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聂凯的头像

聂凯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7/18
分享
《人间》连载

第七章

星星、月亮、篝火、无边的甘蔗林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烤牛肉的香味飘散在情人坡上,银铃般的笑声仿佛把四野都给惊醒了……

烧烤搞得很热闹,正如大家所期望的那样,裴老师带着男朋友来了。他开着北京吉普车,那崭新的车子一下子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老师们围着车子欣赏,不停地称赞。赞完车子又转向他。

他自我介绍姓张。小张中等个子,身材偏瘦,但很结实,扁平的脸庞,棕色的皮肤,洁白的牙齿,乌黑浓密的头发稍稍曲卷着,鼻梁上架着的黑色宽边眼镜增添了些许儒雅的气质。裴老师小鸟依人般依偎在他的身边,脸上闪耀着媚人的光彩,手脚不停地为他张罗茶水和食品,幸福之情感染了每一个人。

贾老师看着这一切,只觉得火烧火燎的。是嫉妒,还是羡慕?从来没有忘记表现自己的她要趁此机会好好表现一番了。她装出兴致勃勃的样子,不停地谈笑,她又一次成功了,大家附和贾老师,谈笑风生。

贾老师从炉子上取下烤好的鸡翅膀,洒上胡椒粉和盐,眉毛一扬,夸张地说:“哎呀,你看你烤的这个鸡翅膀,离火太近了。要离火远一点,烤翅膀不能急,你看看我烤的这个多好,金灿灿的。”

“咋呼什么呀?”杜老师手忙脚乱地给嫩玉米插竹签,头也没抬,“烤了一个翅膀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我也会烤,上次春游的时候,我烤的那鸡腿才叫好呢。”

杜老师把嫩玉米放在架子上,仔细地转动玉米,使它受热均匀,问:“小张,你平时都有什么爱好啊?”

小张微笑着回答:“我喜欢旅行。”

杜老师兴奋地说:“旅行?我也喜欢旅行呢。”

贾老师抢着问:“你都去过什么地方?”

小张抱着膝盖,凝望不远处的甘蔗林,说:“比如泰山、西山、北京、上海、温州……

总之我去过的地方多了。”

“哇,你去过泰山啊?”贾老师惊叫起来。

“是啊。”小张不明白贾老师为什么如此激动,扭过头问她:“你也去过泰山?”

“没有,”贾老师焉了,随即又满不在乎地说,“我很想去,可惜没去成。”

“为什么?”

“没人陪,觉得自己一个人去没意思呗。”裴老师抢着回答。

“可是,小张,你去了那么多地方,我想问你,”贾老师娇媚地笑了笑。“你最喜欢什么地方啊?”

小张:“都喜欢。”

贾老师:“我问你最喜欢哪里?”

“都喜欢。”小张不紧不慢回答,“任何地方都有它的特色。比如北京,北京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一座历史名城,徜徉北京街头就能感受到它那厚重的历史文化。那是一座巨大无比的历史博物馆,同时它还是一座开放的城市,每天张开它那宽广博大的胸怀迎接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朋友。古老与现代的交汇让北京焕发出勃勃生机。”

“哇!”杜老师情不自禁地说:“说得真太好了,难怪我们的裴老师那么喜欢你。”

贾老师瞥了杜老师一眼:“那你喜欢现代还是古老?”

小张慢悠悠地,也是毫不置疑地说:“古老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脉,它汇集了我们祖先的智慧,也是凝聚各民族的向心力,是它让我们各民族聚集在同一个旗帜下。”

“说得好。”大家七嘴八舌地附和。

“现在国际上很不平静,网络环境很复杂,很多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散布谣言,恶意攻击我们的制度,怂恿不法分子起来闹事,希冀我们像前苏联那样分崩离析。我们又不能像过去那样,封闭锁国,关起门来搞建设。”小张感慨道,“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幸亏我们拥有共同的文化,它是维系我们民族情感的纽带,是抵御外来侵略的坚强磐石。当然还必须要有实力强大的政府。毕竟文化抵挡不住敌人的枪炮,在共同的文化之下拥有实力强大的政府领导才能筑起安全的铜墙铁壁。”

