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罗江涛的头像

罗江涛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11/09
分享
《介入医生手记》连载

第十章 “好的,我马上回医院。“李涛加快了脚步

周末往往是医生们最好的学习时光。这个周六上午,李涛被邀请参加市里的介入医学学术沙龙。

明媚的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房间,李涛一边对着镜子打领带,一边自言自语:"李主任啊李主任,今天可得好好充充电,不能给咱们医院丢脸。听说今天来的都是大咖,得打起十二分精神。"

手机嗡嗡响起,是科室值班医生发来的消息:"主任,昨晚收的那个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已经暂时稳定了,您放心去开会吧。"

李涛回复:"好的,有事随时联系。记住,如果那个病人再出血,先按我们制定的预案处理。"

出门时,隔壁的王大妈正好在遛狗:"李医生,今天穿这么精神,是去相亲啊?"

"王大妈您就别取笑我了,"李涛笑着整理了一下领带,"是去开会学习。我们这行,一天不学习就要落后。"

"要我说啊,你们医生也太辛苦了,周末都不能休息。"

"治病救人的事,哪分什么周末不周末。"李涛边说边往小区外走。

会议地点离小区不到两公里,李涛决定步行前往。路上遇到晨跑回来的邻居小李:"李主任,今天没开车?"

"走走路,既锻炼身体,又能享受知识大餐,一举两得。"李涛拍了拍自己的肚子,"再说了,整天坐在手术室里,也该活动活动了。"

湘江河畔的酒店广场前,国旗在微风中猎猎飘扬。李涛深吸一口新鲜空气,心情愉悦:"今天天气真好,看来是个学习的好日子。要是每天都能这么悠闲地散步就好了。"

在酒店门口,他碰见了市一医院的刘主任:"哟,李主任,今天这一身很精神啊!"

"刘主任您就别笑话我了,"李涛笑着上前握手,"在您这位老前辈面前,我这就是班门弄斧。"

"哪里哪里,你们年轻人现在可是后浪推前浪啊。听说你上周又完成了一台高难度的门静脉栓塞术?"

"侥幸成功而已,还要向您多学习。"

来到三楼会场,里面已经座无虚席。一位身着旗袍的礼仪小姐微笑着迎上来:"请问您是?"

"介入科李涛。"

"李主任您好,久仰大名。"她眼睛一亮,"您的座位在前排VIP区,请跟我来。"

李涛一边跟着她走,一边环顾四周,小声嘀咕:"这阵势不小啊,全市的介入精英都到齐了。"

"那当然,"礼仪小姐回头嫣然一笑,"今天可是王教授主讲,他的课一向座无虚席。"

果然,会场里坐满了全市各级医院的介入科、肿瘤科、肝病科主任,还有几位只在学术期刊上见过的省外大咖。

"张主任,好久不见!您最近发的那篇关于载药微球的论文我拜读了,写得真不错!"

"王教授,您也来了!上次在省城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啊!"

李涛不时和熟人打招呼,脸上挂着职业性的微笑。坐在他旁边的是区医院介入科的李主任,两人一见面就热络地寒暄起来。

"李主任,最近忙不忙?"区医院的李主任问道。

"忙得连轴转,"李涛苦笑,"咱们这行,什么时候清闲过?昨天一连做了三台急诊手术,到家都凌晨三点了。"

"彼此彼此啊,"李主任摇摇头,"我们那边也是,现在开展介入的医院越来越多,但病人更多。有时候真想把自己分成两半用。"

会议开始,市卫健委领导的致辞热情洋溢。李涛悄悄对旁边的李主任说:"领导这讲话水平,都快赶上专业主持人了。"

"那是,"李主任低声回应,"现在当领导也不容易,既要懂业务,还要会讲话。不过说真的,这几年卫健委对介入技术的支持力度确实很大。"

"没错,我们科新买的那台DSA机就是卫健委特批的。说起来,还得感谢领导们的支持。"

接下来的学术讲座精彩纷呈。来自省城的王教授在讲到肝癌诊疗时,突然提问:"谁来告诉我,肝癌的五大特征是什么?"

