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邱健的头像

邱健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8/27
分享

沂蒙新歌连载

如何去叙述一片土地?

别用文字。真的。文字在沂蒙的山峦面前,总会感到一种深刻的、宿命般的徒劳。风从西伯利亚一路呼啸而来,在每一道沟壑里冲撞。石头是亿万年地质运动里被反复折叠的骨骼。它们沉默。它们倔强。黄河的浊浪,泰山的风骨,这片土地被反复浸泡、冲刷、塑造——它本身就是最雄辩的文本。

任何书写都显得笨拙。

但人总要歌唱。

贫穷啃噬尊严。一代代生命在名为“宿命”的泥泞山路上耗尽最后一丝气力。然后呢?然后就有了歌。两首歌。

父亲的歌,你听——从石头缝里硬生生挤出来的,带着旱烟的呛味。泥土的腥气。每一个音符都沉重得能砸断骨头。它只唱一件事:活下去。像村口那棵老槐树,被雷劈掉半边,来年春天却固执地逼出几撮绿芽。活下去。“分田到户”,这几个滚烫的大字就是乐谱。“只要人勤,地不懒”——这种执拗,是从血肉里扎进泥土的根。

儿子的歌从远方传来。裹挟着什么?铁轨上钢铁巨兽的咆哮,城市霓虹冰冷的碎光。它只唱两个字:离开。

如何挣脱这片土地温柔而残酷的怀抱?一身伤痕能交换什么?一个看不清、摸不着,却被想象镀了金的未来。这首歌焦灼、锐利。要把自己连根拔起。再烧成灰烬。那种决绝。

它是风。

两首歌在一对父子的血脉里对峙、撕裂、纠缠。数十年。这不是村庄编年史——是一面被沂蒙山风擦得锃亮的镜子。照见什么?我们这个民族过去几十年的伟大转型:波澜壮阔,泥沙俱下,光荣与痛苦并存。

它狠狠地问:那双穿上崭新皮鞋的脚,还记得那条泥泞老路吗?能吞噬一切的那条路。“绿水青山”被请回故乡了,那颗曾被“金山银山”炙烤得焦黑的心,该往哪儿安放?

更重要的——“沂蒙精神”。

不是口号。是血肉。半袋子炒豆子,能硌掉牙,却能在绝境中给人勇气。一只虎头鞋,再也等不到小主人,鞋底却密密匝匝缝着如山期盼。近乎愚钝的善良。宁可自己吃亏,绝不让亲人受苦——这种本能。

是一种相信。相信贫瘠的土地终将长出金子。相信看似蒙昧的乡亲心中自有大义。相信那个遥远的理想,终将在我们手里变成热气腾腾的烟火人间。

一首长歌。从历史深处传来,在今日山谷回响,向着未来无限延伸。

它在等。等一个归乡的耳朵。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