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不可能去散步了。不错,我们早上已经在片叶无存的灌木丛中逛了一个钟头;但,自从吃午饭的时候起(如果没有客人,里德太太是很早吃午饭的),冬日的凛冽寒风就送来了那样阴沉的云和那样透骨的雨,这就不可能再在户外活动了。
钟馨揉了揉眼睛,集中精力看下去。
层层叠叠的猩红色帷幔挡住了右边的视线,左边却是明亮的玻璃窗,它保护着我不受到阴郁十一月天气的侵袭,却又不把我与外界隔绝。在翻书页的当儿,我偶尔眺望一下冬日午后的景色。远处,只见一片白茫茫的雾霭;近处,却是湿漉漉的
草坪和风雨袭击下的灌木,连绵不断的雨让一阵经久不息的凄凄寒风驱赶着狂驰而过。
这书写得太好了,真不愧是世界名著。
那里,北冰洋卷起巨大的旋涡,围绕着世界的尽头光秃凄凉的海岛咆哮,大西洋的惊涛骇浪激荡起落,注入风雨交加的赫布里底群岛。
西伯利亚,斯匹次卑尔根,新地岛,冰岛和格陵兰,还有那辽阔的北极地域,和那些阴暗地带荒无人烟的地区,那儿是冰雪的贮藏所,经过几百个隆冬的积累,已经成了一片坚实的冰野,像阿尔卑斯山般一峰高似一峰,冰面晶莹光滑,绕着极地,积聚了严寒的无穷威力。
屹立在波涛汹涌、浪花飞溅的大海中的岩石,搁浅在荒凉海岸上的破船。还有那从云缝间俯视沉舟的幽灵般的月亮。
钟馨被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优美的语言打动了,脑海中依稀出现辽阔寒冷的北冰洋和荒无人烟的海岛,它填补了她童年时期的想象,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新世界。她怀着一种急迫地心情往下看。
是什么感情萦绕在那沉寂的墓地里?那里有刻着铭文的墓碑,有一扇大门,有两棵树,四周围着破墙,地平线很低,还有初升的月牙儿,证明已经是黄昏时分。
两条大船停在凝滞不动的海水上,我相信那准是海上的幽灵,魔鬼从背后按住窃贼的包裹。我赶紧翻过去,这是个可怕的景象。
钟馨把《简•爱》看完了。虽然没能从书中找到她想要的答案,但作者生动流畅的运笔、丰富的言语,让钟馨粗略了解上世纪英国的社会人生画卷,隐约觉得英国人之所以没有起来反抗等级制度总有它的理由。
钟馨的这种感觉不奇怪,毕竟改革开放只有短短的十三年时间,而她的意识形态早已在她的心里扎了根,要想连根拔掉非常之艰难,所以很难理解如此深奥的道理,要说从这本书的收获是什么,那就是写作技巧和丰富的语言。
钟馨为英国普通老百姓感动了,他们没有起来反抗贵族阶级,容忍贵族阶级的特权和奢侈,他们身份虽然低贱,却能勤勤恳恳地用劳动去获取生活所需,既维护了整个贵族阶层的生存,也保持了自己的尊严,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同样是生活在皇权制度下的中国发生了革命,推翻了清皇朝,而英国却以皇室的存在引以为傲,这是为什么呀?
为了寻找答案,钟馨到处寻找资料。慢慢地,她知道了。因为英国的皇室与中国的皇帝不同,英国的皇室只是国家的象征,它没有实权。而皇室要为国民作出榜样,女皇要母仪天下,皇子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是执行规章制度的模范,而且还是勇敢和美丽的化身。换句话说,皇室成员在享受特权的同时,也付出了代价。那富丽堂皇的皇宫,犹如一座活的牢房,俯视天下的仪态背后也被各种规章制度所束缚。
对崇尚自由的英国人来说,皇室的生活并不值得羡慕。普通劳动阶层虽然没有更多的金钱和名誉,但他们比特权阶层享受了更多的自由,自由比生命更重要得多啊。
就在钟馨的思考中,暑假又一次的到来了。为了挣点钱,钟馨很想找兼职。
正巧,朋友的学校举办短期培训班,她介绍了钟馨,学校讲好,每节课15 元钱,一共48 节课时。钟馨很高兴,这笔钱可以给儿子买冬衣了。怀着感恩、负责任的态度,钟馨上好每一节课,本来,她的性格就那样,绝不允许拖沓,敷衍了事。儿子对此很理解,他每天和邻居的小孩子玩,他已经慢慢地适应现在的生活,看到儿子从痛苦中走出来,钟馨放心了许多。
钟馨在培训班的课进行得很顺利,期末她给同学们进行了考核。当她拿着试卷回来批改的时候,儿子坐在一旁看着,他用胳膊肘支着身子:“哇,妈妈,你也能给学生批改作业了。”
“妈妈是老师嘛。”
“妈妈,真为你自豪。”
“自豪?”
