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罗江涛的头像

罗江涛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11/04
分享
《介入医生手记》连载

第七章 李涛,新收了个肾镜取石术后出血的

东海大学附属医院介入科的早晨,永远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晨光透过走廊尽头的窗户,在光洁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却照不散空气中弥漫的消毒水味道。

护士站的电话铃声、医生办公室键盘的敲击声、病房里心电监护仪的规律滴答声,交织成医院特有的交响曲。

"李涛,新收了个肾镜取石术后出血的,下面医院转来的,泌尿外科推荐我们介入科处理。"

总住院王海博士一边翻看病历一边说,他的白大褂袖口沾着一小块来不及擦拭的血迹,"看来你今天下午的海底世界计划要泡汤了。"

李涛正对着电脑屏幕研究一个肝血管瘤的影像,闻言哀嚎一声,整个人瘫在转椅上转了个圈:"我就知道,每次计划出游准有急诊。王总,您这是专挑我放假的时候收病人啊?我这都三个月没休过完整假期了。"

王海笑着拍拍他肩膀,指了指窗外:"这说明你和急诊有缘。看看,连老天都不同意你出去玩——这天气多适合在手术室里待着。"

李涛望向窗外,果然见天空不知何时已阴云密布,与他早上出门时的晴空万里判若两季。

这时,李燕从电脑后探出头来,晃了晃手中的门票,幸灾乐祸地说:"涛哥,我下午正好要去海底世界玩,要不要给你拍几张美人鱼的照片回来啊?听说今天新来了一个特别漂亮的美人鱼演员哦。"

"你太坏了,燕子!"李涛假装生气地指着她,"明知我去不了,还在这里炫耀。你这是往伤口上撒盐,必须赔偿我的精神损失!"

"好好好,"李燕笑嘻嘻地从抽屉里掏出一个包装精美的小盒子,"喏,进口巧克力,先预付一点精神损失费。回头再请你吃冰淇淋,算是抚慰你受伤的心灵。"

李涛接过巧克力,脸上的"怒气"瞬间烟消云散:"这还差不多。"

玩笑归玩笑,工作还是要做。李涛站起身,整了整白大褂,脸上的表情已切换到工作模式。他举着输液瓶亲自护送病人去CT室。

走廊里人来人往,推床的轮子与地面摩擦发出规律的声响,偶尔有病人家属焦急的询问声在空气中回荡。

"大哥,感觉怎么样?"李涛一边推床一边询问病人。这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面色苍白,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珠。

"还行,就是有点头晕..."病人虚弱地回答,右手一直按着左侧腰部。

"放心,我们马上给您处理。"李涛安慰道,"咱们介入科最擅长的就是'堵漏'。您这情况,我们见得多,有经验。"

走绿色通道,CT检查过程很顺利。检查室里,机器发出规律的嗡鸣声,操作技师在控制室里专注地盯着屏幕。

李涛站在观察窗前,看着病人被送入圆环状的扫描架中,心中默默祈祷情况不要太过复杂。

所幸,初步观察显示肾引流管和尿袋里血性液体的颜色没有明显变化,病人的生命体征也还算平稳。

在CT室阅片间,气氛与外界的喧嚣截然不同。这里光线昏暗,只有几台显示器散发着幽蓝的光芒。几个不修边幅的中年医生正专注地盯着屏幕,手指在鼠标上快速滑动,图像在屏幕上飞速切换,宛如一场无声的电影。

"张老师,麻烦您帮忙看看这个肾动脉CTA..."李涛恭敬地对一位头发花白的医生说。

"稍等,"那位医生头也不抬,眼睛始终没有离开屏幕,"这个腹主动脉瘤的测量更重要,患者已经在手术室等着了。"

李涛识趣地退到一旁,靠在墙边的沙发上。阅片间的沙发柔软而舒适,与外面候诊区的硬质座椅形成鲜明对比。

他闭上眼睛,感受着这一刻难得的宁静。空调的冷气轻轻吹拂着他的面颊,远处隐约传来医院广播的叫号声,却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

然而,这份宁静很快被打破。手机在口袋里震动起来,是王海博士打来的:"李涛,CTA结果我看了,左肾假性动脉瘤,直径约6mm。立即准备急诊手术!"

