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贻端的头像

张贻端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8/10
分享
《铁血铸英魂》连载

第一十四章 远征铁流

1942年3月的缅甸,热浪已经提前席卷了这片土地。仰光港外,十几艘运输船正在卸下人员和装备。码头上,穿着草绿色军装的中国士兵排着整齐的队伍,等待开拔的命令。

戴安澜站在码头的木箱上,举着望远镜观察远方。他身材不高,但站姿笔挺如松,方正的脸庞上两道浓眉下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他放下望远镜,转身对身边的参谋们说:"英国人败得太快,仰光已经丢失放弃了。我们必须抓紧时间,赶在日军之前到达同古。"

"师座,英国人说会给我们提供运输车辆,但现在连影子都没见着。"参谋长周之再皱着眉头报告。

戴安澜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略带讽刺的笑容:"英国人?他们现在自顾不暇。传我命令,全师轻装前进,重装备由后续部队运输。我们必须三天内赶到同古!"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参谋们立刻行动起来,传令兵飞快地跑向各团驻地。

当天傍晚,第200师的先头部队就离开了仰光港区,向北方进发。戴安澜走在队伍中间,不时停下来检查士兵们的装备。他注意到一个年轻士兵的绑腿松了,便蹲下身亲自为他重新绑好。

"小伙子,缅甸的路不好走,绑腿一定要扎紧,否则脚上会起泡的。"戴安澜的声音温和,与刚才下命令时的严厉判若两人。

"是!谢谢师座!"年轻士兵激动得声音发颤。

行军途中,戴安澜召集各团团长开会。他展开一张缅甸地图,指着同古的位置说:"这里是缅甸中部交通枢纽,守住同古,就能切断日军北上的路线。英国人已经放弃了南边,我们必须在这里建立防线。"

598团团长郑庭笈问:"师座,我们一个师能挡住日军吗?听说他们有好几个师团在缅甸。"

戴安澜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军官:"兵不在多,在精;将不在勇,在谋。同古城外有皮尤河作为天然屏障,城内建筑坚固,只要我们部署得当,完全能够坚守待援。"

他的自信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会议结束后,军官们回到各自部队,士气明显高涨了许多。

第三天清晨,200师的先头部队终于看到了同古城的轮廓。这是一座典型的缅甸城市,佛塔的金顶在朝阳下闪闪发光,但街道上却空无一人,大多数居民已经逃离。

戴安澜立即命令部队布防。他亲自勘察地形,发现皮尤河上的大桥是日军进攻的必经之路。"把工兵连长叫来。"他命令道。

不久后,工兵连长跑步赶到。戴安澜指着大桥说:"这座桥要保留,但要做好爆破准备。在桥南岸构筑防御工事,设置三道防线。第一道在河边,第二道在桥头,第三道在城郊。"

"师座,为什么不直接炸掉桥?"工兵连长疑惑地问。

戴安澜摇摇头:"炸桥只能拖延时间。我们要在这里给日军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中国军队不是好惹的。再说,将来反攻时,我们还需要这座桥。"

他的远见让工兵连长肃然起敬:"是!我立刻去办!"

当天下午,一支英军联络小组来到同古。领队的汉密尔顿少校见到戴安澜时,脸上带着明显的怀疑神色。"将军,恕我直言,你们一个师想挡住日军简直是天方夜谭。我们大英帝国的军队都抵挡不住,你们......"

戴安澜平静地打断他:"少校,中国军队和你们不同。我们不是为了殖民利益而战,而是为了生存而战。一个为生存而战的军队,潜力是无限的。"

汉密尔顿不以为然地耸耸肩:"希望如此。我们奉命为贵军提供一些情报支援。日军第55师团正在向北推进,预计三天内就会到达这里。"

"感谢你的情报。"戴安澜点点头,"不过我的侦察兵已经带回更详细的消息。日军先头部队是一个加强大队,配有坦克和重炮,指挥官是樱井省三。"

汉密尔顿惊讶地瞪大了眼睛:"你们的情报工作这么迅速?"

戴安澜微微一笑:"在敌人的土地上作战,耳目必须灵敏。少校如果有兴趣,明天可以看看我们如何招待这些不速之客。"

3月18日凌晨,薄雾笼罩着皮尤河。河岸边的丛林中,200师侦察连的士兵们静静地潜伏着。连长高吉人趴在一处隐蔽的观察哨里,通过望远镜监视着南岸的公路。

"来了。"他低声对身边的传令兵说,"通知各排,按计划行动。"

远处的公路上,日军的先头部队正缓缓前进。最前面是几辆摩托车,后面跟着卡车和坦克,队伍拉得很长,显然没有料到会遭遇伏击。

高吉人看着日军先头部队开上大桥,心里默数着距离。当日军车队完全进入伏击圈时,他猛地挥下手:"打!"