侯老师惊讶地说:“真的吗?我很少上网哩,不过我老公倒是说过一些。可没想到这么严重。”

“阶级斗争又重现了。”

阶级斗争?多么熟悉又陌生的字眼,改革开放之后,这字眼已多年不提了,很多人脑子里都是挣钱,创业,奋斗,发家致富。你现在要是向人提起阶级斗争这个词,对方肯定嘲笑你,把你当疯子。是啊 ,我们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苦头太多了,以至中央明令放弃它。钟馨也觉得,这社会上哪有那么多阶级敌人呢?庸人自扰。改革开放初期,国门乍开,国人不懂得外边的世态炎凉,就像一个淳朴的乡下人进城,将所有人都看做朋友。钟馨和人家一样,刀枪入库,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政府营造的和平,一心一意奔小康。

可钟馨怎么也没想到,阶级并没有因为你的放弃而消失,社会上各种矛盾的升级又演变成阶级斗争,这种斗争 参杂形形色色的各种势力,历史虚无主义者把长期以来社会上形成的价值观从根子否决掉,继而各种各样谣言,诽谤,攻击等等浊流从网络上滚滚而来,它声势浩大,铺天盖地,善良的人们对此毫无防范意识,它给我们宁静的生活注入极大的破坏力。

为了还网络一个干净的环境,政府不得不实行网络限制。这本来是政府实行的国家主权行为。却又被西方扣上打击言论自由的帽子,言论自由又以极大的诱惑力俘虏了很多涉世不深的青年, 钟馨就是其中一个。

“但是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忙着抓GDP,一切唯GDP 为重,文化被忽视了。”杜老师叹气道。

“文化是不会被忽视的,它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已经浸透我们血液,与我们的生命融合在一起。”裴老师反驳道。

“没错,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如果‘屎急了才挖坑’,那黄花菜都凉了。”

小张幽默地说。

杜老师大咧咧地说:“怎么?你要慎终追远啊?”

贾老师不以为然地说:“慎终追远?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一穷二白’,我们用自己的智慧谱写了新中国的强盛史。”

大家哄堂大笑,纷纷反驳起贾老师来。贾老师赶紧举手投降:“哎呀,开个玩笑嘛。”

小张略微停了一下,接着说:“我们要与世界同步,我们要向世界人民证明我们中华民族是具有五千年光辉灿烂文化的民族,我们中华民族要生存就必须要融入世界中去,我们要吸收各民族之所长,这样我们才能有长足发展。”

“可是,现在时兴野外旅游。”贾老师满不在乎地环顾一下大家不悦的眼光,为了显示自己的见解,她得意洋洋地说,“现在人们只想逃离被废气污染的城市,都想着到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

“别打岔。”杜老师瞪了贾老师一眼,转向小张,“别理她,你继续。”

“野外当然好。”小张微笑着说,“可我们这一代人,过去生活太苦没有机会出去玩,现在条件改善了,我首先想的就是去北京看一看,我太想去北京看看了。”

“我也是。”杜老师点点头,“上次从西安回来之后我就下决心一定要找机会去一趟北京。”

裴老师把一个苹果递给小张:“我也想去北京看看,首都嘛。”

小张一边削苹果一边说:“不说别的,光故宫博物院就够你看的了,还有天安门广场、万里长城、颐和园、天坛……很多很多好看好玩的地方。”

“哎,小张,我发现你的职业选错了。”贾老师打断小张,“你应该去做老师,你如果做老师一定很受学生欢迎。”

“我觉得小张对事物不仅有感情,而且还特别有爱心。”侯老师附和道,“这是做老师的最好条件。”

“老师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当老师必须拥有一般人所不具备的崇高品质。”小张把削好的苹果递给裴老师,“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心灵的引导者。如同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为学生呕心沥血,还有什么职业比这更神圣呢?”

