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五年的春天,安徽省无为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十岁的戴安澜正坐在私塾的窗边,眼睛盯着院外那棵老槐树。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在戴安澜看来,那就像是一幅天然的军事布阵图。
"戴安澜!"私塾先生严厉的声音将他从遐想中拉回,"《孙子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此句何解?"
戴安澜不慌不忙地站起身,虽然身材比同龄孩子瘦小,但站姿却格外挺拔。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清亮:"先生,这句话是说用兵打仗讲究的是出其不意。就像我们下棋,不能总走对方能猜到的棋路。"
私塾里响起几声轻笑,先生却满意地点点头:"解释得不错。不过,你为何总在课上走神?"
戴安澜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先生,我在想您昨天讲的'十则围之,五则攻之'的道理。我在想,如果我们玩打仗游戏时用上这个策略,会不会更有意思?"
放学铃声一响,戴安澜便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出私塾大门。门外早已等候着七八个年龄相仿的孩子,见到他出来,立刻围了上来。
"安澜哥,今天玩什么?还是昨天的攻城战吗?"一个扎着小辫子的女孩迫不及待地问。她是村里裁缝的女儿,名叫小梅,虽然是个女孩,却比许多男孩还要勇敢。
戴安澜神秘地笑了笑,从书包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今天我设计了一个新游戏,叫'守城战'。"他展开纸张,上面用炭笔画着简易的地图,"这里是我们的'城池',这里是'护城河',敌人必须从这里进攻..."
孩子们凑过来,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戴安澜举起手,大家立刻安静下来。这种自然而然的威信,在他这个年纪的孩子中实属罕见。
"听我说,"戴安澜指着地图,"我们需要分成两队,一队守城,一队攻城。守城的人可以用这些树枝当弓箭,但不能真的扔出去,只要喊'中箭'就算被射中。攻城的人要设法突破防线,攻入城内。"
"不公平!"一个比戴安澜高半个头的壮实男孩嚷道,"守城的人有'城墙'保护,我们怎么攻得进去?"这是张铁柱,村里铁匠的儿子,力气大但性子急。
戴安澜早有准备:"所以攻城的人可以多两个,而且,"他眼睛一亮,"我想到《孙子兵法》里说的'声东击西',攻城的人可以假装主攻一个方向,实际上从另一个方向突袭。"
孩子们被这个新奇的想法吸引住了,连张铁柱也不再抱怨。很快,游戏开始了。戴安澜被推举为守城方的"将军",他迅速分配任务:"小梅,你带两个人守东门;铁柱,你虽然刚才抱怨,但我知道你其实很会防守,你带人守西门;我带剩下的人作为机动部队,随时支援。"
游戏进行得热火朝天。戴安澜在"城墙"后跑来跑去,观察"敌军"的动向。当发现对方主力似乎集中在东门时,他立刻警觉起来:"不对,他们人太少了,肯定有诈!"他留下两个人继续防守,自己带着其他人悄悄绕到南门,果然撞见了正准备偷袭的"敌军"主力。
"中计了吧!"戴安澜得意地大笑,"这叫'将计就计'!"
游戏结束后,孩子们个个满头大汗却兴高采烈。只有张铁柱闷闷不乐,因为他带领的西门根本没遇到敌人,感觉自己被冷落了。
"安澜哥偏心,"他嘟囔着,"每次都让小梅守重要的位置。"
戴安澜听到了这话,走到铁柱身边坐下:"铁柱,你知道为什么我让你守西门吗?"
"因为那里不重要呗。"铁柱扭过头。
"恰恰相反,"戴安澜认真地说,"西门离树林最近,如果敌人从那里偷袭,最容易得手。我让你守那里,是因为你最可靠。记得上次玩捉迷藏吗?你一个人藏了半个时辰都没被发现。"
铁柱转过头,眼睛亮了起来:"真的?你不是嫌弃我笨?"
"谁说你笨了?"戴安澜拍拍他的肩膀,"你力气大,跑得快,只是有时候太心急。下次我们玩'突围战',你当先锋好不好?"
铁柱立刻眉开眼笑,之前的芥蒂一扫而空。其他孩子见状,更加佩服戴安澜调解矛盾的能力。
夕阳西下,孩子们各自回家。戴安澜走在最后,脑海中还在复盘今天的游戏。他总觉得防守方还是太被动了,如果能主动出击...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成形。
第二天放学后,孩子们比往常更多,连邻村的几个孩子也闻讯而来。戴安澜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像一位真正的将军在点兵。
"今天我们玩'突围包围战',"他宣布道,"一队人包围另一队,被包围的人要设法突围。但是,"他顿了顿,"突围的人可以留下小股部队牵制敌人,主力从意想不到的方向突破。"
游戏开始前,戴安澜特意把铁柱叫到一边:"记得我昨天说的吗?你当先锋。等我们假装从东面突围时,你带两个人从西面悄悄溜出去,然后绕到他们背后大喊,制造混乱。"
铁柱兴奋地点头,感觉自己肩负了重大使命。
游戏比昨天更加激烈。当戴安澜带领"主力"在东面与"敌军"周旋时,铁柱成功执行了迂回战术。"敌军"背后突然响起震天的喊声,顿时阵脚大乱。戴安澜抓住时机,率领"主力"成功突围。
"我们赢了!"孩子们欢呼雀跃。铁柱尤其兴奋,这是他第一次在游戏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然而,欢乐的气氛被一阵争吵打断。原来是邻村的王小虎指责铁柱作弊,说他没有按照规则被"俘虏"就逃走了。
"你胡说!"铁柱涨红了脸,"我是按照安澜哥的计划行动的!"
