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庄达运在朋友的帮助下,在上海为儿子购得一套房产,算是给儿子在上海发展做了个铺垫。只是在签协议时,把小芳和儿子的名字都放在了上面。为这事,引起亲朋好友的责怪。
不管其他人怎么说,庄达运此举还是感动了小芳。小芳也可能听到了一些外界的议论,也可能出于诚心,她主动提出等她的定期存款到期后,凑十万元给庄达运还债。庄达运也十分的高兴。半路夫妻,重要的就是要讲求相互信任嘛!
元旦过后,很快又要放假了。
上次分管领导答应帮助庄达运解决妻子调动一事,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一天下午,庄达运亲自来到分管领导李副校长的办公室,一方面是和李校长商定放假前何时有空来学院参加联欢晚会,一方面主要还是就小芳的调动问题问问进展。
李校长也是爽快人,立即表态道:“老庄,你的事,我一直放在心上。估计最近就要研究人事问题,应该没有悬念。上次,我已经与他们化工学院打过招呼了,就进实验室吧!”
“那太感谢了!”
庄达运从李副校长办公室出来,心情特别舒畅。回想一下,这一年里,几件事办得真是顺利!
小芳如果调入大学的实验室,做一名实验员,好歹也是大学里的工作人员。比起企业来,虽然奖金少一些,但工作强度可要轻松许多倍呢!
晚上,小芳知道这个情况后,刚刚有点淡泊的想念一下子又膨胀起来,畅想着就在大学里上班,不用早出晚归了,兴奋得一夜没有睡好觉。
这事的最后定夺还在校长手上。为了增加校长的认同感,元旦期间,庄达运又准备了两瓶酒和两条烟送过去。
几天过去了,真的快放假了。一天晚上,李副校长打来电话,告诉庄达运,小芳调动一事在校长办公会上没有通过。他本人也很不理解。
这可是一个晴天霹雳啊!这边已经计划着新工作的进程了,那边突然说“No!”
一下子接受不了啊!
第二天上午,庄达运直接找到校长办公室,询问缘由。校长也很直接:“要调进来的人很多啊!像您庄院长,在钢城也是有广泛人脉的人,您爱人换个岗位,还需要学校来解决吗?”
这话说的,就是不帮解决了,还寒颤人,太不像话!
庄达运心中虽然怒火中烧,但也不好当着校长的面爆发,留一线,好见面嘛!“既然这样,那我就自己解决吧!”庄达运语气十分坚定地说道。
回来后,即与小芳商量,调走,共同离开钢城。小芳虽然有诸多眷念,但还是基本同意。去哪里呢?
对庄达运来说,当初去英国访学之前,就曾与小雨计划过,访学回来后换一个地方。这地方明显是欺负人。自己做基础部主任好几年,合并成立文法学院后,竟然让庄达运做副院长。安排上,明显不合理嘛!可事与愿违,没有等庄达运完成学业,小雨就旧病复发了,而且一发就丢失了性命。调走一事,也就搁浅了。
没想到,自己有困难,虽然有副校长关心,可主要领导还是耍官腔。当年儿子考大学志愿没有填好,也是请过校长出面帮助的。可人家人是进了省招生院,办了别的事,就是没有帮庄达运办。一件件一桩桩,庄达运越想越觉得憋屈。这几年到处开会,对许多地方也比较熟悉。庄达运简单梳理了一下:除前沿开放城市外,比较好的三座城市是:上海、杭州和南京。
经过几次比较分析,庄达运认为:上海城市现代化程度高,节奏快,比较适合年轻人发展,加上排外思想比较严重,外地人一下子很难发挥作用。记得前一年,有位朋友联系的是上海某水产大学。他是通过网络,查到那个大学在招聘外语系主任(院长)。后来就联系了该校人事处,人事处就把他转给了外语系副主任。系主任退休,那副主任主持工作。因为副主任是副教授,因此学校就想招聘一教授来担任主任或院长。这下,好像动了人家的奶酪。副主任在安排见面时,要求试讲,并组织老师提问题,再让人家做英汉笔译,俨然就像在考核新员工一样,明显的是作梗设坝,小肚鸡肠。
杭州山清水秀,人文气息浓郁,最适合人居;南京作为古城,人文底蕴深厚,特别是南京那种包容,无论是天南海北,还是土著乡村,一视同仁,没有歧视。再说,上海已不像几年前那样急需人才。几年前,教授去,都给房子,现在只有首付二十万左右。杭州毕竟离家乡比较远,人生地不熟。人到中年,还是选择比较熟悉的环境,无论是对身体还是对心情,都是比较好的。南京就在隔壁,既有同学,也有一些老乡。
最后,南京被确定了下来。
庄达运立即给在南京的老同学打电话,询问高校需要人才的情况。没想到,老同学方面的反馈令达运深受鼓舞:几所大学都在招聘外语学院院长呢!
