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金默的头像

刘金默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8/13
分享
《太阳流过马星河》连载

第五十一章 乡村世俗

马桥村不温不火的水产总算被刘金宁大张旗鼓的搞起来了。以前汤良兵一到出鱼的季节就跟他抱怨,说他一看到池塘里密密麻麻浮上水面张嘴吸氧的鱼嘴就发怵,现在却是每一条鱼都慈眉善目,感觉它们躺平了白花花的肉身就让人充满食欲,联想到各家各户围着餐桌吃酸菜鱼、糖醋鱼、清蒸鱼的场景。

刘富阳也没想到,他们辛辛苦苦几代人经营的水产业,可以从老丈人的辛勤耕耘下转化为马桥村的朝阳产业。很早的时候,老丈人陆海雄就在马鸣村一众亲友的酒桌上跟他说过,你不搬过来马鸣村跟我住,不想每天在邵水江上跟我拉网收鱼,但我这养鱼糊口的技能你一定要学了去,马桥村有金星水库、马星河,内河养鱼不怕什么大洪大浪,不像外河水高浪急,旱涝保收、看天吃饭,糊口不成问题。养鱼虽然成不了大事业,我也没想让你哪天做大做强,但至少哪天我老陆家家家道中落,你还能靠着这门家业济兴门楣。

一轮轮语重心长的肺腑之言以后,刘富阳竟也觉得那满桌意犹未尽的高度白话没有那么多的拐弯抹角了,不管怎样,老丈人就两个女儿女婿,大姐姐夫坐稳了城里人的行当,肯定是不会来摸养鱼这门行业的荤腥,也只有他这种“刮风怕下雨、出门怕晒黑”的倒插门女婿能够继承老丈人的这份产业了。

刘富阳金星水库养鱼被举报污染马星河水质,被刘运城清场之后,他差点打了退堂鼓,要不是汤良兵好言相劝,利用早期河坝边挖建的池塘重新经营起了水产养殖,估计他也不会料到,刘金宁会让他们的泥塘泡子一口气扩建成了几百亩的面积规模。开始还不知道怎么向老丈人交差的刘富阳,摇身一变竟然成了让老陆家和马鸣村引以为傲的水产养殖合伙人。

天上的太阳火辣辣,地上的水产人乐开花。开渔节和城乡水产市场的良好反应让马桥村的鱼货成了很多家庭餐桌上的香饽饽,就像当时很多人大桶小桶迫不及待往家里装的岩泉水一样。虽然刘金宁发现矿泉水这门生意是个暴利行业,但他并没有在乡村产业发展的思路上“脑袋发热”,听了几个不着门道的“乡村产业规划师”的建议,只拿一口水来做文章,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建设乡村基建,发展乡村旅游,拓展特色产业,不仅让村里的每个劳动力在村里就能“有口饭吃”,而且还形成了家喻户晓的“美丽经济”,让很多人都尝到了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的甜头。

太阳渐渐偏西,从马星河水坝上引来的渠水绕着刘金宁家贴着釉白瓷砖的房子缓缓流开,降去了暑夏的几分盛热。院里的几棵桂花树郁郁葱葱,不高不低的砖砌围墙挡住了外面多彩的果蔬菜园。李秀华坐在树下的长椅上抱着娃,刘金宁刚陪到坡谷地给玉米施完肥的父母回来,被汗水浸湿的头发上沾满玉米花穗。挖机、铲车、汽车、农机车样样都能手到擒来的刘金宁,开起电动四轮车来也是驾轻就熟。

电动四轮车在院里还没停稳,李秀华见是刘金宁在拉风,立马就有些不愉快,说,干嘛把车停院里了,都吓着我们娘俩了。

“就是就是,我叫他也不听,把个四轮车开的像个赛车似的。”刘母唐秋花一阵数落,刘运国也揉着腰晃晃悠悠地站了起来。

“等下要去村部,有事!”

