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书舒窈的头像

书舒窈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6/17
分享
《春泥与天梯河》连载

第四十四章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我和春泥自毕业后的第二次见面显得尤为难能可贵,或许是我们俩人都怀着更高的情感期待。我理所当然地认为大多数女人情感更加细腻,这可能是她们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换言之,是一种母性的行为,这种天性和行为让她们内心的爱无时无刻在释放着,一旦不能释放出来,她们就认为自己冷漠,未尽到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尽管有时候她们沉默寡言,对亲人朋友的爱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但她们内心涌动的爱并未减少丝毫。这种细腻的、纯粹的感情时而困惑不少女人,令她们患得患失。总之,女人们的情感需要表达,需要倾诉,而她们表达情感的方式五花八门,有的女人极其夸张,总是夸夸其谈,而有的女人则含蓄内敛,她们表情平淡无奇,面容也波澜不惊,但即使是这样的女人她们的内心也会像夏日的阳光一样炽热,有的女人对待情感像对待一条小河,清澈的缓缓的河水就是她们心底的欢乐。不管是怎样的方式,她们都是真诚的,但有时不免掺杂不少夸张的成分,如果用批评的眼光来看,女人们有时也并不那么可爱,毕竟她们的责任重大,尽管现在在中国男女平等,女人们可以大展拳脚,但家庭中的必不可缺的琐事仍需要她们亲力亲为,因为这些事男人们根本无瑕顾及或者根本不屑一顾。总之,我对心底善良和真诚的女人很欣赏,即使她们的表达方式不妥或者言过其辞又有何妨,这些对我来说根本就是无伤大雅的一件小事,毕竟生活本就千姿百态,万千烟火的人世间,怎可能都是千篇一律呢?在这次见面中,春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世间的女人有了更多的了解。

这一天天气晴朗,我坐在出租车上,司机师傅和我一样都戴着蓝色的医用口罩,我们看不到彼此的面孔。即使现在疫情有了一定的好转,但疫情还是时好时坏,街上稀疏的行人千篇一律地戴着口罩,口罩成了人们的防护盾和希望。街道干净整洁,很多商铺都关门了,城市一片萧条,川流不息暂时成为过往云烟。快到达春泥上班的单位水利局时,我发了条微信给她,当出租车从稀疏的街道上快速驶达她单位门口时,我看到春泥站在水利局的大门口一侧形单影只,我再次看到了她的孤独,周围没有任何人,我们一下子认出了彼此,在微风中拥抱着重逢,阳光肆无忌惮地照耀着我们,发出温暖和煦的光辉,走进水利局的大门,一棵高大挺拔的银杏树在时间的律动中,在这个坚韧的季节和不同寻常的特殊时节没有释放任何悲伤的信号,反而更像一位勇敢无畏、慷慨激昂的战士那样顽强地大放异彩,金黄的叶子让这个季节变得更加美丽、生机,它们似乎为不屈的生命欢呼,为勇敢坚韧的生命激动和狂喜。“我们刚刚在开会,会议结束我才看到你的信息,我急忙从电梯下来,觉得电梯比平常慢,不过还好,我刚到单位门口就看到你下车了。”春泥和我边走边说。

