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床是旧时的脱粒工具。小时候我在上面跟父亲掼麦子稻子。稻床上留下我与父亲的汗水和体味。稻床见证了农人生活的艰辛。
端午时节的乡间,处处流动着艾草的味道,艾草里有我们舌尖上的美好童年,艾草裹夹着母亲爱的味道,艾草的味道给乡村带来安详和宁静。
我的儿时乡村生活,物质上是匮乏的,但我们会找乐子,特别是河滩上的记忆。孙女回家,跟我一起寻找儿时曾经的快乐。孩子从老一辈人童年苦难中找到乐趣,受到教益。
“人是病死的,不是做死的。”祖父常说这句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也深深地影响我,确立了我的人生取向。
初夏时节,乡间弥漫起一股青蚕豆香味,蚕豆不仅带给人们美味,而且宛如一位隐匿在时光深处的画家和诗人,描绘着乡村的初夏景致,谱写出属于自己的华章。
父亲的一生都在尽心尽责为众乡邻窝蛤蟆乌儿和泼丹等等,常让我家房子四个角上的檐草秀上去了,家里的黑墨也是换了一块又一块,父亲却乐此不疲。 父亲因此受到人们的尊敬。
最近,在地处江海平原的如东县袁庄镇几个村子里走走,赵港、孙庄、大袁庄等,都是藏在苏中的普通村庄,在那里的所见所闻,令我心生感动,随手记下。
吃螺蛳是如东民间清明节的习俗,人们相信,清明节食用螺蛳,可以祈福纳祥,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明前螺,赛肥鹅”,明前螺蛳更是成为乡间一道美食和风景。想吃螺蛳必须
娘舅为大,娘舅的妻子老舅妈也是一位权威角色。本文写小区里一位爱管闲事的老舅妈,她用自己的热心焐热大伙的心。
“荠菜苗,往家挑,调成馅,做饺饺;挑得多,吃得多,跑得快,长得高……”这是二姐儿时唱给我听的歌,她说这是荠菜唱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