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书的各种阻碍和孤独感受真是一言难尽,我想很多的作者都会面临或多或少像我这样的问题,但我深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和路虽远行则将至的道理。一年后,我把春泥同意我把她当做主人公的书已经写好,我很幸运,得到了一个出版社朋友的青睐。自此,我打算永远坚持写下去,深耕在文学这片真正的净土上。
想到我的第一本书,我当然不能忘记春泥,是她无形中指引我走向这条孤独的文学创作之路,但春泥已离开我们了,永远地离开了我。我记起了郑继开,第一次毫不犹豫地拿起春泥曾经告诉我的他的电话号码,我拨通了他的电话,我们在一个小公园见了面,那一天碧空如洗,和风习习。他也是四十多岁的样子,在这个年纪,谁也无法抵挡岁月的冲击,他不可避免地有了沧桑的痕迹。他额头有很深的川字纹,据说有这种皱纹的男人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性格,这个谁知道呢?他的头发白了不少,但他并没有染发,完全一副自自然然的状态。从他的言语中,我能听出他对我们俩的这次见面抱着随心所欲的态度,本身这次见面对他来说可有可无,而他刚好赋闲在家,也不想扫我的兴,他认为这只是通过一个共同的朋友而进行的一次普普通通的见面,我们不约而同地谈到春泥。“那次,我去她的城市开拓业务,回来后,我联系过她一次,噢,应该是一年前我发微信给她,但她没有给我回信,这已经过去了这么久,不知道她过的怎么样?”从郑继开的这句话中,我得知他并不知道春泥发出的一切。我把春泥已经去世的事告诉了他,我和他一时陷入了寂静沉默的境地,他掏出口袋的烟抽了两支,我们彼此不说话,我想我们都认识到这是一种莫大的无法言说的遗憾。如果人生没有遗憾,如果生命没有终点,如果我们都能牢牢地抓住友情,如果我们都能如愿以偿,那该多好。但我并没有告诉他,春泥是因为他才走上了那条不归路,因为她这个无比珍视的朋友她才飞蛾扑火。我没有告诉他真实的原因,再提这些还有什么用呢?毕竟,我们都是春泥生命中的过客。而且,我不告诉他我觉得对郑继开更好一些。如果生活没有遗憾,那将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啊,但生活是倔强的,生活有它的自由和它的规律。
后来,我们俩人都恢复了正常的情绪,他请我在一家咖啡馆喝了杯咖啡,这种咖啡馆在丰台区随处可见,咖啡馆里弥漫着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温馨的气息。我们说着有事可以彼此联系的话,自此,我们分开了。在他转身离去的那一刻,在我的生命中,在这座城市里,我想我们不会再见面了,但我会永远祝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