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贻端的头像

张贻端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7/23
分享
《铁血铸英魂》连载

第一章 乡野小子

十岁的戴安澜光着脚丫,在村口的泥巴路上飞奔。他身后跟着五六个年龄相仿的孩子,个个脸上洋溢着无忧无虑的笑容。七月的阳光火辣辣地照在他们黝黑的皮肤上,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却丝毫不能减弱他们追逐打闹的兴致。

"戴安澜,你跑得真快!"落在最后面的小虎气喘吁吁地喊道。

戴安澜回头咧嘴一笑,露出两颗俏皮的虎牙:"谁让你早上吃那么多糯米团子,跑不动了吧?"

他停下脚步,等小伙伴们追上来。村子里的老槐树下是他们常聚的地方,树荫浓密,树下还有几块平整的大石头。戴安澜一屁股坐在最大的那块石头上,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里面包着几块芝麻糖。

"来,分着吃。"他把糖掰成小块分给大家。

小虎接过糖,突然压低声音:"你们听说了吗?县城里来了好多兵,说是要打仗了。"

"我爹说那是军阀混战,受苦的都是老百姓。"戴安澜皱起眉头,想起父亲昨晚在油灯下忧心忡忡的样子。

"打仗是什么样子的?"最小的二狗子眨巴着眼睛问。

戴安澜挺起胸膛:"我爹说,古时候的将军都是大英雄,保家卫国。等我长大了,也要当将军!"

"就你?"一个尖细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戴安澜回头,看见村里恶霸刘三的儿子刘大带着两个跟班站在不远处,脸上挂着讥讽的笑。

"戴安澜,你爹不过是个穷教书的,你也配当将军?"刘大走过来,一脚踢飞了地上的芝麻糖。

戴安澜的拳头攥紧了。他比刘大小两岁,个子却差不多高。父亲常教导他"君子动口不动手",但看到刘大欺负人的嘴脸,他胸中怒火中烧。

"把糖捡起来。"戴安澜站起来,声音低沉。

刘大嗤笑一声:"怎么?想打架?"

事情发生得很快。戴安澜一个箭步冲上去,把刘大撞倒在地。两人在尘土中翻滚厮打,其他孩子吓得四散开来。刘大比戴安澜壮实,很快占了上风,拳头如雨点般落在戴安澜身上。

"服不服?"刘大气喘吁吁地问。

戴安澜的嘴角渗出血丝,却倔强地摇头:"不服!"

"住手!"一声威严的喝止传来。孩子们转头看去,只见戴礼明——戴安澜的父亲站在不远处,面色阴沉。他穿着洗得发白的长衫,手里拿着一卷书,显然是刚从私塾回来。

刘大慌忙从戴安澜身上爬起来,带着跟班溜走了。戴安澜慢慢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不敢抬头看父亲。

"回家。"戴礼明简短地说,转身就走。

戴家的院子不大,却收拾得井井有条。一株老梅树斜倚在墙角,树下放着石桌石凳。戴安澜的母亲正在院里晾衣服,看到儿子满脸是伤地跟在丈夫身后回来,惊得手中的木盆都掉在了地上。

"这是怎么了?"她快步上前,想查看儿子的伤势。

戴礼明抬手制止:"先别管他。安澜,跪下。"

戴安澜咬着嘴唇,在院子中央跪下。七月的太阳晒得地面发烫,膝盖很快就传来灼热感。

"为什么打架?"父亲的声音平静得可怕。

"他侮辱您,还说我不配当将军。"戴安澜倔强地说。

戴礼明叹了口气:"我教过你多少次?君子以德服人,不以力压人。你可知错?"

"他先欺负人的!"戴安澜抬头,眼中含泪却不落下,"您不是说过,见义勇为是男儿本色吗?"

戴礼明沉默片刻,转身从屋里取出一根细竹条:"伸手。"

戴安澜伸出双手,竹条带着风声落下,在他手心留下红痕。十下过后,他的手已经红肿起来,但他硬是一声不吭。

"知道为什么打你吗?"父亲问。

"因为我打架。"戴安澜低声回答。

"不全是。"戴礼明放下竹条,"我打你,是因为你只知勇不知谋。若你真有志气当将军,就该明白真正的将军不是靠拳头服人,而是靠这里——"他指了指自己的头,"和这里。"又指了指心口。

戴安澜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去把《论语》'为政'篇抄十遍,晚饭前交给我。"父亲说完,转身进了屋。

母亲这才上前,心疼地拉起儿子:"傻孩子,疼不疼?"

