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间过后,看到父亲已经躺了有一个小时了,钟馨赶紧搀扶父亲坐起来,看到父亲的内衣湿了,又赶紧拿来衣服给父亲换上。
儿子在沙发上自己玩了一会儿,自觉百无聊赖,便向钟馨哀求:“妈妈,和乐乐下盘棋吧?”
“啊,妈妈现在没有空,乐乐自己玩吧。”钟馨抱起父亲换下的脏衣服,放到洗衣机里去。
儿子耐不住寂寞,爬起来捧着棋盘追在钟馨身后撒娇:“哎呀,妈妈,和乐乐玩一盘嘛。”
钟馨给洗衣机注了水,兑好洗衣粉。儿子眼巴巴地望着钟馨。钟馨知道儿子太寂寞,需要有人陪着:“作业做完了吗?”
“嗯。”
“等会儿吧,等妈妈把洗衣机弄好了就和你玩。”
钟馨接好电源,拿起毛巾擦了擦手,走过来看看棋盘:“下象棋?妈妈不会啊。”
儿子马上说:“那我们下军棋好了。”
钟馨坐到棋盘边上:“不过先说好了,输了可不许哭哟,要不妈妈不敢和乐乐下棋了。”
儿子自信地说:“不会啦。”他急急忙忙地摆开棋盘,“妈妈,谁先走啊?”
“乐乐先走。”
母亲一旁看着钟馨母子俩下棋,她伸手抚摸儿子的头发,疼爱地说:“乐乐,是你爸爸教你下棋的吧?”
儿子躲闪着:“外婆,你不要烦我。”
母亲眼睛闪烁幸福、骄傲的光芒,啧啧嘴巴:“别动,别动,让外婆看看你,让外婆看看你哩。”
儿子扭动胳膊,挣扎着:“外婆,你不要摸我了,我已经长大了。”
母亲拉着儿子的手:“乐乐,你知道外婆是多么爱你吗?你从小到大都是外婆带着的哩。”
“哎呀。”儿子着急地喊,“好啦,外婆,都说我知道啦,你不要烦我,你妨碍我下棋了。”
母亲咂咂嘴巴:“你要好好对待外婆哦。”
“外婆别烦我。”
“外婆不是烦你,外婆是喜欢你。”母亲对儿子的爱一点也不比钟馨对儿子的爱少,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真可谓,“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这些也使得钟馨很忧虑,她认定母亲的做法会妨碍儿子的成长。
“你别乱摸我。”
“好了,外婆去看你的外公了。”
儿子嘴里嗯嗯着,眼睛一刻没有离开棋盘,说着话的工夫,一盘棋已经结束了。
“妈妈,我输啦。”
“妈妈刚才说过输了不许哭哟。”
儿子蹙着眉毛不悦地瞪着棋子,蓦然倔强地咬咬牙,很快把棋子摆好:“妈妈,我们再下一盘。”
钟馨偷偷观察儿子的脸色,推辞道:“算了,乐乐,下军棋完全要靠运气不是靠本事。”
儿子使劲拽着钟馨的手:“不,妈妈,妈妈你再陪乐乐下一盘嘛?就一盘。”
“是不是很难过?”
“没有。”
“你不要骗妈妈,你现在肯定很难过。”钟馨回忆,“妈妈了解你,你还记不记得?在你四岁那一年,有一次你爸爸和你下棋,你输了后就使劲揪你爸爸的头发,大声哭泣,边哭边骂:‘爸爸坏,爸爸坏。’”
儿子惊讶地仰起脸来,问:“有这事?怎么我记不得了?后来怎样了?”
“你爸爸一边护着自己的头发一边安慰你:‘乐乐,没有关系,你现在还太小,等你长大了,你就会赢爸爸的。’”说到这里,钟馨也被往事打动了,声音充满了温柔,眼里充满了慈祥。
儿子被打动了,他放下棋子,过来搂住钟馨的脖子,眨巴眨巴眼睛,调皮地问:“后来呢?”
“当时,妈妈不知道这件事,是你爸爸告诉妈妈的,妈妈对爸爸说:‘有你这样当爸爸的吗?下棋赢了四岁的儿子你觉得光彩啊?’你爸爸说:‘不过是下棋嘛,没想到乐乐这么在乎输赢。’妈妈对你爸爸很有意见,妈妈责怪你爸爸干吗这么认真,就不能让几个子儿?非得要赢了才舒服?”
“后来呢?”