"什么计划,分明是耍赖!"王小虎不甘示弱。
眼看两人就要动手,戴安澜一个箭步插到他们中间:"都停下!"他的声音不大,却充满威严,两个孩子不由自主地松开了揪住对方衣领的手。
"小虎,"戴安澜转向邻村的男孩,"铁柱确实是在执行我的计划,不是作弊。不过,"他又看向铁柱,"我们没提前告诉你们这个规则,是我们的不对。这样吧,下个游戏让你们邻村的先选角色,怎么样?"
王小虎想了想,勉强点头。铁柱虽然还有些不服气,但也听从了戴安澜的安排。
接下来的游戏,戴安澜特意设计了一个需要两队合作的场景:一队护送"重要物资",另一队负责沿途保护。他让王小虎和铁柱分在同一小队,共同完成任务。
起初两人还别别扭扭,但在戴安澜巧妙的安排下,他们不得不互相配合。当"敌人"来袭时,铁柱的勇猛和王小虎的机智完美结合,成功击退了进攻。
"看到了吗?"游戏结束后,戴安澜搂住两人的肩膀,"你们配合得多好!铁柱冲锋陷阵,小虎出谋划策,简直就是最佳搭档!"
两个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之前的敌意早已烟消云散。王小虎主动伸出手:"下次还一起?"铁柱咧嘴一笑,重重地握住了他的手。
就这样,戴安澜不仅组织游戏,更在游戏中化解矛盾,培养团队精神。孩子们都愿意听他的,不仅因为他设计的游戏有趣,更因为他处事公平,总能照顾到每个人的感受。
夏日的午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断了孩子们的游戏。大家纷纷跑回家避雨,只有戴安澜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望着远处因雨水而上涨的小河出神。
"安澜,快回家!雨这么大,会着凉的!"母亲在门口焦急地呼唤。
戴安澜却仿佛没听见,他的目光锁定在河面上。河水已经漫过了平时的高度,正迅速向村边的低洼处蔓延。一个念头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如果河水继续上涨,可能会淹没村边的几户人家!
他转身跑回家,顾不上换下湿透的衣服,就翻出了自己画的村庄地形图。父亲见状,好奇地问:"安澜,你在做什么?"
"爹,河水涨得太快了,"戴安澜指着地图,"如果从这里挖一条临时水渠,把水引到那边的荒地里,就能保护村边的房子了!"
父亲惊讶地看着儿子绘制的简易地图和标记的水流方向,这不像是一个十岁孩子能想到的。他蹲下身,认真地问:"你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
"我们玩游戏时经常模拟水攻,"戴安澜眼睛闪闪发亮,"《三国演义》里关羽不就是用水淹七军吗?反过来想,我们也可以把水引开。"
父亲沉思片刻,突然站起身:"我去找村长。你...你跟我一起来。"
在村长的院子里,戴安澜壮着胆子解释了自己的想法。起初大人们将信将疑,但当他们看到河水确实快要漫过堤岸时,决定试一试这个孩子的办法。
很快,全村的男人都动员起来。戴安澜也没闲着,他召集了平时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铁柱,你带人去各家收集麻袋;小梅,你组织女孩子装沙土;小虎,你熟悉邻村,去借几把铁锹来..."
孩子们从未被委以如此重要的任务,个个精神抖擞,迅速行动起来。戴安澜则穿梭于各处,时而指导如何堆放沙袋,时而调整水渠的方向。他那镇定自若的指挥模样,让人忘记了他只是个孩子。
夜幕降临时,临时堤坝终于建成。河水被成功引向荒地,村边的几户人家安全了。大人们又惊又喜地看着这个平时带领孩子们玩游戏的小"将军",没想到他的军事游戏竟在现实中派上了用场。
"戴家这小子不得了,"村长摸着胡子感叹,"小小年纪就有这般见识和胆略,将来必成大器。"
当晚,戴安澜躺在床上,虽然浑身酸痛,却兴奋得睡不着。今天发生的一切像做梦一样,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平时在游戏中琢磨的那些策略,竟然真的能帮助人们。
窗外,月光如水。戴安澜想起了私塾先生讲过的一句话:"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他模糊地意识到,自己将来或许真的能像游戏中的将军一样,带领更多的人,做更大的事情。
第二天,消息传遍了附近的村庄。邻村的孩子看戴安澜的眼神多了几分崇拜,连一向不服气的张铁柱也彻底心服口服。
"安澜哥,"铁柱挠着头问,"你是怎么想到那个办法的?"
戴安澜笑了笑:"还记得我们上周玩的'守堤战'吗?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这次是真的水,真的堤坝。"
"那我们平时玩的游戏,都是有用的?"小梅睁大眼睛问。
"当然有用,"戴安澜认真地点头,"游戏就是小型的战争,战争就是大型的游戏。关键是要用心思考,总结经验。"
从那天起,孩子们的游戏变得更加认真了。戴安澜开始教他们识别地形、传递暗号、设置埋伏等更复杂的战术。他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本破旧的《三十六计》,每天给大家讲解一计,然后在游戏中实践。
"今天学'围魏救赵',"戴安澜站在孩子们中间讲解,"意思是当敌人进攻你的盟友时,你不直接去救援,而是去攻打敌人的老巢,迫使敌人回防..."
孩子们听得入迷,这些古老的智慧通过戴安澜生动的讲解变得通俗易懂。游戏也不再是简单的追逐打闹,而是一场场精心设计的战术演练。
夏去秋来,戴安澜和他的"小军队"成了当地的一道独特风景。有时,路过的村民会驻足观看他们的游戏,惊叹于孩子们展现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戴家那小子,"人们议论纷纷,"将来不是将军就是宰相。"
对这些评价,戴安澜总是腼腆地笑笑,然后继续沉浸在他的军事游戏中。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一个梦想正在生根发芽——有朝一日,他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真正地保家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