还没有到下班的时间,春泥让我坐在她的办公室再等她一会儿,为此她表现得非常抱歉。“我正好可以看看你的日常工作。”我笑着说。我坐在她对面的沙发上,她慌忙给我倒了一杯白开水,然后就进入了工作状态。在我等她下班的时间,有人找她签字、盖章,有人找她审阅文件,她低着头逐字逐句阅读,遇到需要修改的地方,她会用一支得力铅笔做出标记。自始至终,她很认真,曾有一瞬,她抬起头看我,对我抛出一个不好意思又明媚的微笑,其它的时间,我觉得她似乎并没有注意到我的存在。我无所事事,这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打量她办公的地方和她。办公室不大,室内干净、整洁、简单,窗台上摆放着一盆仙人掌,办公桌上摆放着一盆常见的绿植,一台冠捷台式电脑看着还挺新,电脑的左侧一台老式的惠普打印机在春泥打印文件时发出沉闷的嗡嗡声,桌子上放着两个黑色的笔记本,成排的文件整整齐齐、整洁有序地放在她身后的一个红色柜子里。我打量了春泥一番,自从上次分别,我们的模样都不可避免地有了些许变化,她比我记忆中稍微胖了点,我知道她二胎孩子还小,她还没有恢复好身材,女人在生产后难免要经历身体上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变化,作为一个女人我本人就是这样。但她的声音一如从前,在她和别人交流时,她专注、认真、真诚,这一点让我觉得很舒服。有时我听不懂春泥和别人交谈的专业内容,但我仍心情愉快,内心如涌动着一首欢快而古老的曲子。哦,原来这就是爱的老歌,岁月改变了太多太多,但我们的内心仍涌动着不变的真情,这真情令我为之动容,无论我此刻身在何方。在我坐在办公室将近三十分钟的时间,进进出出至少有五六个人,有一个春泥喊素丽姐的,想必她们关系亲近,春泥把我介绍给她,我赶紧从沙发上站起来,素丽姐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当听春泥介绍说我们是大学时的朋友时,她对我格外地热情,她把对一个人需要很长时间了解的情况如家在哪儿、做什么工作的、孩子几岁了、丈夫做什么的、用的什么化妆品等等这样的事统统向我问了个遍,幸亏我对这些事并不忌讳,我和她就那样坐在沙发上坦诚地聊了十多分钟,给她聊天很惬意,有一种人心换人心的感觉。“好好招待远方来看你的人。”临走,她又向春泥交待了一遍,我能感觉到她很纯真、真诚,但她这种人应该爱管闲事,后来,春泥向我讲了这个叫贺素丽的女人的很多事,还有那个叫林慧慧的以及她单位的其他不少人和发生的很多事,这让我对她的工作和生活有了全面、细致的了解。

已经五点多钟了,春泥确认所有的领导都下了班,她才锁上办公事的门。“让你等了这么久,真是抱歉,这就是我琐碎的生活了。”她感到不好意思,并发出了一声轻叹声。“我骑有电动车,但车子今天就放单位吧,我们步行,带你看看我生活的地方。这样好吗?”春泥征求我的意见,我当然想多了解这个让我父亲永远不能忘怀的城市,所以,我愉快地答应了。

我们慢悠悠地走在街道上,当我们走上一座小桥时,春泥对我说,“你知道吗?这里平常很热闹的,这里,就是在这里,都是小商贩们经营的地方。有卖花的,绿萝、三角梅、一帆风顺很多的花,花并不名贵,但同样让人赏心悦目。有卖蔬菜的,菜农都是从附近的村镇过来的,他们做些小生意,补贴家用。有时买菜,我会和他们闲聊两句。”说着春泥用手给我指向一片近乎空荡荡的地方,目前我只能靠想像这里曾经喧闹的、讨价还价的、朴素的生活场景。从春泥的话中,我能听出春泥对这些自食其力的劳动人民很尊重,这一点我们俩不谋而合。“他们还会回来的,到那时该多好。”春泥望向远方,目光忧郁,我追寻着她渴望的忧郁的目光,原来我们都渴望美好,向往平凡的生活。“灾难会过去的,幸福会回到我们身边的。”我望着远方,喃喃自语地说。此刻,我和春泥成了一对知己,友谊在我们周围蔓延。我们渴望的幸福如此简单,原来被国家唱响的国家昌盛人民安居乐业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人都应该怀有家国情怀,但此刻,我们整个国家都在经受着考验,幸福对很多人来说有点遥不可及,它与人们仿佛做着一种若即若离的游戏。

过了小桥,我们继续走在街道上,街道上栽种着梧桐树,树木参天,绿树庇荫,空气凉爽。当过了一个红绿灯走上另一条街道时发现道路两旁栽种着月季花,花朵仍在尽情地开放,散发着芬芳,一种醉人的气息走进我的心房,令人陶醉。春泥挽着我的胳膊,我们继而走上一条沿河的弯曲公园小路。公园的旁边是一处密集的住宅小区,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楼群,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公园里宁静、环境优美,有两名园丁正在给花草剪枝,有几棵树上挂着吊瓶我猜测应该是给树木防虫治病或者是补充营养的。落叶松、云杉、杨树枝叶繁茂,叶子随微风轻轻摆动,它们并没有受到任何病毒的影响,生命力依然旺盛。菊花、百合、芍药,还有一些其它叫不上名字的花草,在大自然中有序地生长,它们不炫耀,绽放着真实的自我,它们相互依偎和守护,共享这片和平的土地。穿过公园里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我们走在一条小河旁,河水很浅,一眼能望到河底的水草。有几只鸭子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里时常有野鸭出没,我经常来这里散步,这里的一切令我很放松。”春泥看着我,对我笑了。我们望向河对面,河的沿岸有热爱生活的穷人们开垦的几片菜地,种着当季的蔬菜,对面还有一家医院,高大的门诊楼上悬挂着醒目的红色大字。想到医院,我有一种既敬畏又害怕的感觉,那里是生命与时间、生命与死神较量的地方,生命从那里诞生,生命从那里消亡,生命是多么神奇、伟大啊,生命又是多么自相矛盾啊!沿着这条小河往前走再穿过另一座小桥后大概有五百米的样子,春泥带我走进一栋住宅小区,我走进了春泥的家,这是我这一生唯一的一次拜访了她的家,见到了她的家人。

