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金默的头像

刘金默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10/11
分享
《太阳流过马星河》连载

第六十四章 团圆

唐秋花对自己美食手艺的坚持,让作为村长儿子的刘金宁找到了又一个乡村特色食品发展的商机。能够从马桥村就地取材的酸枣和刺棘,在唐秋花一帮乡村婶母的巧手之下,再经过马桥村成熟的农特产品包装,顺利的成为了乡村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事情忙起来了,唐秋花又感觉没了帮手。刘金宁看到母亲忙碌起来脚不沾地,矮小又略显单薄的身影,忍不住眼睛酸涩。虽然这份传统手工的产业有村里的全员参与,但刘金宁总感觉对于父母满是亏欠。他在心里默默地想,要是还在广东帮助建筑公司老板陈志强做瓷砖修复的父亲回来,母亲身边有个“吱应”一下的人,或许她也不用那么辛苦。

掰着手指头算算,刘运国出去也快半年的时间了,他当初许诺家里人“教会会拼瓷砖的徒弟就回来”的诺言也应该实现了。但刘金宁知道,如果自己亲口去劝说父亲回来,可能效果适得其反,但现在的母亲不同,她自己已经有了一门可以赚钱的手艺,而且事情又忙不过来,让刘运国回来也就顺理成章。于是刘金宁就专门跑去跟母亲唐秋花做思想工作,让母亲专门给父亲刘运国打电话,让她以自己做酸枣糕的农特产品为由,劝说父亲回家帮衬。

电话打过去,不出所料,在听到母亲电话的第一反应,刘运国就知道唐秋花又在跟他下达弃工回家的“最后通牒”。刘运国说,不是我不肯回家,更不是陈老板不肯放人,是我觉得我的工作和责任还没完成,这里学修瓷砖的徒弟会的东西虽然已经不少,但是我答应陈老板做的工程量还没完成。刘金宁在母亲旁边听着父亲的电话,一时感觉不知所措。村民的思想工作他做得通,邻里的矛盾调节他游刃有余,村务工作的规划执行他安排得明明白白,但回归到自己父亲的事情上来,他却显得手足无措。

刘金宁想接过母亲手中的电话,讲出自己的想法,但又怕父亲因此心绪生变,原来放弃工程公司工作回家的事情产生变数。因此他只能看着母亲被父亲的话搪塞无言以对。停顿了几秒钟时间,谁知唐秋花本性爆发,嗓门即刻提高了五六个度,说,刘运国你是不是不要这个家了,都一把年纪了还跑外面不着家,你让金宁、小海怎么想?刘运国说,老婆子,我没咋想啊,我趁现在还干得动还有人要,我就尽量多做些事!况且你看这外面好多我们这年纪的人不都还是在这些建筑,装修还有环保清洁这些岗位上做自己应做的工作!

唐秋花说,那你是觉得家里面没你的地位了吗?刘运国说,当初还不是难却陈老板的盛情吗,咱们当初在他公司干了那么多年,拿了他那么多好处,又培养了咱们的金宁金海上完大学,于情于理都该还他这份人情啊。唐秋花说,人情归人情,工作归工作,现在不止两个儿子手里头有这么多事,连我自己都创业做上特产食品了,你还守着陈老板的那块“黄金地”做什么!刘运国那头安静了一会儿,刘运国说,做人要懂得感恩啊,陈老板帮我们那么多,你讲话怎么这么难听!

刘运国话没讲完,忽然电话里传过来陈志强的声音,说,秋花婶子呐,是我陈志强啊,你别误会,你在家里自己搞酸枣糕做产品的事情我都听说了,我这边工程也忙的差不多了,过几天就给你放人回来啊,记得你的酸枣糕要寄点给我尝尝啊!唐秋花没想到自己的一通电话歪打正着,竟然是陈志强帮他把自家老头子劝回的家。刘运国那边看着陈志强一时说不出话,心情非常激动,说,陈总,我这回去对您没啥影响吧?陈志强说,有啥影响呢,工程量也忙差不多了,你教的这些新师傅想必手艺也都八九不离十了,又辛苦你忙活了大半年!刘运国说,哪里哪里,咱们这几十年的交情,这点小事情算什么!陈志强说,当初答应你的这个名誉顾问的薪水也会按月打到你卡里,你就安心回去,婶子和金宁他们也都需要你!刘运国再次感恩再谢,觉得陈志强是个有担当值得深交的好人!