一声巨响,预先埋设的炸药将大桥中间炸出一个大洞,几辆日军卡车顿时坠入河中。与此同时,两岸的机枪同时开火,子弹如雨点般射向日军车队。

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完全打懵了。卡车上的士兵慌乱地跳下车寻找掩护,坦克试图调转炮口还击,但埋伏在河岸反坦克炮已经开火,准确命中领头坦克的侧面装甲。

战斗只持续了二十分钟。日军丢下几十具尸体和数辆燃烧的车辆仓皇撤退。高吉人命令士兵们迅速打扫战场,特别注意收集日军文件和地图。

当戴安澜来到前线视察时,高吉人正拿着一份缴获的日军作战地图向他报告:"师座,这是从日军指挥官尸体上找到的,上面标明了他们的进攻路线和兵力部署。"

戴安澜仔细查看地图,眼睛一亮:"好!这份情报价值连城。日军第55师团主力还在后面,我们至少有一天时间加强防御。"

他转向身边的参谋们:"命令598团立即进入皮尤河阵地,599团防守城东,600团作为预备队。炮兵营分散部署,特别注意防空隐蔽。"

汉密尔顿少校也闻讯赶来,看到战场上日军留下的惨状,不禁对戴安澜肃然起敬:"将军,我必须为之前的无礼道歉。你们的伏击打得漂亮极了!"

戴安澜谦虚地说:"这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少校,能否请你通过无线电向英军总部报告,我们需要更多的反坦克武器和药品。"

"当然,我会尽力协调。"汉密尔顿这次回答得十分诚恳。

回到师部,戴安澜立即召开作战会议。墙上挂起了刚缴获的日军地图,参谋们正在上面标注己方防御部署。

"日军肯定会报复性进攻,"戴安澜分析道,"他们的战术特点是先以空军轰炸,再以炮兵轰击,最后步兵在坦克掩护下冲锋。我们必须针对性地做好准备。"

他走到沙盘前,拿起几面小旗子:"第一,加强防空,所有高射机枪分散配置,设置假阵地吸引敌机。第二,前沿阵地要深挖防炮洞,每个班至少两个。第三,组织反坦克小组,配备燃烧瓶和集束手榴弹。"

参谋长周之再补充道:"城内居民已经疏散完毕,我们可以利用建筑物建立纵深防御。每条街道都设置路障和火力点。"

戴安澜满意地点点头:"很好。另外,从各团抽调神枪手组成狙击小队,专门对付日军军官和机枪手。"

会议结束后,戴安澜独自一人走到师部外的空地上。夜幕已经降临,同古城安静得出奇。他知道,这份宁静很快就会被战火打破。从军二十余载,他经历过无数战斗,但这一次,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格外沉重。

"师座,您该休息了。"副师长郑明新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茶。

戴安澜接过茶杯,轻声说:"老郑,这次不同以往。我们在异国他乡作战,没有后方,没有退路。"

郑明新坚定地说:"有师座指挥,弟兄们都有信心。200师是国军精锐,绝不会辱没使命。"

戴安澜拍拍老战友的肩膀:"传令下去,明天一早我要视察所有前沿阵地。每一个士兵都必须知道,他们的师长与他们同在。"

第二天拂晓,戴安澜就开始了阵地巡视。他首先来到皮尤河南岸的前沿阵地,这里由598团1营防守。

营长报告说:"师座,我们连夜挖掘了三条交通壕连接各火力点,每个班都有防炮洞,深达三米,能抵御105毫米火炮直接命中。"

戴安澜亲自钻进一个防炮洞检查,出来后满意地说:"做得不错,但还要加强顶盖,最好加上一层钢板或厚木板,防止塌方。"

他注意到阵地侧翼的一片树林:"那里要设置暗堡,形成交叉火力。日军最喜欢包抄侧翼,我们要给他们一个惊喜。"

来到机枪阵地,戴安澜亲自调整了一挺重机枪的射界:"不要只盯着正面,要形成扇形火力覆盖,特别是桥头那片开阔地。"