“那村里的事大,你赶紧!”唐秋花被一路的颠簸震得手脚发麻,下车后听着儿子说的是因为这些,心里的责怪一下子荡平了许多。倒是李秀华知道,兴许又是问他要那片猪场地的村民找上门来了。

李春林猪场迁移留下的那片弃置地,虽然当时被及时种上了菜苗,但农村人不少菜吃,种植也没发展起规模,当时长成的菜全都被李春林收走拿去喂猪了。到了第二年,李春林感觉在那片弃置地种菜喂猪太麻烦,人工成本高不说,还耗费两头跑和中间车辆运输的功夫,加上他原来跟村民们签订的土地租赁协议到期,也没有村民站出来说他们在那片还有块地,于是就把那片地撂荒了。

一段时间过去,李春林捧着马龙山下生态养殖场的金饽饽赚得盆满钵满,早就把那片荒置地抛之脑后。但这天从省城回来、带着孩子回乡下度假,他四叔的女儿李满娇却给他出了个难题。

按照族中同辈人的排行来说,李春林得叫李满娇六姐,李春林很早就从父亲嘴里知道,这个李家院子人称“巧嘴凤凰”的六姐嫁了位省城的年轻富商,不过平时很少回村,一回村就是各种大包小包、包装精美的奇居鲜货送给村里人,不少请来家里落座吃饭的长辈还都能领上一个大红包,用村里人的话说排场绝对不输李明远。对于这个学业并不出色的堂弟,李满娇印象并不深,所以每次回来跟族人吃饭跟李春林碰到也都只是打个照面,不算有太多交集。

李春林的四叔在他原来弃置的猪场空地那里也有一块地,租赁协议到期后便没再给他付租金。但老头有闺女养着也不缺那些养老钱,只是不曾想李春林因为一件小事无意中得罪了这位心眼窄的“赤脚汉”,村里村集体经济年终分红的时候他胳膊肘往外拐,把相邻土地要素收入多的一份给到了别人。

于是他四叔就各种情绪地到李春林家,到村部闹,李春林偷偷自己垫钱给他补偿少给的那份他也不要,电话里各种委屈地给李满娇诉说村里处事不公,甚至李满娇还专门为了这个事打电话问过李春林讨要说法,李春林使尽浑身解数地解释道歉才最终把这个事情勉强敷衍过去。

李满娇回村的这天,李四叔觉得有人给自己撑腰了,又找到李春林理论这个事情,还翻出了猪场弃置地他家地块被荒弃不给租金的旧账。李满娇自然向着常年孤身一人在家的父亲,事情越吵越大,李满娇还找来了原来跟李春林签过土地租赁协议的其他几家农户,要李春林拿出个实在的态度,李春林实在兜不住火,只好草船借箭请诸葛,把刘金宁请过来“掌控局面”。

刘金宁赶到时,村委会的会议室里已经坐了七八个人,烟雾缭绕中,李春林正满面愁容、一脸难自处地应付着李满娇父女和一众兴师问罪的村民。从律上来讲,李春林没错,但从理儿上来说他理亏,看到刘金宁进来,他立刻坐直了身子,眼睛随着刘金宁走向会议桌前的身体移动,脸上的皱纹挤出一个假笑。

"哟,金宁哥来了。"李春林站起身,露出一排早上刚吃过玉米鲜的书白牙,“你看这,不只是我四叔,这么多人我真不好收拾。”

看着刚坐定的刘金宁和正在嘀咕的李春林,李满娇冷哼一声。她今天特意穿了件颜色鲜艳的短袖旗袍,衬得白皙的皮肤更显精神。三十出头的年纪,眼角已经有了细纹,但那双杏眼依然明亮有神。

刘金宁清了清嗓子,扯了下身上汗水还没干透的黑色运动开领T恤衫,双手打开放在桌上,说:“人都到齐了,咱们开始吧。养猪场搬迁后那块空地的处置问题,今天肯定会给大家一个说法。”

“有什么好说的?”李满娇一拍桌子,“现在村里搞旅游发展起来了,我们这些迁了户口退了宅基地的人却一点好处都捞不到!”

李春林见李满娇气势逼人,竟然有些急了,“满娇,话可不能这么说,当时村里筹资兴建设,发展旅游的时候可是折了股份的。”

“那我爸征建旅游停车场的那块地和旁边赵五婶子的地是一样的,为什么他们家就多分了那么多钱?”

