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连喜的头像

张连喜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6/28
分享
《裁缝铺里的故事》连载

第五十六章 跌宕人生

深夜,璟彭的目光长久地停留在妻子晓钰熟睡的面庞上。窗外,城镇的灯火通明,而在这简洁的卧室里,书桌上摆放着“连云港市残疾人自强模范”、“连云港市最美残疾人之家”以及“海州区文联系统先进个人”的奖牌和证书,它们整齐地排列着。此外,还有那台陪伴他十多年的二手电脑,承载着他沉甸甸的文学梦想。

命运在深渊里挣扎,却总有一双手将他托起。璟彭深知,正是无数双来自政府和社会的温暖之手,让他的生活更加美好,并才将他一次次托举,助他赢得那些沉甸甸的荣誉,让他得以坐在残疾人代表大会的席位上。这份温暖,也悄然在他心中种下回报的种子。

时光回溯,命运的考验接踵而至。2003年的初春,晓钰躺在病床上,因为未能及时获得生育证,被村里的计划生育管理机构无情地列入了引产名单。晓钰,她自幼失去母亲,没有兄弟姐妹,目不识丁的婆婆外出不便,家里还有一个孩子需要照顾。在这种情况下,璟彭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陪护的责任。璟彭守在床边,笨拙而执着地照顾着妻子。然而,似乎命运总是爱与人开玩笑,仿佛上天在对他们进行一场严酷的戏弄。璟彭耳朵上的囊肿不仅没有好转,反而一天天地增大。而此时的晓钰,正处于引产后恢复期,身体非常虚弱。面对璟彭日益恶化的病情,她别无选择,只能强撑着虚弱的身体,骑着三轮车,艰难地带璟彭前往医院。医院走廊冰冷漫长:“你以后身体如有不适就及时告诉我,不要心痛那点钱,病是治好的,拖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要你身体好好的,一碗面也能吃出相依为命的甜。过日子我不求浪漫,有普普通通的生活就知足了。我们一家的重任就靠你了。”她说着,声音轻得像叹息,却又重得足以支撑他全部重量。

祸不单行,就在这艰难的时期,她又遭遇了另一个沉重的打击——娘家的房子竟被他人合伙偷偷卖掉了。得知这个消息的那一刻,她只觉天旋地转,满心的无助如潮水般将她淹没。她呆呆地站在原地,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顺着脸颊不停地流淌,仿佛要将心中所有的委屈、无奈与痛苦都宣泄出来……

时光匆匆,个体裁缝铺的灯光在街角渐渐暗淡。深夜的寂静里,璟彭长久凝视着窗外服装店灯火通明的橱窗,那些光鲜亮丽的模特穿着精致时尚的成衣,映照出他那小店的简陋与狭小。回顾这些年创业的艰难历程,他的一个念头在反复掂量中逐渐清晰、坚定——转型,做高端成品服装销售!这念头如星火,点燃了沉寂的夜空,却也带来了巨大的未知与风险。

窗外的天空,已悄然褪去浓重的墨色,渗出黎明前最深邃的那抹幽蓝,正如一片蕴藏着无限可能的深邃海洋。晓钰在熹微的晨光中醒来,惺忪的目光落在丈夫伏案的背影上,落在那份写满密密麻麻计划与数字的纸张上。她无声地坐起,轻轻为他披上一件洗得发软却干净的外衣。璟彭抬起头,两人的目光在朦胧的光线里交汇,无声的询问与坚定的回答尽在其中。他伸过手去,指腹触碰到她鬓角悄然生出的几缕银丝,一种岁月沉淀下来的暖流在无声的触碰间传递。

“晓钰——”他的声音带着熬夜的沙哑,却异常沉稳:“这些年来,你与我一同经历了创业的风风雨雨。尽管我们身有残疾,但我们是两个能够相互扶持的人。我准备改变经营方式,这条路目前在周边没有可复制的例子,不知结局会是如何……”他吞吞吐吐着。院子里,晓钰种的那小白菜,嫩绿的芽尖正努力地、无声地向上伸展,执着地刺破湿润的泥土,朝向那即将喷薄而出的万丈晨光。

“我也没有什么高见,只要你决定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将跟随你一起努力……”

命运的沟壑深险如渊,但生命自有其顽强柔韧的根须,纵使匍匐于幽暗的泥土之下,依然能感知并追寻每一线微茫的暖意与生机。他们深一脚、浅一脚跋涉于人生长路,每一次将他人从泥泞中拉起,每一次被他人温柔的手掌所托举,都在这跌宕起伏的旅途中,刻下不可磨灭的印记——那是灵魂于困顿中发出的微光,虽不璀璨夺目,却足以穿透漫长的黑夜,照亮彼此。