中午时分,戴安澜来到城东的599团阵地。这里的工事更为复杂,利用了许多民房和围墙构筑了立体防御体系。

599团团长柳树人骄傲地介绍:"师座,我们把整个街区都变成了堡垒。每栋房子都有射击孔,地下挖了通道相连。日军就算攻进来,也会陷入迷宫般的巷战。"

戴安澜仔细观察后指出:"想法很好,但要注意防火。日军遇到巷战往往会用火焰喷射器开路。命令士兵在关键位置准备沙袋和水桶。"

下午,戴安澜检查了炮兵阵地。炮兵营长报告说:"师座,我们按照您的指示,将12门山炮分散在六个阵地,全部做了精心伪装。观测所设在城中心的佛塔上,视野极佳。"

"弹药储备如何?"戴安澜问。

"每门炮配弹200发,但穿甲弹只有20发,对付坦克恐怕不够。"

戴安澜沉思片刻:"集中穿甲弹给最优秀的炮组使用,专门对付日军坦克。其余火炮以杀伤步兵为主。"

日落前,戴安澜登上了同古最高的佛塔。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防御体系——皮尤河如一条银带环绕城南,河岸上密布着工事;城东的街区内,隐约可见士兵们仍在加固工事;城北的开阔地上,预备队正在进行战术演练。

汉密尔顿少校不知何时也来到了塔顶:"将军,您的防御部署令人印象深刻。我在欧洲战场都没见过如此精妙的防线。"

戴安澜没有回头,依然望着远方:"少校,真正的考验还没开始。这条防线能否挡住日军,还要看士兵们的勇气和毅力。"

"我注意到您的士兵士气很高,他们看您的眼神充满敬仰。"汉密尔顿真诚地说。

戴安澜终于转过身来:"因为他们知道,我不会让他们去做我自己不愿做的事。明天我会将指挥部移到前沿阵地,与第一线官兵共同战斗。"

汉密尔顿震惊地说:"这太危险了!指挥官应该留在安全的后方。"

"在中国军队里,指挥官的位置永远在最前线。"戴安澜的语气不容置疑,"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掌握战况,做出正确决策。"

当晚,戴安澜在师部召开了最后一次战前会议。所有团级以上军官都到场了,气氛庄重而肃穆。

"诸位,"戴安澜环视众人,"根据可靠情报,日军第55师团主力明天就会到达。同古保卫战即将打响。我命令:"

全体军官立刻起立。

"第一,各团务必在明晨前完成所有战备工作,士兵轮流休息,保持体力。第二,前沿阵地只留必要观察哨,其余人员撤到二线,避免无谓伤亡。第三,医疗队做好接收大量伤员的准备。"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变得更加坚定:"最后,我要宣布一条铁律:200师绝不放弃阵地,除非接到我的直接命令。如有擅自撤退者,军法从事!"

"誓与同古共存亡!"军官们齐声回应。

会议结束后,戴安澜叫住了598团团长郑庭笈:"老郑,皮尤河阵地首当其冲,你的团压力最大。有什么困难现在提出来。"

郑庭笈挺直腰板:"师座放心,598团全体官兵宁可战死,也不会让日军跨过皮尤河!"

戴安澜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这是我写给内人的家书,如果我有什么不测,请你设法转交。"

郑庭笈双手接过信件,声音有些哽咽:"师座..."

戴安澜摆摆手,露出一个淡淡的微笑:"不必如此。军人马革裹尸,死得其所。去吧,好好休息,明天还有硬仗要打。"

3月19日清晨,日军飞机如约而至。九架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护航下,呼啸着飞临同古上空。

戴安澜站在前沿指挥部的观察哨里,冷静地下令:"防空部队注意,放过轰炸机,集中火力打战斗机。所有人员隐蔽!"

日机首先轰炸了皮尤河阵地,然后是城东的街区。爆炸声震耳欲聋,黑烟腾空而起。但得益于精心构筑的防炮洞和分散配置,实际伤亡并不大。

轰炸持续了约半小时,日机离去后,戴安澜立即命令:"抢救伤员,修复工事!日军炮击马上就会开始,步兵进攻将在炮击后发起!"

果然,不久后日军炮兵开始轰击。炮弹如雨点般落下,阵地上一片火海。戴安澜通过望远镜观察到,日军步兵已经在南岸集结,坦克也开到了前沿。

"命令炮兵,集中火力打击日军集结地!"戴安澜果断下令。

200师的炮兵虽然数量不多,但打得十分精准。几轮急速射后,日军集结地陷入混乱,不得不推迟进攻。

汉密尔顿少校猫着腰跑进指挥部,满脸烟尘:"将军,你们的炮兵太神奇了!怎么能在如此猛烈的轰炸下保存完好?"