戴安澜摇摇头:"娘,我不疼。爹说得对,我不该那么冲动。"

母亲用湿毛巾轻轻擦拭他脸上的伤:"你爹是为你好。他年轻时也像你这般倔强,吃过不少亏。"

那天晚上,戴安澜在油灯下抄写到深夜。父亲的话在他脑海中回荡:"真正的将军不是靠拳头服人..."他望着自己红肿的手,第一次认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勇气。

第二天清晨,戴安澜早早起床,帮母亲生火做饭。手上的伤已经消了些肿,但握笔时还是隐隐作痛。父亲晨读归来,看见儿子忙碌的身影,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手还疼吗?"吃饭时,父亲突然问。

戴安澜摇头:"不疼了,爹。"

"今天跟我去私塾吧,你的伤还没好全,别跟那群野小子疯跑了。"

私塾设在村东头的祠堂里,十几个年龄不一的孩子正在朗读《三字经》。戴安澜坐在最后一排,跟着大家一起诵读。他对这些经典早已烂熟于心——父亲从他五岁起就开始教他识字读书。

上午的课程结束后,先生讲起了历史故事,说到岳飞精忠报国却被奸臣所害时,戴安澜忍不住举手。

"先生,为什么好人总是被坏人欺负?"

先生皱眉:"戴安澜,这是天理循环,非你小儿能妄加评论的。"

"可是如果好人都不站出来,坏人不是更猖狂吗?"戴安澜不依不饶。

祠堂里鸦雀无声。先生脸色变得难看:"你这是在质疑圣人之言?"

戴安澜正要反驳,父亲的声音从后面传来:"安澜,课后留下。"

下学后,其他孩子都走了,祠堂里只剩下戴安澜和父亲。

"你今天为何顶撞先生?"父亲问。

戴安澜低头:"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书上总说忠臣良将不得好死。如果这样,谁还愿意当忠臣良将呢?"

戴礼明沉默良久,突然问:"你可知我们为何姓戴?"

戴安澜摇头。

"我们戴家祖上本是明朝将领,清兵入关时誓死不降,全族几乎被屠戮殆尽。只有一支隐姓埋名逃到皖南,改姓为戴,取'戴天履地,不忘故国'之意。"父亲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忠义二字,岂因祸福避趋之?"

戴安澜睁大眼睛,他从未听过这段家族历史。

"你问为何忠臣不得好死,这问题古来圣贤也难回答。"父亲轻抚他的头,"但你要记住,有些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方显男儿本色。"

那天回家的路上,戴安澜一直沉默不语。父亲的话在他心中激起阵阵涟漪。他想起昨晚抄写的《论语》:"见义不为,无勇也。"原来父亲不是在责备他见义勇为,而是希望他更懂得如何"为"。

七月底,连日的暴雨导致长江水位暴涨。村里开始流传要发大水的消息,人心惶惶。

这天夜里,戴安澜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他揉着眼睛爬起来,听见父亲在门外与人说话。

"戴先生,上游决堤了,水马上就要到我们村!快带着家人往山上撤!"

戴安澜一下子清醒了。他跳下床,帮着母亲收拾简单的行李。父亲匆忙把几本珍贵的书籍装进木箱,又取下了挂在堂屋的祖传宝剑。

"安澜,拿着这个。"父亲把一个小包袱递给他,"里面是你曾祖父的手稿,务必保管好。"

一家人刚出门,就听见远处传来轰隆声,像是千军万马奔腾而来。月光下,戴安澜看见村口已经有人扶老携幼往山上跑。

"爹,我去帮王奶奶!"戴安澜突然想起村尾独居的王老太太。

"不行,太危险了!"母亲一把拉住他。

戴礼明却松开手:"去吧,小心些。我们在山上等你。"

戴安澜点点头,转身朝村尾飞奔。水已经漫到了脚踝,而且还在快速上涨。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王奶奶家,发现老人正艰难地拖着一个小包袱往外走。

"王奶奶,我背您!"戴安澜蹲下身。

"好孩子,你自己快走吧,我这把老骨头..."

