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沈杰峰的头像

沈杰峰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8/04
分享
《决战时刻》连载

第二十二章 别开生面宣讲会

“一别故乡三十年,真的变化挺大。”

车停在山顶,俯眼望去,一幢幢房屋错落有致,屋顶飘着一面面鲜红国旗,在青山绿水间格外显眼。

“王常委,听说您要来,乡亲们都很高兴,好多古稀之年老人都说要来看您。”

苏长青上前汇报。

“谢谢!谢谢乡亲们的关心和厚爱,我当年只是做了自己份内的事而已,他们这样做使我内心很不安。”

王史军满脸认真。

“小苏,我记得你是我离开后的第十一任乡党委书记,我们共产党人有个好传统,就是一张篮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我这次来有两个任务,一是根椐省委决定,我们每个常委都到基层讲党课,二是代表我已经仙逝的父亲,来看看这里乡亲们过得怎么样?有没有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到这里实地一看,我就放心了。他老人家如天上有灵,我可以向他交上份满意答卷,想必他也会欣慰的。”

省委常委王史军神情颇为激动,身边秘书肩扛摄像机在录像。

“小军,多录点,也好让老红军后代们知道他们先辈曾经战斗过地方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以告慰他们在天之灵。”

“小苏,你知道吗?王常委以前在林阳干过二年乡党委书记,也是你的前辈和学习楷模。”

县委书黎振选满脸微笑对苏长青说。

“我知道,王常委在林阳干了二年零十天乡党委书记,当年群众评价他用二年时间干了别人十年的搞不了的事,现在歌谣还在唱盼资金盼政策更盼派来第二个王史军。这使我们林阳历届党委政府班子无形中有了压力,你临走时题写的“干群齐心黄泥成金”至今我们都视为座右铭。”

苏长青诚恳说道。

“那是几十年前往事,那时我还是个毛头小伙子,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全靠广大干部群众理解支持。当时贫困面貌现在想都无法想象,我是坐手扶拖拉机进乡,浑身上下都是黄尘,只有牙齿是白的。我第二天就带个乡干部下到各村组,一次走完后时间就去了一个多月。关键我回来时躺着担架,几个民兵抬着来,也是那次,我真实感到乡村土郎中的神奇,几剂草药下去,我就奇迹般康复了,居然没留下一点毛病。”

“在林阳工作虽然时间短暂,但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影象,我在这里初步积累了基层工作经验。美中不足的时间太短,有很多该做工作没做,留下许多遗憾。”

王史军说道。

“现在我听好多老干部谈得你都是念念不忘,说你是共产党的好干部。”

苏长青说道。

“林阳人民对我们家是有恩的,这份情我们是走到那里都不能忘。那年我父亲在战斗中负伤,是林阳人掩护他,让他养好伤并送他去追赶部队。当初组织安排我到林阳工作时,我父亲单独找我进行特殊谈话,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父亲离开我们这么多年了,但当时情景我仍历历在目。”

“那天,我刚回到家里,父亲立即把我叫到他房间里,关上门。他语重心长对我说:“儿子你到林阳工作是替你老子报恩和还帐,当年我作为父母双亡的孤儿,走投无路时选择参加红军,在林阳的一次战斗中负伤,是林阳乡亲冒着杀头灭族危险救下我。可以说是林阳父老乡亲是我们王家再生父母,没有他们帮助就没有我们的现在。人要知恩图报,你到了林阳,不是去当官做老爷耍威风,你得眼睛向下,要实实在在为他们办好事。我对你要求不高,就是让他们吃饱饭穿暖衣,如果让我失望了,我就不认你是我儿子,并用拐杖敲断你的腿。”说句实在话,我当时末实现我父亲安排任务就走了,现如今你们替我完成了,看到林阳今天变化,作为一位曾经在这块土地上的建设者,我很欣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希望你们大家保持发展定力,继续努力再努力。”

王史军满意点点头。

“我在林阳工作时,工作条件艰苦,公路只通到乡政府,一个星期只有两次班车,挤次班车相当于打次仗,几个小时车上只能人挤人站着。全乡没有一条通村通组路,连乡政府都没通电,乡干部们发汽油蜡烛来解决夜晚照明。生活到购销店购买存放几年的老腊肉,一煮好那黄澄澄腊肉咸得无法下嘴。”