于是,庄达运立即把准备好的个人简历及应聘申请,挂号邮寄了过去。同时还发去电子版应聘申请书。
大概是受到国家教育部教学质量评估的压力,南京的不少大学都在外地挖人才。其实,不只是南京的高校,整个省内的高校都在挖。可能与前期大扩招有关系。据说,因省际之间干部交换,庄达运所在省的一名副省长,调到邻省去任副书记,分管教育等。该领导第一次召开省级教育工作会议时,听到下面高校及相关部门提出教师严重缺乏的问题,便毫不迟疑地建议去他来的那个省去挖,并指示相关行政部门做好服务:没有住房的,解决住房,没有档案的,重建档案。
这一政策,一下子把该省的教育给激活了起来。大学更是活跃,挖人才几乎成为了各高校人事部门及相关学院的主要工作。
挂号信寄出后三天,就有大学的人事部门打来电话,邀请庄达运前去应聘。经过咨询和筛选,庄达运挑选了一所药科大学。
一个周五的下午,庄达运带上小芳,一同去该大学人事部门面议。
见面后,经过“闲聊”,对方十分满意,答应给房并接受小芳的随调,安排比较轻松的工作。
晚上,还特意留庄达运两口子在学校的招待所免费住宿一晚,算是体验一下。
回去后,庄达运即起草了一份辞职调动报告,递交给了学校党委组织部和校长办公室。这时,大学正值本科教学优秀评估的“以评促建”阶段。为了不影响工作,庄达运在提交了辞呈后,仍然坚持上班,积极地投身于各项迎评工作中,该开会解决的问题,照常开会;该布置检查的材料,一份都不能少;该规范的教学管理程序,一点都不能含糊。
说来也真奇怪,辞职报告递上去后,过去了一个月,竟然无人问津,好像泥牛入海一样。庄达运不免有些着急起来。正在这时,南京的另一所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打来电话,约庄达运当面洽谈。原来是这个大学的外语学院在招聘院长,现院长面临退休。前一个星期,现院长在开会的时候,碰到庄达运的老同学,谈到招聘院长一事。正好那老同学手里有庄达运的应聘材料,就直接交给了他。
庄达运利用一个下午,去了趟这所理工大学。见面是在人事处的一个小会议室进行的,参加的有人事处处长、组织部部长以及外语学院院长和书记。
人事处长约有五十岁,大背头,黑西服,红色领带,面部一脸的疙瘩,看上去给人饱经风霜的感觉;组织部长比较年轻,短发,呢子上装,风扣一直扣到下颚,大约四十岁左右;书记带一副眼镜,头发花白,长型脸上显露出倦态;院长好像年龄大些,头发已经见顶,说话喜欢夹带一些英语词汇,比如“ok”,“right”。
见面会由外语学院院长主持,先做了人员的简单介绍,然后请庄达运介绍自己的情况,接着两部门领导提问题。组织部部长问道:“您在那边是一院之长,为什么还想要应聘这里?”
庄达运解释道:“我之所以来应聘,不是我在那个单位呆不下去了,也不是跟哪位领导闹翻了。我离开的原因,主要是我个人的经历,需要改变一下环境。”接着,庄达运就把小雨去世的经过,简单叙述了一遍。
人事处处长接道:“您对我们这里外语学院的情况有所了解吗?”
“来之前,在网上查过资料,知道这里两校合并后成立了外语学院。”庄达运简单叙述了外语学院的一些基本情况。
外语学院的书记接着问道:“针对两校合并,会给各方面带来融合甚至需要磨合的问题,您有思想准备吗?”
“这个应该不成问题,我们那边前几年也经历过同样的时期,只要坚持公平公正,多合作,勤交流,我想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
几个问题后,大家也没有什么再问的了,就请庄达运把研究成果及相关材料原件拿出来,大家看看。那什么教授资格证、教师证、核心刊物发表的论文、全国优秀教师荣誉证书、出版的专著和教材等。
从他们的谈话中,庄达运了解到,该校也在“以评促建”,急聘院长到岗履职。
通过交流,对方表示满意(后来,组织部长跟外语学院说,他当时立即表态接受引进,主要是看到“全国优秀教师”这个称号,一定不会差的。这是后话),并承诺帮助解决庄达运的两个问题:住房(不小于100平米)和爱人的工作安排。但希望庄达运即刻就能抽身过来主持工作。
最后,庄达运认为,突然抽身,对原来单位显得不负责任。提议暂时两边兼职一个月,有一个缓冲。对原单位来说,也有时间做些交接工作。对方认为很有道理,就接受了这个提议,并且主动提出兼职就算入职,没有档案就重新建档。
在回去的路上,庄达运坐在汽车上,心中有股说不出的高兴,没想到事情办得这么顺利,感觉现在的单位太不把自己当一回事了。两个应聘单位比较下来,前面的那个大学的外语学院刚成立,还没有专业,一切需要从头开始。后面这个大学的外语学院,已经有了三个本科专业,教职员工一百多人。因是两校合并的产物,人员关系比较复杂,但平台要大得多。庄达运清楚,这么多年的学院工作经历,让自己有了丰富的经验积累,对于教学管理以及学科建设等重要方面,也是胸有成竹,正愁没有施展的空间呢!年轻人就是要敢于闯一闯的!何况人家答应的条件也挺不错嘛!
客车在向钢城方向驶去,路边的田野也越来越有熟悉感,可庄达运的心好像在往后缩,缩进那座大城市去,在“未来不是梦”的憧憬中心旷神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