她婆婆给我们开了门,春泥向我介绍了她。她有着轮廓分明的一张朴素的脸,眼睛精明,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她很爱笑,性格开朗,打开门的瞬间就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听春泥说,她的朋友要从远方来看她,真是难得啊。今天要尝尝我的手艺,我正在炖排骨。”她婆婆又笑开了,然后转身去了厨房。孩子看到母亲回来就一股脑挣脱父亲的怀抱,要母亲抱他。春泥接住儿子,这是她的小儿子,她把他抱在怀里,亲了亲儿子的小脸蛋,他真是个可爱的孩子,他的双眼使我联想到闪烁的星星,他的笑容,使我联想到融化冰雪的暖阳,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天真烂漫、动人心弦的诗篇。我逗他,他往母亲的怀里钻,发出咯咯的笑声。春泥的大儿子正在沙发上聚精会神地看电视,电视中播放的是很多孩子都喜欢观看的奥特曼。我见到了春泥的丈夫,他的外表已到了中年人该有的模样,身体偏胖,头发稀少,但仔细看他的脸部英俊,尤其是他饱满的额头宽宽阔阔的,鼻梁高高的,他话不多但讲起话来一板一眼、掷地有声,让人听着有道理也很精辟,可见他富有远见卓识,也许是他的职业和专业素养造就了现在的结果,我听春泥说过他现在是法院的副院长。他很热情,忙着给我泡茶,果盘里放着苹果和橙子,他不停地剥橙子递给我吃,后来,回想在他家的情景,我发现我不停地吃吃喝喝,当然,我对他们一家的深刻印象绝非停留在热情好客这一件事上。他不让自己闲下来,用湿巾纸把茶几擦了两遍,把茶几上孩子玩的散乱的玩具放在一个蓝色的塑料框里,看得出他相当勤快,对这个家热爱至极。