“我记得我还带着乡干部到山上割过马草,因为乡政府还喂有两匹马。下乡时靠走路和骑马,到农户家中时吃土豆和喝清茶水,偶尔宰只鸡或煮点腊肉就算改善生活。村民缺粮就到粮站背返销粮,弄得小孩们面黄肌瘦营养不良,绝大多数群众到乡上反映吃饭穿衣问题,要求解决救灾救济。”

“那时的我只有二十几岁,年轻好胜,工作有激情,我们肩挎帆布包和水壶,里面装有手电筒干粮水,走村入户,到那夜黑了就在农户家中打挤。有时为了一件事就吵得面红耳赤,但第二天又忘了一切不愉快,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分彼此,大家想法简单,就是想方设法让群众解决温饱问题。”

“通过提高土地单产,我们大力推广地膜良种植。进行蓄品种改良,提倡种草养蓄。利用房前屋后、田边地角发展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木。不失时机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修公路建水库牵电,当时上级有关部门也是大力支持,硬是从牙缝里挤出钱来支持我们。”

“我记得临走时还欠了几万块钱炸药水泥钱,工作交接时吓得当时接任我的党委书记脸都白了,说明当时财政太困难了,干个建设都很困难。不管怎么说我和林阳干部群众建立了深厚战友情。我那时脾气直,爱骂人。开头大家都避着我,日久天长后大家都比较认可我。那年交流到邻县任副县长,县里派出一辆北京吉普车来接我,但是三十多位村组干部都不约而同送我到县城。没办法,我们让车离开,我们三十多位一起步行到县城,我们一起照了张相,吃顿饭后依依不舍告别了。一别几十年,恍若昨日,那样真挚感情真的很难得。”

王史军望着连绵大山惆怅不已。

“老战友活着的恐怕不多了,时光荏苒,一晃几十年了。”

“好多还是在安享晚年,我们对以前老村组干部还是特殊关照的,现在全部在职村组干部我们都是买养老保险,每年还在保险公司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村组干部补助我们县在全省还是处于中等水平。”

苏长青上前汇报道。

“做得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全面强化对党对农村农业工作的全面领导,要因地制宜抓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对于那些历史上对人民群众作出贡献的人我们可不能忘记了,要在政策允许前提下解决他们困难。”

王史军说道。

“打好脱贫攻坚这场战,是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所决定,也是兑现共产党人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日子的庄严承诺,实现无数革命先烈的夙愿。凉星市是红军长征经过地方,是有红色基因的土地,那时就有地下党组织,组建过抗捐军,产生过对中国革命有重大影响的大事,涌现出参军拥军热潮。我父亲就是在凉星参加的红军,走上革命道路,是林阳群众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常委,我们编写了一本红军长征到我家乡的书,到时我们送一本给您,请您看后提出批评意见。”

苏长青递上书本。

“讲述红故事,宏扬好传统。”

王史军点头赞道。

王史军一行来到村口时,村里也是人山人海,大家排成两排,静静等候主角出现。

“乡亲们,大家辛苦了。”

王史军挥手说道。

“欢迎老书记回家。”

夹道欢迎的群众喊道。

“我三十年前离开,期间来过几次,但都是来去匆匆。今天我作为林阳的儿子重回故里,感触很深。去年习总书记亲临我们凉星考察脱贫攻坚,为我们带来了党中央关怀温暖,作了重要讲话,这为我们搞好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脱贫攻坚战是我们贫困地区当前压倒一切中心工作,大家都知道我们全中国有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十四多亿人口,我们凉星和金林乃至林阳就是大中国中的小分子。脱贫摘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无数仁人志士的梦想。今天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只要万众一心,就能实现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辜负习总书记殷切期盼。让我们携手并进,让涓涓细流汇成汹涌澎湃历史潮流,创造中华民族新的伟大辉煌。”

王史军使劲挥动右手。

话音刚落周围响起热烈掌声。

“老书记,新时代了,我们再合张影留作纪念吧!”

一位颤悠悠老头从人群中走出来。

“好好。”

王史军连连点头。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