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罗江涛的头像

罗江涛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11/09
分享
《介入医生手记》连载

第九章 李涛开始了他的“光杆司令“生涯

回到原单位已经两个月了,李涛逐渐适应了从进修医生到科室负责人的角色转变。东海大学附属医院那三个月的历练,让他对介入手术的理解和操作都有了质的飞跃。

如今的他,已经能够从容应对各类急诊介入手术,从肝癌破裂出血的TACE治疗到全身各种出血性疾病的栓塞止血,都能独当一面。

老主任病退得突然,科室里资历较深的医生又相继调走,李涛这个刚进修回来的"新人",竟成了科里唯一能扛大梁的。

院领导找他谈话时说得实在:"小李啊,现在科室就你一个能独立开展介入手术的,这副担子你不挑谁挑?"

于是,李涛开始了他的"光杆司令"生涯。每天除了完成常规手术,还要负责科室管理、设备维护、耗材采购,甚至带教新来的轮转医生。他常常自嘲:"我现在是主任、主治、住院总一肩挑,就差没去挂号处坐诊了。"

这天深夜,李涛刚结束一台急诊脾动脉栓塞手术回到住处。窗外月色如水,他累得连洗漱的力气都没有,直接倒在床上。手机显示此时已是凌晨一点半。

"要是让东海那边的同事知道我现在过得这么惨,不知道会怎么笑话我。"他苦笑着想,脑海里浮现出李燕那促狭的笑容。

就在他迷迷糊糊即将进入梦乡时,刺耳的手机铃声划破了夜的宁静。李涛一个激灵坐起来,职业本能让他瞬间清醒。

"李主任,不好意思这么晚打扰您。"电话那头是消化内科肖医生焦急的声音,"我们科收治了一个突发呕血的病人,出血量不小,需要您紧急会诊!"

"具体什么情况?"李涛一边接电话,一边已经开始穿衣服。

"老年男性,胃窦部巨大溃疡,晚饭后突发呕血约400ml,现在生命体征还算稳定,但这么大的溃疡,我们担心..."

"马上到!"李涛挂断电话,像训练有素的消防队员一样迅速整理好装备。这三个月的进修经历,让他对各类出血急症的处理已经驾轻就熟。他特意检查了随身携带的U盘,里面存着在东海学习时收集的各类血管解剖图谱和手术视频,"说不定待会儿能用上。"

推开家门,九月的夜风带着凉意迎面扑来。小区里的桂花开得正盛,浓郁的香气在夜色中流淌,瞬间缓解了他的疲惫。"这桂花香,比我们科的消毒水好闻多了。"李涛自言自语着,深深吸了一口气,"要是每天都能在这个点闻着花香散步,该多好啊。"

遥控车库门开启的吱呀声在寂静的深夜格外刺耳。"罪过罪过,希望没吵到邻居。"李涛小声嘀咕着,轻手轻脚地坐进驾驶座。后视镜里,他看见隔壁阳台的灯亮了一下,随即又熄灭。"看来还是打扰到别人了。"他无奈地摇摇头。

他没有关车窗,任由夜风在车内穿梭。午夜的城市褪去了白日的喧嚣,显得格外宁静。"这午夜的空气,又香又凉,倒是让我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了。"李涛一边开车一边感慨,"可惜咱们医生,很少有机会享受这种宁静。每次夜半出门,都是奔赴'战场'。"

凌晨的街道上,偶尔有车辆驶过。李涛看着那些飞驰而过的车影,不禁猜测:"这个点还在路上的,不是被急诊呼叫的医生,就是赶路的出租车,或者是送外卖的小哥吧?说起来,咱们医院的美小护们可是外卖平台的VIP客户,这个点说不定正在点宵夜呢。"

路过医院附近的小吃街,几家烧烤店还亮着灯,三三两的食客坐在路边谈笑风生。李涛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这才想起晚上只顾着做手术,连饭都没来得及吃。"等会儿处理完病人,得找个地方填填肚子。"

医院门口,几家卖母婴用品的小店竟然还亮着灯。"现在连小店都24小时营业了?老百姓赚钱真是不容易。"李涛摇摇头,"跟我们医生一样,都是拿命在拼啊。不过他们是为了生活,我们是为了生命。"

