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贻端的头像

张贻端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8/12
分享
《铁血铸英魂》连载

第一十六章 坚守危城

缅甸的雨季还未到来,三月的热风裹挟着丛林特有的潮湿与腐朽气息,吹拂过同古城外那片即将成为炼狱的土地。戴安澜站在一座废弃佛塔的顶层,举着望远镜观察远方地平线。汗水顺着他的鬓角滑落,在满是尘土的脸上留下蜿蜒的痕迹。

"报告师座,前沿观察哨发现日军先头部队,距离约十五公里。"通讯兵气喘吁吁地爬上佛塔,递上一份电报。

戴安澜接过电报,目光沉稳如铁。他面容刚毅,眉宇间刻着多年军旅生涯留下的坚毅纹路。那双眼睛却出奇地平静,像一潭深不见底的水,映照着缅甸炽热的阳光。

"传令各团,按预定方案进入阵地。"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告诉弟兄们,我们身后是十万英军撤退的通道,一步也不能退。"参谋长忧心忡忡地走近:"师座,我们只有九千人,弹药补给也不足,而日军第55师团有两万多人,还有空军支援..."

戴安澜放下望远镜,嘴角微微上扬:"参谋长,你记得我们在昆仑关是怎么打鬼子的吗?"他指向城外那片起伏的丘陵和密林,"同古地形复杂,正适合我们发挥。日军骄横已久,必会轻敌冒进。"

远处传来隐约的炮声,像夏日闷雷般滚动在天际。戴安澜眯起眼睛,仿佛已经看到即将到来的血与火。

"传我命令,"他突然转身,声音铿锵有力,"第一道防线只留少量部队,主力隐蔽在第二线。日军炮击结束后,前沿部队立即撤回第二线阵地。我要让竹内宽那老狐狸的第一波进攻扑个空!"

杜参谋眼前一亮:"师座是要诱敌深入?"

戴安澜点点头,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地图,在佛塔斑驳的墙面上摊开:"同古城外这三道丘陵形成天然屏障,我们在这里、这里构筑交叉火力网。"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出几道弧线,"日军惯用中央突破战术,我们就放他进来,然后——"手掌猛地合拢成拳。

通讯兵匆匆记录着命令,戴安澜忽然想起什么:"对了,告诉工兵连,在阵地前多埋些诡雷,用我们自制的铁罐炸弹。缅甸这地方竹子多,竹签陷阱也给我布满!"

黄昏时分,日军第55师团的先头部队抵达同古城外。竹内宽中将站在装甲车上,举着望远镜观察这座看似平静的小城。他五十岁上下,身材矮壮,留着典型标准的日本八字胡,眼睛里闪烁着轻蔑的光芒。

"支那军居然敢在这里设防?"他嗤笑一声,对身边的参谋说,"情报显示只有不到一个师的兵力,还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传令下去,明日拂晓发动总攻,我要在天黑前在同古城内喝庆功酒!"

参谋犹豫道:"师团长阁下,戴安澜的200师在昆仑关战役中表现不俗,我们是否应该..."

"八嘎!"竹内宽粗暴地打断他,"支那军除了会逃跑还会什么?命令炮兵联队,凌晨四点开始炮火准备,一小时后步兵冲锋!"

夜色渐深,200师的阵地上却是一片忙碌。士兵们悄无声息地加固工事,布设陷阱。戴安澜亲自巡视每一处阵地,不时蹲下来帮士兵调整机枪位置,或是示范如何在丛林中隐蔽。

"小鬼子炮击时都给我躲进防炮洞,"他拍着一个年轻士兵的肩膀,"等炮声一停,立刻进入射击位置。记住,放近了打,专打军官和机枪手!"

士兵们看着这位与士兵同甘共苦的将军,眼中的恐惧逐渐被坚定取代。戴安澜走到一处机枪阵地,发现几个士兵正笨拙地试图用芭蕉叶伪装工事。

"这样不行。"他摇摇头,亲自示范如何将树枝和藤蔓编织成自然的伪装,"在丛林里作战,谁先被发现谁就输了。小鬼子的狙击手可都是老手。"

一个满脸稚气的小兵怯生生地问:"师座,我们能守住吗?"

戴安澜没有立即回答。他望向远处日军营地若隐若现的篝火,轻声道:"你知道我们为什么叫200师吗?"不等回答,他继续说,"因为我们是国民革命军第200个成立的师。从北伐到现在,多少兄弟部队都打光了,可我们还在。"他转向士兵们,声音突然提高,"就因为200师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放弃!"

