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追寻黄河源头为线索,从文化想象到亲临探访,描绘了约古宗列盆地与玛曲曲果泉眼的圣洁宁静,通过清浊对比引发对文明、人生及生态保护的深思,最终升华为一次寻觅民族根脉的精神归航
回忆了四十年前在陕西临潼马额的军旅生涯。文章描绘了新兵训练的磨砺、炮兵生活的点滴、街市烟火人情,以及人生转折的机遇,抒发了对第二故乡、战友和那段峥嵘岁月的深切眷恋与感恩。
记述了作者从西双版纳溯源至青海杂多县的澜沧江源头,一路见证扎阿曲与扎那曲的汇合、昌都两河交汇成江的奇观,并融入了对生态保护、历史人文的观察与对生命源头的深沉感悟。
通过三本战地日记,回忆了四十年前老山前线猫耳洞的战斗生活,描绘了艰苦环境中的战友情谊与牺牲,诠释了日记作为承载“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丰碑的永恒价值。
麻栗坡边民朱效悯,四十年来守护烈士陵园,用相机记录历史,陪伴祭奠九百六十位烈士,以平凡坚守诠释家国情怀,被老兵们称为“编外战友”。
初秋天津机场中转停留,忆十余年前随发改委考察滨海新区建设。今见机场新貌遥想当年宏图,感岁月流转青丝成雪,城市发展如鲲鹏展翅。
大连付家庄亲海栈道景色宜人,海浪礁石各具情态,游人如织。然喧嚣过后,唯留狼藉,潮水依旧拍岸,仿佛人从未至此。
观影《南京照相馆》,通过战火中照相馆的遭遇,展现南京城的创伤与人性的光辉。母亲为婴孩留影等场景,深刻传达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主题。
大连俄罗斯风情街的百年俄式建筑、列巴红肠等美食、音乐舞蹈活动,展现了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形成独特的文化体验和时空交错感。
记述作者与妻子游览大连金石滩的经过,描绘了奇特的海蚀地貌和滨海景观,通过观海赏石的感悟,抒发了对自然永恒与人生短暂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