一路坐着高铁动车风驰电掣,刘运国提着行李从刘金宁的车上下来时,被眼前的情景震得愣在了原地。阔别半年多的三层半小洋楼张灯结彩,门前地坪上摆着八张大圆桌,红艳艳的桌布在阳光下格外喜庆。最让他惊讶的是,院子里站满了人——不只是家人,还有不少村民也来了。大学退休做民宿的王秉生,村支书李舒鹏,还有不少他自己的老熟人,都齐刷刷的等在院前摆满酒席的空地上。

“爸,欢迎回家。”刘金宁接过父亲手中的行李,轻声说道。

刘运国还没来得及回应,一串鞭炮突然噼里啪啦地炸响,吓得他一个激灵。随着鞭炮声落下,唐秋花从屋里走出来,腰间还系着那条用了多年的围裙,上面沾着些许酸枣糕的原料。

两人对视的那一刻,周围突然安静下来。刘运国看着妻子,半年不见,她似乎更瘦了些,但眼睛里却闪着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光彩。鹤发童颜的脸色却显得红润了许多,想必是做酸枣糕吸收了山地林气滋养的缘故这才红颜焕发。

“回来了?!”唐秋花语气平淡,仿佛刘运国只是刚从田里干活回来,但神情里分明有几分感动。时间和岁月没有磨平两个年近七十的老人的劲气。

“嗯,回来了。”刘运国点点头,目光却一直没从妻子身上移开。他感觉到唐秋花这半年微妙的变化。头上的白发增多了,心态却是变好了。

这时,小儿子刘金海带着媳妇梁倩和两个孩子从屋里出来,大女儿刘金秀和二女儿刘金芳也各自带着家人围了上来。一时间,院子里充满了问候声和笑声。

“爷爷,爷爷!”三岁的小孙女扑过来抱住刘运国的腿,他这才回过神来,弯腰把孩子抱起来,眼眶有些发热。转眼刘金海和李秀华的女儿已经聪明伶俐地懂得讨爷爷的欢心。

“爸,路上累了吧?进屋歇会儿。”刘金海的妻子李秀华端来一杯热茶,笑着招呼。

刘运国一边应着,一边不由自主地朝唐秋花的方向望去。她已经转身回了厨房,那矮小却挺直的背影,忙碌地在灶台间移动。

“妈从昨天就开始准备了,说要让你尝尝新做的酸枣糕。”刘金宁轻声在父亲耳边道,“她现在可是咱们村的红人了,市县都要来记者采访她的酸枣糕呢!”

刘运国有些惊讶:“这么厉害?!”

“可不只是厉害,”刘金海接过话头,语气中带着自豪,“妈的酸枣糕已经接到县里超市的订单了,梁倩的直播间也是销售金额不匪。我亲手帮着设计的包装,咱们马桥村的特产,现在可抢手了!”

刘运国放下小孙女,慢慢走向厨房。他站在门口,看着唐秋花熟练地搅拌着盆里的原料,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灵活地在面团上揉按。

“老婆子,需要帮忙打下手吗?”他轻声问道。

唐秋花头也不抬:“不用,你刚回来,去歇着吧!”

但刘运国没有离开,他静静地看着妻子忙碌。厨房里弥漫着酸甜的香气,那是熟透的酸枣与冰糖融合的味道,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桂花香。

“听说你做得很好。”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口道。

唐秋花手上的动作慢了下来,终于抬眼看他:“陈老板真给你发着薪水让你回来的?”

刘运国点点头:“他说这是名誉顾问的工资,不用去上班,有事电话咨询就行。”

“那你还想着回去吗?”

“不回去了,”刘运国轻声说,“金宁说得对,家里需要我。你...你也需要个帮手。”

唐秋花没说话,但紧绷的肩膀明显放松了下来。她把手里的面团放在案板上,开始用力揉搓。

“你知道吗,”她突然开口,声音有些低沉,“最开始做酸枣糕的时候,村里那些年轻人都笑我,说这年头谁还吃这老玩意。”

刘运国静静地听着。

“但我不服气。我记得我奶奶说过,她年轻时做的酸枣糕,连过路的货郎都要特意绕道来买。”唐秋花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骄傲,“现在证明我是对的,咱们马桥山的酸枣刺棘,别的地方长不出来这个味道。”

“你一直都很固执。”刘运国忍不住笑了。

“你不也是?”唐秋花终于也露出一丝笑意。

这时,刘金宁在院子里喊道:“爸妈,客人都到齐了,开席吧!”

中秋的日头正好,院子里八张圆桌坐得满满当当。除了家人,还有村里的几位长辈和村干部。桌上摆满了各色菜肴,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正中那盘晶莹剔透的酸枣糕,切成整齐的菱形,上面撒着金色的桂花。

刘金宁站起来举杯:“今天中秋佳节,也是我爸回家的好日子,双喜临门。我代表全家感谢各位乡亲来捧场。特别是要感谢我妈,她的酸枣糕现在已经成了咱村的一款明星特产,祝爸妈健康长寿,长命百岁!”

