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铜孔集沿着茅坪河向上,继续走251省道,不远就看到茅坪河岸的大块田里腾空悬挂着的宣传语,写的是“苍耳坪官米基地”,字红色,两尺多大,极醒目。
苍耳坪官米历史悠久,闻名荆楚。《襄阳府志》:“乾隆年间置官仓于仓库坪,专购谷物,仅供州府以上官员享用。”这里的“仓库坪”就是“苍耳坪”。和当地村民说到苍耳坪的“官米”,必会说起“仓库坪”这个原名的来历。至于后来叫成“苍耳坪”是误叫而已。村民简称“苍坪”。问村民古仓库设在什么地方。说,就在“官米基地”上面的台地上,只是早毁了,什么也看不到了。我环视四周,“官米基地”在公路下面,公路上面是台地,地面开阔,有农田,有人家。“官米基地”靠着茅坪河,茅坪河靠着山边,是一列高大的山脉,两头都看不到边际。茅坪河是“官米基地”的水源,灌溉极方便。
公路边一人家的老爷爷87岁,儿子66岁,和他们父子拉话,说起“官米”。老爷爷笑眯了眼,说:“乾隆从这里经过,吃了这个米,特好吃,就不准这个米别人吃,专门收了上贡。”说完,愈发笑了,眉毛眼睛都笑到了一起,满脸的极骄傲的神情。我问产这种稻米的田有多少亩。他愈热心,走下稻场,边说边指给我看:“我们这儿有一百多亩,从庙岩以下到左家冲以上都是。每天下午三四点钟,山把这一片地遮住了,不是一天到晚暴晒,稻谷一天到晚暴晒不好。土质跟村里别处不一样,是一半红沙,一半黑土。红沙是茅坪河涨水从上面冲下来的,上面山上是红沙土。”他说的“上面”,指的是茅坪河上游的红沙山,而这儿已是茅坪河的尾部,距离漳河只有五六里。特殊的阳光,特殊的土质,造就了这里不一样的稻米。老爷爷还领我看田里的土质,我在田里挖了一把,捧在手里,又松软又肥沃。“你看,多好的土啊,一点儿不会结板。”老爷爷说,“长什么全靠土质,没有这样的好土,咋会有乾隆喜欢吃的大米哟。”和老爷爷说着这儿的“官米”,老爷爷脸上一直漾着笑,说:“这儿米好,还在对面山上修了座庙,专门祈福保佑丰收。叫柳林寺,钟一打,一条沟都听得到。”此时是早春,田里麦苗青青,再过两三个月,布谷啼鸣:“割麦插禾,割麦插禾。”这里将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又是种植“官米”稻禾时。
“东巩官米”,米粒细长,色泽清白透明。蒸出的米饭晶莹剔透、白润如玉、清香四溢,入口质软不腻、香味浓郁,口感极好。煮成粥,喷香扑鼻,汤稠香浓,松软可口,软糯香甜。2003年,“东巩官米”被授予“国家A级绿色食品”称号。2010年6月,“东巩官米”被授予“无公害食品”称号。2014年7月28日,国家农业部对“东巩官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这片远离尘埃、生长官米的农田成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现在,东巩除了苍耳坪传统的“官米”外,还充分开发各个村子天然的有利条件,培育出“寨子米”“板仓米”“冷泉香米”“桃香米”“鸳鸯稻”等绿色有机稻米,投放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成为品牌稻米。
2
苍耳坪自然生态环境独特,孕育出的优质大米在汉唐时已享有盛名。苍耳坪叫做仓库坪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汉末年。这个原由与关羽收周仓有关,与卧牛山寨有关。
