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聂凯的头像

聂凯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10/03
分享
《人间》连载

第五十章

经过艰难的筹建,学校的饲料厂建成了,它坐落在学校大门的左侧,紧挨着公路,是一栋三层的水泥结构的厂房,有两百多平方米,还有一个不大的院子,院子旁有一排简陋的平房作为办公室。为了庆祝饲料厂的建成投产,学校专门召开了庆祝大会。那天,整个校园张灯结彩,彩旗飘扬,领导们兴高采烈、神采奕奕,在大会上大谈特谈饲料厂的建厂意义,憧憬光明美好的未来。

大会之后,钟馨和大家来到厂区观看工人们生产,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对饲料厂寄予很大的希望,希望饲料厂能带来可观的利润,能提高大家的福利,改善生活水平。部分教师很担忧,担心饲料厂不仅不能为大家谋福利,还会带来财务上的损失。还有一部分则漠然置之。

两种观点泾渭分明,为了鼓舞大家的信心,同时也为了防止在教师中出现恐慌情绪,领导宣布了一条纪律:严禁大家在私下场合谈论有关不利于饲料厂的言论,否则将给予相应的惩罚。

学校从此进入了一个特殊时期,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沉默着,同时默默祈祷,祈祷饲料厂运作正常。

但饲料厂正式投入生产不到两个月,就出现了大家不愿看到的局面。因为没有经过周密的市场调查和规划,刚刚投入生产出来的饲料面临销售困难,不仅如此,原料购买也因周转资金短缺出现困难。学校投入了大笔资金却没有看到赢利的前景,管理饲料厂的领导已经对继续生产感到绝望,但这个投入巨额资金建立起来的饲料厂如果停产就会在教职工中造成很坏的影响。同时,学校领导为了向教职工们证明当初建厂的正确性,也在勉强挣扎投资,可是越生产亏损就越多。

情况已经非常清楚,筹建饲料厂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它不仅让学校多年的积蓄流失殆尽,学校还因此背上了巨额外债。广大教职工非常痛心,大家不顾领导宣布的有关饲料厂的纪律,纷纷在私下咒骂起来:“哼,没有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就自作主张投资建厂,结果怎么样?看到了吧?”

“哼,别看我们是商业学校,教育学生从事商业工作的领导却不懂得经商。”

领导也意识到了决定错误,但却怎么也不肯承认,更不敢道歉,为了安抚民心,领导们决定哪怕借债也要大幅提高职工们的福利待遇,课酬提高了几乎一倍还多,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做法居然也平息了诸多怨言。只要满足于眼前利益,哪管钱是从哪来的。可也有极少数老师暗地里还在进行着猛烈地抨击。已经领略到权力威力的领导又一次重演杀一儆百的戏码,只要能够堵住任何不利的言论,便不惜使用任何手段,为此领导给那些心怀不满的教师穿上各种“小鞋”。不用说,大家明白以卵击石的后果,纷纷明哲保身。

教职工们的派系分得更加明显了,学校出现了三大新派系,一派是以贾老师为首的以中青年为主的女教师;另一派是以中层领导为首的中老年女教师,还有一派是以男性为主的,各个派系都有一个校级领导作后盾,各个派系沆瀣一气,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择手段地贬低对方,同时又离不开对方,各派系相互利用,相互依存,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被这些派系垄断了。

钟馨和易姬丽游离于这些派系之外,不愿加入任何一个派系,她们鄙视那些派系,同时也感到那些派系力量的强大。她们小心翼翼地躲在自己的天地里,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一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五十周年,为了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世界各国纷纷举行各种仪式庆祝,电视、报纸、杂志也铺天盖地播出有关消息,书店里摆满了有关二战时期的书籍。这一切的一切仿佛把人们的记忆重新拉回到已经过去了的战争年代。

钟馨到书店买回了些二战名人录,《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墨索里尼》《东条英机》……她利用上班的空隙,把它们都看了一遍。

说实话,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钟馨原本知道得并不多,有关战争的起源及各国之间的角力钟馨了解太少,是改革开放让人们得以重新审视过去的历史,新的作品也得以从更真实的角度去记录这段历史,钟馨已经渐渐跳出书中所阐述的范畴,慢慢从另一个角度去思索问题了。