“妈妈总认为只要是孩子的事情,做父母的就应该让着点,现在妈妈才明白,凡事都有两方面,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不好,你爸爸是对的。虽然你输了,可你爸爸让你从中体验了生活中的输赢。”
儿子眨眨眼睛,不出声。
“人生本来有输有赢,如果父母亲只顾及孩子的自尊心,害怕孩子遭受挫折,那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钟馨继续说,“听说日本的学校还专门设置挫折教育课程呢,就是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受挫折,锻炼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这样,当他走上社会之后,就不会畏惧任何艰难险阻。”
正在给父亲捶背的母亲补充道:“你爸爸是一个好人。”钟馨收拾好棋盘,站起身走到厨房,准备做晚饭。
儿子丢下棋盘,神情异常地跟进来问:“妈妈,你当初为什么要和爸爸结婚?看上他哪一点了呢?”
“你爸爸有一口漂亮的牙齿,妈妈最喜欢牙齿漂亮的人了。”钟馨淘了米,把锅放到炉灶上。
说到牙齿,钟馨对牙齿有着病态般的关注。她自己的牙齿不好,年纪轻轻就患上了牙周病,使得一些牙齿早早就脱落;在她三十岁那年,就因为门牙患上龋齿,被迫装上了义齿,虽然现在的医术很发达,义齿已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可假的毕竟是假的。这成为钟馨的一块心病,她多么希望能够拥有一副整洁漂亮的牙齿呀。
她关注身边每一个人的牙齿,那些拥有健康牙齿的人都成为她羡慕的对象。她更羡慕老鼠,老鼠不像人类,终生只有两副牙齿,老鼠的牙齿不断地生长,从来没有缺牙的现象,要是人类也能够像老鼠那样多好。她曾经把梦想寄托于医学发明,她觉得,如果有人发明能够让人类的牙齿像老鼠那样,不受乳牙、恒牙的掣肘,把那些坏了的牙齿拔掉之后再长出新的,永远地循环,那该多好呀?如果那样的话,就应该给发明者颁发诺贝尔奖。可偏偏医学研究发明还没到那一步,也总不能躺在床上等发明,是呀,我们人类需要征服的科学难题有很多。自己的遗憾只有自己承受了。
正因为抱着深深的遗憾,当初看到林之川那一副整洁漂亮的牙齿时,她就被征服了。
“那你们为什么离婚呢?”
“因为你爸爸太爱喝酒了。”
“就这样?”
“你爸爸自从大学毕业后,事业一直不顺,你爸爸就怪罪妈妈,认为是妈妈妨碍了他。”
“哦。”
“你爸爸因此经常喝酒,还迷上了打牌,经常三更半夜不回家,什么家务活都不做,还经常发火,妈妈自尊心强,经常和你爸爸打冷战,时间长了感情也就慢慢淡了。唉,现在说这些已经没有用了。”
儿子坐在厨房的小矮凳上,胳膊抱着膝盖,注意地听着。
钟馨慈爱地说:“妈妈希望你以后不要像你爸爸,不管有什么理由,都不能丢下家里人不管。人生不会一帆风顺,现在的书本都是讲人生多美好,爱情多美好。其实生活也有阴暗的一面,爱情不仅甜蜜,也有苦涩。不要指望别人同情你,被人同情是一件可悲的事情,人一定要自立自强自爱自尊。”
“妈妈……”
钟馨继续说:“不要因为输一盘棋就耿耿于怀,应该想怎样在下一次比赛中打败对手,应该总结经验。”
“嗯。”儿子点点头。
这时学校出了一件大事。事情是这样的,这天,正值贾老师和杜老师值班,她和杜老师私自带着自己的班级到附近一个水库游玩去了。当天,学校发生学生打群架事件。
当天,值班组长是恭副校长,他是一个五十多岁、身体偏瘦、虚弱、不善言词的人。在学校的人事斗争中,他明显斗不过那些有手腕和后台的人,他虽然是副校长,但学校的大小事务他都没能参与决策,他能挂着副校长的职位只不过是学校看中他有多年工作经验,而且是学校唯一一个毕业于中央民族学校的高材生,而不是看重他的实力。
在这样的情形下,学校有一些教师对他熟视无睹,平时有事也不和他商量,甚至越权去做一些理应属于他管辖范围的业务,这让他很受伤,虽然他极力表明他的存在,但收效甚微。
这不,当贾老师和杜老师没和他商量就带着学生出来玩,再加上学生发生打架斗殴事件时,他一个人忙不过来,为了处理、善后事故,他跑前跑后地足足忙了一天,直到将近下午六点钟,贾老师才带着学生兴冲冲地回来了。
贾老师一回来就听到发生学生打架斗殴的事情,她大言不惭地指责恭副校长的种种不是,激动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否定恭副校长的处理方法。
