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虽然十分好奇,但最后还是选择尊重父亲的意愿,从此再也没有提起此事。正所谓:
“轻云浮碧宇,化雨隐凡尘。
潜流沟壑尽,入海了无痕。”
驼背,俗称罗锅,是一种脊柱畸形性疾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患这种病的人往往会被他人议论、嘲笑,容易造成病人心理上的困惑。
周勇在小的时候,非常不愿意与父亲一起走路,或者让父亲去开家长会。有几位不懂事的同学经常说他是驼子的崽,让他感到羞愧、无地自容。这让他在班上养成了不合群的习惯,性格内向。
但令周勇感到惊讶地是:在厂内或者家属大院里,父亲竟然是一位极受欢迎的人。
厂里的同事们远远看见周勇的父亲,都会热情地主动与他打招呼,尊敬地称呼他为“周工”。如果发现他手中有重物,往往会抢过去,帮忙提着,并且一边高兴地与周工聊着工作或家常事,一边送他回家。
厂里一直有这样一个传说:周工是所有设备的克星。当其他技术员、工程师遇到解决不了的电气故障问题时,只要来请周工,再复杂的问题,也能被周工轻易地解决。
更神乎其神的一种传说是:
周工某日偶遇一台设备发生故障,苦思多时未解,疲惫了,便伏案而眠。
梦中,周工手持一把青铜色的大布伞,徘徊在雾霭沉沉、阴雨连绵的陌生城池。
街巷如蛛网交错,难辨方向。于是,周工想找一位路边的人问路。
可是随近除了墙角蜷卧着一位老者,周工看不到有其他人。
老者鹤发童颜,衣襟上却沾满了酒渍,长长的鼾声与檐下的细细雨滴相和、相鸣。
周工担心他淋了雨生病,又怕打扰他休息,于是一直打着伞轻遮在老者身侧守候。
雨停天晴,老者突然双目轻启,站起身来,伸了一个长长的懒腰,感叹道:“两千五百年了,终于等到一位好的徒弟。”
老者袖中飞出一卷竹简,没入周工的掌心,并告诉周工:“此乃《匠神秘诀》,然天机不可泄漏,获此者,需折其身,方能救万物。”
话音未落,周工顿觉腰骨酸麻,身形佝偻如弓,再难挺直。
从此,周工目能洞察万物表征纹理,耳可闻金石内部隐秘之声。城池将倾,他能预知梁柱腐朽的微隙;机具滞涩,他可辨出生铁浇铸的瑕疵。然每解一题,腰弯愈甚,世人皆称奇,皆言周工所遇到的老者是匠人祖师爷鲁班,周工机缘巧合获得了他的真传。
父亲听到这个传说,哈哈大笑:“这是迷信,是厂里人的误传!世上没有什么魔法,只是因为我懂电器的原理,发生故障时,耐心、认真地去做科学分析,就能够顺利地找到故障点,然后采用对应的方法来解决。这是任何一名普通电气工程师都能够胜任的工作。”
“你对电器技术感兴趣吗?”父亲好为人师的冲动来了,又准备提前向周勇灌输专业知识:“电路有三个主要的参数,分别是电压、电流和电阻……”
周勇赶紧拒绝:“爸,您这是拔苗助长,我还有作业要做,没时间学。”
但周勇还有一个疑问,于是又问:“爸,听说您原来是学地质的,怎么会对电器原理这么熟悉?”
周勇知道在父亲年轻时的那个时代,信息非常不发达。而且,父亲那时在西北地区工作,驻地离城市非常的遥远,在荒郊野岭中,他是如何学会了电器专业的知识?
父亲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打开书柜,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一些东西。
周勇仔细看去,原来是一堆保存的非常完好的旧杂志。
父亲告诉周勇,他是从阅读一种叫《无线电》的杂志开始,逐步学习了电器专业方面的基础知识,然后不断的在实践中摸索、练习,最终成长为一名电气工程师。
“我们单位订阅了《无线电》杂志,杂志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何组装收音机、常见的电器故障分析和读者来信等。”父亲继续详细地介绍:“在杂志上每看到一篇感兴趣的文章,我就会对相关的电路进行研究、学习,并且尽量找一些旧的电器元件来组装、练习,例如:电阻、电容和二极管等。有时候,根据需要,我还把新学到的电气自动控制技术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周勇永远也猜不到:父亲是通过阅读杂志,学习了一门新专业的知识,最后自学成才的。从此,他对父亲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90年代,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国营企业改制,实施下岗分流政策,两条不同的发展之路摆在了周工面前:南下去广东私人企业里打工,或者留在家乡创业。
面对前途莫测的未来,周工将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