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内心充盈,不急不躁,如同稳操胜券的学子,没有落点。它隔着大门向晓芸和昭明打了声招呼,知晓两人要出门的打算,道了声祝福,便寻梦而去。
随着秋风飘来的桂花香气,异常热情,一头扎进堂轩,在晓芸和昭明之间穿针引线。
晓芸走进厨房,对正在把火焯肉的王霞说,去昭明家玩一下,同时她也向王霞母亲打了声招呼。
“我马上就烧锅了,吃了饭再去?”王霞母亲说道。
“时间还早,我玩一伙就回来,阿姨,”晓芸转头又对送出门的王霞说:“一起去不?”
“我就不去了,在家帮(我妈)烧锅。”王霞忽然说道:“你东西不拿啊......大空手去啊......”说完,她转身回到了堂轩。
“嘿嘿......”看着王霞拿来的物品,晓芸以笑声掩盖着尴尬,说道,“你不提醒我,我倒忘了,真寡手去了......”
王霞把水果和肉递到了昭明手上。昭明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晓芸笑着说:“你一个男的,总不会是拿不动吧,还要我帮忙。”
“就是,就是,帮美女拿东西,那是福气。”王霞说得有些言不由衷,有些酸涩。昭明闹了一个大红脸。
临出门,王霞母亲也走了出来,说道:“你们玩一下就回来......做饭很快的......”
“好滴,好滴!阿姨!”晓芸答应着,不吝言辞,“早就听说,您烧得一手好菜,我可是有口福了。您中午得多煮点饭,我要多吃两碗。”
“哈哈......你这伢,嘴真甜......你们年轻人,嘴刁得很,我们现在烧菜是老一套,就怕跟不你们的口味,”王霞母亲笑得很开心,接着说道:“放心呃,我们农村,菜没有什么好菜,都是自家种的,大米也好,水也养人,饭随便吃,只要(你)不嫌弃。”
“看阿姨您说的,我不也是农村出生的。家里(种)的菜,就是不把油,(炒起来)也是香的。我(在学校)都吃食堂,好久没吃过家常菜了。”
“你们再聊......都到中时了......”王霞打断了谈话,微笑着催促晓芸,示意她快点去忙自己的事。
“昭明啊,”王霞母亲把昭明喊得应应的,说道,“你们坐一伙,就早点过来啊!”昭明点头答应着。
望着两人渐行渐远的背影,王霞愣在那。母亲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张了张嘴,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作为过来人,她深知有些事需要女儿自己去面对,去感受,贸然介入反而适得其反。
察觉到母亲的目光,王霞别过脸去,装作若无其事地样子。母女俩心照不宣,将未说出口的话语藏进沉默里,各自忙去了。
有晓芸在,昭明没有抄近路走田埂回家,一是怕弄脏了她的运动鞋,再是“大路不走,走山岗”不是待客之道。
还有,昭明心里有着小九九,想单独和晓芸在一起的时间长一些,那样幸福就会多一些,快乐也会多一些。此外,与一位美女并肩同行的虚荣心也在悄然作祟。
太阳到了头顶,天空湛蓝高远,无半点云翳。两人走在机耕路上,脚下铄石流金。
晓芸用手给自己扇风,她身上散发的体香让昭明迷醉不已。昭明看见她的额角和粉嫩的脖颈上都沁出了汗珠,尤其是耳后的婴儿绒上,挂着细微的汗滴,被阳光映衬如松针上的露珠,晶莹剔透,灵动,他一时看得有些失神。直到晓芸转身提问,他才恍过神来,慌忙移开目光。这一幕似曾相识。
昭明沿途向晓芸讲述着村庄的风土人情与典故传说。爱屋及乌,她深深地爱上了这里。或许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冥冥之中,她早已与这里结下不解之缘,愈发渴望深入探寻这片土地的每一处角落,因此听得格外专注。
晓芸的到来,为整个村庄注入了新的活力。树梢间,蝉鸣声此起彼伏,一声高过一声,似在热烈欢呼,迎接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田间金黄的稻穗翻涌成浪,农人忙碌的身影在田野间穿梭,村庄四周绿树葱茏,似乎在为她阐述更多的关于村庄,关于岁月、收获、希望与坚持的故事。
路上昭明看到初中同学储强,他挑着一担稻子迎面走来,肩上的扁担一闪一闪的,显得沉重而倔强。快接近时,储强放下稻箩歇伙(岳西方言,休息一下的意思),昭明只得停下脚步寒暄。
“这是我同学,我聊两句,”昭明扭头对晓芸说道,“你先走,等下我追你。”晓芸点了点头,唇角勾起一抹浅笑,朝储强颔首致意。储强挠了挠头,露出憨厚的笑容回应。晓芸自顾地往前走着,她刻意放慢了脚步,边走边等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