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怪响。
他松开了柜台,踉跄着朝我扑过来,脚步虚浮得如同踩在棉花上,每一步都带着要将朽木彻底踏碎的狠劲。那股混合着陈茶、劣烟和衰老体味的浊气,随着他的逼近扑面而来。他枯瘦的手指带着惊人的力道,直直戳向我的脸,指尖几乎要戳进我的眼睛:
“你——!给我滚出去!”
每一个字都像从牙缝里磨碎的石子,裹着淬毒的恨意和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狠狠砸在凝滞的空气里。唾沫星子随着他剧烈的喘息溅到我的脸上,带着一股腐败的腥气。他那双深陷在皱纹里的眼睛,此刻死死地、死死地钉在我的右手上——钉在那道深刻如蜈蚣的旧疤上。仿佛那道疤不是长在我手上,而是烙在他自己的魂魄深处,此刻正滋滋作响地灼烧着他。
柜台后幽暗的门帘缝隙里,半张惨白、眼圈黛黑的脸一闪而过,是那个伙计,正用那双空洞阴鸷的眼睛,无声地窥视着这场突然爆发的驱逐。堂内几缕残存的光线,似乎都被柳才爷身上喷薄的怨毒和恐惧吸走了,只留下沉重的、令人窒息的黑暗,从四面八方向我挤压过来。
“滚出去!”他又一次嘶吼,声音尖利得变了调,枯瘦的身体因这声嘶吼而剧烈摇晃。
那根指向门外的手指,抖得如同风中残烛。十五年风沙磨过,皖河的模样竟模糊得如隔水望月。唯有归乡的脚,认得每一步踏下去都是命里注定的沉重。
河水在眼前铺开,浊黄中翻滚着粗砺的喘息。它早已不是我梦中清浅的旧影,倒像一条疲惫的伤口,裹挟着上游的泥石与叹息。我俯身,河水映出陌生的脸——风沙刻出的沟壑深如刀劈,鬓角早被岁月漂白成荒草。指腹触到水面,凉意刺骨,却奇异地唤醒一种蛮力在臂膀里奔突,一股灼热在胸腔深处鼓荡,几乎要破喉而出。
我活下来了。这念头撞在河岸上,回声嗡嗡作响。饮尽西北风沙的日子,异乡人刀子般的目光剐过皮肉的岁月,全在今日的浊流里翻腾。故乡的河,竟也这般粗粝了么?可它终究是血脉奔流之地。
岸边歪斜的老柳树还在,只是那随风舞曳的红布条,不知被裹挟去了哪里。那树身歪得更甚,树皮皲裂如老者干枯的手背。我认得它,如同它认得我。当年父亲粗糙的手掌曾抵住我幼小的脊背,教我浮在这片水面上。湖水那时是温驯的绿玉,托着小小的我。父亲的笑声滚过水面,厚实得能载人。可后来……湖啸的巨口吞噬了他,只把一具沉默的躯壳还给了岸。而岸边的人,他们的唾沫和诅咒比湖水更冷:“克父克母的煞星!”母亲生我时血染床褥的惨白,父亲被湖水泡胀的灰青,两张面孔在浑浊的河影里重叠、撕扯。我猛地攥紧拳头,指甲深深嵌进粗硬的掌心——活着,竟成了一种原罪?
