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旭锋的头像

张旭锋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7/10
分享
《顺河湾湾》连载

第四章

一个人有了钱,总想着要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如吃喝娱乐,穿衣住房,不乏还有精神追求。最明显的是拆老院旧屋,盖个高楼阔院,显示一下自己的发达。一人如此,一国亦如此。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在经济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令世人称赞。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得到进步和发展。国家综合社会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建设新农村,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在这一浪潮的推动下,全国上下掀起了建设新农村,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高潮。

就在顺河湾村的北边,毗临着葛天市的石固镇。这个葛天市的经济发展等综合实力优于其他几个县市,因此成为各种新生事物试行的地方。像是农村养老金、新农合医疗、殡葬改革等等。建设新农村推进城镇化这个市也走在了其他地方的前列,隶属这个市的石固镇也作为城镇化的试点。人们在亲戚和朋友交谈中知道,那里的政府工作人员开始对农村各家各户的住房面积、院子面积进行测量和登记,以及拍照,以此作为赔偿的依据。测量和拍照后不许再私自改动建筑面积和院子状况。这边测量面积那边选址建造居民小区,有几个小区的住宅楼房拔地而起。作为试点,化分散为集中,小村合大村的建设新农村推进城镇化的进程在邻县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不久顺河湾村所在的地方,关于建设新农村推进城镇化也有风声,最明显的新的宅基地审批停止。风传凡是达不到一定人口的乡要合并,达不到一定人口的村要合并。传说顺河湾村所在的北来乡要在顺河湾村西边临近公路的地方和乡政府驻地建两个大的住宅小区。有一个不争的事实,盖房的少了,一时消声匿迹了。钢筋、水泥、砖块等这些建筑材料滞销了,搞建筑的有的停工去外地打工了。只是有很少一部分因孩子结婚不得已才盖房。人们都明白花一二十万盖所房子上边赔偿也是有限的,得不偿失,所以人们都在观望等待。

江广元心想,建设新农村推进城镇化统一规划,不再伤愁宅基地的事了。然而事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凡事都在变化发展,有不可预见性、可变性。几年过后,江广元发现周围的人有老房翻修的,有往村外田地盖房的。消息灵通的人士说,建设新农村推进城镇化的进程有所变化。这个工程虽

然还在进行,但是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搞一个模式,一刀切。条件具备了可以搞,条件不成熟

的可以暂缓等具备条件了再搞。风向有所改变,观望等待的人们,有的实在憋不了,就像拉肚子上厕所,急不可待的,生怕拉裤兜里似的一窝风的又掀起盖房的高潮。不止顺河湾村,邻县邻乡镇,邻村拆房扒墙,拉土送砖的三轮车满大街跑。石沫、沙子,钢筋、砖块、水泥这些建材又成了抢手货,价钱一路飙升。搞建筑的忙得不亦乐乎。

江广元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产生了要批处宅基地盖房子的念头。

唉!谁让他有两个儿子呢?

江广元夫妇这段时间为一件事忙碌着,李巧凤的母亲的生日快到了。自从李巧凤的父亲去世后,母亲的生日是她的头等大事,这一天江广元也特意推掉所有的事情陪着妻子去给岳母过寿。因为不仅仅是二老为他养育了个好媳妇,而且更是有恩于他。

李巧凤,兄妹五个,两个姐姐,两个哥哥,她是老幺。她的父亲是供销社的退休职工,因为早年间她的大哥生了场重病,家里花消大,她的父亲办理了内退去湖北孝感打工,凭着吃苦耐劳的韧性为她的大哥赚了条命。不仅如此还为她的兄妹几个挣得一份家业,她们兄妹几个包括江广元他们这些外姓的女婿也得到了恩惠和光泽。李巧凤的姐姐和哥哥的几个子女都大了,父母惦记着她的事情。李巧凤不仅仅是她兄妹中最小的,又是父母的帖身小棉袄而且她的负担也是最重的。她有两个儿子,在现在社会里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质量,对于小家小户来说要把两个儿子抚养成人,的确是挺吃力的。因此,李巧凤的父母偏爱于他们,力所能及的在经济上给予帮助。江广元在做图书销售的刚开始,岳母拿出几百块让他做为小生意的启动资金,至此江广元开始了他的小生意的生涯。那时卖了书挣一些钱,可又没有书了,得进货。有了货又没有钱,再去卖钱。就这样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慢慢地经销图书的种类多了,江广元买了辆三轮车赶会支摊流动销售图书。刚开始赶会,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好心为别人让地方,把临近摊位的三轮车放到远离自己的地方,不承想三轮车丢了。这对于江广元来说无疑是像天塌一样,江广元四处忙着寻找。