大家纷纷举杯,一片欢声笑语中,刘运国悄悄碰了碰唐秋花的手肘:“没想到你真把这酸枣糕的小吃食做成了大生意。”

唐秋花嗔怪地瞪他一眼,嘴角却掩不住笑意:“少来这套,明天就开始干活,山后的酸枣林该整理了,你既然回来了,就别想闲着。”

“好好好,都听你的。”刘运国连连点头。

宴席进行到一半,村支书李舒鹏端着酒杯过来:“老刘啊,你可算回来了。秋花这半年可了不得,她的酸枣糕现在可是咱们村重点发展的特色产品。你回来得正好,接下来扩大生产,正需要人手。”

刘运国有些惊讶地看着妻子:“你都没在电话里细说。”

“有什么好说的,踏踏实实做事才是正经。”唐秋花轻描淡写,但眼里的光彩却藏不住。

饭后,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大人们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刘金宁拿出了一本规划书:“爸,你看,这是咱们村未来一年的发展规划。妈的酸枣糕是重点之一,我们打算利用村里做肉制品生产的厂房建一条手工制作的生产线,统一标准,统一品牌包装,扩大生产。”

刘运国翻看着规划书,里面详细写着酸枣糕的生产流程、包装设计和销售渠道。他抬头看了看大儿子,心中涌起一阵自豪。

“金宁为这事跑前跑后,熬了好几个通宵。”唐秋花轻声说,“孩子们都这么努力,我们做父母的,也不能拖后腿。”

夜幕降临,圆月升起,银辉洒满院落。客人们陆续散去,家里人也各自回房休息。刘运国和唐秋花最后走出院子,看着月光下静谧的村庄。

“真没想到,咱们马桥村也能有今天。”刘运国感慨道,“以前总想着往外跑,现在才发现,最好的其实就在家里。”

唐秋花望着远处山峦的轮廓,轻声说:“你还记得吗,咱们刚结婚那年,也是这样的月亮。你说要去外面闯荡,挣大钱回来。”

“记得,那时候你一句话不说,就低着头搓麻绳。”

“因为我知道,男人心里装着天地,拦不住。”唐秋花停顿了一下,“但现在我才明白,天地再大,也比不上家里需要你的一寸地方。”

刘运国沉默片刻,伸手握住了妻子的手:“不走了,以后就在家帮你做酸枣糕,种玉米,种水稻,带孙儿!”

月光下,两人并肩而立的身影投射在院子里,拉得很长。厨房里还飘着淡淡的酸枣香气,与桂花的甜香交织在一起,弥漫在这个团圆之夜的每一个角落。

远处,马桥村的灯火星星点点,宛如一条地上的星河,与夜空的明月交相辉映。马星河温静的河水里,星月满天,岸旁稻香鱼跃,流水长明,马桥村都沉浸在岁月柔静的幸福时光里。

阳光如融化的蜜糖,缓缓流淌在马桥村的每一个角落。湛蓝的天幕下,金桂的甜香织成一张无形的网,笼罩着白墙黛瓦的村落,从敞开的木窗飘进堂屋,漫过晾着碎花被的竹竿,最后融进村子上空袅袅的炊烟里。院墙外,石榴撑开红褐色的果皮,露出晶莹剔透的籽实,像孩童咧开的笑靥;柚子树垂着沉甸甸的青黄果实,把枝条压成谦逊的弧度,仿佛在向这片丰饶的土地致意。

从青石板铺就的古村巷道,到虬枝盘错的千年古树下,涌动的人潮让整个村庄焕发着节庆般的活力。村口的百年牌坊前,举着自拍杆的年轻人正调整角度,要将檐角的石雕貔貅与蓝天一同框进取景框;牧养场的栅栏边,孩子们举着草叶逗弄温顺的羊羔,清脆的笑声惊起了歇在草垛上的麻雀。

更远处的风景同样引人入胜——金星水库像一块镶嵌在群山间的蓝宝石,游船划过处泛起粼粼波光;山脊上林立的风力发电机缓缓转动着白色叶片,如同现代文明的守护者,与古朴的村落构成奇妙的时空对话。而隐在杉树林中的度假木屋,早已挂出“客满”的木牌,阳台上坐着品茶的游客,正望着远处连绵的青山出神。

村委院墙上的电子屏滚动着实时数据:“今日接待游客已突破八千人次”。刘金宁站在桂花树下,看着熙攘的人流,眼角笑纹里盛着欣慰。他记得五年前这里还是条鲜有人问津的贫困村,如今漫山遍野的果实与八方来客,恰似这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

当夕阳给风力发电机的叶片镀上金边,农家乐飘出的饭菜香开始与桂花香交织。游客们提着刚采摘的柚子、石榴踏上归程,而村庄在暮色中轻轻舒了口气——它知道,明日的晨光还会带来新的热闹,就像村委门前那棵老槐树一样,年年都会开出一簇簇、沉甸甸的米黄花苞,迎着守望的阳光和飘扬的旗帜,从不会辜负这片土地的期待。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