贾老师把烤好的玉米取下来,一边撒盐一边说,“现在的学生可难教了,他们不给你捣蛋就已经谢天谢地了,那些调皮的学生让你很头疼,你就是整天骂他们也不一定听你的。”

小张问:“为什么要骂呢?”

“不骂怎么办?”贾老师瞥了小张一眼,振振有词,“苦口婆心劝他们就行了?

就说我们班的黄德明,整天逃课不说,还经常喝酒抽烟,打架斗殴,哎哟,我说过他多少次了?当面答应得好好的,可一转身又是老样子,我费尽了心思可他根本不当一回事。”

黄德明是一个十八岁的大男孩,父母都是生意人,家境优越,从小就被父母宠坏了,自打小学时起就不爱学习,勉强拖到初中毕了业,由于考不上高中,加上年纪小学历低,所以一直找不到工作。本来父母想让他帮忙打理家里的生意,可他觉得生意人太俗气,就一直待在家里了。父母也拿他没办法。时间一长,社会上的不良朋友找上门来。父母担心儿子被带坏走上歧途,所以想办法托朋友把儿子塞进我们学校。父母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不求儿子学有所成,只求学校帮忙管住儿子,熬到技校毕业就行。

正因为如此,黄德明在学校也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逃课不说,还经常喝酒抽烟,花钱如流水,学校教育过很多次了,他可也没听得进去,不仅如此,还经常顶撞老师,所以一提到他,大家都不禁摇头叹气。

可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在钟馨的眼里却有着闪光的一面。虽然油嘴滑舌却不乏坦率、真诚,虽然粗暴却疾恶如仇,对同学还挺仗义,同学有困难时他经常默默出手帮助,总之,他肯为朋友两肋插刀。

“可不管怎么说,我觉得你的教育方式有问题,你应该检讨你的教育方式才是。”

小张温和地说。

“小张你可不知道。”杜老师报复性地说,“哼,像她这种人除了知道骂学生,还能有什么办法?”

“彼此彼此。”贾老师不甘心地瞪了杜老师一眼,“你不也常常骂你的学生吗?”

杜老师毫不示弱:“可我至少没像你,你那天把黄德明骂得那个凶哦,我在一旁都看不下去了。”

“那天是有原因的。”贾老师畏惧地瞥了小张一眼,“他来向我借钱,所以我才骂他。”

小张沉稳地说:“真难以置信,学生还向老师借钱啊?”

“可不是。”贾老师挪了挪屁股,一边啃玉米一边说,“他这个人花钱从来都是大手大脚,到这个月他已经把他父亲留给他的两千多块钱都花光了。他父亲给他的可是整个学期的生活费哩。”

侯老师惊讶地问:“哇,那他吃饭问题怎么办?”

贾老师气呼呼地说:“撒谎呗,他故意撒谎,说学校要每个学生交学习材料费,让他父亲又寄来了四百块钱。”

“这都怪你,你也有责任。”杜老师轻蔑地说,“谁让你把钱全给他了?他父亲不是让你帮他保管钱吗?”

“是我让他乱花钱的吗?”贾老师把玉米棒扔了,咄咄逼人,“他父亲让我替他保管钱没错,可他整天软缠硬磨,我能怎么办?”

“磨你就心软啊?别的方面你可不是这样,归根结底是你嫌麻烦。”

贾老师气极了:“我嫌麻烦?你们有谁像我这样整天和学生泡在一起?为了学生我精疲力竭,连家都不回。”

“那是你为了往上爬故意装的。”杜老师挑衅性地瞪了贾老师一眼。

碍于小张在场,贾老师把想要说的话咽了下去,她想以偃旗息鼓换来杜老师的满足感,延缓杜老师的进攻火力。

杜老师当然知道贾老师的用意,可一联想到往日被贾老师抢去的名利和地位,她就不能平静,同时也想教训教训贾老师。贾老师装出不以为然的样子,可她的眼睛却闪烁着警告的意味。

气氛变得尴尬了,侯老师却故意问:“他怎么向你借钱了?”