戴安澜不由分说,把老人背了起来。水已经没过了他的膝盖,每走一步都十分吃力。突然,他听见不远处传来孩子的哭声。

"是小虎家!"王奶奶在他背上说。

戴安澜咬牙改变方向,朝哭声处走去。小虎家的茅草屋已经塌了一半,六岁的小虎妹妹被困在屋里,小虎正试图从窗户爬进去救她。

"小虎,危险!"戴安澜大喊,把王奶奶安置在一块高地上,冲过去拉住小虎。

"我妹妹在里面!"小虎哭喊着。

戴安澜看了看摇摇欲坠的房子,深吸一口气:"我去,你照顾王奶奶。"

他钻进屋子,里面黑漆漆的,水已经齐腰深。循着哭声,他在角落里找到了吓得瑟瑟发抖的小女孩。

"别怕,我带你出去。"戴安澜抱起她,刚转身,一根房梁轰然倒下,挡住了门口。

水越涨越高,转眼就漫到了胸口。戴安澜心跳如鼓,但想起父亲说的"临危不乱",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后墙已经坍塌,他决定从那里出去。

抱着小女孩,他艰难地穿过杂物,终于从缺口爬了出来。刚离开几米远,整座房子就在他们身后轰然倒塌。

天亮时分,全村人都撤到了安全的山坡上。戴安澜浑身湿透,手上腿上全是擦伤,但当他把小女孩交还给小虎一家时,看到他们感激的泪水,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父亲走过来,什么也没说,只是用力抱了抱他。

洪水退去后,村子满目疮痍。戴家的房子虽然没倒,但屋里的东西都被水泡坏了。戴礼明看着一片狼藉的私塾,长叹一声。

"爹,书还能晒干吗?"戴安澜小心翼翼地问。

父亲摇头:"难了。不过比起人命,这些都不算什么。"他转向儿子,"安澜,你昨晚做得很好。"

戴安澜低头:"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勇气了吗?"

戴安澜思索片刻:"像昨晚那样,明知危险还去救人?"

父亲微笑:"这是一方面。但勇气不止于此。"他指着远处正在帮助村民重建家园的人们,"你看,面对天灾,大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齐心协力重建家园,这也是勇气。"

"您是说,坚持做对的事就是勇气?"

"对,但不全面。"父亲席地而坐,示意儿子也坐下,"勇气有很多种。有时是挺身而出,有时是忍辱负重;有时是冲锋陷阵,有时是坚守本心。老子说'大勇若怯',真正的大勇者,往往看起来谨慎小心。"

戴安澜若有所思:"就像您不让我随便打架,不是因为我胆小,而是...而是..."

"而是因为真正的勇者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什么时候该忍耐。"父亲接过他的话,"你将来若真想成为将军,就要明白这个道理。匹夫之勇,不过一人敌;将帅之勇,可敌万人。"

戴安澜重重地点头:"我明白了,爹。"

洪水过后的日子里,戴安澜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他不再与村里的孩子打架斗殴,而是组织大家帮助重建家园。就连曾经欺负过他的刘大,也在他的感召下加入了帮忙的队伍。

私塾重新开课那天,先生特意表扬了戴安澜见义勇为的行为。下课后,戴安澜主动留下来帮先生整理被洪水泡过的书籍。

"安澜啊,"先生突然说,"听说你想当将军?"

戴安澜点头:"是的,先生。"

"为何?"

戴安澜停下手中的工作,认真思考后回答:"我想保护像王奶奶、小虎妹妹这样的人,让他们不再受欺负,不再担惊受怕。"

先生捋着胡须笑了:"善。记住你今天的话。为将者,当以保家卫国为己任,而非逞个人之勇。"

回家的路上,戴安澜想起父亲书房里那幅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突然明白了其中的含义——无论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都要把家国放在心上。

夕阳西下,少年的身影在乡间小路上拉得很长。戴安澜不知道,二十年后,他将率领部队在缅甸战场上与日寇浴血奋战,用生命践行童年的誓言。此刻,他只知道,自己心中那颗名为"报国"的种子,已经悄然生根发芽。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