“你们两家地的位置不一样啊!”李春林煞有介事地解释说。

“都是村里的地,那能差多少?粑粑不是米做的吗?我知道按照城市的征地标准,两块挨着的地可能会有天壤之别的差价,但这是在农村啊,乡里乡亲的要搞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吗,况且我爸他这么一把年纪的一个人,你们就忍心?”话没说完,李满娇眼眶一润眼泪就爬上了脸颊。

“当时村里的情况是那样,不能因为你一家就差别对待吧,那别人还怎么公平信任地拿土地来入股?”

“李春林!”刘金宁扬起手示意李春林停止说话,“能不能不要和稀泥!”然后他又转向李满娇,说,“满娇姐,这些都是我们的工作疏忽,四叔呢当时也是为村里的发展捐地捐钱贡献不少力量,我们做得不对的我们向您跟四叔道歉!”说完刘金宁深深地向李四叔两人鞠了个躬。他知道,李四叔不收李春林给他补的差额的钱,明显的是在斗气,所以他宁愿做小,不管他是跟自己斗的气还是跟李春林斗的气,又或者是跟当时一起开田劈荒、修屋建园的刘运城斗气,只有这种大家有目共睹的道歉才能消耗掉李四叔心中的不平和不甘。

李四叔听着刘金宁诚挚的道歉没有作声,但李满娇没有息事宁人的意思,说,“金宁老弟,咱们都是明白人,分红的事那是过去的事,咱们今天要的是猪场弃置荒地的说法!”

会议室里顿时吵成一团。李春林缩在角落里,这一李代桃僵的矛头转向让他有时间分出神来思量更好的应对对策,他不停地搓着手,嘴里嘟囔着“别吵了别吵了”,但没人听他的。几个村民代表有的说“要么再继续种菜”,有的说“自己把地领回去”,也有的说“养猪场把地搞坏了不能继续要”,乱哄哄的像捅了马蜂窝。

“都静一静!”刘金宁立即从刚才诚挚道歉的神态当中回过血来,手里的塑料笔头不停地敲击着桌面,“这么吵能解决问题吗?我看这样,猪场弃置地的租赁合同已经到期了,你们让春林再补租金也不合适,还是得另想他法把那片地给用起来!”

李春林的原址养猪场和村民的用地协议长达十年之久,所以盘起细枝末节来似乎有些错综复杂,有租金多领的,造册面积少报少领的,还有对租金存在异议多年未领的,有些占了地的村民本来就在李春林的猪场工作,所以土地租赁的协议也就成了一种形式。

但是亲兄弟也得明算账,这次看来,不管是刘金宁还是李春林,都得把这个养猪场租金的问题给仔细地拎一拎了。为什么这么说?李春林感觉到这个事情比起李秀华全村的收支审计来说,算是芝麻小事,但落到他自己头上,那又算得上是芒刺在背的大事。

租赁协议到期,钱清账销,这没什么值得追究的。但李四叔是个认死理的人,一年难回一次村的李满娇也想给自家老爹抹掉心中的意难平。所以李春林也知道,猪场租金和场地的事,也总得有个实在的办法给大家一个交代。

安静的人群里刘金宁的话掷地有声,他们都知道这个“点子村长”绝对已经想好了应对的法子,他征求大家的意见只是在抛砖引玉、广纳献言,自己能提的意见也都只是班门弄斧,搞不好只会弄巧成拙,还和他默地里生出罅隙,所以都选择默不作声。

李满娇见大家被煽动起来的情绪又降了下来,知道猪场的土地和租金这件事在村民眼里都只是鸡毛蒜皮。意识上的不重视会让人产生麻痹,他知道现在全村人的关注都只在旅游和食品产业的事情上,废弃的荒置地几乎无人问津。不管是养殖大户李春林还是作为村长的刘金宁,可能都没意识到这点。如果猪场废置土地不能得到根本解决,当初的环保投诉事件就又可能回到“鸡生蛋和蛋生鸡”的循环问题。

在一阵沉默之后,李满姣突然站起身来,说,今天我叫上大家来村部找村长要说法,不只是租金和土地的问题这么简单,如果这块弃置地再次暴露,那么环保督察的人就可能再次盯上这匹“失群之马”。

