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任老师的故事虽不多,但宛如平常一首歌,让我记起他,想起他,一位土生土长的宕渠人,一位在渠江边上长大的人。
看着宽敞明亮的新房子,他露出了笑脸,平时经常看他苦着脸,就没有看见他高兴过,今天终于看到他笑了.
那几年,在那里搞扶贫,所有的奉献和付出、所有的辛酸和汗水,都化作了扶贫历史的一粒尘埃,都化作了扶贫大海中的一朵浪花
那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也是一个值得回味的日子,我从省城出发来到一个离大都市很远的穷山村搞扶贫工作。当时随身带了一些文学书籍,像《莫言自选集》等,还有一些扶贫的书籍。
当年扶贫任务结束后,我便回到了省城。在前些年的脱贫攻坚大回访和大收官时,我又重回秦巴山区,来到自己曾经驻村的地方,再次与他重逢,见到了他还有他的老伴,心里非常高兴,人非草
为他家实行了易地搬迁,新家安在一个交通便利、生产生活方便的地方,给他盖上了新房子,还接通了自来水、安了天燃气。他的家庭条件得到了改善,告别了贫困,住上了好房子
我跟他的缘份,是因为扶贫结缘。他的一生中能遇到我,我的一生中能遇到他,或许这都是命中早已注定的事情。能为他解决了一些急难愁盼的事情,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也是我们
这件事情一直记起,真得没有忘记那次给我送豌豆尖的秦巴山区的父老乡亲们。记住父老乡亲们满满地爱、满满地关心,我写此文以表达对父老乡亲们的敬意,谢谢那几年父老乡亲们的陪伴
一筐红薯情深义浓,饱含着乡亲们的厚爱和深情厚义,这件事过去有八年了,但我一直记在心里,从来没有忘记那位淳朴善良的秦巴山区父老乡亲。
在那大山里扶贫三年,其实我并不孤独,因为我知道,在我的背后有那么多的作家在默默支持我,默默关心我,默默帮助我,他们用作家特有的方式投身于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