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心街道上的车流像一条闪烁的银河。慧敏盯着杯中旋转的拿铁拉花。母亲院子里那棵老杏树,胡同口早餐摊上酥脆的油条和冒着香气的豆浆。
“来德力尔,我给你做内推。”
“谢谢。”
“王慧敏,你要想清楚,现在就业形势不好。”
程阳的声音将她拉了回来。
“像你这样没有海外背景的设计师,能进德力尔已经是运气了。”
此时飞向城市上空的飞机里,慧敏的脸紧贴着窗户,看着那些曾经令自己惊叹的摩天大楼逐渐变小,变成了玩具般的模型,最后被云层吞没。
岭西市的空气比上海干燥得多。见慧敏回来母亲没有多问,只是在慧敏推开老宅院门的时候,把她抱在了怀里。母亲的白发又多了一些,脖子上的皱纹也更深了。
“饿了吧?炖了你最爱吃的红烧肉粉条。”
厨房锅里的水蒸汽裹着饭菜香,母亲在灶台前忙碌着。仿佛外界的风雨,都被这口里面炖着红烧肉粉条的铁锅,挡在了门外,只留下踏实的归属感。
“妈,这次我回来……我可能不走了。”
慧敏试探着说,手指紧紧攥着抹布,母亲笑着说:“留在家里更好,留在家里我高兴,你看你那个小房间我一直给你留着呢!”
母亲说话的高兴劲俨然像个孩子。明光路的小店面是姐夫帮忙找的,一个月后,慧敏接到了第一笔大的定单,为本市一家叫万家汇集的大型连锁商超做全新战略定位和运营维护规划。商超老板是姐夫工作时认识的,碍于情面答应让她去试试。
“商超生意不好,跟企划还有关系?”
老板眼里满是怀疑。慧敏没有辩解,只是笑着说:“你可以先给我百分之一的佣金。”
看在佣金超低的面子上,商超总经理万福臣勉强同意了。慧敏利用半个月的时间,对万家汇集连锁商超进行了详尽的了解,通过对现状的科学评估,熬了两个星期的大夜,给商超制定出一年的转型路线图。优化了资源配置,明确出降本增效的措施。也许是命运的轮转,商超按照慧敏做的企划,再加上慧敏严格按照签订的综合服务方案跟进督导,营业额真的以百分之二的速度,复苏起来。随着口碑传播,慧敏工作室的业务越来越多。她陆续招聘了几个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学商业管理的雯恒、擅长数据建模分析的明鸿和运营策划出身的柏英。店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年轻人思维活跃,常常围在一起头脑风暴。慧敏鼓励年轻人利用空闲时间做义工,帮助街道上一些残疾人和下岗职工开设的小店铺,设计招牌和宣传海报。工作室的日常节奏很慢。早上九点开门,中午慧敏会在家里做一些便当拿到店里来,有时候工作间歇,慧敏煮上一壶花茶,配上妈妈做的绿豆糕。这时候大家伙就会放下电脑,围在一起侃大山。
晚上,等到街角卖糖炒栗子的大爷慢吞吞收摊的时候,大家伙也就陆续的走了。这样的生活,在上海时慧敏大概会嗤之以鼻吧!但现在,看着夕阳透过玻璃门照在年轻人认真绘图的侧脸上,听着雯恒哼着走调的歌曲整理色卡,这种感觉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
随着年轻人的加入,慧敏打算换一个大一点的店面。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将工作室升级为设计公司,专注于商业空间设计领域。这时候恰巧隔壁的店面出兑,慧敏就把店面盘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