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洪伏(洪峰)的头像

李洪伏(洪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511/02
分享
《大西北漫游记》连载

第二章 塞外江南景如画,民俗风情情更浓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笔下那片荒凉寂寥的西域,在我未曾踏足之前,始终是想象中的苍茫绝域。

然而,当我们的车队沿着独库公路蜿蜒前行,穿越一座座雪山达坂,眼前豁然展开的,却是一片令人惊叹的“塞外江南”。

我们一行十人分乘两辆汽车,从吉木萨尔县出发,穿过乌鲁木齐和奎屯,沿独库公路在一条隐藏在群山之中的神秘峡谷里穿行。

公路两侧峭壁如削,中间一条溪流潺潺而过,形成了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走在独山子峡谷之中,抬头仰望,只见一线天光穿透云层,洒落在蜿蜒曲折的小径上,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峡谷内空气清新,每一口呼吸都像是在进行一场身心的洗礼。这里没有“平沙莽莽黄入天”的枯寂,取而代之的是“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生机,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丰饶,更是在雪山环抱、大漠边缘绽放出的生命绿洲独有的温情与瑰丽。

车子盘旋于山上,我们亲身领略到了“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神奇景观。

方才还在谷底感受春日的和煦,山花遍野,绿意初萌;转瞬便驶入盛夏的浓荫,云杉笔直参天,阳光透过密林洒下斑驳金光;再攀援而上,秋色已悄然浸染山峦,白桦林披上金裳,与墨绿的云杉、远方的雪峰构成一幅层次绚烂的油画;及至山巅,赫然是凛冬的银白世界,道路两侧积雪及腰。

我们停车小憩,触摸那万年冰川旁清凉的雪墙,盛夏时节得遇此清凉,真是“炎氛一时洒,忽如云雾开”的奇遇。这条公路本身,就是一首壮丽的边塞诗,其险峻奇崛,足以令“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太白惊叹在此也显得格外贴切。

回望皑皑白雪,天地间银装素裹,宛若仙境。我们换上棉衣,手捧晶莹积雪,在镜头前定格这份难得的惬意——这份超越言语的欢欣,已然深深烙印在记忆深处。

这是一条被誉为“中国最美公路”、“天山脊梁”的公路,它宛如一条巨龙蜿蜒在天山山脉之中,连接着南北疆,横亘在崇山峻岭与深山峡谷之间。然而,这条景观走廊最动人的,不是它两旁奇险壮美的自然风光,而是它背后那段可歌可泣的筑路史,更是一条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英雄之路。

在“守望天山”纪念碑前,我们久久肃立。纪念碑上镌刻着168名烈士的姓名,他们中最年轻的才刚满十八岁。从1974到1984,整整十年,数万官兵以“碧血洒天山,为振国威壮”的豪情,用最简陋的工具,在冰雪覆盖的悬崖峭壁上凿出了这条通天之路。

一位守护纪念碑的老兵告诉我们,当年他的战友们常常要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中施工,铁镐砸在冻土上只能留下一个白点。很多人因雪崩、塌方而长眠于此,他们的忠魂永远守护着这条用生命铺就的天路。听着老人的讲述,望着眼前蜿蜒的公路,我不禁想起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些平凡的筑路兵,用他们最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书写了最不平凡的史诗。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这块路碑前留下了合影。

由于乘坐的是普通小车,行进速度较慢,我们未能在一天内走完这条"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路。夜幕降临之际,我们寄宿于一户牧民家的大型“蒙古包”中,亲身体验了游牧民族的传统生活。围着炉火品尝奶茶,聆听主人讲述转场放牧的故事,这一夜的经历让我们对草原文化有了更深的体会。

晨曦初破,天边渐渐染上温柔的蓝紫色。 随着车辆缓缓驶入,那拉提草原又以它独有的方式,静静地迎接了我们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游人。

那拉提在蒙古语中意为“最先见到太阳的地方”,这片位于天山腹地的草原,确实如同被阳光特别眷顾的净土,是那拉提的灵魂所在。一望无际的绿,如同巨大的翡翠铺展至天边,与远处的雪山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午后,打卡在那拉堤景区。我们乘坐索道缓缓升空。脚下是碧波万顷的草甸,犹如一块巨大的绿丝绒地毯,一直铺展到远方的雪山脚下。成群的牛羊如珍珠般散落在草原上,哈萨克牧人的白色毡房升起袅袅炊烟。一条清澈的溪流在草原上蜿蜒流淌,在阳光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此情此景,是《敕勒歌》最生动的立体画卷,让人顿生“天人合一”的感悟,所有的烦恼与忧愁都随索道而去。

而那拉提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自然风光,在这里,我还感受到了浓厚的民族风情。哈萨克族的歌舞、毡房、马背上的生活……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新奇而又亲切。他们的笑容如此纯朴,歌声如此悠扬,仿佛能穿透心灵的壁垒,直抵最柔软的地方。