春泥的婆婆在炖上排骨后,也加入了我们的聊天。她聊到这次她要全心全意照顾这个小孙子,果不其然,她同这个年纪的很多妇女一样,和丈夫分开长年几乎无法过上夫妻生活,来到儿子的小家,为了儿子的幸福生活,她们又重操旧业,带孙子,比当年自己带孩子时还尽心尽力,洗衣服,做饭,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她们当然有被误解、受委屈、伤心难过的时候,但她们无非是找同龄的姐妹稍微发泄一下,心中的苦闷就烟消云散了,繁杂琐碎的幸福生活又得继续了。她们早已把这里的家当做自己的家,把儿子一家的幸福生活等同于自己老年的幸福生活和自己应该享有的天伦之乐,把自己的责任扩大再扩大,把甘于奉献发挥得淋漓极致。当儿子们心疼自己母亲时,她们会说,“我们永远是一家人。趁我还能动弹的时候,我就尽力帮衬帮衬你们,说这些客气的话做什么。”当儿子们顾及她们的情感时,她们反倒不好意思,但自此她们的内心更加充满力量,她们为儿子体贴自己倍感欣慰,一切都是值得的,生活的本来面目或许就是这个模样,有谁能够改变呢?为何要去改变呢?她腰上系着一件红色格子的围裙,侃侃而谈她的经过,毫不掩饰她的感受,她真是一个健谈、直率的女人。她问我的职业、婚姻和家庭情况。当得知我是一名记者的时候,她露出一副极度夸张的表情,她说她平生第一次和记者面对面,她那副好奇、探索的表情使她显得可爱极了。我顺便讲了一些我工作时的情景,她带着疑感不解问我,女人也可以这样勇敢、这样机智吗?她很会谈话,总是无形中赞美我,但我也能听出她对一些问题抱有偏见,或者只是传统女性的观念束缚了她,不过对她这样一个老年妇女来说,对记者行业一无所知、存在偏见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毕竟隔行如隔山。当聊到婚姻时,我说我家只有一个孩子,大城市中很多夫妻都只要一个孩子。现代年轻人结婚越来越晚,甚至出现很多不婚的情况,春泥对些问题习以为常,认为这是新时代的一个正常现象,但她的婆婆此刻却来了劲,“女人如果不结婚,不生孩子,就不佩做一个女人了。”她很激动甚至有点义愤填膺,并且片面地把这种事归结为女人的原因,显然她看不惯当今的这些现象,但她不去深究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原因,我也不想多谈这些社会现象,因为这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还真不好说,毕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结婚和育儿与否还要看自身意愿和家庭状况,甚至有些专家学者也是“中庸派”,一副模棱两可的架式。但实际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到了2024年底,这些问题已经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周边越来越多不婚不育的大龄青年男女,据网络统计,新生儿出生人口比2017年几乎减少了一半。国家其实早就意识到这些情况的严重性,于是二孩和三孩政策相继出台,各地也紧随国家的步伐,出台了实打实的奖励政策,希望几年后这些严重情况能有所好转,国家的希望能够梦寐以求。“太少了,你还年轻,再多要一个。”春泥的婆婆语重心长地叮嘱我,我想起母亲给我说过多次同样的话,于是我不由自主地尴尬地笑了笑。当然,回到家后,我并没有因为她的一句话而改变我和我丈夫的决定。我们聊到婚姻,聊到了《民法典》。作为向往善良美好和正常秩序的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法律的庇护,法律应该是这些人受到伤害时抚平创伤的良药。“现在已经进入民法典时代了。”春泥的丈夫说。“这个我知道,我特意关注了关于婚姻法的新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这句话你知道吗?”我记得清清楚楚,春泥当时问了我的意见,但我当时还真的没有细细研读《民法典》,但听了春泥的话,我们进行了讨论。她婆婆对这个说法表示难以理解,她是位60年代出生的女性,她说她极力捍卫她的原生家庭,对社会上出现的乌七八糟的事早就看不上眼,所以她难免有点言辞激烈、义愤填鹰,我听出了她的意思,她宁愿守着一个不爱她的丈夫过上一辈子,退一万步说,家庭可以不完整,但绝不能让另外一个不三不四的女人破坏,更不能鸠占鹊巢,“我们家不富裕,这种事绝对不可能发生在我家里。”,她这样说,可见她因循守旧,固守传统,她是个传统女性,坚信自己不会介入别人的家庭,也坚决抵制别的女人介入自己的家庭。

“法律就是法律。”春泥的丈夫突然说。在我们三个女人你一言一语时,他一直在沉默,或许他在认真倾听,一名法官具有倾听的职业习惯,像春泥丈夫那样身份的人,言谈举止定是谨言慎行,不像我们三个普通的女人只站在自身的传统女性的角度发表着一家之言。但我们达成一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捍卫法律的权威。正在这时,春泥的小儿子有点饿了,春泥她婆婆炖的排骨也做好了,我在她家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晚餐时他们一家人热情待我,使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晚餐后,我告别春泥的家人,春泥送我,我们沿着从她家往我叔叔家的方向散步,傍晚来临了,整座城市寂静安宁,一切都美得如梦似幻,仿佛失去了白天真实的色彩。我们边走边互诉衷肠,说着身边发生的一切,春泥告诉我她的一切,对于我她没有丝毫的隐瞒,此刻我们坦诚相待,友谊空前高涨。