河风呜咽着卷过,夹着粗粝的沙粒打在脸上,生疼。远处,浑浊的河水固执地拽着泥沙、断枝,甚至半沉的破旧箩筐,沉重地向前推涌。那姿态笨拙、艰难,却毫不停歇。我望着这浑浊而执拗的流淌,胸中那股横冲直撞的灼热竟渐渐平息,沉潜下来,化为一种更深沉、更坚韧的东西,沉甸甸地坠在脚底,生根般扎进河岸的泥土里。
原来这条河,它记得所有被冲刷的疼痛,吞咽过所有被抛弃的污秽。它浑浊,恰因它活着,它背负着整个流域的泥沙与命运,沉默地奔向命定的远方。
我蹲下身,将整条手臂浸入翻涌的浊流。冷冽刺骨,随即是泥沙粗粝的摩擦,一种疼痛的、活着的实感沿着臂膀直抵心脏。水珠顺着沟壑纵横的脸颊滚落,砸在脚边干燥的泥土上,洇开深色的印记,像大地沉默的应答。
雨停了,我踏上码头,踩在青石板上。
目光越过几垄湿漉漉的油菜田,一片刺目的金黄在雨后灰蒙的天底下燃烧,烧得有些寂寥。田垄中央,不知何时竟搭起了一座戏台。木架单薄,褪色的布幔湿漉漉地垂着,在微风中无精打采地晃动。它杵在那里,像一个被遗忘了妆奁的伶人,对着空旷的田野和寥落的看客,唱着一出无声的独角戏。孤寂,从它每一根木头的纹理里渗出来,染透了周遭明艳却沉默的黄花。
我移开眼,向更远处的漳湖望去。心头猛地一沉。记忆里那道熟悉的长形小洲——父亲曾摇着小船载我穿行其间的芦苇荡。取而代之的,是几幢簇新的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马头墙,硬生生地戳在原本水天相接的柔缓线条之上。青白的墙面在雨后湿气里泛着冷光,突兀,坚硬,像几块刚贴上去的、尚未干透的膏药。
就在那片崭新的冷硬之间,一座石牌坊拔地而起,线条粗粝,直刺铅灰色的低云。牌坊正中,几个漆黑的大字被雨水冲刷得格外清晰,赫然凿刻着:“六户村”
记忆猛地撕开一道口子,浊水倒灌进来。那小洲上,是有过一家茶馆的。青瓦,竹帘,几张被茶水渍浸得发黑的方桌。茶馆主人的脸,竟已模糊成一团水汽氤氲的影子,连名姓也沉入了漳湖幽暗的湖底。只余一个铁铸般的事实,在时光的冲刷下愈发冰冷坚硬:湖啸那日,浑浊的浪头如山压下,是那只粗粝的手,硬生生将我从死神的淤泥里拽了回来。
那双手,后来成了我漂泊中的浮木。我在茶馆里安顿下来,笨拙地拾起粗瓷碗,学着用滚水烫壶,让茶叶在壶底无声地舒展。端茶、倒水、抹桌、迎客,粗粝的活计填满了每一个缝隙。累,筋骨像散了架,可胸腔里却奇异地鼓胀着——是水鸟归巢的踏实?还是终于能用汗水洗刷“煞星”污名的微光?那方油腻的柜台,那些粗声大气的茶客,竟也成了我短暂岁月里,一处有瓦遮头、能挺直腰杆的“体面”。
直到李麻子那张坑洼的脸,像一块发霉的苔藓,堵在了茶馆门口。他的目光,毒蛇一样缠绕上来,淬着乡邻积年的唾沫。
“畜牲!”那两个字,裹着浓痰和腥臭,狠狠砸在我脸上,“克死了亲爹的晦气东西,还有脸赖在这儿端茶送水?”
话音未落,蒲扇般的巴掌已带着风声扇来,“啪!啪!”两记脆响,炸得我耳中嗡鸣。脸颊火烧火燎,嘴里泛起铁锈的腥甜。
我踉跄着,右手那道尚未结痂的伤口,猛地抽痛,钻心蚀骨,瞬间抽干了本就虚弱身体里残存的气力。他尖利刻薄的咒骂,像无数根锈针,密密麻麻扎进皮肉,又往骨髓里钻。世界旋转、发黑,最后一丝光亮熄灭,我像一袋被掏空的面粉,软倒在冰冷的地面。
再醒来时,空气是凝固的铅块。茶馆主人背对着我,站在柜台后擦拭一只薄胎瓷杯,动作缓慢得近乎诡异。光线昏暗,我看不清他的神情,只觉得那背影从未有过的僵硬、疏离,像一截枯死多年的老树桩。
他擦了很久,久到尘埃都快要落定,才转过身。那双曾把我从泥泞里捞起的眼睛,此刻浑浊、闪烁,避开了我的视线。
“……走吧。”声音干涩,像砂纸在磨砺生锈的铁器,“收拾你的东西……走吧。”
没有解释,没有辩白,甚至没有一句叹息。几个冰冷的字,像几块冻硬的土坷垃,砸在地上。那扇曾为我挡过风雨的竹帘,在他身后沉重地落下,隔绝了里面残存的一丝暖意,也彻底隔绝了我与这方曾容我喘息的水上孤洲。我抱着单薄的包袱,站在水边,看着漳湖死寂的水面,倒映着身后紧闭的茶馆和天空铁灰色的云。救命的恩情,收留的温情,最终都抵不过一句流言、一场驱逐。风干的芦苇杆在岸边簌簌作响,像是嘲弄,又像是呜咽。