“每次看见老师批改作业,总觉得老师了不起。”儿子腼腆地说,“妈妈也能批改作业,太好了。”
儿子对原先的班主任没好感,但班主任手中的那支笔能决定学生的分数,它让儿子生产了敬畏。看到自己的妈妈也能拥有这样的权力,儿子感到颇为自豪,是的,它能抚平儿子的心灵创伤。
“哪你长大了想不想做老师?”钟馨笑着问,“或者医生、学者、军人、工人还是服务员?”
“不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儿子腼腆又顽皮地。
“应该想想了。”钟馨把儿子拉到身边坐好,“不想浑浑噩噩过日子就从小规划人生,妈妈不能永远跟着你。”
“不,乐乐永远和妈妈在一起。”儿子狡黠地笑了笑,撒娇地搂住钟馨的脖子,把身子深深地埋在钟馨的怀里。
钟馨在儿子脸颊上吻了一下,母子二人就这样坐着,每当这种时候,钟馨身上总是涌动着汹涌的母爱。儿子调皮地咯咯笑着,愈发紧紧地搂住钟馨,他那明亮的眼睛闪耀童年的纯真,毫无瑕疵的脸庞有着无限的信任和依恋。钟馨被感动了,她把头埋在儿子的脖子里,儿子滑润柔软的身躯是那样的芬芳,她深深地吮吸着,吮吸着,陶醉在这温情的世界里。
母亲在一旁久久地看着,不忍心打断钟馨母子二人的情意,过了许久,她对钟馨说:“你呀,你太爱乐乐了。”
钟馨微笑不搭腔。
“也是,怎么舍得扔下乐乐去嫁人呐?”母亲感慨地说,“唉,我和你爸爸在这里住着,别人怎么敢娶你?”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儿子对这样的话题最敏感了。要知道,他连钟馨最喜欢的天气预报播音员都耿耿于怀,每次播音员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儿子总要用小小的身子挡住钟馨的视线,他不愿妈妈被播音员吸引,更不允许钟馨心里装着别人。
儿子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不惜一切代价阻止任何钟馨想嫁人的念头,他在守着钟馨,钟馨永远是属于他一个人的。儿子挣脱钟馨的搂抱,他站起来:“外婆,我妈妈本来没想结婚,每一次都是你先提出来,存心啊?”
“看你。”钟馨赶紧拉过儿子,转过脸对母亲说,“说这些没用的干什么?乐乐听了多不好?”
母亲担忧地说:“林之川不知谈过多少女朋友了,你一次约会都没有,这样下去,他会小看你没本事,别人也会看不起你。如果担心我和你爸爸连累你,我和你爸爸搬出去。”这些日子,家里刚刚安定下来,母亲又开始胡思乱想了:一方面钟馨还像过去那样不易驯服,让她很头痛;另一方面她知道长期和钟馨住在一起,钟馨就很难嫁出去,所以,她有事没事就嘟囔几句。
钟馨对母亲的话却是另一番解读,觉得母亲找借口,母亲念念不忘哥哥,再说,钟馨也不会扔下父亲自己出去嫁人,那有违她的良心。钟馨不悦地说:“你以为找来一个人,别人就看得起你吗?说不定,找来的那个人比原来的更差劲。”
是呀,男人额头上并没有贴上质量保证书,谁能担保下一个男人就能让你满意?都说婚姻这玩意儿宁缺毋滥,不能因为孤独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投入男人的怀抱,再说社会上愈来愈多的人选择不婚而同居的方式。同居?钟馨心头一跳!平时各过各的日子,一个月选择那么几天待在一起,这样既满足了生理需求,彼此又没有牵挂不需要承诺,大家好聚好散,这种松散的方式不妨试一试!
可上哪里找到这样的男人?万一碰上一个花花公子就糟了,到时受伤的肯定是自己。钟馨胆怯了,退一步来说,钟馨毕竟还很保守,迈出这一步实在有违她的价值观。
“乐乐。”母亲转向儿子亲切地叮嘱,“乐乐,长大要好好孝顺妈妈,不能对不起妈妈啊。”
儿子一副豪情地说:“我不会让我妈妈受苦的。”
稚嫩的童音是那么的入耳,这说明儿子已渐渐长大,他没有被宠坏,责任心已在心里生根发芽了。
“好啊。”母亲笑着说,“从现在开始就要好好学习,以后找个好工作,这样你妈妈才有依靠。”
“我一直都很努力。”
“那么你说说,你以后打算做什么呀?”