"明白!"李涛瞬间清醒,所有的疲惫在这一刻一扫而空。

回到科室,李涛查看电子病历,发现李燕已经把所有的术前文书都准备好了——授权委托书、术前小结、手术同意书,整整齐齐地放在文件夹里。

"燕子,你真是我的救星!"李涛感动地说。

"那当然,"李燕得意地扬起下巴,"记得欠我一顿饭啊!我要吃日料,最贵的那种!"

在CT室取报告时,钟护士一边打印报告单,一边打趣道:"小李越来越帅了,你女朋友也放心你出来学习这么久啊?"

"钟姐您就别取笑我了,"李涛哈哈一笑,"我这天天泡在医院,女朋友还在未来岳母娘家里养着呢。您要是有合适的小姐姐,可得给我介绍啊!"

"行啊,"钟护士爽快地说,"我侄女刚硕士毕业,在银行工作,长得可漂亮了。等你哪天不值班,我安排你们见个面。"

"那敢情好!"李涛笑着接过报告单,"等我忙完这阵子,一定请您帮忙牵线。"

介入手术室门口,永远是医院里最充满戏剧性的地方。长长的走廊里挤满了人,有的蹲在墙角默默流泪,有的来回踱步,有的则紧紧盯着手术室大门,仿佛要通过那扇门感知亲人的安危。

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汗水和眼泪混合的复杂气味。

"让一让,医生要进去做手术了!"保安帮忙开路,声音在嘈杂的环境中显得格外响亮。

一个中年女子拉住李涛的衣袖,眼中满是血丝:"医生,我丈夫怎么样了?他会不会..."

"放心,我们一定会尽全力!"李涛郑重承诺,同时轻轻挣脱了对方的手。这种场面他见过太多次,但每次依然会感到肩头沉甸甸的重量。

刚进手术室走廊,李涛的肩膀就被人拍了一下。回头一看,李燕不知从哪冒出来,已经换好了洗手服。

"涛哥,带我上台吧!肾动脉栓塞术我还没见过呢!"李燕眼睛发亮,像个期待礼物的小孩。

"没问题!"李涛眼珠一转,"不过压迫止血、手术记录和术后首次病程记录都归你了。"

"成交!"李燕爽快答应,"这可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写多少病历都值!"

洗手间的灯光冷白而明亮,李涛仔细地刷洗着双手,泡沫在指间绽放。窗外,雨终于下了起来,豆大的雨点敲打着玻璃窗,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他望着雨中模糊的城市轮廓,忽然想起自己原本计划的海底世界之旅,不由得苦笑了一下。

换上洗手服,再穿上沉重的铅衣,李涛感觉像是中世纪披挂上阵的骑士。铅衣重达四十多斤,每次穿上都需要鼓起勇气。

李燕在一旁费力地系着铅衣的带子,小声嘀咕:"这装备什么时候能升级一下啊,重死了。"

两人像两个粽子一样鱼贯走进手术间。手术室里温度适宜,无影灯散发着柔和而明亮的光芒,各种仪器设备已经就位,发出轻微的运行声。

"哟,今天还带了个小助手?"王海博士已经就位,正站在阅片灯前研究影像,头也不回地打趣道。

"王总,我是来学习的!"李燕立即表态,声音因紧张而略微发颤。

"好,那今天就让你们见识见识什么叫'精准堵漏'。"王海转过身,自信地说。他已全副武装,铅衣、铅围脖、铅眼镜一应俱全,只露出一双锐利的眼睛。

病人躺在手术台上,监护仪显示心率102次/分,血压90/60mmHg。尿袋里暗红色的液体格外刺目,提醒着每个人情况的紧急。

"尿袋里都是血,情况紧急,马上开始!"王海下令,声音在手术室里回荡。

李涛让李燕主操作,自己在旁指导。这是他们之间的默契——有机会就要让年轻人上手。

"消毒、铺巾、局麻、穿刺..."李燕一边操作一边念叨,像是在背诵经文,"置鞘成功!"