如今,我再度驻足,停留在这划伤过我内心的茶馆门口。想想,也许这十五年前,或十五年后最永恒、最精髓的东西仍然存在。可能,我的离开,就注定着......注定着整个茶馆、整个漳湖的狂欢。
雨后,青石板上泛着碎光的波涛,屋檐垄住沉阳,遮住了我的半边脸。身后,空无一人,唯有拴在缆桩的木舟,把潺潺流水叩得沉闷发响“咚......咚咚”仿佛是我的心跳声,穿梭在河面。轻轻地,我推开粗糙的木门, 跨过褪了漆的旧门槛,一股陈腐的、混合着廉价烟丝和隔夜茶渣的气味扑面而来,粘稠地糊在鼻腔里。堂内光线晦暗,几张老旧的方桌散落着,桌面上蒙着一层油腻的灰。记忆里那种茶香氤氲、人声鼎沸的暖意荡然无存,只余下一种死水般的沉寂。
那伙计就倚在掉了漆的柜台边,像一根过早被风干的芦苇。十六七岁的模样,骨架纤细得有些嶙峋,裹在一件过于宽大的粗布褂子里,空荡荡的。一张脸却白得异常,如同刷了层劣质的白垩,偏偏眼眶周围晕开两圈深重的黛黑,像戏台上没卸干净的小生油彩。只是那点油彩里,浸透的不是儒雅风流,而是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甸甸的阴鸷和疲惫。我脚步落地的声响惊动了他,他猛地抬眼望过来。
那目光,像冰冷的蛇信子。先是漫不经心地扫过我的脸,那上面风沙刻下的沟壑和鬓角的霜白似乎引不起他丝毫兴趣。接着往下,掠过我粗粝的旧布衣,最后,倏地钉在了我的右手上——钉在了那道自虎口蜿蜒至腕骨、如同蜈蚣般盘踞的、深刻的旧疤上。他的瞳孔似乎在那瞬间缩紧了一下,白脸上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影,随即又恢复了那种空洞的阴鸷。
我径直走到最角落那张蒙尘的方桌旁坐下,木凳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桌面的油腻感透过薄薄的衣袖传来,冰凉而粘腻。我清了清干涩的喉咙,声音在空旷的堂子里显得有些突兀:
“伙计,拿个茶瓶,接杯热水!”
他像是没听见。那双泛着黛黑的眼睛依旧直勾勾地盯着我右手那道疤痕,仿佛那是什么摄人心魄的符咒。几秒钟的死寂,空气凝滞得如同水底的淤泥。然后,他毫无预兆地、生硬地扭过头去,仿佛刚才的对视从未发生,脚步虚浮地、悄无声息地,闪身钻进了柜台后那道通向内房的、幽暗的门帘里。
门帘在他身后晃动了几下,归于静止。那晃动的残影,像一只窥伺的眼睛。
角落里只剩我一人。尘埃在从破损窗纸漏进来的、微弱的光柱里无声地浮沉。右手那道旧疤,在他刚才目光的舔舐下,竟隐隐传来一丝微弱却尖锐的刺痛,仿佛被无数根冰冷的针同时扎了一下。
死寂的空气被一阵沉重、拖沓的脚步声撕裂。内房那道幽暗的门帘,被一只枯柴般、布满褐斑的手猛地掀开。
他站在帘下的阴影里,身形佝偻得厉害,像一株被雷火劈过又勉强活下来的老树。稀疏的白发紧贴着头皮,脸上沟壑纵横,深得能埋进漳湖的泥沙。眼珠浑浊,蒙着一层灰翳,目光迟钝地在昏暗的堂子里扫动,带着一种深陷泥沼的茫然。直到,那浑浊的眼珠,定定地落在我身上。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瞬。
接着,那枯槁的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如同被无形的电流狠狠击中。浑浊的瞳孔骤然收缩,灰翳被一种极其复杂的、近乎碎裂的光芒刺穿——是惊骇?是厌恶?还是被岁月尘封的恐惧骤然破土而出?他枯瘦的手死死抓住油腻的柜台边缘,指节因用力而泛出惨白,整个身体摇摇欲坠。
“你…!”一个单音从他那干瘪、塌陷的胸腔里挤出来,嘶哑得如同破风箱最后的喘息。他像是被自己发出的声音烫到,猛地吸了一口气,那口气卡在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怪响。
他松开了柜台,踉跄着朝我扑过来,脚步虚浮得如同踩在棉花上,每一步都带着要将朽木彻底踏碎的狠劲。那股混合着陈茶、劣烟和衰老体味的浊气,随着他的逼近扑面而来。他枯瘦的手指带着惊人的力道,直直戳向我的脸,指尖几乎要戳进我的眼睛:
“你——!给我滚出去!”