驶入医院大门,急诊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的灯箱在夜色中格外醒目,像忠诚的卫士守护着生命的安全。李涛把车停进难得空旷的停车场,自言自语:"白天这里可是'一位难求',看来深夜的优待,都是用急诊换来的。"

他熟练地从后备箱拿出白大褂穿上,这个习惯让他能随时进入工作状态。"穿上这身'战袍',就得准备'打仗'了。"整理衣领时,他忽然想起在东海时柏辉博士常说的一句话:"我们介入医生,就是血管里的消防员,哪里'着火'就往哪里冲。"

住院部大厅静悄悄的,只有保安在值班台后打盹。李涛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大厅里回响,电梯缓缓上升的数字仿佛在计算着生命的倒计时。

来到消化内科病房,门口贴着一副有趣的对联:

上联:奥美泮托,都可制酸

下联:胃窦球部,好发溃疡

横批:药到病除

"这对联写得还挺专业。"李涛忍不住笑了,"看来消化科的同事们都挺有才。"

他拨通肖医生电话,不一会儿,一个年轻护士敏捷地跑来开门。

"李主任,辛苦您半夜跑一趟。"护士带着职业性的微笑,眼神里却难掩疲惫,眼圈微微发黑。

"咱们这行不就是这样吗?"李涛回以理解的微笑,"病人永远第一位。看你这样子,今晚没少忙吧?"

"还好,就是刚才抢救这个呕血的病人,有点手忙脚乱。"护士揉了揉太阳穴,"肖医生在办公室等您。"

肖医生正在办公室与一个中年男子交谈,见李涛来了,忙里偷闲地飞过来一句话:"李主任,病人在抢1床,您先看看,我马上过来!看他现在生命体征还平稳,但这么大的溃疡,我心里实在没底。"

病房里,大多数患者已经入睡,呼噜声此起彼伏,与抢1床的紧张氛围形成鲜明对比。床上蜷缩着一位干瘦的老人,闭目养神,被子上沾染着片片血迹,床边的氧气瓶里气泡不停翻腾,监护仪上的数字规律地跳动着。

"这老爷子,睡得还挺沉。"李涛轻声对随后赶来的肖医生说,同时熟练地查看监护仪数据。

"现在是暂时稳定了,但这么大的溃疡,随时可能再出血。"肖医生忧心忡忡地说,"您看这血红蛋白,已经从入院的90掉到75了。"

两人一边查看病人一边往办公室走。肖医生介绍病情:"这个病人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有个3cm的大溃疡,覆白苔,可见血管残端。今晚家属说他多吃了些,突发呕血400ml。外科已经会诊过了,建议手术,但家属还在犹豫。"

办公室里,一位矮个秃顶的中年男子焦急地等待着,手指不停地敲击着桌面。见到李涛,他立即站起来,眼神里满是惶恐与期待。

"我是介入科李医生,您是病人的?"李涛主动伸出手。

"我是他二儿子。"男子紧张地搓着手,竟忘了握手,"医生,我父亲他...要不要紧啊?"

"情况比较严重。"李涛直截了当,在纸上画着胃的示意图,"这么大的溃疡,就像墙上有个大洞,随时可能再次大出血。按照诊疗规范,有手术指征。你们家属要尽快做决定。"

"可是...老爷子死活不同意开刀啊!"男子急得直跺脚,"他说开了刀就成废人了,地里的庄稼没人管,还不如死了算了。我们劝不动啊!"

李涛继续在纸上画着示意图,耐心解释:"我们现在有三条路可走:内科止血是基础,但如果效果不好,还可以尝试胃镜下止血或者我们介入科的血管栓塞治疗。介入治疗就是从大腿根插根管子,找到给溃疡供血的血管,把它堵住。如果这些都控制不住,为了救命,就必须手术了。"

"医生,您看能不能先用药治疗?上次住院也是这样止住的。"男子哀求道,眼神里带着侥幸,"老爷子年纪大了,我们实在不忍心看他受罪。"

李涛叹了口气,语气温和但坚定:"该用的药我们一定会用,但这么大的溃疡,光靠药物风险很大。就像房子着火了,光在外面洒水是不够的,得进去把火源扑灭。您要有个心理准备。"

这时,肖医生已经准备好了知情同意书:"既然你们选择保守治疗,那就在这里签字吧。要求保守治疗,拒绝介入和手术治疗。"

男子签字的手微微发抖,笔尖在纸上划出颤抖的线条:"我这也是没办法啊...老爷子那个倔脾气,谁劝得动啊...家里条件也不好,手术费都凑不齐..."