凌晨四点整,日军炮火准时撕裂了黎明的宁静。成百上千发炮弹呼啸着落在200师的第一道防线上,爆炸的火光将天空染成血红色。大地在颤抖,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味。

戴安澜蹲在第二线阵地的一个坚固掩体里,通过观察孔冷静地评估着炮击效果。炮弹大多落在第一道防线上,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传令第一线留守部队,炮击停止后立即后撤,动作要快!"他对身边的传令兵说。

炮击持续了整整一小时。当最后一发炮弹落下,战场上出现了短暂的死寂。紧接着,日军阵地上响起了尖锐的哨声和此起彼伏的"万岁"呼喊。

"来了。"戴安澜眯起眼睛。

数以千计的日军步兵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排成密集队形向第一道防线冲来。冲在最前面的军官挥舞着军刀,脸上带着必胜的傲慢。

第一道防线上,留守的200师士兵按照命令迅速后撤,只留下几挺机枪断后。日军见状,冲锋的喊声更加狂热,以为中国军队已经溃退。

就在日军主力冲入第一道防线时,断后的机枪突然开火,同时隐蔽在侧翼的迫击炮也开始轰击。日军猝不及防,前排士兵如割麦子般倒下。但这只是开始——当日军继续推进时,接连不断的爆炸在队伍中响起,那是工兵连精心布置的诡雷和竹签陷阱发挥了作用。

"现在!"戴安澜一声令下,第二道防线上所有的轻重武器同时开火。交叉火力形成一张死亡之网,将日军冲锋部队笼罩其中。

日军第55师团指挥部,竹内宽接到前线报告时,手中的茶杯"啪"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什么?进攻部队损失惨重?不可能!"他一把揪住参谋的衣领,"支那军怎么可能有这么强的火力?"

参谋脸色苍白:"师团长阁下,前线报告支那军使用了极其狡猾的战术,我们的部队陷入了交叉火网,而且阵地前布满了各种陷阱..."

竹内宽松开手,快步走到地图前,脸色阴晴不定:"命令部队立即撤退,重新组织进攻。还有,向军部请求航空兵支援!"

第一天战斗结束时,日军伤亡超过千人,而200师的损失不到三百。夜幕降临,战场上弥漫着血腥味和伤员的呻吟。戴安澜召集各团营长开会,他身上的军装已经被汗水和尘土浸透,但精神依然矍铄。

"今天打得不错,"他环视众人,"但竹内宽不是傻子,明天肯定会改变战术。我估计他会尝试侧翼迂回。"

他指向地图西侧的一片密林:"这里是最可能的突破点。三团连夜在那里构筑反坦克壕和机枪巢,多埋设地雷。另外,把师属炮兵团分散隐蔽,打一炮换一个地方。"

杜参谋递上一份电报:"师座,英军司令部来电,询问我们能否坚持到他们完成撤退。"

戴安澜沉思片刻:"回电:200师誓与阵地共存亡,保证完成任务。"他转向众人,声音低沉,"诸位,我们背后是十万英军的生路,是同古十几万缅甸百姓的性命。这一仗,我们没有退路。"

第二天清晨,日军果然改变了战术。在猛烈的炮火准备后,一个联队的日军在坦克掩护下试图从西侧密林突破。然而等待他们的是精心布置的雷区和隐蔽良好的反坦克火力。三辆日军坦克被击毁在密林边缘,燃烧的残骸堵住了后续部队的道路。

与此同时,戴安澜亲自率领一支精锐小队,从侧翼迂回到日军进攻部队后方,突然发起袭击。日军腹背受敌,阵型大乱,不得不再次溃退。

竹内宽在指挥部大发雷霆:"八格牙路!这个戴安澜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我们的每一步都被他预料到?"参谋小心翼翼地建议:"师团长阁下,是否考虑暂时停止进攻,等待增援?"

"不!"竹内宽一拳砸在桌子上,"明天集中所有兵力,从正面强攻!我不信支那军能挡住皇军的全力雷霆一击!"

第三天,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日军倾巢而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对200师阵地发起一波又一波冲锋。200师伤亡激增,多处阵地失守又夺回,战线犬牙交错。

戴安澜亲自来到最危急的南线阵地。这里的一个营已经伤亡过半,营长也负了重伤。日军距离主阵地已不足百米。

"师座,顶不住了!"一个满脸是血的连长哭喊着,"弟兄们都快打光了!"