会场顿时鸦雀无声,刚才还在窃窃私语的医生们立刻正襟危坐。王教授指向后排:"请你来回答一下。"

某县医院肿瘤科的杨主任小心翼翼地站起来,紧张得声音都有些发抖:"肝肿瘤CT表现低密度肿块算不算?"

"不算!"王教授摇头,又指向前排的区医院李主任:"请你来回答。"

"快进快出算不算?"李主任站起来,不自觉地摸了摸脑门。

"算!还有呢?"

李主任又摸了几下脑袋,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李涛在一旁看着,心里暗想:"难怪李主任头发越来越少,原来是有这个习惯。看来我也得改改一紧张就摸鼻子的毛病。"

见李主任实在答不上来,李涛悄悄在纸上写了几个字推过去。李主任如获至宝,立即回答:"还有肿瘤的大小,快速增长和转移,假包膜!"

王教授满意地点头:"很好,请坐。看来咱们李主任平时没少下功夫。"

李主任坐下后,悄悄对李涛说:"多谢救命之恩啊,刚才差点就出洋相了。"

"举手之劳,"李涛笑笑,"不过李主任,您这摸脑袋的习惯可得改改,再摸就真要'聪明绝顶'了。"

"唉,老毛病了,改不了咯。"

接下来的讲座中,大家都认真做着笔记,生怕被提问。李涛一边记录一边对旁边的李主任小声说:"这听课效果,比大学时强多了。"

"那是,"李主任笑着回应,"现在要是答不上来,丢的可是整个医院的脸。你是不知道,我们区卫生局现在每个月都要统计各科主任参加学术会议的情况。"

"这么严格?"

"可不是嘛,还要交学习心得呢。"

茶歇时间,大家围在一起交流。市一医院的刘主任端着咖啡过来:"李主任,听说你们科最近开展了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效果怎么样?"

"还不错,"李涛接过咖啡,"做了20多例,患者反馈都很好。特别是对高龄、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是个不错的选择。"

"那我们得派人去你们那学习学习。"

"随时欢迎!"

这时,一位年轻医生怯生生地走过来:"李主任,能跟您合个影吗?我在《介入医学杂志》上看过您发的文章,特别佩服您。"

李涛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当然可以。不过我得说,杂志上的照片都经过美颜了,真人可能要让你失望了。"

年轻医生激动地说:"您太谦虚了!您那篇关于急诊出血栓塞的文章,让我在临床上少走了很多弯路。"

午宴设在酒店二楼的宴会厅,精致的自助餐台上摆满了各色美食。李涛刚拿起餐盘,就被几个相熟的主任围住了。

"李主任,来来来,这边坐!"市一院的刘主任热情地招呼,"刚才你那关于介入医生的比喻真是太妙了!"

李涛笑着走过去:"刘主任过奖了,就是随口一说。"

"不过说真的,"肿瘤医院的张主任接话,"咱们介入科现在确实是医院里的'特种部队'。上次我们科一个肝癌破裂的病人,要不是你们及时栓塞,后果不堪设想。"

李涛夹了块清蒸鱼,说道:"其实每个科室都很重要。就像今天王教授讲的,现在讲究的是多学科协作。我们介入科更像是桥梁,连接着内科和外科。"

正说着,那位在河鱼店遇到的眼镜男也走了过来:"李主任,没想到在这里又遇见您。刚才听几位主任讨论,我对介入医学又有了新的认识。"

"欢迎了解啊,"李涛笑道,"不过要提醒你,这行可不容易。我们科的医生都说自己是'三高'人群——高技术、高压力、高辐射。"

午宴在热烈的学术交流中结束。下午的会议更加精彩,来自北京的陈教授分享了最新的介入机器人技术。

"未来,我们可能就像打游戏一样做手术。"陈教授幽默地说,"只不过我们操控的不是游戏角色,而是患者的生命。"

茶歇时,李涛特意找到陈教授请教了几个技术问题。两人相谈甚欢,约定以后要多交流合作。

"李主任很勤奋啊,"会议结束后,王教授特意走过来,"今天看你一直在认真做笔记。"

"王教授的讲座太精彩了,受益匪浅。"李涛诚恳地说,"特别是关于肝癌综合治疗的那部分,给我们临床工作提供了很多新思路。"

"你们年轻人肯钻研是好事,"王教授拍拍李涛的肩膀,"有机会来我们医院交流。"

晚宴时间一到,李涛就悄悄溜走了。在酒店门口,他遇到同样提前离席的市一医院介入科主任。

"李主任也不参加晚宴?"对方笑着问。

"医院随时可能有急诊,"李涛无奈地摊手,"再说了,我这点酒量,还不够给你们塞牙缝的。上次年会被你们灌得,第二天做手术手都在抖。"

"哈哈哈,那今天放过你。不过说真的,你们科最近发展很快啊,听说还要开展心脏介入?"