"不错嘛,"王海赞许地说,"手法很熟练,比某些进修医生强多了。"

接下来是关键的导管操作。.35泥鳅导丝在DSA引导下,顺利把5F西蒙导管送入主动脉弓。

"退导丝,逆时针旋转导管成型,下拉..."李涛轻声指导,声音平稳而坚定。

"钩挂左肾动脉成功!"李燕兴奋地报告,声音中难掩喜悦。

王海伸出大拇指:"漂亮!继续保持。"

造影显示:左肾动脉瘤,合并左肾动静脉瘘!

"上微导管,准备2-2、2-3弹簧圈各一个。"王海对护士长雷丽说。

"已经备好了。"雷丽熟练地配合,手中的动作干净利落。

王海操作微导管,动作行云流水。显示器上,导管在血管中灵活穿行,宛如游鱼。

"这手法,简直是在血管里绣花啊。"李涛忍不住赞叹。

"熟能生巧而已,"王海一边操作一边说,声音因专注而略显紧绷,"等你们做到第一千台,也能这么熟练。记住,介入手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耐心。"

第一个弹簧圈成功释放,但造影显示仍有少量造影剂进入假性动脉瘤。

"再来一个2-3的,"王海镇定自若,"咱们今天一定要把这个'漏洞'彻底堵上。干我们这行,最忌讳的就是'差不多'。"

第二个弹簧圈释放后,再次造影,显示栓塞满意。

"完美!"李涛和李燕异口同声,两人相视而笑。

"小燕子,退导管,压迫止血,没问题吧?"王海问,终于放松下来,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肩膀。

"没问题!"李燕自信满满。

李燕小心翼翼地回撤导管,拔鞘,压迫止血,动作一气呵成。她的额头已布满细密的汗珠,但眼神依然专注。

"手法很标准啊,"李涛点赞,"看来平时没少练习。"

"那当然,"李燕得意地说,声音略显疲惫,"我可是偷偷在模型上练了好多次呢。每次值班没事就练,保安都快认识我了。"

监护仪显示患者生命体征已明显改善,心率降至90次/分,血压回升至100/70mmHg。更令人欣慰的是,导尿管引流出来的血尿颜色也明显变淡了。

"传说中的手到病除,大概就是这样吧。"李涛感慨道,伸手调整了一下输液速度。

"这就是介入治疗的魅力,"王海脱下铅衣,里面的洗手服已被汗水浸透,"用最小的创伤,解决最大的问题。有时候想想,咱们就像是血管里的管道工,专治各种'跑冒滴漏'。"

病人被安全送出手术室后,李涛对李燕眨眨眼:"记得术后医嘱、手术记录和术后首次病程记录哦~"

"知道啦!"李燕抹了把汗,湿漉漉的刘海贴在额头上,"我这就去写,保证让你挑不出毛病!不过你得请我喝奶茶,我要超大杯的!"

"成交!"李涛笑道,"加珍珠加椰果加布丁,随便你点!"

李涛脱下铅衣,顿时感觉浑身轻松。他溜到隔壁手术间,透过观察窗观看血管外科的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手术室里,支架在加硬导丝的引导下像一条灵巧的泥鳅钻入了主动脉弓,锚定,释放,一气呵成。

"哟,李涛,又来偷师啊?"血管外科的刘医生透过玻璃窗看见他,打趣道。

"学习学习嘛,"李涛笑着推门进去,"看各位老师做手术,简直就是艺术享受。这支架释放的时机把握得,绝了!"

刘医生一边操作一边回答:"熟能生巧。你们介入科不也一样?那一手弹簧圈栓塞,跟绣花似的。"

黑白的造影影像在屏幕上闪烁,古朴、典雅,仿佛一幅动态的水墨画。然而,这艺术品拯救的是鲜活的生命。李涛站在观察窗前,看着屏幕上支架完美展开,覆盖了主动脉上的动脉瘤,不由得心生感慨。

窗外的雨还在下,手术室里的灯依然亮着。日复一日,无数个白天黑夜,他们就是这样守护着生命的通道,在一条条血管中追寻着希望的微光,乐此不疲。

也许这就是医生的宿命,永远在计划与变化之间寻找平衡,在疲惫与成就感中循环往复。但每当看到患者转危为安的笑容,所有的辛苦都化为了前行的动力。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