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沈杰峰的头像

沈杰峰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7/15
分享
《决战时刻》连载

第六章 “川川”的蜕变

“小王,早就听说过你的故事,一直想来看你。”

苏长青一进屋就微笑说道。

“苏大哥,我也是久闻你的大名,一直想抽时间到乡上去看看你,前段时间我在攀兴市医院做了个手术,本想回来就去拜访你,但有制度规定,驻村干部不能随便离开工作岗位外出,所以一直耽搁到现在。不好意思,反而让领导来看我们。”

一位眼镜从电脑前站起来,满脸羞涩,顺手从包里掏出一根香烟。

“苏书记,你抽烟。”

“要在一年前,王川的烟可是一般人抽不到哦!”

一旁的驻村第一书记余静快乐的一笑。

“谢谢!我不抽烟。”

苏长青婉言谢绝,说来也怪,苏长青在县委办工作几年,被几位烟枪前堵后挤,愣是成功突围,守住了底线,愣是没染上抽烟的习惯。

“余大姐,那可是过去式,现在我们可是一家人,臊我可等于臊了我们这个大家庭。”

王川笑笑给周围的人撒烟、点火。

“怎么样?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吧!”

苏长青这真的有点明知故问,想抛砖引玉扯出话题,这个年轻人可真是个有故事的人。

“早就习惯了,这里山青水秀,民风淳朴,我已经是地地道道阳坪人。离开这里回到故乡,我反而有些不适应,我父母说我是不知不觉中成熟长大了。如果可以,完成脱贫攻坚后,我想申请留下来,继续和你们及乡亲们奋战乡村振兴。”

王川笑呵呵回答,在这里他学会了早睡早起和晨练习惯,在攀兴他每天早晨准时兴冲冲去街上散步,但在车水马龙中穿梭与林中散步是两回事,根本找不到爬山时心旷神怡的感觉。

“爸妈,我还是喜欢林盘这个新家。”

他对自己父母直言不讳说道。

“川儿,这可是生你养你故乡。”

父母心可谓喜忧参半。

“舍小家为大家,已把他乡变家乡。”

苏长青握住王川手赞道。

“我们金林脱贫攻坚点点滴滴成果都凝聚着攀兴人民和干部的贡献,我们要把他们帮扶干部当成自己兄弟姐妹,同舟共济,同甘共苦。”

苏长青也是有感而发,遵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暑,攀兴每年从并不宽裕财力挤出几千万元,用于支持金林发展。最为难得的是调集各个行业干部和技术干部进行帮扶,这些干部正处在干事创业黄金期,他们抛妻别子,告别年迈父母,克服常人难以想象困难,奋战在金林山山水水。

“苏书记,谢谢!”

院子里几位攀兴来的干部眼圈眨红,士为知己者死,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领导这么关心,他们自然是感激在心。

“王川,姐交给你一个任务,根据厨房现有材料,由你主厨,我们给你打下手,甩出我们林盘人民热情,给组织部电教中心的老师弄顿可口的饭菜。”

余静说道。

“没问题。”

王川欢快叫道,谁能想到一年前他会是连火都烧不来的愣头青。

那时林盘村活动室刚修好,条件简陋。那天下村走访人户,临近中午时余静安排刚到岗王川先回村部烧火做饭。当工作队成员又累又饿回到村部时,却被眼前情景气不打一处来。

火塘未生火,上面铁三锅桩放有一口锅,揭开锅盖,里面是冷冰冰的水和生米。

“你连烧火和煮饭都不会?”

幸亏余静脾气好,当场忍住没发火,她找到正躺床上玩手机的王川。

“不会。”

王川嗫嚅回答。

“那你为什么不早说?”