每一个字都像从牙缝里磨碎的石子,裹着淬毒的恨意和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狠狠砸在凝滞的空气里。唾沫星子随着他剧烈的喘息溅到我的脸上,带着一股腐败的腥气。他那双深陷在皱纹里的眼睛,此刻死死地、死死地钉在我的右手上——钉在那道深刻如蜈蚣的旧疤上。仿佛那道疤不是长在我手上,而是烙在他自己的魂魄深处,此刻正滋滋作响地灼烧着他。
柜台后幽暗的门帘缝隙里,半张惨白、眼圈黛黑的脸一闪而过,是那个伙计,正用那双空洞阴鸷的眼睛,无声地窥视着这场突然爆发的驱逐。堂内几缕残存的光线,似乎都被柳才爷身上喷薄的怨毒和恐惧吸走了,只留下沉重的、令人窒息的黑暗,从四面八方向我挤压过来。
“滚出去!”他又一次嘶吼,声音尖利得变了调,枯瘦的身体因这声嘶吼而剧烈摇晃。
那根指向门外的手指,抖得如同风中残烛。十五年风沙磨过,皖河的模样竟模糊得如隔水望月。唯有归乡的脚,认得每一步踏下去都是命里注定的沉重。
河水在眼前铺开,浊黄中翻滚着粗砺的喘息。它早已不是我梦中清浅的旧影,倒像一条疲惫的伤口,裹挟着上游的泥石与叹息。我俯身,河水映出陌生的脸——风沙刻出的沟壑深如刀劈,鬓角早被岁月漂白成荒草。指腹触到水面,凉意刺骨,却奇异地唤醒一种蛮力在臂膀里奔突,一股灼热在胸腔深处鼓荡,几乎要破喉而出。
我活下来了。这念头撞在河岸上,回声嗡嗡作响。饮尽西北风沙的日子,异乡人刀子般的目光剐过皮肉的岁月,全在今日的浊流里翻腾。故乡的河,竟也这般粗粝了么?可它终究是血脉奔流之地。
岸边歪斜的老柳树还在,只是那随风舞曳的红布条,不知被裹挟去了哪里。那树身歪得更甚,树皮皲裂如老者干枯的手背。我认得它,如同它认得我。当年父亲粗糙的手掌曾抵住我幼小的脊背,教我浮在这片水面上。湖水那时是温驯的绿玉,托着小小的我。父亲的笑声滚过水面,厚实得能载人。可后来……湖啸的巨口吞噬了他,只把一具沉默的躯壳还给了岸。而岸边的人,他们的唾沫和诅咒比湖水更冷:“克父克母的煞星!”母亲生我时血染床褥的惨白,父亲被湖水泡胀的灰青,两张面孔在浑浊的河影里重叠、撕扯。我猛地攥紧拳头,指甲深深嵌进粗硬的掌心——活着,竟成了一种原罪?
河风呜咽着卷过,夹着粗粝的沙粒打在脸上,生疼。远处,浑浊的河水固执地拽着泥沙、断枝,甚至半沉的破旧箩筐,沉重地向前推涌。那姿态笨拙、艰难,却毫不停歇。我望着这浑浊而执拗的流淌,胸中那股横冲直撞的灼热竟渐渐平息,沉潜下来,化为一种更深沉、更坚韧的东西,沉甸甸地坠在脚底,生根般扎进河岸的泥土里。
原来这条河,它记得所有被冲刷的疼痛,吞咽过所有被抛弃的污秽。它浑浊,恰因它活着,它背负着整个流域的泥沙与命运,沉默地奔向命定的远方。
我蹲下身,将整条手臂浸入翻涌的浊流。冷冽刺骨,随即是泥沙粗粝的摩擦,一种疼痛的、活着的实感沿着臂膀直抵心脏。水珠顺着沟壑纵横的脸颊滚落,砸在脚边干燥的泥土上,洇开深色的印记,像大地沉默的应答。
雨停了,我踏上码头,踩在青石板上。
目光越过几垄湿漉漉的油菜田,一片刺目的金黄在雨后灰蒙的天底下燃烧,烧得有些寂寥。田垄中央,不知何时竟搭起了一座戏台。木架单薄,褪色的布幔湿漉漉地垂着,在微风中无精打采地晃动。它杵在那里,像一个被遗忘了妆奁的伶人,对着空旷的田野和寥落的看客,唱着一出无声的独角戏。孤寂,从它每一根木头的纹理里渗出来,染透了周遭明艳却沉默的黄花。
我移开眼,向更远处的漳湖望去。心头猛地一沉。记忆里那道熟悉的长形小洲——父亲曾摇着小船载我穿行其间的芦苇荡。取而代之的,是几幢簇新的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马头墙,硬生生地戳在原本水天相接的柔缓线条之上。青白的墙面在雨后湿气里泛着冷光,突兀,坚硬,像几块刚贴上去的、尚未干透的膏药。