"有这个打算,不过还得先派人出去学习。毕竟隔行如隔山啊。"

"需要帮忙尽管开口,我们科和心内科合作多年,有经验。"

"太好了,改天登门请教!"

两人道别后,李涛来到沿江大道旁的一家河鱼店。这里环境清幽,竹桌竹椅,耳边飘荡着《半山听雨》的旋律,让人心旷神怡。

一位身着汉服的服务员袅袅走来,用吴侬软语问道:"先生几位?"

"一位。"李涛选了靠窗的位置坐下,"来份清蒸鳜鱼、椒盐虾、鲫鱼汤和西兰花,再加一扎苹果胡萝卜汁。"

"先生很会点呢,这些都是我们的招牌菜。"服务员微笑着记录。

"没办法,医生职业病,既想吃好的,又要注意营养均衡。"

等待上菜时,李涛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天龙八部》,边喝茶边阅读。读到段誉初到听雨居的片段,他不禁莞尔:"金庸先生笔下的江湖,总是这么令人神往。要是现实中的医患关系也能这么理想就好了。"

这时,旁边桌的对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要我说啊,医生这个职业,就像金庸笔下的侠客。"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说道。

"怎么说?"他的同伴饶有兴趣地问。

"你看啊,"眼镜男推了推镜框,"医生要济世救人,就像侠客要行侠仗义;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就像侠客要苦练武功;还要面对医患关系,就像侠客要周旋于江湖恩怨。"

李涛忍不住插话:"这位先生说得有理。其实我们介入医生,更像《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药师。"

"哦?为什么?"

"我们要在血管里'布阵',用导管导丝这些'奇门遁甲',精准地找到病灶,就像黄药师摆桃花阵一样。"李涛笑着说,"有时候在手术台上,我真觉得自己就是个在人体内探险的侠客。"

"有意思!"眼镜男举起茶杯,"听您这么一说,我对医生这个职业又多了几分敬意。来,敬各位现代的'江湖侠医'!"

"客气了,"李涛举杯回敬,"其实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江湖'。重要的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这时,汉服服务员端来菜肴。看着满桌美食,李涛自言自语:"这一上午又是学习又是论剑的,可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做医生这么辛苦,偶尔奢侈一下也不为过。"

鲜美的鲫鱼汤让他忍不住赞叹:"这味道,简直能治愈一切疲惫。要是我们医院的营养餐也有这水平,患者恢复肯定更快。"

店里渐渐坐满了客人,但氛围依然宁静祥和。李涛慢条斯理地享用完美食,又取了几本金庸小说,继续在书中的江湖里徜徉。

"乔峰对阿紫说:'你样样都好,样样比她强,你只有一个缺点,你不是她。'"读到这里,李涛不禁感慨:"这世间最难得的,就是一个'懂'字啊。做医生也是如此,不仅要治好病,更要读懂患者的心。"

结账时,汉服服务员微笑着送他出门:"先生慢走,欢迎常来。"

"会的,"李涛点点头,"这里是个放松心情的好地方。"

走在回家的路上,李涛想着今天的收获,心情格外舒畅。手机响起,是ICU打来的:"主任,刚才又来了个急诊咯血的病人,已经按您的预案处理了,现在情况暂时稳定。"

"好的,我马上回医院。"李涛加快了脚步,苦笑着摇摇头,"看来今天的休息到此为止了。不过,这就是我们医生的江湖啊。"

作为一名介入医生,他既要精进医术,也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也许这就是现代"江湖儿女"的修行——在救死扶伤的同时,也不忘品味人生的美好。而此刻,他又要奔赴他的江湖,去履行一个"侠医"的使命了。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