午后的阳光,变得柔和而温暖。我骑马穿梭在草原上,感受着风的速度和自由的呼吸。那一刻,我仿佛化身为草原上的勇士,驰骋在天地间,无拘无束,体味着“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旷达。草原的辽阔与壮美,更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和力量。

当夕阳开始西沉,天边绽放出绚烂的晚霞,那拉提又展现出了另一番迷人的景致。金色的阳光洒在草原上,与晚霞交织成一幅绚烂多彩的画卷。我站在高处眺望,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感激与敬畏。

那拉提不仅给我视觉上一场盛宴,更让我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和升华。我静静地躺在草地上,心中充满了宁静与满足。在这片远离尘嚣的土地上,我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力量。在未来的有生之年里,我将带着这份来自那拉提的力量与勇气继续前行在人生的道路上探索未知、追求梦想。

带着草原的祝福,我们来到了伊宁城市。这座被誉为“花城”的边陲都会,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情与恬静的生活节奏,诠释着“塞外江南”的另一面。伊犁河穿城而过,滋润着这片肥沃的土地,也孕育了这里多元交融的文化。无论是街头巷尾的建筑风格,还是人们的穿着打扮,都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在伊宁的街头,我品尝了地道的维吾尔族美食。香喷喷的羊肉串、口感丰富的手抓饭,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热情与好客。一位叫艾山江的饭店老板告诉我们,维吾尔族的饮食文化深受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的影响,“就像我们的抓饭,有大米的清香、羊肉的鲜美、胡萝卜的甘甜、葡萄干的酸甜,各种味道融合在一起,才是最好的抓饭。”

夕阳西下,天边渐渐染上了一抹温柔的橘红,六星街也在这柔和的光线中变得格外迷人。阳光不再刺眼,而是变得柔和而温暖,它轻轻地洒在每一栋色彩斑斓的房屋上,为这些古老的建筑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

我们踏着轻快的步伐,步入这六边形的迷宫,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街巷交错,如同迷宫般引人入胜,但又不失章法,每一个转角都藏着未知的惊喜。这里是文化的交汇点,维吾尔族的热情、汉族的稳重、哈萨克族的豪迈、回族的细腻,还有俄罗斯族的浪漫,在这里交织成一首动人的交响乐。

街道两旁,树木的影子被拉得长长的,与斑驳的青石板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行人们或匆匆而过,或悠闲地漫步,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与幸福。偶尔,一阵悠扬的手风琴声从某个角落传来,那旋律如同天籁之音,让人心旷神怡。

随着夕阳的逐渐下沉,天空的颜色也变得越来越深邃。夜幕悄然降临,六星街换上了另一副面孔。街灯一盏接一盏地亮起,将整个街区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此时,我们漫步在六星街上,感受到生活的多彩与丰富,也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情侣们一对对,手牵手相拥而过。街边的咖啡馆里,人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香浓的咖啡,聊着天,分享着彼此的故事。而那些小店也变得更加诱人,各种美食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当星辰点缀着天空,民族舞蹈的旋律悄然响起,整个街区仿佛又被披上了一层神秘而绚烂的纱幔。灯光柔和地洒在石板路上,与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交相辉映,形成一幅流动的画卷。各族群众身着盛装,手牵手、肩并肩,随着欢快的节奏起舞,展现出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团结和谐的氛围。

我立于人群边缘,恍惚间仿佛看见了古丝绸之路上商旅往来的盛景:驼铃叮当,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人们在这里相遇、交融,共同谱写着文明交流的乐章。这时,一位满头银发的维吾尔族老爷爷向我妹夫伸出手,邀请加入舞伴。妹夫笨拙地模仿着他们的舞步,周围的人纷纷投来善意的微笑。在这一刻,我恍然彻悟:此间“塞外江南”之魂,不仅在于雪山映衬下的如画风景,更在于这“诗歌舞乐”之中所蕴藏的、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民族团结之力与对生活炽热如初的爱。

夜幕下的六星街,还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那就是它的静谧与深邃。当所有的喧嚣都归于平静时,人们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与文化。那些古老的建筑在夜色中显得更加庄重而神秘,仿佛每一块砖瓦都在诉说着过往的烟云。

是啊,这片“塞外江南”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也不仅在于它“塞北江南旧有名”的丰饶,更在于它那种海纳百川、和谐共生的文化胸怀。这里是地理的过渡带,是民族的交汇处,更是文明的熔炉。在这里,每一种文化都被尊重,每一个民族都被接纳,共同编织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壮丽图景。

无论是夕阳西下的温馨与美好,还是夜幕下的神秘与浪漫,六星街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六星街,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成为一段难忘的记忆。

此时此刻,我深深感受到了“塞外江南”的独特魅力。而我们的故事,仍在前方的风与沙、歌与梦中延续,等待着下一次的相遇与发现。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