就在那片崭新的冷硬之间,一座石牌坊拔地而起,线条粗粝,直刺铅灰色的低云。牌坊正中,几个漆黑的大字被雨水冲刷得格外清晰,赫然凿刻着:“六户村”
记忆猛地撕开一道口子,浊水倒灌进来。那小洲上,是有过一家茶馆的。青瓦,竹帘,几张被茶水渍浸得发黑的方桌。茶馆主人的脸,竟已模糊成一团水汽氤氲的影子,连名姓也沉入了漳湖幽暗的湖底。只余一个铁铸般的事实,在时光的冲刷下愈发冰冷坚硬:湖啸那日,浑浊的浪头如山压下,是那只粗粝的手,硬生生将我从死神的淤泥里拽了回来。
那双手,后来成了我漂泊中的浮木。我在茶馆里安顿下来,笨拙地拾起粗瓷碗,学着用滚水烫壶,让茶叶在壶底无声地舒展。端茶、倒水、抹桌、迎客,粗粝的活计填满了每一个缝隙。累,筋骨像散了架,可胸腔里却奇异地鼓胀着——是水鸟归巢的踏实?还是终于能用汗水洗刷“煞星”污名的微光?那方油腻的柜台,那些粗声大气的茶客,竟也成了我短暂岁月里,一处有瓦遮头、能挺直腰杆的“体面”。
直到李麻子那张坑洼的脸,像一块发霉的苔藓,堵在了茶馆门口。他的目光,毒蛇一样缠绕上来,淬着乡邻积年的唾沫。
“畜牲!”那两个字,裹着浓痰和腥臭,狠狠砸在我脸上,“克死了亲爹的晦气东西,还有脸赖在这儿端茶送水?”
话音未落,蒲扇般的巴掌已带着风声扇来,“啪!啪!”两记脆响,炸得我耳中嗡鸣。脸颊火烧火燎,嘴里泛起铁锈的腥甜。
我踉跄着,右手那道尚未结痂的伤口,猛地抽痛,钻心蚀骨,瞬间抽干了本就虚弱身体里残存的气力。他尖利刻薄的咒骂,像无数根锈针,密密麻麻扎进皮肉,又往骨髓里钻。世界旋转、发黑,最后一丝光亮熄灭,我像一袋被掏空的面粉,软倒在冰冷的地面。
再醒来时,空气是凝固的铅块。茶馆主人背对着我,站在柜台后擦拭一只薄胎瓷杯,动作缓慢得近乎诡异。光线昏暗,我看不清他的神情,只觉得那背影从未有过的僵硬、疏离,像一截枯死多年的老树桩。
他擦了很久,久到尘埃都快要落定,才转过身。那双曾把我从泥泞里捞起的眼睛,此刻浑浊、闪烁,避开了我的视线。
“……走吧。”声音干涩,像砂纸在磨砺生锈的铁器,“收拾你的东西……走吧。”
没有解释,没有辩白,甚至没有一句叹息。几个冰冷的字,像几块冻硬的土坷垃,砸在地上。那扇曾为我挡过风雨的竹帘,在他身后沉重地落下,隔绝了里面残存的一丝暖意,也彻底隔绝了我与这方曾容我喘息的水上孤洲。我抱着单薄的包袱,站在水边,看着漳湖死寂的水面,倒映着身后紧闭的茶馆和天空铁灰色的云。救命的恩情,收留的温情,最终都抵不过一句流言、一场驱逐。风干的芦苇杆在岸边簌簌作响,像是嘲弄,又像是呜咽。
如今,我再度驻足,停留在这划伤过我内心的茶馆门口。想想,也许这十五年前,或十五年后最永恒、最精髓的东西仍然存在。可能,我的离开,就注定着......注定着整个茶馆、整个漳湖的狂欢。
雨后,青石板上泛着碎光的波涛,屋檐垄住沉阳,遮住了我的半边脸。身后,空无一人,唯有拴在缆桩的木舟,把潺潺流水叩得沉闷发响“咚......咚咚”仿佛是我的心跳声,穿梭在河面。轻轻地,我推开粗糙的木门, 跨过褪了漆的旧门槛,一股陈腐的、混合着廉价烟丝和隔夜茶渣的气味扑面而来,粘稠地糊在鼻腔里。堂内光线晦暗,几张老旧的方桌散落着,桌面上蒙着一层油腻的灰。记忆里那种茶香氤氲、人声鼎沸的暖意荡然无存,只余下一种死水般的沉寂。