为了给家庭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在2005年,他就这么开始尝试服装自产自销和技能辅导。

时光匆匆,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已经走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这个现在更名为“新浦区浦南镇牵来富制衣中心”的小铺,经过夫妻俩多年的不懈奋斗,终于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成为全镇唯一一家集来料加工、自产自销、技能辅导、服装整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裁缝店。在他们开始涉足小批量的自产自销中,他们专注于儿童棉衣、女式时装、羽绒服等产品的生产。尽管起步艰难,但他凭借持续不懈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他们逐渐开拓了销售市场。一些网店慕名而来,寻求合作生产皮裤、风衣和毛呢流行时装;同时,多家中小门窗厂、加油站、敬老院和大酒店也纷纷向他们订购工作服或职业装。由于他们俩人力有限,他们招募了三位兼职陪读临时工,以便给她们在孩子上课时赚取点额外收入。在这漫长的旅途中,他们经历了风风雨雨,也收获了欢声笑语。每一次的挑战和困难,都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他们在创业的道路上,一路走来,跌宕起伏,充满挑战。尽管他们的生活条件并不宽裕,他们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共同承担着家庭的重担。当璟彭看到顾客满意的笑容,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感到无比自豪。

在锦路裁缝铺,夫妻俩通过不懈的推销和创新,终于使得他们生产的儿童棉衣在浦南镇及其周边乡镇赢得了市场。起初,他们仅在浦南的一个集市上设摊销售。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并增加收入,他们又陆续在浦北和赣榆墩尚的集市上开设了摊位。夫妻俩既是老板也是工人,他们除了吃饭和睡觉时间,几乎都在忙碌中连轴转,偶尔还有学徒帮忙打下手。在生意兴隆时,顾客络绎不绝,新制作的服装常常供不应求;由于款式新颖、质量上乘、价格低廉,时常货物一上架,便立刻被顾客抢购,爱不释手。

随着生意的红火,连小偷也开始觊觎。就在他们忙碌于墩尚集市的一天,他们用一块大布铺在地上,上面摆放着各种颜色和规格的男童、女童棉衣。顾客们有的在挑选;有的在付款;有的在给孩子试穿;还有许多人在围观。赞叹声此起彼伏:“哇!这里还有卖偏襟纯手工制作的棉衣,这些是不是全用纯棉花做的?”

“的确,这是由纯棉花制成的,我们承诺假一赔十,保暖性能卓越,穿着舒适……”“我也想要一件适合六岁男童的连体棉裤。”“这不就是我们老一辈人常穿的款式吗?将来有了孙子、孙女,就是十个手指连在一起也不用担心孩子没衣服穿了……”顾客们赞不绝口。

“我没有找到合适的尺寸,可以量体定制。”一位顾客紧紧抱着两岁大的小女孩,仿佛生怕她受凉,接着说:“我就偏爱给孩子挑选这种唐装风格……其他摊位卖的棉衣,不是对襟款式就是拉链款式,还没有这种古风款式呢,宝宝穿着挺好看的。”

“我们可以提供定制服务,您想要哪种颜色的呢……”晓钰边说道边,熟练地为孩子量身,并记录下尺寸规格和姓名,同时还时不时照看着摊子——璟彭也是应接不暇。

晓钰注意到一位老妇人的举止异常,于是加强了警觉。不出所料,她逮住了一位偷窃衣物的老妇人。这位老妇人手里拿着一个大口袋,躲在围观人群的后面。当一个围观者递给她一件儿童花色马甲时,她接过来,连看都没看就急忙塞进了口袋。晓钰走上前去,说道:“请支付20元钱,那件马甲价值20元。”

“哦,我不需要,我只是在帮她保管。”老妇人撒谎道,并掏出衣服,尴尬地离开了。

很快,服装销售得所剩无几。他们开始收拾摊位准备回家。璟彭兴奋地数着一天的收获,手中那厚厚一叠钞票让他脸上洋溢着笑容。突然,他感到手感不对,仔细一看:“哎呀!我们今天又收到了一张假钞……”他感到非常苦恼。

璟彭开始变得语无伦次:“我仔细审视过每一张钱币的,我应该没有看错呀。哦!可能是那个人……她之前掏钱,讨价还价后,又收回钱说不买了,在我转身去招呼其他顾客时,她又回来付钱买下了……”

“此人可能是个惯犯,下个集市我们需多加留意。有可能还会猪吃死食,我们要采取守株待兔的策略……给她一个教训,看她下次是否还敢来欺骗他人……”在生意场上,既有苦涩的挑战也有快乐的成就。

