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晓芸心里,昭明就是一本厚重的书——她刚刚读到最感人的章节,那些情节既让她心潮澎湃,又让她深深陶醉,连带着眼眶也不禁泛红,内心的情感再也无法掩饰,缓缓溢出。
只是,这本承载着他们真挚情感的书,最终会迎来一个完美的结局,还是以一声叹息告终?她无法预知,但会全力以赴去改写故事的结局。
这时,昭明的母亲笑意盈盈地从厨房走进堂轩,她双手在围兜上擦了擦,亲切地对晓芸说道:“妹呀!你饿了吧?”
“不饿,阿姨!我早上吃了包子、煎饺,还喝了一碗稀饭,刚又吃了香蕉,现在肚子还是饱的。”晓芸控制着自己的情绪,生怕昭明母亲发现端倪。她话锋一转,聊起了今年的收成情况,还说到近期的好天气,正是割稻、晒稻的好日子。
昭明母亲附和着,随即转向儿子说道:“昭明呀!你别顾着聊天,记得给晓芸添水啊!饭在闷了,我再炒几个菜,等你父回来,就可开饭了。等下你把桌子擦擦,把筷子码好。” 昭明点头应答。昭明母亲说完,转身往厨房走去,她的脚步轻快得像踩着风。
“我现在就坐在你身边,有什么话,可以当面和我说呀!”明白了昭明的心意,晓芸那颗悬着的心骤然落定。她抬眼看着昭明,眼波流转,顾盼有情,眉目生辉,如春雨。
昭明想到了过去,翻找着记忆,又想到当下,愣了愣神。随即,他看着晓芸说道:“我本来是有一肚子话想说,可面对你时又不晓得从何说起。”
“就说说你现在的情况呗!”晓芸引导着昭明。
“我一直在家考研......”昭明惭愧的低下了头,对于三次考研失利,他讳莫如深,三缄其口。若非晓芸问起他的近况,他是不会提起的,主要是没有底气。再说天天呆在家里,日子泛善可陈,一地鸡毛,也没什么可说的。
“这我知道......考研要选好专业和学校。有些专业招生名额本来就少......你是怎么打算的?”昭明的情况晓芸从很多同学嘴里听说了,心里大致了解。这次过来,俩人之前的误会已经解开,最初的目的算是达到了。但现在,她更希望昭明能认清现实、转变想法——别一根筋吊死在一棵树上,最好能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考研,或者考公、考研两头兼顾。
可怎么说服他呢?这事让晓芸有些头疼。她如此在意,说到底是对昭明未来的担忧,一个人如果连生存都成问题的话,那些关于远方、梦想都是扯淡。尤其是他的职业发展——这毕竟是两人往后生活的根本保障,她不得不考虑得更长远些。
“我......”昭明想了想说道:“我想今年再考一次。”
“再考一次?”晓芸定睛看着昭明,试图从他身上捕捉些关键信息,以便做好“教学笔记”。
“再考一次。”昭明的回答像晓芸的回声。
“考研是个好想法。”晓芸审时度势,与平日里教师教导学生的方式方法判若云泥。
“还是你理解我......”昭明由衷地说道。
晓芸笑了笑,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你有上进心,比我强,考研这事我连想都不敢想。”
听到心爱的人夸自己,昭明受宠若惊,不知身在何处,完全失去了时间感,分不清现在是上午还是下午。他定了定神,笑着回应,“你都端上铁饭碗了,再多想,还让不让别人活啦!”
晓芸“噗嗤”一声,趁热打铁地说道:“你那么聪明,有本科文凭,也可以考个铁饭碗啊!”
“不是我不想......考公的人太多了,有些岗位甚至有成千上万人争抢。我之所以想考研究生,是希望能在竞争中占据一些优势。”他语气笃定,这份再考一次的决心,源于心里始终有个明确的方向,也正因为如此,他一直被误解,却始终不懈地朝着目标前进。
在考研的路上,他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其实,自我实现的需求与生存需求本就是既矛盾又统一的存在。昭明心里清楚,若选择打工,一辈子就这个样了。即便凭借本科学历考上公务员,多半也只能停留在满足生存需求的层面。如果研究生毕业再成功上岸,那前途将不可限量,是现在无法企及的。
昭明顿了顿,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要是今年还考不上,我就去同学公司打工。”
“烈女怕缠,好男怕磨,小树怕摇”。在恋爱或婚姻中,男女双方若长期分居,不在彼此身边,最终可能会心生异志。晓芸可不希望昭明远赴他乡。她的想法很简单,只要两人长相厮守,就是苦点、累点也是幸福的。
“其实我倒觉得,你要是能在本县或者本市找份工作就好了,”不知道爱情能改变什么,但晓芸还是说了。她说得很委婉,“这样我们也能经常见面......”她想了想,继续说道:“你也可以考公考研同步准备啊,走一步看一步嘛。像我一样先考个编制,以后有合适的机会,再慢慢争取也不迟,大不了多考几次,也没有什么压力。我们学校就有老师考进了政府办和教育局......”
晓芸说了很多很多,她的希望、愿念都在眼神里。昭明没有任何表示,只是专注地盯着自己的脚尖,像是在刻意逃避。爱是沉默,不是千言万语
见此情形,晓芸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考研你照考,今年考编有消息我立马通知你。”
昭明被晓芸的气势镇住,他直愣愣地看着她。他知道晓芸是为自己好。被人关心关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他意识到生活中有些事情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个人的主观意愿。随即,他点了点头。
自此村庄里多了一个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