“噢,满娇姐,怎么说,我现在也是在为怎么用好这块地伤脑筋!”刘金宁看着好像有些想法的李满姣一下子精神就提了起来。

'“要不这样,我建议大家还是先到地上去看看,看完之后我的想法再慢慢给大家讲。”

这块地位于马桥村的西北头,一面靠着郁郁葱葱的松山林,后面有数百亩的野生茶园,一面正对着新修建的国家高速公路。十年前,这里还是村里最大的养猪场,那时候,猪场确实给村里带来了不少收入,但随之而来的恶臭和污水问题也让村民们苦不堪言。

一路上,刘金宁不停跟李满姣复述着养猪场从环保投诉到整体搬迁的前后始末,李满姣说这些她都从他爸李四叔那里详细了解过,因为当初那个环保投诉电话就是她打的。说这话的时候,李满姣满脸歉意。

“满娇姐,竟然是你,你怎么能这么干!我这猪场一搬迁,前前后后的损失得多大!”

“好了,过去的事就不要纠结了,况且以前的亏损现在不是也赚回来了吗?”刘金宁赶紧拦住要上前武力理论的李春林。虽然这事情让李春林感到很震惊,但是也过去这么久了,屋内土坷垃平了屋外坎,他也没什么事情需要鸣不平的。

"刘村长,这么早就来视察啊?"一个谦卑但洪亮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刘金宁不用回头就知道是汤德发。汤德发是汤良兵的满叔,从养猪场的弃置地被用铁皮墙挡围起来,汤德发就被安排来做看管。

"金宁村长啊,你看看这块地,种菜也种不好,就这么荒着,多可惜。"见刘金宁无暇顾及他的话,汤德发又立即补充了他的想法。

“老汤啊,这次带大家来,就是想着要怎么重新启用这块地!”刘金宁非常爽快地回答。

汤德发五十出头,身材魁梧,皮肤黝黑,一双粗糙的大手显示着他多年劳作的痕迹。他走到刘金宁身边,眯着眼看了看荒废的土地:"要我说,还是养猪最合适。春林老板在马龙山建的新型环保猪舍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那么好,重新在这边建个保证没有污染。"

刘金宁摇摇头:"村民们不会同意的,上次的教训还不够吗?"

"那也不能就这么荒着啊!"汤德发提高了嗓门,"这可是村里最好的地,靠着山,又临着公路,交通多方便。"

刘金宁没有立即回答。他知道汤德发说的有道理,这块地的位置确实得天独厚。养猪场关停后,他曾经组织村民在这里种菜,希望能改善土壤,但种菜成本高,销路也不好,坚持了不到一年就没人愿意继续了。

"要不这样,大家先看看这块地的情况,看看周围的环境,我们现场办公,然后大家一起商量商量看怎么重新开发。"刘金宁说道。

刘金宁话一说完,一群人就陆陆续续挤进了铁皮围挡,像撒芝麻一样把铁门口的空地占得满满当当。几十人的队伍很快又像乱跳的蛤蟆,分散到数十亩面积土地的各个角落。

“乡亲们,大家对废弃养猪场的利用问题有没有什么新的想法?”刘金宁清了清嗓子,“大家都知道,这块地荒了快两年了,种菜也没成功,咱们得想个办法,不能让它就这么浪费着!”

话音刚落,汤德发就站了出来:“我说几句!按照春林老板在马龙山建的现代化养猪场的经验和现在的技术,这里重新建个现代化养猪场,保证不会有污染问题!”

"不行!"村民李春兰立刻站起来反对,"养猪就是养猪,再先进也有臭味。我家就在附近,天天闻那个味道谁受得了?"

"就是,上次把村里的水都污染了,我家的井水半年不能喝。"另一个妇女附和道。

汤德发脸色涨红:"你们懂什么!现在有生物处理技术,粪便可做成有机肥,污水可以循环利用..."

"好了好了,"刘金宁抬手示意大家安静,"老汤的提议我们记下了,还有其他建议吗?"

大家都一脸茫然的时候,刘金宁看着胸有成竹的李满姣,说,“满娇姐,刚才是你提议说让大家过来看地的,想必你早已经做好了打算,不如现在说来给大家听听!”