恭副校长本来就有一肚子气,看到贾老师这样颐指气使,就更气不打一处来,他一气之下就把贾老师和杜老师当天的出勤记旷工处理了。
这下可捅马蜂窝了,贾老师气焰嚣张地到处抨击恭副校长,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解,好像她成了受害者,她臆测就她目前的地位,学校不敢拿她怎么样,毕竟技能教学离不开她。为了壮大声势,她到处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妄图挑起强大的舆论,迫使恭副校长更改其考勤记录。
在此情形下,杜老师丧失了判断力,与贾老师结成同盟。她跑去找恭副校长吵了一架,她没想到,正是这个自以为可靠的同盟者把她引向了灾难。
如此一来,学校就好比被投下了“震撼弹”,宁静的校园瞬时沸沸扬扬,一些人同情贾老师,说出去玩也是为了搞好学生的业余生活;一些人认为恭副校长做得没错,两种意见泾渭分明。
贾老师决定给学校一点颜色,她找借口少上课,还推掉班主任的工作;杜老师也把自己的课推掉一半,两人在学校散布各种谣言,鞭挞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说学校这么做打击了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恭副校长是打击报复。
为此,学校减少了贾老师的课程,并免去了杜老师班主任的职位。学校的气氛变得凝重了,有的老师幸灾乐祸,有的暗自庆幸没有和贾老师站在同一立场上。可被傲慢自满弄得膨胀的贾老师没能洞察事态的严重性,她还陶醉在胜利的幻想中,借口身体不舒服三天两头不来上课,想以此来对学校施加压力。
可贾老师的所作所为根本是强弩之末,为了给贾老师一次教训,学校领导把她原来负责的课程全分配给了其他老师,钟馨也分到了一部分,而且这种任务是没有条件可讲的,是必须绝对服从的。按理说,一个老师能多上课是好事,它除了证明学校领导对你的信任之外,无形之中也给你多学习锻炼的机会。但现在加课对钟馨并不好,夜校的功课就已经够吃力的了,她哪有精力去接那么多的教学任务。
只是一直以来贾老师被学校委任了太多的任务,现在突然解除了她的工作,就好比把她身上的衣服给脱下来似的,平时总是聚在一起的朋友们也都开始有意疏远她了,而比被冷落更让贾老师难受的是,人人都看清了,原来贾老师并没有自己所吹嘘的那样无所不能,她只不过是校长手下的一个无名小卒,学校离开贾老师之后并没有塌,学校的一切照常运转。
眼看胳膊拧不过大腿,穷途末路的贾老师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态度大转变,她开始变得安静。可如果以为贾老师从此一蹶不振,或者就此脱胎换骨、改过自新那就大错特错了。贾老师虽然偃旗息鼓,私底下还和过去一样骄傲自满,她从来没有放弃张扬的机会,也没有放弃讨好领导的机会。只是如此前倨后恭让她落下了把柄,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笑料。
正在这个时候杜老师的男朋友要她调到市里某个学校去,杜老师向学校提出调离申请,学校立刻同意了,并且让杜老师马上把行李搬出,在一个月之内把调动手续办妥,否则,就把她的档案送走。学校的态度如此坚决,断绝了杜老师的后路,杜老师只有破釜沉舟,拼命去搞调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当天杜老师来收拾行李,当着大家的面,杜老师表现得很坚强,可仍然掩饰不住她的内心是多么委屈、遗憾和愤懑。平时要好的朋友们都来了,可这一次大家聚在一起却没有欢笑和争吵,联想到杜老师的遭遇和学校的气氛,大家都不免有兔死狐悲的感觉,异常低调地为杜老师送行。
俗话说树倒猢狲散,没了杜老师的狂放不羁,大家也没了畅所欲言的勇气。关键是,此次事件让很多人心有梦魇,那种寒蝉效应在很长时间一直微波荡漾着。
杜老师寂寞且凄凉地走了,失去了她的笑声、失去了领头羊的俱乐部只好解散;学校的气氛从此变了一个样。杜老师走了,不久裴老师和苏老师也相继调走了。可更多新的老师填补了留下的空缺,新的俱乐部也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