南漳是“中国古山寨之乡”,在3800多平方米的土地上,有上千座古山寨,被专家们誉为东方的“马丘比丘”、“核潜能极”的旅游资源。东巩镇就有六十八座古山寨,其中,卧牛山寨”规模宏大,被誉为“华夏第一大山寨”。2002年被授予湖北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授予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寨建在桂竹园村的卧牛山上。山寨依山就势而建,呈南北走向,跨越三个山头。寨墙、寨堡沿三座山脊蜿蜒六七公里,全部由块石垒砌而成,设有东、西、南、北四个门口。城墙高5米,宽3米。整个山寨宏伟高大,气势磅礴。
寨子里很宽阔,可容纳万人。沿寨墙内侧设步兵和战马通道。城墙每隔50米,建有烽火台和炮台,每隔20米建有一个防御工事岗哨。
现存防御工事掩体85个,瞭望台7个,炮台20个。城墙内依山就势建有石屋,现存不同时期的房屋、兵营、寺庙等石砌建筑375间。点将台设在团山寺中央的高地上,置有直径一尺的旗杆座。左边是一个长方形步兵操练场,有四千多平方米;右边是一个圆形骑兵阅马场,直径有八十多米,场地周围设有三层看台,每层宽两米;西门外还有一个椭圆形的小校场,有近一千平方米。
“卧牛山寨”是一座相当规模的军事要塞,属典型的古战场遗址,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据寨内古寺——团山寺内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碑刻记载,此寨与相距十余里的“晋创禅林,迄今已千七百载。”的如珠寺为同一时期的佛家寺院。可见此寨历史悠久。
寨内还有一清代残碑,上刻有:“山疑古之卧牛山,为关圣人收周仓处也。”字迹清晰可见。传说这里是关羽收周仓之处。这个故事被罗贯中写进了《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里。周仓的故事,在苍耳坪,村民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给我讲“官米”的老大爷的儿子就讲得十分生动。
卧牛山是汉江至荆山的第一座高山,海拔621米。地处南漳、远安、荆门和当阳四地交界之要冲,是北上古襄阳,南下古荆州的唯一便捷的陆路通道,南来北往的商贾、军旅必经此道。
东汉末年暴发了黄巾起义,山西平陆人周仓也带了几千人加入起义队伍。起义军被镇压后,周仓带着劫后余生的兄弟流窜到南漳东巩的卧牛山。见此山,一峰突起,四面群山莽莽,地势极险,易守难攻。登上山顶,一看,地盘大,南北两里来长。便欢喜得不再逃亡,安营扎寨下来。他带领部下,搬石伐木,建军营、瞭望台、炮台,修练兵场、跑马场、点将台......且招兵买马,壮大队伍。周仓占山为王后,在山下商旅大道必经垭口设关卡,并立下山规,凡过此路军旅,必先卸下盔甲,人称此垭口为“卸甲垭”。过卸甲垭的,没有不惧怕的。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兵败徐州,投奔袁绍,桃园结义三兄弟又一次失散。关羽在下邳保护刘备的甘、糜二夫人,死守此城。可曹操用计谋,迫使关公进曹营,封金挂印,后关公率旧日随从二十余人,护送甘、糜二夫人,出曹营,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寻找义兄刘备。一天,车仗队伍行至南漳卧牛山,要过卸甲垭,被周仓部下拦截。关公上前打退众匪。早有人跑进山寨向周仓禀告:“来了个红脸髯须的大汉,众兄打不过他。”周仓立马持枪乘马下山。一看,来者是关公,惊喜道:“这是关将军啊!”急忙下马,俯伏参拜。周仓早敬慕关公,早想归附关公。就向关公讲明自己的身世,恳求道:“我过去随黄巾张宝时,曾见过将军一面,那时就恨自己失身贼党,不得跟随将军。今天有幸再次遇到将军,重见天日,怎能再错过!恳求将军不嫌弃,收为步卒,早晚执鞭随镫,跟随将军,万里不辞,死也甘心!”关公见周仓黑面虬髯,高大威猛,心性率直,言辞诚恳,心意甚诚,就收下了他。周仓安排好卧牛山寨的部下,随关公进发。后周仓为关公副将,终生相随关公。