“不知道,没想过。”
“首先要努力考上大学,然后才能找到好的工作。”母亲意味深长地盯了钟馨一眼,转身到厨房去了。
儿子睁着好奇的眼睛,问:“妈妈,只有上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吗?”
钟馨说:“因为我们的社会看重学历。”
现在整个社会以文凭论英雄,文凭不仅仅是荣耀的面子,还能保证饭碗,更是通往仕途的敲门砖。看一年一度的高考吧,那人山人海的场面,曾有人形容这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够幸运考上的被人称之为时代的骄子,这些人自然兴高采烈、喜不自禁;名落孙山的自觉无颜见人,捶胸顿足甚至轻生。从中不难看出,当今对文凭的追捧有多热了。钟馨隐约觉得,除了大学之外,还有许多值得做的事业,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发挥己所长,再卑微的工作也能闪光。
目前社会上流传这样的真实故事:本地,一位靠卖酸品为生的小摊主,就是靠不起眼的酸品积攒了千万财富,不仅拥有高级汽车,还盖起了高楼大厦。这个故事经过口口相传,已经为那些实力薄弱、一心独立谋生的人指明创业的道路。
儿子噘着嘴巴说:“妈妈,老师让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
“什么样的理想才算得上远大?”
儿子孩子气地笑笑:“我不知道,也许是当科学家和医生吧?我没有认真想过,所以我不想撒谎。”
“有远大理想固然好,可许多人终身从事平凡的工作,能出类拔萃、名扬四海的人毕竟很少。”
“我不做平凡人。”儿子理直气壮地说,“老师说,一定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然没出息。”
“平凡也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境界,你问问老师,如果人人都去做科学家去做医生和学者,那谁来做普通人呢?如果没有普通人也就没有所谓的专家、学者。”钟馨把批改好的试卷收拾好,“那些被冠于专家学者的人都是建立在普通人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普通人作为铺垫,那也就显不出那些人的高智商。乐乐,只要你努力去挖掘,你就会发现再普通的工作也有它的魅力。”
儿子噘着嘴巴不吭声。
“能从事高科技工作固然很荣耀,但在千千万万的人群中,大多数注定要从事普通的工作。大街上那些卖西瓜的人,每天站在大街,守着一大堆西瓜叫卖,多辛苦呀?可你注意没有,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幸福,为什么?因为他们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新鲜美味的西瓜,正是他们辛苦的工作丰富了市场的供应,这多有意义啊。”
在我们这个四季瓜果飘香的地方,马路两旁经常有果农摆卖自家出产的各种水果,荔枝、枇杷、菠萝、龙眼、香蕉、芒果、杨桃、香瓜等,数不胜数,这些水果不仅物美价廉还远销外地。特别到了西瓜季节,那堆积如山的西瓜,已经成为我们这个都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些饱经风霜的瓜农,他们整日整夜地守着摊子吆喝叫卖的样子有意无意地触及深藏在钟馨心中某个角落的伤疤。曾几何时,在那个连养几只鸡都成为衡量阶级立场的年代,出售自家农产品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人人谈虎色变,避之不及,自产自销更是资本主义的尾巴,想都不敢想的呀。可现在,政府不仅鼓励人们搞生产,更是千方百计地为广大的农民朋友们开辟各种各样的销售渠道。这从中的改变不正是社会变革的要素,是我们人民走上富裕的阶梯么?
儿子一出生就赶上了改革开放,他没有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也没有经历过买一斤肉、一尺布、一块肥皂都要凭票证的时代,所以当然不理解钟馨话里的意义。
只是从“文化大革命”中走过来的她却感触颇多,她能从一件看似平常的事情中深切地体会其中的不平常,这是她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万里长征的开始。
“妈妈不是让你一定种西瓜,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即使很平凡,你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那么妈妈喜欢当老师吗?”