李满姣从铁皮围挡旁边一棵樟树的树荫下站起来:“我提议搞农家乐。你们看,这片地靠着山,风景好,又临着高速公路,这几年的空置也基本降解了养殖留下的土壤污染,肯定有城里人愿意来玩。我们可以种些果树,养点土鸡,开个农家菜馆。"

这个提议引起了一阵议论。有人点头赞同,也有人摇头表示怀疑。

"搞旅游投入太大,咱们村哪有那个资金?"

"就是,万一没人来怎么办?"

"现在到处都在搞农家乐,村里还有民宿,竞争太激烈了,怎么吸引人过来?"

刘金宁看梁倩举起了手,便示意她发言。"我有个想法,"梁倩看着皮肤黄黝黝的村民目光里充满期待,推了推眼镜接着说,"我们可以发展生态农业。这片空置地本来就平整,靠近山、有茶园、有松林,土壤虽然被污染过,但经过两年沉淀已经恢复了不少。我们可以种植有机蔬菜和中草药,山脚下又靠近金星水库,还可以供大家垂钓游湖。"

"种菜?上次不是失败了吗?"有人质疑道。

"上次是传统种植方式,成本高,利润低。"梁倩解释道,"有机农产品现在很受欢迎,价格是普通蔬菜的三到五倍。而且我们可以利用高速公路的便利,直接配送到城里的大型超市和有机食品店。"

"还有啊你们看,这里有山泉水,可以直接喝,也可以拿来浇灌农庄菜地!"梁倩突然指向山脚一处山泉水源,乐不可支地跟大家说。

刘金宁循着梁倩手指的方向望了过去,慢慢走到石缝中涌出的拳头大小的泉眼处,蹲下身,用手捧起水尝了尝:"甘甜清冽,是优质矿泉水。这个发现太重要了!"

"我们可以规划一个生态农业园,"刘金宁解释道,"一部分种植有机蔬菜和中草药,一部分搞特色养殖,比如生态放养的土鸡土鸭,再开辟一个小型垂钓区和农家乐。利用山泉水做文章,打出'青山绿水'的品牌。"

场地里响起了议论声,不少人开始认真考虑这个提议。刘金宁注意到李春林皱着眉头,好像有什么话要说。

“春林你是不是有什么别的想法?”刘金宁看着开始焦头烂额、现在略显沉默的李春林问。

“我啊,没有没有,只要大家都满意就好!”从大家的针锋相对到达成土地利用的满意结果,至少他不要再受土地租赁这档破事的道德绑架,可以把这块烫手的山芋扔给别人。

"不过我觉得有一点呢,"李春林发哼了一声,"种有机菜要认证,要技术,要销路,哪有那么容易?而且有谁愿意来投资开这个农家乐?"

“其实我早对这个地方有兴趣,”李满姣在人群里举起手,“接下来的事情都交给我吧,原来土地租赁的那些村民的台账你也交接给我!”李满姣望向满脸写满疑惑的李春林。

“噢,好好好。”李春林有些如梦初醒,他看着满脸舒心微笑的刘金宁欲言又止。

"我们可以请县农业局的专家来指导,"梁倩不慌不忙地回答,"至于销路,我已经联系了几家城里的连锁超市,他们表示有兴趣合作,想必满娇姐接下这个农家乐项目肯定会稳赚不赔。"

“借你吉言,梁倩妹子!”

几个月后,废弃养猪场的土地上焕发了新生。有机蔬菜大棚整齐排列,山脚下的泉眼被改造成了一个小鱼塘,用于灌溉和垂钓。靠近高速公路的一侧,一条蜿蜒的沥青路顺着山势向上,接连到几十间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朴实农家小院,这里成为村里第一家规模面积最大的农家乐,一时间汇聚起来村里旅游的不少游客。

夕阳西下,给整个农庄镀上了一层金色。刘金宁知道,这只是马桥村发展乡村旅游又一个新的开始,在乡村民宿、荷鱼湿地公园和生态养殖场,他们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一个兼顾经济与环保、让各方都满意的方向,而这个农庄又让这种生态经济寻找到新的力量和新的方向。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