周仓在卧牛山寨的军事基地对关公起了很大作用。卧牛山是西接益州的咽喉通道,刘备率军西征入蜀,占据这一带。关公进驻荆州,派周仓扼守卧牛山。这一带良田万顷,旱涝保收,且所产的稻米香糯可口。关公就在离卧牛山不远的茅坪河岸建立军用粮草库,将征缴的粮草在此囤积,然后,在茅坪河岸装船,顺茅坪河到漳河,直达荆州。卧牛山寨成为荆州的后方大本营。人们便将关公建粮草仓库的地方叫做“仓库坪”。此后,历代王朝始终保留这里的粮库,把这里出产的稻米供奉朝廷。周仓是传说之人,但关羽是真实的,关羽镇守荆州是真实的。苍耳坪自东汉末年设立屯粮的仓库,并非当地人捕风捉影,口耳相传,也非讹传。
周仓这个人物并不是子无须有,凭空捏造;称周仓是“天下第一忠心之人”,不是虚语。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农历十二月,关公败走麦城,被吴将潘璋部下的马忠所擒获。留在麦城吸引吴军、以掩护关公撤退的周仓得知关公遇害后,万分悲怆,自刎而死。至今当阳城东原麦城附近田地上,还有周仓墓,墓碑铭刻:“汉武烈侯周将军讳仓之墓。”
周仓,虽然在《三国志》中无记载,但记在《山西通志》中,说:
“周将军仓,平陆人,初张宝将,后遇关羽于卧牛山,遂相从。于樊城之役,生擒庞德,后守麦城,死之。”
民间各地关帝庙里,关公身边站着两员大将,左边是关平,右边是周仓,他们同关公一起接受祭拜。许多关帝庙里,还建有部将祠,里面供奉着关公的三大部将:周仓、赵累、王甫。周仓的塑像为铁须银齿,黑面朱唇。周仓还被民间作为雕版门画的人物,成为“门神画”“中堂画”,执掌稽查善恶,纠察凡尘,诰封“刚直忠勇大天尊”。
周仓身后有这样的造化,是他的品德所致。毛宗岗评《三国演义》中说:
“夫使仓而不与公遇,不过绿林一豪客耳。今日立庙绘像,仓得捧大刀立于公之侧,竟附公以并垂不朽。可见人贵改图,士贵择主。虽失足萑苻,未尝不可更新,而单身作仆,胜似拥喽罗称大王也”(《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正文前批语)。
不管周仓是《三国演义》虚构的人物与否,他的忠义故事却流传千古,教化着生生不息的后人。而东巩古先民为躲避战乱、抵御匪兵建造的卧牛山寨,历经千年风雨,却依然矗立在卧牛山上,吸引着八方来客。
3
由“官米”引出的三国故事为村民津津乐道,这里的红色故事更是代代相传。
1931年4月初,贺龙率领红三军经远安进入南漳县西南巡检司、东巩、肖家堰等地区,在雷坪、峡口、金镶坪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其间,红三军政委万涛于1931年8月率领红九师由荆门进入南漳迎接红三军主力,一个团驻扎苍耳坪戴家棚,成立了戴家棚苏维埃政府。将土豪的粮食没收,分给穷人,召开群众大会,正法了苍耳坪女恶霸“丑大块”。并以一营的兵力攻打东巩团防局邓春台踞守的葫芦包寨。
1948年7月上旬,中共襄西地委、襄西专署、襄西军分区在苍耳坪成立。彭天琦任书记,兼军区政委,刘真任专员,兼地委副书记,黄德魁任司令员。地委、专署机关驻苍耳坪,军分区司令部驻苍耳坪彭家湾。
苍耳坪彭家湾古民居就是当年中共襄西军分区的住处。这栋古民居,徽派四合院,两层,三进,五个院落并列相连,一长排,很气派。石门坎、鼓形石门墩、石门框,雕花精美,飞檐翘脊,考究的马头墙、门楼,都彰显着原主人的富有与奢华。
当年指挥全面作战的“全国行政区划图”就在东头一栋四合院一进大门的墙上。这张作战地图,指挥了“荆门战役”“宜昌战役”。中共襄西地委在这座古民居,开办了军分区教导处、《襄西报》石印馆、被服厂、枪械修理所,为前方做了坚实的后盾,巩固了新生政权。
苍耳坪,这片古老的土地,因有茅坪河穿境,因与漳河相邻,古代水运便利。现在,251省道穿境,陆运发达,有机官米、有机茶叶、有机吊瓜等土特产,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