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罗江涛的头像

罗江涛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11/19
分享
《介入医生手记》连载

第一十四章 王先生像一片枯萎的落叶蜷缩在病床上

生命或许是轻的,但医生的责任却是沉甸甸的。这天,李涛照常去肿瘤科会诊,却在病房里见到了令人揪心的一幕。

王先生像一片枯萎的落叶蜷缩在病床上,整个人笼罩在绝望的阴影里。他的妻子和儿子站在床边,脸上写满了无助。

"李主任,您可算来了。"肿瘤科张医生低声介绍,"这位患者从省城医院转来的,确诊巨块型肝癌,已经……"

李涛接过厚厚的病历资料,一边翻阅一边问:"患者本人什么态度?"

"他拒绝治疗,"张医生叹气,"整天就那样躺着,连饭都不肯吃。"

李涛走到床前,温和地说:"王先生,我是介入科的李涛医生,能跟您聊聊吗?"

王先生眼皮都没抬:"聊什么?反正都是要死的人。"

"爸!"儿子忍不住出声,"您别这样……"

李涛示意家属稍安勿躁,拉过椅子坐在床边:"王先生,听说您在黑龙江当过兵?"

这句话像是一把钥匙,终于打开了王先生紧闭的心门。他缓缓睁开眼:"你怎么知道?"

"我看您床头放着军用水壶,"李涛笑着说,"我父亲也是退伍军人,经常跟我讲他在部队的故事。"

就这样,一场关于生命的谈话,从军旅生涯开始了。

"那时候在东北,零下三十多度照样出操,"王先生的声音渐渐有了生气,"我们连长常说,当兵的人,可以被打倒,但不能被打败。"

"说得太好了!"李涛顺势接话,"您现在面对的,就是人生中的又一场战役。"

谈到抗美援朝时,王先生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那些老兵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在和平年代当兵,比他们幸福多了。"

"是啊,"李涛感慨,"比起那些牺牲的烈士,我们遇到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王先生的妻子在一旁悄悄抹泪,儿子也红着眼圈。李涛趁热打铁:"王先生,您现在的状况,就像当年战场上遇到的一个难关。我们介入科有种新技术,就像特种部队的精准打击,可以……"

"李主任,"王先生突然打断,"您直说吧,我还有没有希望?"

李涛认真地看着他:"只要您不放弃,我们就陪您战斗到底!"

这一刻,病房里的气氛完全改变了。王先生挣扎着要坐起来,儿子赶紧上前搀扶。

"好!"王先生的声音虽然虚弱,却带着军人的坚定,"那我就再打一仗!"

在去手术室的路上,李涛对助手说:"看到没有?治病先治心。患者的意志力,有时候比药物还管用。"

手术室里,李涛一边操作一边继续和王先生聊天:"王先生,您现在感觉怎么样?"

"还好,"王先生强忍着疼痛,"比起当年在雪地里潜伏,这算不了什么。"

李涛被他的坚强感动:"您真是好样的!我们现在正在给您做介入热化疗,就像给肿瘤来个'温水煮青蛙'。"

助手小陈好奇地问:"主任,这介入热化疗和普通介入有什么区别?"

"简单说,"李涛解释道,"就像洗衣服,普通介入是凉水洗,咱们这是热水洗,洗得更干净。"

手术出奇地顺利。虽然术前评估发现肝动脉-肝静脉瘘,但在李涛精准的操作下,瘘口被成功栓塞。

"完美!"小陈看着造影图像惊叹。

一个月后复查时,王先生像是换了个人。他神采奕奕地坐在床上,正给邻床病友打气:"老弟,别灰心!你看我,当初被判了'死刑',现在不也活得好好的?"

见到李涛,他激动地站起来:"李主任,您看!我肚子上的肿块小多了,现在能正常吃饭了!"

复查CT显示,肝内肿瘤明显缩小,连肝静脉癌栓也有了碘油沉积。

"太神奇了!"肿瘤科张医生看着片子连连称奇,"李主任,您这介入热化疗真是神了!"

第二次手术时,气氛轻松了许多。王先生主动聊起时事:"李主任,您说这台湾问题。"

"王先生,您现在可是我们科的'明星患者',"李涛一边操作一边开玩笑,"等您好了,可以来我们科当志愿者,给其他患者做心理辅导。"

后来王先生又做了两次介入治疗,一次比一次状态好。有一天,他特意在医院的走廊上来回走了几趟,然后问李涛:"您看我现在像个病人吗?"

李涛由衷地说:"您不像病人,您是个战士!真正的中国军人!"

这句话让王先生热泪盈眶。从此,他成了李涛的"活广告",经常带着其他患者来找李涛咨询。

然而,病情最终还是出现了反复。肝下极的一个肿瘤始终没有明显缩小,肝静脉癌栓也有进展的迹象。

"李主任,"王先生坦然地说,"我明白,这就像打仗,不可能每次都大获全胜。"

李涛建议他去省城部队医院继续治疗:"那里环境更适合您,就像回家一样。"

王先生离开时,留给李涛一篓自家种的橘子:"李主任,这是我亲手种的,您一定要尝尝。"

橘子很甜,甜中带着一份生命的重量。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果然,不久后,43岁的刘先生特意从省城来找李涛。

"李主任,我是王先生介绍来的,"刘先生撩起衣服,露出腹部的引流管,"求您帮我把这个'累赘'拔掉!"

原来刘先生是肝胆管细胞癌术后复发,带着胆道引流管生活了数月。

"刘先生,拔管很简单,"李涛认真解释,"难的是控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您现在的肝功能……"

"李医生,"刘先生突然打断,"我不怕死,但我女儿今年高考,我一定要坚持到她考试结束!"

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李涛。他想起资料上显示,晚期肝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到10%。对刘先生来说,亲眼看到女儿高考,可能就是最后的愿望了。

"好!"李涛下定决心,"我们就为了这个目标努力!"

他立即联系了省内的多位专家,得到的回复都很谨慎:"姑息治疗,见好就收。"

但李涛没有放弃。他详细制定了PTCD术+胆道支架植入术+引流管拔除术的方案。

手术前,刘先生握着李涛的手:"李主任,拜托了!等我女儿考上大学,我请您喝喜酒!"

"一言为定!"李涛郑重承诺。

手术很成功,没有出现担心的并发症。拔除引流管的那一刻,刘先生长舒一口气:"终于解脱了!"

术后恢复出人意料地好。出院时,刘先生神采奕奕,完全看不出是个晚期癌症患者。

"李主任,您说得对,心态很重要!"刘先生笑着说,"我现在感觉好多了,得赶紧去赚钱,给我女儿攒学费!"

李涛送他到电梯口:"记住,您可是答应要请我喝喜酒的。"

"一定!一定!"

然而,刘先生后来再也没有来复查。直到同年七月的一天,他的弟弟来到介入科。

"李主任,"刘先生的弟弟红着眼圈,"我哥他……走得很安详。他坚持到了我侄女高考结束的最后一刻……"

李涛沉默良久,轻声说:"他做到了,他是个好父亲。"

送走来者,李涛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天空。他想起了王先生送的橘子,想起了刘先生最后的微笑。也许,医生能做的不仅是延长生命,更是帮助患者实现生命的价值。

这时,手机响起,是急诊科的会诊通知。李涛深吸一口气,整理好白大褂,再次走向病房。在那里,还有更多的生命等待他去守护,更多的希望等待他去点亮。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