当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当街道上几辆零零散散的出租车司机把脖子伸出窗外四处张望时,当路灯下的我们变得更加亲密、无话不谈时,时间已经到了夜间十一点,这期间父亲和婶婶都催促了我,尽管婶婶知道我和春泥待在一起,但她还是不放心,她说唐山打人事件不可思议,让她心有余悸,显然她动了恻隐之心,想让我们两个女生都早早到家家人才会安心,说天很晚了我们可以随后再见面。我知道分别就在眼前,所以与朋友分别让我本能地开始紧张,我注意到春泥比我还紧张、焦虑。她周身充斥着忧伤,几度欲言又止,双眼几乎要流下眼泪,在路灯的照耀下能感觉到她是在强忍着。一开始我以为是在疫情这种环境下我来看望她,在即将分离时,她所面临的一种自然而然的感情流露,但随即一种女人的直觉告诉我,春泥的内心一定有一件非同寻常的令她无限焦虑的事要告诉我,这种事或许已困惑她很久,造成她内心的不安,果不其然,这时她开了口,“这怎么说呢,我不知道该如何从头说起。”春泥望着我,一会儿就垂下了忧郁的双眼,“我有一个朋友,我发微信给他,已经二十二天了,但我仍未收到他的消息,哪怕只言片语也好。难道是他工作的地方疫情很严重吗?他不会有什么事吧,哦,我的天呢,愿老天爷保佑他,他一定会没事的,或许是他太忙了,他曾告诉我他正在开发一个项目。”我无法忘记春泥当时的情形,她自我推测了很多种郑继开杳无信息的原因,当她找到另一种自认为更加合乎情理的原因时,她会否定前几种的猜测。最终,她已经分不清哪一种原因最为合情合理,多种自我猜测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座幽暗的迷宫,她在这座迷宫里迷失了方向并不断地徘徊,陷入了一种近乎疯狂的、悲伤的、无止境的等待中。我顿时明白了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任何一种真挚的感情都在所难免地注入了我们的爱,这种爱支撑着我们一路勇敢无畏地向前,但爱有时令我们身陷泥潭却不自知。至此,我知道了春泥和郑继开之间的一切,包括她自己构建的一种近乎完美的友谊。

她找郑继开闲聊,她把他们的聊天视作纯洁友谊的象征。殊不知,这种友谊无形中演变成一种更加强烈的感情,当这种感情逐渐渗透她周身的每一个血管时,当这种感情如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网住她的时候,她根本无力拒绝,是的,哪怕最强大的女人也无法拒绝。她尤如坠入一片云雾中,云雾下面是一座座连绵不绝的大山,云雾轻轻柔柔地拖起她,让她变得轻飘飘的。在现实生话中,春泥当然不能和任何人讲起她和郑继开之间的友谊,但她不在乎,这种友谊只要她和郑继开知道就足够了。她为他们之间的友谊总找很多合乎情理的理由,以让这段超过一般友情的感情能够心安理得地持续下去。郑继开的话总让她快乐,总让她回味无穷,她多次沉醉其中,自得其乐。这种感情有一种神奇的作用,当春泥认为她以一颗纯洁的心毫不保留地对待郑继开时,她理所当然地认为郑继开也付出了同样的炽热的心,她动情地说,如果不是这样他不可能这样对她,如果不是这样,他大可以对她不闻不问、不理不睬,而他总是很及时地回复她。她在聊天中,总是不经意间小心翼翼,她唯恐他轻视她,把她看成一个不正派的女人,那样她就会伤心欲绝,只有她这颗柔弱的心知道,她在他这里得到了很多幸福和安宁,有一次他们谈到成年人的婚姻。“女人成天热衷于幻想,每天无所事事,也是对婚姻的不忠。”当春泥得到郑继开措辞严厉的话时,她不免伤心了好一阵,因为她自己也爱幻想。她赶紧结合郑继开的话把自己的行为想象了一番,不免忧心忡忡。“我是不是失去了你的尊重?”“别瞎想,我说的话和尊重是两码事,我当然和以前一样尊重你。”春泥还是很伤心,“你从来都没放纵过,这个我最清楚的。”“你说的都是真心话?我可看不到你脸上的表情。”“千真万确是真心话,不用看表情。”他的这一番话后,春泥才转忧为喜,“你要相信自己。”就这样,他们互道珍重。在不知不觉中,春泥开始变得像个小姑娘一样十分羞怯,当然她十分清楚自己的现实情况,尽管她还年轻,但她有着近乎美满的婚姻,于是她时刻受着情感和现智的双重支配,一旦她有丝毫的放纵,毫无疑问在她看来她和郑继开的关系就会结束,这是她多年来坚持和捍卫的友谊,这种友谊已经深入了她的灵魂,无论如何她不能自我摧残掉。我听到了春泥和郑继开的前前后后,听出了她投入了炽热的感情,我想到了赫尔曼.黑塞的一句话,“花枝总是来来回回在风中挣扎,我的心总是忐忐忑忑得像个孩子,在明亮与黑暗的日子里,在想要和断念之间。”春泥想过断念吗?答案不言而喻。“你的这些经历不少人都面临过,我们都会经历痛苦、无奈,这些反而会令我们更加坚强。”我劝她。“我们都在经历苦难,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不是吗?”她央求我,疫情一过让我去见郑继开一面,证明他完好无损,安然无恙。我了解到此刻郑继开正在江苏昆山做一个工程项目,等项目竣工验收后,他就会回到北京。那时我认为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中的人见上一面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更何况是受春泥所托,于是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你一定替我去见他一面,你说郑继开,他怎么就一下子杳无信音,最后发的信息也石沉大海了呢?他到底怎么样了?”这句普通的话春泥重复了两遍,表达了她深深的思念、牵挂和担忧,即使得到我的满口答应,她也仿佛是再次回到了忧伤的原点。当我得知,她和她心心念念牵挂的朋友只是网络上的一种友谊,他们只通过一次电话时,我不仅陷入了沉默。这个虚无缥缈,变化多端的世界值得她倾注她的真心吗?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上各种直播,各种商品的兜售,早已走进了人们真实的生活。世界是多么矛盾啊,如果可以出售感情的话,她的这份感情她会明码标价吗?我想她一定不会的。世界在变化,我们行走在新世纪中,一切都日新月异,反而让真情显得有点格格不入。此时,在我沉默的空隙,一个可怕的想法在我的脑海中清晰可见,总是挥之不去。那个春泥所珍视的,渴望能长长久久的友谊或许在郑继开的眼中看来如此平淡,或许他根本就不在乎,或许他认为一个已经步入中年的女人还把一段网络上的友谊这么当回事,真是幼稚可笑,甚至他在心底里看不起她,认为她生性轻浮,已经是已婚妇女了,应该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全心全意放在家庭上,而不是把曾经年轻时纯真可贵的一段真情仍旧牢牢地抓住不放。时间在毫不顾忌地向前转动,物换星移什么都变了。我被这个可怕的想法吓坏了,一时变得更加沉默。看着春泥天真无邪的脸,和她那双怅然若失的眼睛,我的内心也被一股无奈和惆怅充斥着,一种悲伤从我的心头油然升起,我也有一种想落泪的冲动。我们都犯了女人常犯的错,总是不经意间真情流露,无法抵挡一丁点的真情、渴望被关怀和渴望被爱。世界还有比真情更珍贵,更无价的吗?时间总在变,任何事物都变了,真情也变了,变得让人更加无法释怀。春泥见我不说话,后来她也安静了下来,我想她并不想太为难我,而且她可能认识到她必须得面对现实。“你们在同一所城市,你已经答应我去见他了。”最后,春泥向我郑重其事地又强调一遍。