“我也不知道他怎么把钱花光的。”贾老师怒气未消,“过后我听说他把钱借给陈俊了。”

裴老师向小张解释:“陈俊是我们学校有名的贫困生,他的母亲是残疾人,奶奶已经九十岁了,他上面还有一个读大学的哥哥,下面还有两个弟妹,全家依靠他父亲一个人在外面打工挣钱。”

“他每次吃的都是白饭。”侯老师回忆,“我问他为什么不吃菜,他说不需要,其实他那是没钱。”

“咳。”裴老师神情沉重起来,“能吃上白饭已经不错了,我听说他很多时候一天只能吃一顿哩。”

这里说的是实话,改革开放虽然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物质生活,可边远地区的发展还是十分滞后,特别是老少边区。家长们勒紧裤腰带送孩子上学已很不容易,可继续支付学杂费及生活费更是力不从心。

钟馨虽然不是班主任,可她在教学中也碰上过处于这样困境中的学生,怀着深切的同情和怜悯,她曾经默默无闻地从自己微薄的薪水中拿出一小部分资助他们。

可是不管是学生们自发地相互帮助还是教师们的个人资助都是杯水车薪,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要想根除贫困,就得靠政府大力支持贫困地区的生产,还要靠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各种保障制度。比如,减免学生的学费,给学生勤工俭学的机会,让学生自食其力,这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也锻炼了学生的意志,为其今后参加社会工作打下基础。

贾老师转向小张,问:“我问你,男人的魅力是什么?换句话,什么样的男人才值得托付?”

小张淡淡地回答:“男人看男人不准确,要想了解男人,女人最有发言权。如果你问我什么样的女人最有魅力,就容易了。”

“那好吧!我换个问法,在你们男人的心目中,什么样的女人有魅力?”贾老师眼珠子一转,快言快语地问道。

没等小张回答,杜老师在贾老师的大腿上拍了一巴掌:“当然是脸蛋漂亮,性格温柔,知书达理的了。”

“我知道,”侯老师边啃玉米边说,“其实,天底下的男人都是一样,都喜欢那些肯为自己付出,有牺牲精神的女人。”

裴老师举起一只烤好的嫩玉米,说:“哎呀,也不是啦,并不是所有的男人都喜欢这样的女人的。”

“噢,”贾老师目光炯炯,“小张,你是不是也认为那些太温柔的女人没有情趣?是不是更喜欢有个性的知识分子?”

侯老师皱了皱眉头:“你要成立学术中心啊?男人结婚只是为了居家过日子,找知识分子干什么?那些自以为有知识的女人往往都是很难驾驭的。”

“真正有知识的是不会自我吹嘘的。”杜老师若有所指,“那些标榜有知识的女人往往都是徒有虚名。整天自吹气质啦、美女啦,什么的。”

“谁卖弄了?”贾老师不悦地瞪了杜老师一眼,“我现在和小张探讨问题,你们都给我住嘴!”

裴老师哈哈大笑起来。

杜老师做个鬼脸作为回应。贾老师不甘示弱地瞪了她一眼。杜老师有心与之争论一番,可碍于小张在场,她只好忍下了。

随着贾老师在学校的地位的日益巩固,杜老师愈发将贾老师视为竞争对手,为了出口恶气,只要一有机会,她不会吝啬“炸弹”的,只有毫不留情地鞭挞与嘲讽贾老师,才能让她心理得到平衡。

贾老师自然知道杜老师的心意,但她不敢撕破脸,一方面她畏惧杜老师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她需要杜老师作陪衬。所以每一次吵嘴贾老师似乎处在守势。但深谙贾老师的人都知道,那是贾老师的计谋,贾老师是以表面上的妥协解除了杜老师的警惕,直到关键时刻,她才露出其狰狞的面目。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