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讲述晚明时期客居金陵(今南京)的才子侯方域与秦淮歌姬李香君的凄美爱情故事,“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戏中对阮大铖着墨颇多。戏
巾箱,是指放置头巾的小箱子。清代文化人金埴以《巾箱说》来命名自己的笔记小说,或许是开本很小,可以置放巾箱中,随时阅读。但他记述的昆曲史料,足以让人感受“北孔南洪”的魅力。
缘于南京的重要文化地位与昆曲发展的渊源,随园老人袁枚的《随园诗话》中有多处谈及昆曲人物史迹,对于戏曲史研究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袁枚在诗话中,也对昆曲界一些常用的术语作出了
清人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发现有《拍曲几》一则,记述居住于钱塘(今杭州)山儿巷的“抱经学士”卢岱,家里藏有一张葡萄藤小几,仔细看去,可见隐隐约约的指痕。据传,这正是洪
蔡云的诗《吴歈》:“宝炬千家风不寒,香尘十里雨还干。落灯便演春台戏,又引闲人野外看”,很生动地描绘了苏州一带的观演习俗。 乡村的演出,往往在寺庙、广场、湖边、船上。每逢节
玄奘自幼胸怀大志、智商超群。十三岁参加洛阳度僧,受主考官大理寺卿郑善果赏识,破格剃度。出家后,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遍访明刹高师。如果没有种种人生逆旅,他不会意识到当时由于
林成行先生倾心于戏曲瓦当研究,二十年如一日,不畏辛劳作田野考察,在废墟瓦砾间细心搜集,反复鉴别,伏案研究,终于结出丰硕成果。四十三万字的《温州瓦当与南戏遗踪》(上海古籍出
镌刻于戏台两侧的一副副戏联,或行草,或篆隶,或朱砂,或墨青,无不构思神奇,妙趣横生。作为中国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展现戏曲文化动人心弦的魅力,演绎风云变幻、悲欢离合的世事,
《梅村词》中有《望江南》十八首,描绘了一幅多彩的江南风情画卷。令人瞩目的是他用文字再现昆曲演艺的几首词作,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市井娱乐的流行境况,兼具史料价值。
昆曲曲调,兼收宋、元南戏的南曲曲牌,以及元杂剧的北曲曲牌。主要包括六宫十二调。六宫,即仙吕、南吕、黄钟、中吕、正宫、道宫。十二调,即羽调、大石、小石、般涉、商角、高平、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