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将血液中的毒素排出体外。
如果肾脏功能受损,人体中的毒素无法被及时排出体外,会造成中毒现象,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医生告诉周工,有三种治疗方案,分别是换肾、血透和腹透。
第一种方案:换肾。治疗效果好,但是经济上耗资巨大,手术等医疗费用需要30万以上,普通家庭无力承担。而且,肾源的供应非常紧张,大多数病人无奈地放弃这种选择。
第二种方案:血透,利用体外专门的医疗设备,代替肾脏功能。血透的治疗效果好,但是血透使用的医疗设备价格不菲,市内只有两家医院配备,因此患者每周都面临排队、等候床位的困难。
第三种方案:腹透,利用人体的腹膜,代替肾脏功能。患者无须频繁往返医院,只需要在家中使用输液管,将含有营养物质的透析液灌入腹腔,通过腹膜完成毒素置换。但这种方案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经过专业医生的科学评估和精心指导,周工最终选择了腹透治疗方案。
面对腹透操作的一系列困难,周工不畏艰难,迎难而上,再次发挥工程师善学、好学,喜欢动脑筋的特点,奇迹般地给每个问题都找到了合适、创新的解决方案。
首先,周工面临手工悬挂透析液袋的困难。根据腹透操作的规定,液袋的位置必须高出人的头部。普通患者,非常容易自己悬挂液袋,但是周工的驮背妨碍他直接用手去挂液袋。周工灵机一动,把晾衣服的撑杆取过来,用来更换、悬挂液袋。
其次,腹透患者每天一般需要更换3袋或4袋透析液,旧的液袋输完了,家里人白天都在上班,没有人及时提醒周工更换新的透析液。
周工发现这个问题后,通过记录和分析,总结出一袋透析液平均耗时规律。然后,周工提前设定好闹钟,及时提醒自己更换新的液袋。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周工不得不面临:如何打发每天日常的无聊时间?
腹透治疗,一天的总透析时间达到8至10小时,限制了患者外出参加社会活动的可能性。
无聊的困难同样未能难倒善于动脑的周工。他不但保留了看书、写字、听收音机和看电视的旧兴趣,而且发展了许多新的爱好来适应新环境。
周工让儿子周文找来一台被淘汰下来的旧电脑,安装在自己的卧室里,然后拉上网线,每天学着上网看新闻、读小说。在20世纪90年代,周工成为社区首批应用互联网的老年人之一。
过了一段时间,周工又琢磨起如何在家里养花。他买来介绍养花的书籍,根据书中指南选种、育种、移植、施肥、杀虫等,很快便成为了一位业余养花能手。
周勇兄弟也非常支持父亲的新爱好,纷纷出手支持。周勇从园艺店里采购来各种各样的盆栽,堆在屋前房后。周文找来材料,在房前檐下到处都安装了浇花用的水管接口,并且配齐了长度合适的浇花水管。
在家腹透的周工每天生活丰富多彩,侍弄的花五颜六色,你谢我开,招来金蜂、粉蝶,好不热闹。邻居们也常来赏花、品花,向周工“取经”——如何养花。
周工像往日一样,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还将多余的花种、盆栽慷慨地送给感兴趣的邻居们。
周工最喜欢种植的是一种叫“风雨兰”的草花,它的花朵经常在大雨后骤然绽放,象征着“逆境重生”的精神。
“风雨兰”这种顽强的精神鼓舞着周工多年坚持规范的腹透操作,他最终成为了城中使用这种治疗方案存活时间最长的尿毒症病人之一。
医生们都认为周工这个案例创造了医学奇迹,对于那些初患尿毒症的患者,医生们经常用周工的治疗经历来鼓励他们——即使面对号称“不死的癌症”的疾病,也要树立信心、勇敢面对,努力活出精彩的人生。
周工也在自己创造的奇迹中,平静、幸福的安度着晚年。
一件突发的事情打乱了周工平静的晚年生活——小儿子周文被诊断出晚期肺癌,周勇不得不考虑:是否应该把恶噩告诉父亲周工?
这是一桩令人伤心欲绝的事情,周勇考虑再三,最终还是选择告诉了父亲。因为他相信父亲历经磨难,是一位理智和尊重现实的老人。而且,作为周文的父亲,周工有权利知道儿子身处险境。
周工知道这个坏消息后,继续默默地腹透、养花,从表面上看不出他有任何变化,但是至亲的人,都能感受到周工深藏在内心中的那股难以抑制的悲伤。
时光如梭,岁月荏苒 ,长期病疼缠生,但又热爱生活的周工年近八旬,不得不面对死亡的迫近。关于身后事情的规划,周工又作出了哪些令人意外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