“谈不上喜欢,当老师不是妈妈的初衷,只能说是阴差阳错。”钟馨感慨道,“妈妈从小就充满幻想。”
钟馨的幻想是很多,可大都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变化着。她依稀记得,小的时候,她特别佩服那些敢打敢杀的武士,她想成为一名
侠客,练就一身飞檐走壁的本领,专门去劫富济贫,帮助那些穷苦的百姓。后来样板戏盛行的时候,她又想像李铁梅、常宝那样,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了革命理想投身到战斗的行列中去,为此,她非常喜欢唱样板戏的曲子,而且唱得极其传神,她对殷承宗更是崇拜得五体投地,也正是殷承宗激起了钟馨对钢琴的热爱。在知识分子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时候,她是多么想像邢燕子、金训华那样,到广阔的天地里去经风雨,见世面,把一生献给农村呀,她无惧狂风暴雨、烈日严霜,更想从中练就一身钢筋铁骨。看了电影《春苗》,她又幻想成为一名赤脚医生,背着药箱走家串户为贫下中农服务。为此,她到书店买了有关针灸的书籍,利用业余时间自学针灸技术,还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那时候,她像着了魔似的练习针灸,她还恳求班里的一名女同学,这位女同学的母亲在县医院里是一名护士,她想利用暑假到医院去实习。同学被钟馨的执著感动了,在同学的说服下,同学的母亲同意帮助钟馨,钟馨以她的聪明和热情感染了同学的母亲,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让钟馨参加了临床试验。在钟馨下乡办分校的时候,有两位女同学因为劳累晕倒了,而当地远离县城,交通不便,又缺医少药,就在班主任束手无策的时候,是钟馨的针灸挽救了同学的生命。经过这一次事情之后,钟馨自然而然成为不挂名的赤脚医生,同学们谁有头痛脑热也会找钟馨扎针,经她扎针的同学都夸奖她,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地介绍她的针灸技术,为此当地农民生了病也找上门来,学校也为此奖励她。而且,每次母亲发病时,她的针灸也派上了用场,到底为母亲扎了多少次针她也记不清了!只是高中毕业时,她没能保送上医科大学,等到恢复高考时,也因为没能系统地学习高中课程而不敢报考。后来结婚和生孩子之后,她的医生梦也就戛然而止。现在回想起来,在众多的幻想中,只有钢琴让钟馨念念不忘,她无数次在梦境中去弹,去品味钢琴带来的乐趣。钟馨喃喃自语:“那时你妈妈特别崇拜殷承宗。”
“殷承宗是谁呀?”
“是钢琴家,钢琴奏鸣曲《黄河》那就是殷承宗改编的。”钟馨的心事再一次地被触动了,长久以来的梦想就像是一团纠缠不清的麻线始终环绕在她的心头。她低下头对儿子说:“我们买台钢琴,你看好不好?”
“不,妈妈,乐乐以后读书没钱怎么办?”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没错,可你现在才多大?”钟馨思忖着,“你上大学还早着哩,到时候说不定已经有点钱了。”
“不,妈妈,乐乐不要。”
“你已经十岁了,再拖下去就晚了,很多小朋友在假期都去学习书法和绘画音乐,你什么都不学,将来怎么办?”
“不要担心,我的学习成绩很好。”儿子自豪地说。
“光学习成绩好不行,人要有多方面的技能。”钟馨焦虑道,“关键是,家里太困难,怎么办?”
母亲双手湿淋淋地从厨房走出来,擦拭着手上的水珠:“都多长时间了?还没忘记钢琴?”
“忘记?我从来没忘。”
母亲动了恻隐之心,自言自语地:“如果不是你爸爸,我可以拿出积蓄给你,唉,我们得储备一些钱,防备万一。”
“谁让你给我钱了?买钢琴我自己想办法。”钟馨知道母亲并没有真的想帮助她,因为在她看来买这么贵重的钢琴并不合算。
“现在开始要多存钱,别买那么多的水果。”
钟馨脸一红,强辩:“哪多了?每天一个西瓜就多了?天气这么热,你不吃,我爸爸和乐乐还得吃吧?”
“可你吃水果的钱比饭钱都多。”
一个十斤重的大西瓜只要两块钱,哪比饭钱多了?母亲不是不知道,市场上一斤瘦猪肉的价格是西瓜的几十倍,母亲天天买肉吃,总强调吃肉才有营养,一日三餐都有肉却对西瓜说三道四。何况一日没蔬菜和水果钟馨就浑身不舒服,她宁可不吃肉也不能缺少水果,所以钟馨不服气地说:“你干脆把嘴巴缝起来吧。”
“水果一买就买一大袋,以后别这样,存钱给乐乐,不然以后怎么办?”母亲转身到厨房去了,“快去看看你爸爸,给他翻一下身子。”
母亲给自己找台阶下了。
“知道了。”
钟馨缄默了,是呀,吵也不能解决问题,反正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吧,只要条件许可,照买不误。
钟馨打开冰箱取出西瓜,把瓜瓤挖到碗里,她捧着碗来到父亲床前,先把父亲搀扶着坐好,拿着勺子把西瓜一口一口地送到父亲嘴里,父亲满意地吃着西瓜。钟馨不时地拿起干净的毛巾擦拭父亲嘴角上的泡沫,母亲的话也对,父亲年纪大了,又体弱多病,应该未雨绸缪多存钱,不然紧急时刻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