钟馨到书店买了《普通一兵》《真正的人》《卓娅与舒拉》。她一本一本地看着。

书里的主人公是那么的熟悉,她们的理想与口号与过去自己所受的教育是多么相似,自己过去不也是怀着同样的理想和志向吗?不知有多少次,钟馨被书中那恢宏的画卷和主人公崇高的品质所感动,她一遍又一遍地翻这些书,默默感谢这些英雄,感谢他们所做出的牺牲,她明白今天的和平安宁是多么珍贵。

她又仔细阅读了《丘吉尔》,她不明白为什么人们都把丘吉尔称作世界伟人,不明白为什么丘吉尔那么担心德国法西斯投降后西欧被共产主义占领,她憎恨丘吉尔鼓动杜鲁门发动和前苏联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冷战到底是怎么产生的?美国是怎样引领西方世界文明的?

易姬丽看到钟馨有事没事地看这些书,觉得很不理解,在她看来有时间看书还不如去商场挑选几件漂亮的衣服打扮打扮呢!

钟馨不理会易姬丽,她着迷地研究起丘吉尔来了。但钟馨发现,要和易姬丽一起讨论这些问题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一次钟馨试图和她说起丘吉尔,易姬丽总是打断她的话,表明她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

钟馨和易姬丽的每次谈话只能局限于油盐酱醋和吃穿玩乐上。而且她对钟馨的这些疑问不屑一顾,也觉得钟馨为这些问题烦恼不值得,她带着一种自以为是的神情来教训钟馨:“哈,这些问题是你和我这种小人物应该管的吗?”并以说教的口吻规劝钟馨不应该把精力放在这种不切实际的问题上,当务之急要优先考虑怎样讨得领导的欢心。钟馨知道易姬丽的用意,她不为所动,她做事向来就是我行我素。

她挤时间看《新闻联播》《新闻六十分》《国际新闻》,后来又看《经济半小时》《财经新闻联播》等,这些节目就好比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为钟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也为她的思维方向打开了另一扇门。

她每天都要买一份《参考消息》、《生活晚报》,看报纸已经成了她雷打不动的习惯。从报纸中她可以知道许多我们国家在经济战线上所取得的成绩,也从身边的人和事物中看到了这些变化,她每天坐车去上班的路上,公路两旁的低矮的草房已经被高大的水泥楼房取代了,那是那些先富裕起来的农民盖的啊,农民们每家每户盖起一座座新楼房,那漂亮的楼房神气地坐落在公路两旁,还有的农民开起了小汽车,他们的脸上不再有愁容,取而代之的是自豪的神情。如此巨大的改变,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钟馨羡慕地看着那些农民,钦佩他们的勤劳致富,为什么同样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样是中国人,过去的日子过得那么艰苦,现在为什么日子却好起来了?

答案是改革开放,其打破了长久以来的“大锅饭制度”,解放了人们的生产力,把人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我们抛弃过去那种极端的“左”的思想路线,回归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上,我们现在充分享受到自由,我们已经真正当家做主了。

不知道有多少次,钟馨一想到这些,她便感谢丘吉尔,是他那远见卓识的眼光洞察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保护自由世界的紧迫性;感谢美国;更要感谢邓小平,是他老人家以大无畏的勇气拨乱反正,带领我们解放了思想。

钟馨思索着思索着,她变得更不合群了。钟馨的这些行为使她成了一个异类,很多同事从骨子里看不起钟馨,她们把钟馨的这种怪僻行为看成是她苦难生活的一部分,说她是离婚了的女人。任凭流言蜚语四处横行肆虐,钟馨就是稳如磐石,泰然自若。毕竟,“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汝非吾,安知吾如汝”。

在那些激荡的日子里,钟馨的脉搏跟随我们国家的经济腾飞而搏动着,她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像一股巨大的冲击波冲刷着她的心田,她感到不能再这样碌碌无为下去,脑子里依稀升起一股希望——摒弃固有成见,以惊世骇俗的勇气为自己也为儿子,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

可一想要落实,钟馨又茫然了,她不知道自己身上到底有什么能耐?在这自由的天地里能做什么?平凡的生活还在照旧。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