那伙计就倚在掉了漆的柜台边,像一根过早被风干的芦苇。十六七岁的模样,骨架纤细得有些嶙峋,裹在一件过于宽大的粗布褂子里,空荡荡的。一张脸却白得异常,如同刷了层劣质的白垩,偏偏眼眶周围晕开两圈深重的黛黑,像戏台上没卸干净的小生油彩。只是那点油彩里,浸透的不是儒雅风流,而是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甸甸的阴鸷和疲惫。我脚步落地的声响惊动了他,他猛地抬眼望过来。
那目光,像冰冷的蛇信子。先是漫不经心地扫过我的脸,那上面风沙刻下的沟壑和鬓角的霜白似乎引不起他丝毫兴趣。接着往下,掠过我粗粝的旧布衣,最后,倏地钉在了我的右手上——钉在了那道自虎口蜿蜒至腕骨、如同蜈蚣般盘踞的、深刻的旧疤上。他的瞳孔似乎在那瞬间缩紧了一下,白脸上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影,随即又恢复了那种空洞的阴鸷。
我径直走到最角落那张蒙尘的方桌旁坐下,木凳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桌面的油腻感透过薄薄的衣袖传来,冰凉而粘腻。我清了清干涩的喉咙,声音在空旷的堂子里显得有些突兀:
“伙计,拿个茶瓶,接杯热水!”
他像是没听见。那双泛着黛黑的眼睛依旧直勾勾地盯着我右手那道疤痕,仿佛那是什么摄人心魄的符咒。几秒钟的死寂,空气凝滞得如同水底的淤泥。然后,他毫无预兆地、生硬地扭过头去,仿佛刚才的对视从未发生,脚步虚浮地、悄无声息地,闪身钻进了柜台后那道通向内房的、幽暗的门帘里。
门帘在他身后晃动了几下,归于静止。那晃动的残影,像一只窥伺的眼睛。
角落里只剩我一人。尘埃在从破损窗纸漏进来的、微弱的光柱里无声地浮沉。右手那道旧疤,在他刚才目光的舔舐下,竟隐隐传来一丝微弱却尖锐的刺痛,仿佛被无数根冰冷的针同时扎了一下。
死寂的空气被一阵沉重、拖沓的脚步声撕裂。内房那道幽暗的门帘,被一只枯柴般、布满褐斑的手猛地掀开。
他站在帘下的阴影里,身形佝偻得厉害,像一株被雷火劈过又勉强活下来的老树。稀疏的白发紧贴着头皮,脸上沟壑纵横,深得能埋进漳湖的泥沙。眼珠浑浊,蒙着一层灰翳,目光迟钝地在昏暗的堂子里扫动,带着一种深陷泥沼的茫然。直到,那浑浊的眼珠,定定地落在我身上。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瞬。
接着,那枯槁的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如同被无形的电流狠狠击中。浑浊的瞳孔骤然收缩,灰翳被一种极其复杂的、近乎碎裂的光芒刺穿——是惊骇?是厌恶?还是被岁月尘封的恐惧骤然破土而出?他枯瘦的手死死抓住油腻的柜台边缘,指节因用力而泛出惨白,整个身体摇摇欲坠。
“你…!”一个单音从他那干瘪、塌陷的胸腔里挤出来,嘶哑得如同破风箱最后的喘息。他像是被自己发出的声音烫到,猛地吸了一口气,那口气卡在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怪响。
他松开了柜台,踉跄着朝我扑过来,脚步虚浮得如同踩在棉花上,每一步都带着要将朽木彻底踏碎的狠劲。那股混合着陈茶、劣烟和衰老体味的浊气,随着他的逼近扑面而来。他枯瘦的手指带着惊人的力道,直直戳向我的脸,指尖几乎要戳进我的眼睛:
“你——!给我滚出去!”
每一个字都像从牙缝里磨碎的石子,裹着淬毒的恨意和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狠狠砸在凝滞的空气里。唾沫星子随着他剧烈的喘息溅到我的脸上,带着一股腐败的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