徒劳,一切都是徒劳。江广元沮丧而无奈地把不幸的消息告诉了妻子李巧凤,她伤心地哭了。一辆三轮车两三千块钱,这对于刚刚起步的江广元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数字。李巧凤的父母知道后,慷慨地拿出几千块钱又为江广元买了辆三轮车,帮他渡过了难关。这件事牢牢地印在江广元的心里,令他没齿难忘。就在李巧凤的父亲去世前夕念念不忘的还是对他们夫妇的挂牵。李巧凤的父亲活着时曾预言说,“广元的好日子还有五年,俩孩一长大够他盘腾的”。

生活就是个大转盘,一个人转过去,另一个人又转过来。江广元的生活最终被富有生活经验的岳父言中。岳母生日这天,江广元携妻带子捎着寿礼高高兴兴的去给岳母祝寿。整洁的农家小院里洋溢着欢快喜庆的氛围,李巧凤的大姐二姐早早地来了,哥嫂们忙着张罗饭菜,李巧凤的姐姐围着她的母亲拉家常,小孩子在屋里院外跑着玩耍。江广元一家子的到来为欢快的气氛又增添了几分。

开饭的时间也到了,一家十多口人团团围在老寿星旁边,其乐融融。边吃边唠嗑,不由把话题扯到江广元批宅子盖房上。

“咱妈说你准备盖房呢?巧凤。”她二哥问。

“嗯,就是宅子的地皮不好弄。”

“有啥不好弄?俺那现在叫盖也没人盖。”她大姐说。

“你是住在城边,和俺这儿不一样。一说不统一盖房了,俺那盖房都盖疯了。”李巧凤说。

“俺那盖房批宅子可好批。”也是农村的二姐插话说道。

“俺这儿盖房,你只要盖就给你批,临着公路边只要你掏钱也让你盖,有好几家家里有房,公路边也盖的有,”她二哥接住话茬说。

“俺那儿盖房地皮不好弄。”李巧凤说。

“俺盖房时,跟队长一说想盖房,他说你盖吧。那天晚上我给他和大队支书一人搬了一件酒,第二天我拿着申请书他们可签了字。”她二姐夫叙述着他的宅子是怎样跑的。

“跑宅子,花钱是中啊,就是队长说那话,事是挺好办,好像有弦外之音。”江广元插话说。

“啥话?”在一旁一直默不作言的岳母问道。

“他说的是俺公公是俺公公,广元是广元,他不干坏良心事,他又说他不搞吃吃喝喝那一套,他还说俺广升哥的房子能盖是因为天才吃广升的太多了,没法儿了才让他盖的。”巧凤转述了队长甄可伍那天晚上说的话。

“哈哈,你队的队长是想让你给他送礼呢。”快言快语的大嫂一语道破天机。

“现在的事都这样,你不叫他吃点喝点,他会给你办事?”她二嫂随声附和道。

“办事花点钱是中……”

大哥抢过江广元的话说:“回去你给他买箱酒拿条烟,哪黑给他送去。”

“中,俺回去就去他家。”江广元夫妇回答着。

“他这事不那么简单,你没听他说广元他伯是他伯广元是广元,叫他爷俩分清了,话是就这说的,不是让你们听听,你老公公活着时他俩肯定有过节。”社会阅历丰富的岳母洞察了其中的奥妙。

她见众人有些不解,进一步说,“广元他伯以前当过他队的队长,你们还听出他话的意思……”

“俺伯是当过俺队的队长,不过平时倒没有看出有啥,俺队队长甄可伍说话办事和别人一样呀。”江广元说。

“看来俺的事不好弄了?”李巧凤有些着焦急地说。

“俺广福哥是俺队的村民代表,俺村的支书和俺伯活着时关系可好,以前的村会计主任和俺伯是干亲戚,他和俺村的现在支书搭过班儿。”江广元说出了他的人际关系。

“中,既然有这个念头了,你们就跑跑,别跑来跑去,将来弄个啥也不啥。”

