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五手拳社的头像

五手拳社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7/04
分享
《巍巍槲山》连载

第二十二章 隔着时空的对话

(一)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一场战争,具有不可重复性,是中华民族永远的记忆。

胶东八路军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舍生忘死与日寇浴血奋战,崔云龙、铁蛋、石头等他们是胶东八路军的缩影。八十多年过去了,只有文学才能让他们的生命再 次鲜活。当山河破碎国土沦丧,这些热血沸腾的小伙子走上了战场。两个受伤的女八路“我想妈妈我想妈妈”。我咨询了医生,是脑外伤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死亡。红石头副排长鲜血和红石头浸染在一起。两个机枪手从趴下去那一刻就再也没能起来,鲜血融入身下的土地。还有于同芝、姥爷、丛老先生、老孔、高云、老贵、老何、一班长、小战士等,他们共同组成了《巍巍槲山》群像。

文学使他们丰满、滋润、厚重,让已逝的生命鲜活如初。隔着时空对话,唯有文学。

(二)

2020年春,我把二姥爷的故事讲给儿子邵思维听,准备创作一部小说。思维和我共同构思策划小说的大纲。经过准备,9月份由我动笔,至11月中旬完成《巍巍槲山》初稿。

我认为小说能得到很好的评价,未曾想思维提出了很多意见,部分战斗情节虚假有意淫成分。思维跟我一一作了交流。

我在设计战斗情节时特别注意尊重常识和逻辑,可是写出来后怎么出了这么多问题?思维说:“你看神剧多了,余毒未消,无意中受其影响。”我和思维发生激烈争论,对小说战斗情节逐个剖析重来,故事情节相应调整。我写不下去了,思维直接动笔。思维的文学语言有些生疏,我再润色加工。我们对全部战斗进行修补改正,部分战斗情节重新设计。

小说创作的几年时间里,我和思维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和实地考察。思维听了很多抗战老兵讲的战场故事,从不看抗战神剧,免受其毒。思维还读了大量古今中外军事书籍,对战争逻辑及武器使用有充分的理解。抗日战争也偏离不了战争逻辑。

《巍巍槲山》初始策划以及后来的二次创作,是我和思维共同完成的。思维是第二作者当之无愧。父亲不能窃取儿子的成果,在此做一说明。

重大历史事件,要有史料记载和文学支撑。抗日战争缺少经艺术升华的写实小说,而描写胶东八路军的文学作品,相对于整个抗战文学处于弱势。《巍巍槲山》在这块空白处留下印记。神剧只能逗人一笑,人们知道是假的,不能起到文学支撑作用。

《巍巍槲山》是一部沉甸甸压得住岁月的抗战力作,整部小说是胶东八路军的一曲颂歌,兼具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附1:采访日记

日记(2024-12-31至2025-1-1)

24年末最后一天的下午,和思维在邹山村收集创作素材。之后去邹山东侧行走,冷风吹面脸颊冰凉,父子一前一后手持长棍,山色渐渐模糊,下山。

我说:记得24年末的最后一天下午,父亲和儿子在邹山行走。思维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记录下眼前的山中景色。

25年1月1号下午,和思维去崔家口又去松油村。在紧挨村北路上,一男一女两个六七十岁的老人,与之交谈打听八路军当年是否在此村指挥打仗。两个老人说:不知道,你进村再打听。

到了村部棋牌室有不少老人在打牌、闲聊,我询问当年那场战斗。有两个闲聊的老人,说:知道这回事,听上一辈老人说,八路军指挥部设在村祠堂,阵阵枪炮声传来,老百姓藏在家里不敢出去。

我问战斗地点,两个老人指向村南,说:四五里远的石头山。我驱车去石头山。

山脚有个小村庄叫卧牛石坎,炊烟袅袅不见人影。敲一户人家的门,出来一个六十岁上下的男人。问起当年战斗,男人知道的不少。男人娓娓道来,思维记录。男人说村里很多人都知道,当年八路军在石头山与鬼子打仗的事,听上一辈老人讲的。

天色渐暗,采访未完。我们要走了,挥手再见。

经过石头山,驱车至山根。思维说上去找子弹壳,我说时间来不及了,留待下次。我和思维站在山下,深情望着石头山……

返回崔家口天已黑,八点开始回文登,九点前到家。

胶东八路军老13团2营,营长崔云龙率全营战士在石头山,与一股鬼子浴血奋战,舍生忘死打了数日,战斗极其惨烈。我听着那些故事细节,眼眶湿润了。靠想象是编不出来的。

近几日采访收获多多,感谢这片土地!感谢这里的人们!感谢当年英勇无畏的八路军!

日记(2025-1-2)

下午一点驱车直奔卧牛石夼,先去找昨天交谈的住户,不在。

村子很小,街上空荡荡的。绕村转圈遇见一位老人,短暂交谈了解了一些,有关那场战斗的情况。之后从南侧登村东石头山。

山呈南北走向。村人讲,山东坡住着鬼子,八路军从山顶发起进攻。

车子行到山腰停下了,沿山路步行,间又进林子查看地形。林间铺满金黄的槲叶,踩上去松软棉滑。山中多坑,乱石形态各异。

思维和我推测当年那场战斗情景,八路军如何布置兵力,机枪、小钢炮放在哪里好,如何向山东坡鬼子进攻……我们边交谈边演示……

到了山顶,有二层楼高的防火塔楼,门锁无人。据说多年前,山顶还可以捡到子弹壳。父子二人开始遍地查找,无获。又开始研究、推测战斗场景,兵力部署,武器配备。

再向山北侧行走,沿路或穿插树林。发现一个槲树根上有珍贵药材,云芝。手采又用刀子割,装兜。战斗方案还在讨论中……

山上石头多,炮弹落下乱石横飞。战士抱枪射击。步枪拉栓、补弹,机枪吐着火光,一串串子弹射向鬼子……机枪手倒下了,一个战士补上……机枪又吐出火焰……

这场战斗持续数日,鬼子最终被击退逃跑。我的二姥爷崔云龙来到了山顶,用望远镜望着前方……

时空之隔,八十多年后,你的外孙重外孙站在这里,回望那场战斗。致敬二姥爷,致敬八路军战士,当中华民族遭遇外来侵略,你们用鲜血和勇气维护民族尊严,与鬼子厮杀。

我们在林中穿行,希望再发现云芝,无果。至天暗,下山。回到文登接近6点半。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