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王信屡败于匈奴军队最后叛国投敌,让汉高帝刘邦意识到匈奴军队确实具有强大的战斗力,不可小觑,汉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冬季,刘邦考虑到北方匈奴日益猖獗,冒顿单于为了满足自己的军队和牧民的粮食、物资需求,绝不会停止对大汉的入侵和蚕食,从而对开国不久亟待休养生息的汉王朝构成长期威胁,不彻底击败匈奴,始终是汉王朝的心腹大患,因此绝不能任其为所欲为,严重危害大汉社稷的长治久安。
此时的大汉开国不久,尚不富足,刘邦心里清楚,反击匈奴必是一场苦战,但是为了消除北方之患,这一仗不得不打,经过再三斟酌,刘邦决定调集国内军队,与匈奴展开战略决战,给予嚣张的匈奴人以沉重打击。
主意打定之后,汉高帝刘邦召集文武大臣宣布自己的决定。刘邦说道:“众位大臣想必已经得知,韩王信背叛大汉投靠匈奴人,与之相互勾结深入我大汉境内,劫掠财产妇女,蚕食土地,边民惶恐不安,苦不堪言,朕岂能一再坐视忍让,委曲求全?匈奴实乃我朝之头等大敌,一日不灭,大汉社稷便一日不得安宁,我朝终不免与之一战。为永绝后患,保我大汉江山长治久安,朕思虑良久,决意倾举国之力与匈奴人决一死战,以期一劳永逸地解决北方匈奴之患,诸位以为如何?”
文武大臣们听了汉高帝刘邦的决定,皆齐声说道:“陛下圣明,臣等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跟随陛下与匈奴人决战!”
这时,奉春君刘敬(娄敬)见汉高帝刘邦打算倾国力征讨匈奴,忙上前一步劝谏道:“启禀陛下,微臣以为,目前当务之急是消灭内地的叛臣韩王信的反叛军队,收复失地,讨伐匈奴之事可暂缓进行!”
“哼,朕料他韩信的叛军不是汉军的对手,朕之所以御驾亲征,就是要狠狠打击匈奴人,给他一个难忘的教训,为何缓行?”刘邦问道。
刘敬答道:“陛下请想,我军尚未平定韩王信叛乱,若同时与匈奴开战,恐无必胜把握。微臣以为,陛下应集中兵力首先歼灭韩王信的叛军,暂时不与匈奴人诉诸武力,以免两线作战造成被动!”
汉高帝刘邦怒气难平,没有采纳刘敬的提议,坚持自己的主张,决定向匈奴人发起进攻。刘邦自信地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汉军战斗力已经大为增强,军队士气高涨,同仇敌忾,不惧与匈奴人一战,胜券在握。
汉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十二月,这年五十七岁的刘邦调集三十二万大军御驾亲征,任樊哙、周勃、灌婴、夏侯婴、虫达为大将,谋臣陈平、刘敬随行辅佐,向平城方向进军。
刘邦选择了最近的进军路线,大军自长安出发,向东北方向行进三百里到达河西临晋渡(位于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由此地渡河抵达河东的蒲坂渡(今山西省运城永济市蒲州镇),部队稍事休整,刘邦命大军启程,继续向东北方向一千五百里的平城进发,同时派出骑兵前出侦察敌情,随时准备与韩王信的叛军交战,由此爆发了西汉与匈奴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
欲知后来之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