余静真是有点无语。

“我怕你们会看不起我。”

王川这理由也真是让人无语了。

“看来今天中午只能吃康师傅,我现在去附近农户家中找开水。”

事到如今,余静只好去想补救办法。

后来村活动室牵上了电,帮扶单位采购安装上了家电产品。一天下午,所有驻村干部集中到村大会议室核对资料,余静又将不熟悉情况王川派去搞后勤保障工作,可到了晚上七点钟还没见动静,大伙肚子饿得咕咕叫。

“该吃饭了,这个小王怎么回事,到现在还没弄出顿饭菜。”

村文书刘长华伸了个懒腰后埋怨。

“再等等。”

坐在正中的余静安慰道。

“余姐,会不会又犯了前次那样的故障?”

驻村工作队员马林提醒道。

“不会吧?他一个从小城里长大的的人,连家电都不会用。”

余静一脸不信,但仍从位子上站起来,开始往外走去。

走进厨房,他看见了正在焦头烂脑来回走动的王川,一见她进来,他差愧得低下头。

“余姐,我又让你们失望了。”

“怎么你又没弄好饭。”

余静真的是哭笑不得,她上前一看揭开电饭煲看,里面有水有米,但却是冷的,他一位城里人连电饭煲都用不来,说出去谁信。

“来,土豆总该削得来吧?”

余静将几个土豆和水果刀递给王川。

“就像削水果皮一样将土豆皮削干净,注意别伤着你的手。”

余静小心叮嘱。

“这我应该会。”

王川开心的一笑。

人多嘴杂,没多久,好多人都知道林盘村驻村干部中有个王川是生活中低能。

后来通过谈心,余静才明白王川是个富二代,是个从家门到校门,然后是从校门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

当时他的派驻单位并不熟悉金林这边情况,想当然认为村上应该有现成伙食团,吃饭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我们单位认为我来这边只要把本职工作干好就行了。”

王川当时还说得振振有词。

“你想得太简单了。”

余静耐心解释道:“我们是个战斗集体,首先要自己温饱问题解决好,然后我们才有精力去帮助群众解决脱贫奔康问题。如果我们连自己问题都不能解决好,群众就会认为我们是语言上巨人行动上的侏儒,对安排工作就会将信将疑,工作成效打了折扣,所以要求群众做到我们首先做到或做到比他们好,我们才有公信力。”

“我们没有单独炊事员和伙食费,平时都是大家分摊伙食开支和轮换煮饭炒菜,谁都不能搞特殊。我们在做,群众眼睛也会在看,工作都从点滴做起,成绩是一步一个脚印汇集起来的,时间一长,你就懂了,只有用心做就没什么东西会难到你。”

用心后王川变化大,在与群众交流中他学会本村的四种民族基本用语,为人低调后他与任何人相处甚欢,对全村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能娓娓道来。节日放假时,家人去旅游,他却特意留下报名参加厨艺培训,想方设法学会本地几样拿手家常菜,使身边人刮目相看,名字也由王川变成了川川。今天县电教中心的慕名上门,围绕他事迹拍部专题片,名字就叫“从王川到川川的历程。”

“川川,你现在可是搭在我们金林和攀兴联心桥的一张名片。”

苏长青亲热拍拍王川肩膀。

“我们共同打磨,慢工出细活,一定要把专题片拍成精品,不仅在凉星、攀兴、省台播出,而且要在全国微电影展播中获奖。”

苏长青显得雄心勃勃。

“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争取。”

电教中心几个人压力不小,更不敢把话说满,因为金林从未在全国范围内获得过此类奖项。

“事在人为,关键我们工作基础扎实,川川工作也是亮点突出。”

苏长青给同事和自己打气。

“苏书记,我的工作还做得不够好,有很不少地方需要改进和加强。”

王川谦虚摇摇手。

“不该谦虚时就不要再谦虚了,你是奋战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勇士,也是我们大家的代表。你工作干不好,人民群众也不会把你当成他们儿子亲热的叫川川,宣传你,也是宣传我们金林和凉攀兄弟市的战友情。”

苏长青竖起大拇指说道。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