岳母最后还是鼓励江广元夫妇不防一试。

社会的发展在曲折中前进,社会意识形态在迭荡起伏中形成。社会的前进和发展离不开一次次的实践,在实践中求发展,在摸索中求进步,实践有成功有失败,失败了积累了经验教训,成功了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建国初期,在农村由旧社会过来的一家一户经过农业合作化纷纷组成农业合作社的集体形式,由个体聚集在一起形成集体,土地归集体,物质归集体,一切公有化,同生产同劳动同生活,过着共产主义的“按需分配”的制度,二十多年过去了,有利也有弊。随着改革开放,集体农业合作化生产模式被个体样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代替,土地又分给个人,由其自主经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农村个体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模式又出现弊端,不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又出现了土地流转,土地承包,由个人承包大片土地,实行农场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模式。这好像是候鸟一样天冷了飞到南方,天暖和了又飞回来了。这种大分割大组合在几十年间上演。无论分与合,合与分,都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朝着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滚滚向前。这样恢宏大气的社会格局只有中国才具有这样的魄力,这样的翻手是云覆手是雨的场面只有中国才具有这样的实力。中国,中国,东方的雄狮已经觉醒。中国,中国,千年不朽的国度。中国,中国,魅力之国度。

现在农村好多人承包几十亩上百亩的土地,那些拥有更多资本的人会承包更多的土地。当前的顺河湾村就被这种新型的生产模式所感染,手头有资本的或个人或合伙承包几十亩土地搞特色农业――种植葡萄,一时间这里小有规模成了葡萄种植基地。看着别人种植葡萄发了财,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们的甄可伍同志也蠢蠢欲动,联合几个要好的承包土地种植葡萄。刚开始选定在本队的砖窑场,虽然说自己是队长在他的管辖范围内,但是队里的经济强人要联合要承包这片土地种植葡萄,他自知抗衡不了,只好屈让于他们。他又约上队代表――甄海西,这个也是他本家侄子。他俩伙同邻村――柿子张村的队长张俊杰承包了柿子张村临公路边的五十多亩土地。这些日子,甄可伍日夜蹲在他承包的土地里,空地上堆放着葡萄苗,水泥柱子,以及其它果树苗。唉,一大堆活儿等着他这个大忙人去忙呢 。

从给岳母祝寿回来,江广元夫妇商量着要给队长甄可伍送点礼。不为别的,只想能顺利批到宅基地。他俩从石固镇的批发部买了价格不菲的一箱酒,一条硬盒帝豪烟。既然送人,档次太低,太寒酸,人家会看不上眼的。他俩骑着电动车顺着队长甄可伍承包土地的公路走来,借着来往车辆的灯光看见队长甄可伍在土里干活。车停放在路边,抱着要送的东西朝他那边走去。

甄可伍回头用手电灯照见他俩。

“你这是弄啥?”

“可伍叔,你受累了。”

“拿回去……”

正当仨人推让时,从远处急急忙忙跑来一个人,边用电灯照边大声问,“弄啥?弄啥?”

他以为是有俩个人推搡着甄可伍要打他呢,走近看着三人推让的烟酒,猜想到怎么回事。江广元也认出了来人是谁?正是柿子张村的队长张俊杰,小名叫“赖货”。平时见面虽然没有说过话,但是三里五村的都知道。老远就能闻到他身上的酒气,很明显他喝酒了。

“俊杰叔。”江广元赶忙边打招呼边递上烟。

“是你这孩儿呀!我还以为有人跟可伍打架呢。”他接过烟也看清是江广元。

“我想批处宅子,叫可伍叔帮帮忙。”江广元解释着。

“不能这样,拿回去。”队长甄可伍连连推让着说。

“贪赃不卖法,贪脏不卖法。”张俊杰反复重复着这几个字。

江广元夫妇趁机急忙推着电动车走了,生怕队长甄可伍不要这点寒酸的东西,求他的事要黄了似的。

后边的队长甄可伍站在原地一边又一边的说:“你看这俩人,你看这俩人……”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