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讯》环境寒冷,但故事的基调是温暖的;人生灰暗,但幸福如沙中之金,虽然稀少,但历经时间淘洗,终于显露出光泽来。
个体之于历史,是至为微小的,但却并非没有力量。这种力量,植根于人性本身的光明与黑暗,也来自于每个个体的亲历、盲从、觉醒、抗争和反思。
未来与过去之间,还有当下。当下时间的快慢,可以由我们自己决定。我们可以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可以忙碌劬劳兀兀穷年,也可以设法拓展生命的宽度、时间的厚度和认知的维度,在相同的日
井上靖的《孔子》以隐居山林的孔子仅存的弟子老年蔫姜之口,娓娓回顾孔子的经历与嘉言,展现了孔子作为一个“人”而非“圣”的侧面,更加亲切而动人。
提到扬·马特尔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人们更熟知的,大概是李安2012年拍摄的同名电影,讲述了印度男孩Pi(读π)和一只名为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一起在太平洋上漂流227天后获得新生的
读《卡拉马佐夫兄弟》的经历,如同穿梭于一个宏大而精微的迷宫——以一个家庭的故事透视一个民族的性格,其中人性的高尚与卑劣,生命的激情与平和,凡此种种,组成这个巨大的迷宫——
拥有独立精神,不为环境裹挟,不被他人吞噬,从恶意中挣脱,无论在现实还是奇异世界,都是可贵的品质。
小说、通俗历史读物和经典对比读来,其中人物事件的不同选择,所行所为之臧否,立意之浅显或深远,真有吹尽黄沙始见金之感。
读《老人与海》,仿佛随着满脸沧桑的圣地亚哥,划着晃晃悠悠的小船,在浓雾中驶入喧嚷的湾流。刚从沉睡中醒来的大海敞开了胸怀,潮润的气息拂过面颊,唤醒了老人骨头里面沉睡的狮子。
面对期待和现实的巨大差距,我们要如何自处? 我得到的启示是:植物接受阳光雨露而生长,且始终以自己的方式生长,树有树的路径、花有花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