李涛在会诊记录中详细写下了治疗建议,最后特别注明:"尽管患者及家属拒绝配合进一步治疗,但治疗原则绝不能退让。"写完这句话,他轻轻叹了口气。

离开医院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晨光中的医院大楼静静伫立,偶尔有早起的患者在院子里散步。李涛望着这幅宁静的画面,不禁感慨:"有时候,医生能做的真的很有限。我们能治好病,但治不了心。"

回到车上,他给肖医生发了条微信:"有任何情况随时叫我,我24小时开机。另外,如果病人情况有变,可以考虑找我做介入,费用方面...我可以帮忙申请减免。"

虽然患者家属选择了保守治疗,但李涛知道,这个夜晚,他可能随时会被再次召回医院。这就是医生的宿命——永远站在生命的第一线,无论患者做出什么选择,都要为他们保驾护航。

发动汽车时,他忽然想起在东海时李建国主任说过的一句话:"做医生久了就会明白,我们不仅要治疗疾病,更要理解疾病背后的人。"此刻,他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

这样的事情前不久确实有过先例。那天深夜,急诊科收治了一个车祸导致全肝粉碎性破裂大出血的患者,血压已经掉到休克水平,整个人一动不动,奄奄一息。

"李主任,这个病人腹部外科说没法手术,外院专家也拒绝飞刀,家属刚才签字放弃治疗了。"值班医生在电话里无奈地汇报。

李涛只好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刚躺下没多久,手机又响了。电话那头是另一拨刚从外地赶来的家属:"医生!我们不同意放弃!求您给我们做介入手术!多少钱我们都治!"

"我马上回来!"李涛强撑着睁开眼,一边穿衣服一边自嘲:"得,今晚这觉是别想睡了。咱们介入医生啊,就是医院的'救火队',哪里有'火情'就往哪里冲。"

半夜三更,医院介入手术室重新亮起灯光。李涛一边准备手术器械,一边对助手说:"来,打起精神!这可是和死神赛跑的时候。"

手术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当最后一条出血血管被成功栓塞,监护仪上的血压开始稳步回升时,手术室里响起一阵欢呼。

"成功了!"李涛长舒一口气,感觉浑身都要虚脱了。

写完手术记录,他累得连话都说不出来,直接瘫倒在办公室沙发上。助手递过来一瓶水,打趣道:"李主任,您这'救火'的本事是越来越厉害了。"

"少贫嘴,"李涛有气无力地摆摆手,"赶紧回去休息,明天还有手术呢。"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一个月的精心治疗,这个病人竟然奇迹般地康复出院了。出院那天,患者家属特意来到介入科,紧紧握住李涛的手:"李主任,谢谢您!要不是您那天晚上愿意回来..."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李涛微笑着打断他,"看到患者康复,我们再苦再累都值得。"

送走患者,李涛对科室的年轻医生说:"记住泰戈尔那句话:'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咱们介入医生啊,就是要做患者生命里的那束光。"

几天后,李涛去消化内科会诊另一个消化道出血患者时,特意绕到抢1床看了一眼。令他惊讶的是,那个倔强的老爷子正倚靠在床头,笑眯眯地看着电视。虽然手臂上还挂着点滴,但神情从容,颇有几分"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气度。

"老爷子恢复得不错啊。"李涛对值班护士说。

"可不是嘛,"护士笑着回答,"这老爷子心态特别好,每天乐呵呵的,还给我们讲他种地的趣事呢。"

李涛没有过去打扰这位"世外高人"。他想起老子的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或许,正是这种顺其自然的心境,让老爷子在重病中依然能保持从容。

"一切果然都是最好的安排。"李涛轻声自语,转身离开时,心情格外轻松。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