戴安澜指了指沙盘上分散布置的炮兵标志:"我们采用了'分散配置,集中使用'的原则。每个炮兵阵地只放两门炮,彼此间隔至少五百米。观测所统一指挥,需要时能迅速集中火力。"

汉密尔顿由衷赞叹:"这绝对是炮兵运用的典范!我要把这一战术报告给我的上级。"

上午十时许,日军终于发起了第一次步兵冲锋。约一个大队的日军在坦克掩护下,向皮尤河大桥冲来。

"放近了打!"戴安澜通过电话向前沿指挥官下达指示,"等他们上桥再开火!"

当日军队列行进到大桥中央时,598团的所有火力突然同时开火。机枪子弹如镰刀般扫过桥面,冲在前面的日军如割麦子般倒下。反坦克炮准确命中领头坦克,将其击毁在桥中央,堵塞了后续部队的前进路线。

不到十五分钟,日军的第一次进攻就被击退,丢下近百具尸体和两辆燃烧的坦克。

中午时分,日军改变战术,试图从侧翼渡河。他们选择了皮尤河一段水流较缓的区域,工兵开始架设浮桥。

戴安澜早已预料到这一招。他命令预先埋伏在侧翼树林中的狙击手和机枪手:"等他们架到一半再打!"

当日军工兵完成浮桥一半时,密集的子弹突然从对岸树林中射出。工兵们纷纷倒下,浮桥无法完成。日军又尝试用橡皮艇强渡,但在机枪火力下,橡皮艇一艘接一艘被击沉。

下午,恼羞成怒的日军调来更多火炮,对同古城进行了长达两小时的猛烈炮击。许多建筑物被夷为平地,但守军的主要工事和炮兵阵地由于伪装良好,损失不大。

炮击过后,日军同时从正面和侧翼发起进攻。这次他们出动了更多坦克,步兵也采用了更分散的队形。

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皮尤河前沿的几个阵地一度被日军突破,戴安澜立即命令预备队发起反冲锋,亲自到一线督战。

"弟兄们,把鬼子打回去!"戴安澜站在战壕里,手持步枪射击。士兵们看到师长与自己并肩作战,士气大振,呐喊着冲出战壕,与日军展开白刃战。

刺刀见红的近身肉搏持续了半小时,日军终于不支败退。战场上到处都是尸体和伤员,鲜血染红了皮尤河水。

夜幕降临时,枪声渐渐停息。日军停止了进攻,但炮击仍在继续,显然是在阻止守军修复工事。

戴安澜召集各团团长开会。每个人身上都沾满硝烟和血迹,但眼神依然坚定。

"今天打得不错,"戴安澜总结道,"但我们伤亡也不小,特别是598团损失了近三分之一的兵力。"

郑庭笈团长报告:"我团阵亡187人,伤256人,但士气依然高昂。战士们都说,有师座在前线指挥,我们一定能守住同古!"

戴安澜点点头:"从预备队抽调两个连补充598团。另外,日军今天吃了亏,明天肯定会改变战术。我判断他们会重点攻击城东,599团要特别加强那里的防御。"

他转向参谋长:"统计一下弹药消耗情况,特别是反坦克武器和手榴弹。"

周之再报告:"弹药消耗约三分之一,最缺的是反坦克炮弹和迫击炮弹。"

"向英军求援,看能否空投补给。"戴安澜命令道,然后对所有人说,"今晚必须修复所有工事,救治伤员,明天将是更残酷的一天。"

会议结束后,戴安澜来到野战医院看望伤员。医院设在一座寺庙内,地上躺满了伤兵,医护人员忙碌地穿梭其间。

戴安澜蹲下身,为一个年轻士兵掖了掖被子。士兵认出了师长,挣扎着想坐起来:"师座...我明天还能上阵地..."

"好好养伤,"戴安澜温和地说,"你已经为祖国流了血,祖国不会忘记你的。"

走出医院,戴安澜抬头望向星空。明天,将会有更多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这片异国的土地上。但为了保卫祖国的大后方,为了千千万万同胞的安危,这样的牺牲是必要的。

他紧了紧军装,大步走向前沿阵地。在那里,士兵们正在夜色中抢修工事,准备迎接新一天的战斗。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