时间已经太晚了,这座城市彻底安静了下来,此时一辆出租车停在我们的身边,我和春泥终于没有忍住,两人同时流下了亮晶晶的眼泪。“这两天,如果你有时间了,我带你去天梯河游玩。”春泥在我坐到出租车上时对我说,但我没有和她再见面,也没有见到她向我描述的清澈见底、美丽如画的天梯河。接下来,我和父亲拜访了我的一个表姑姑,还有父亲的姑姑,我儿时曾见过但如今几乎没有任何印象的姑奶奶,我们还看望了年寿已高的姨奶奶和姨奶奶家的爷爷,他们二老的身体很好,他们说他们长寿的秘诀是心态好,心态决定一切,我感觉他们都能长命百岁,寿比南山。父亲又拜访了他儿时的一个伙伴,他得了严重的胃病,胃出血过两次,总是吃不下去饭,一副瘦骨嶙峋的模样,他比父亲显得更加衰老。后来,我和我的父亲踏上了回京的列车。在火车上,父亲的幸福挂在他的脸上,挂在他暂时轻盈的步子上,挂在他的全身和他余下的生命里,他的幸福一览无奈地展现在我的面前,展现在我母亲的面前,展现在他逐渐衰老的记忆里。毕竟,到了我的父亲这样的年纪,除了回忆,还有什么更加美好的事情呢?至此,我和春泥再也没有见过面,而且永远都不会见面了。但这次见面后,我们又有了几次微信联系,我承认我们已经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了。我后来诉诸笔端的大部分发生在她和她身边的事,都是她亲口告诉我的,有些是我从她的朋友圈中获得的。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