“在创业的征途上,挑战与成就总是如影随形。今天,一张假钞的出现无疑给我们的努力蒙上了一层苦涩的阴影。然而,当我们看到一天的收入,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他悲喜交加之情溢于言表。尽管遭遇了欺骗,晓钰和璟彭却从中学到了宝贵的一课:在商海中航行,不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更要有应对各种风浪的智慧和勇气。

他们开始反思,如何在未来的交易中更加细致入微地审视每一位顾客,如何在繁忙的交易中保持警觉,不给狡猾的骗子留下可乘之机。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不能让这次的挫折影响到他们对商业的热情和对成功的追求。相反,他们应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去迎接每一个新的市场机遇,期待在下一次的集市中,能够收获更加丰硕的成果。随着业务量的增长,他们不得不加班至深夜。

树大热风,有人来取经了,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和他人侃侃而谈。

然而在这万众创业的年代,当你在荆棘的道路上开辟出一条道路后,随后便会有人把目光和脚步随后跟上。个别人总是习惯走别人走过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发觉火爆的生意便跟风上。这不,一位长途货车司机小徐以来烤边为由,登门拜访来了:

“如今社会什么生意都不好做了,我真佩服你们夫妻俩,虽你身有残疾,就凭裁缝手艺便能养活一个路口之家……”

“凑活过吧。”璟彭习惯报喜不报忧,对于一个竞争心强的人,当听说“凑活”这话时,猜测那收入不会差。

“我到过沙河镇、青口镇和赣榆多家裁缝铺,生意好的店铺和你搞得差不多,但是他家进料堆成山,生意也火爆……你们最大的优势是什么都搞……”看来,还真是来者不善,对裁缝行业深有研究。

“可进货是我们的弱点……一是资金有限,二是我这腿脚不方便……”他直言不讳道。

“我的老婆也会踩缝纫机,在服装厂干过一段时间,然而她不会裁剪,但是她却也想干你这行,我想向你请教一下,她如开店会不会连房租也挣不回来……她想干,想得一头撞南墙了,我也没办法,只得支持……”来者终于道出了来意。

璟彭没有正面回答究竟能不能挣回本钱:“想干就让她干,我觉得船多不碍路。”他想想这个镇上对缝纫的需求量还供不应求,夫妻俩加班熬夜的,也不在乎多一家同行。便说:“如今这社会能人有的是,领导不一定要全能,会管理就行。真正想干,不会裁剪照样能把店开起来,而且还可搞接外加工……”他一点没有奸商的心里,便实话实说。这们聪明的姓徐货车司机终于露出得意的笑容。

几天过后,在镇中心繁华地段新开了一家裁缝店,璟彭向熟悉的人打听这位同行的情况,果然得到了详尽的信息:“新开的那家裁缝铺的老板是唐顶人,她的丈夫货车司机。”

“哦,我知道了,没想到她真会开起店来。那你知道他目前在做什么项目吗?”

“和你这一样,现在在做儿童棉衣和翻新羽绒服,他们家和一个代理商搞加盟,势头不小,在搞大促销,羽绒服半成品的样品好多……他家老公会开车,前不久还进了不少货……”

“不是听说他不会裁剪的吗?请裁剪师的吗?”他好奇地问。

“有样片,找了位在民政工作的冯主任的老母亲当裁剪师,让她照样品裁剪。”

璟彭猛醒:“哦,明白了。怪不得我发现近期店铺的生意有点异常:接连有顾客拿料只裁剪儿童棉衣,不要求缝制,以前的顾客都是要求做成衣,哪有做半成品的,难不成是他家找人来盗取裁剪衣样,制件样版……”

“船多不碍路,他搞他的,我们搞我们的,前十几天也是有个羽绒服半成品代理商来找我说搞加盟代理,要把我们店铺加工的其它品牌羽绒服半成品全辙了,我并不同意仅专注于打造“每个人”的品牌,认为这样的投资存在风险……没想到在生意的道路上真是撑死胆大的,吓死胆小的……”

“现在大家收拾一下各自机器上的衣物,一会儿新浦区有家出国劳务中介要在咱们这儿接待面试人员——只是借用我们的场地和机器,我们仅收取了点服务费和成本费,你们收拾一下各自机器上的东西,腾出机器让他们用,大约两个小时,之后我们要搞一个这批学员结业留影。”

“师生合影,真是太好了。”学徒们欣喜若狂。在参与面试的二十多位三十岁左右、准备出国“捞金”的女性,在两位男士和一位女士的引导下,完成了最后一道缝纫工序的测试。随后,璟彭和晓钰与八位学徒一同留影。他先后指导了200多名社会青年和下岗职工学习裁缝技能,每每看到她们那一张张笑脸,璟彭感到无比自豪。他们不仅为传统裁缝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还推动了小镇服装产业的蓬勃发展,实现了个人的人生价值。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