戴安澜二话不说,抄起一挺轻机枪:"200师的弟兄们,跟我上!"他跃出战壕,迎着日军冲锋。士兵们见状,纷纷跟随师长发起反冲锋。这突如其来的反击打得日军措手不及,狼狈地丢下几十具尸体仓皇逃遁。

当晚,戴安澜在烛光下查看伤亡报告,眉头紧锁。三天战斗下来,200师已经伤亡两千余人,弹药消耗过半。

"师座,英军司令部来电,他们的撤退还需要至少五天。"杜参谋低声报告。

戴安澜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命令各部收缩防线,放弃外围阵地,集中兵力防守核心区域。另外,组织敢死队,今晚夜袭日军炮兵阵地。"

午夜时分,一支由戴安澜亲自挑选的百人敢死队悄然出发。他们穿着缴获的日军军装,借着夜色掩护潜入日军后方。凌晨两点,日军炮兵阵地突然爆炸声四起,数十门大炮在火光中化为废铁。

当敢死队撤回时,只剩不到一半人。带队的连长向戴安澜敬礼:"报告师座,任务完成。但王排长他...为了掩护我们撤退,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

戴安澜沉默良久,缓缓回礼:"他们都是好样的。传令下去,所有牺牲的弟兄,名字都要记下来,一个不能少。"

接下来的几天,战斗越发惨烈。200师被压缩在越来越小的防御圈内,伤亡不断增加。但戴安澜的指挥越发精妙,他利用同古城内复杂的街巷构筑了层层防御,每一栋房屋都成为阻击日军的堡垒。

日军士兵中开始流传关于"戴魔鬼"的恐怖传说。一个被俘的日军少尉在审讯时惊恐地说:"你们的指挥官不是人...他好像能看透我们的心思...我的中队冲进一条小巷,突然前后都出现火力点,六十个人只有我活下来..."

第七天傍晚,戴安澜站在师部所在的教堂钟楼上,望着城外日军密密麻麻的营地。他的眼窝深陷,军装上满是血迹和破洞,但腰杆依然笔直。

"师座,刚刚收到电报,英军主力已经安全撤到卑谬。"杜参谋兴奋地报告。

戴安澜点点头,脸上却没有喜色:"我们还有多少能战斗的弟兄?"

"不到三千,弹药只够坚持两天了。"

戴安澜望向远方,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命令各部,今晚分批突围。伤员先走,我断后。"

"师座!"杜参谋急了,"您必须先撤!200师不能没有您!"

戴安澜转过身,目光如炬:"杜参谋长,执行命令。记住,活着的弟兄比死去的更重要。带他们回家。"

就在这时,城外突然传来激烈的枪炮声。通讯兵急匆匆跑来:"报告!西线日军阵地遭到攻击,似乎是盟军部队!"

戴安澜抓起望远镜,只见日军后方阵地上火光冲天,一支装甲部队正突破日军防线。为首的一辆坦克上,赫然飘扬着英国米字旗。

"是英军的增援!"杜参谋惊喜地叫道。

原来,英军指挥官斯利姆中将得知200师的英勇表现后,不顾上级命令,毅然派出装甲部队前来接应。当英军坦克冲破日军包围圈,看到满目疮痍的同古城和那些衣衫褴褛却依然坚守阵地的中国士兵时,所有英军官兵都肃然起敬。

斯利姆中将亲自来到200师指挥部,见到戴安澜后,这位英国将军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将军,您和您的部队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我代表大英帝国,向您致以最高敬意。"

戴安澜回礼,平静地说:"我们只是尽了中国军人的本分。"

当200师残部在英军掩护下撤离同古时,日军第55师团已经伤亡过半,不得不停止追击。竹内宽站在同古城外,望着远去的队伍,神情复杂。

"师团长阁下,是否追击?"参谋问道。

竹内宽摇摇头:"不必了。"他转向参谋,突然问道,"你知道我年轻时在德国留学,最敬佩哪位军事家吗?"

参谋茫然摇头。

"毛奇元帅。"竹内宽轻声说,"他教导我们,真正的名将不仅要有勇,更要有谋。"他望向远方,声音低沉,"这个戴安澜...是个真正的军人。传令下去,今后遇到他的部队,务必加倍小心。"

同古一战,戴安澜以不足9000兵力阻击日军第55师团12昼夜,歼敌5000余人,成功掩护英军撤退,打破了日军速胜的计划。消息传开,国际舆论为之震动。《泰晤士报》军事记者在战地报道中写道:"在同古城,我们见证了一场二战中以少胜多的杰出防御战例。中国将军戴安澜展现的军事才能和坚韧意志,足以载入世界军事史册。"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