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姜虎成的头像

姜虎成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6/11
分享
《打码头》连载

第二章 夏口烽烟

“哥哥!曹军的火船从胭脂巷绕过来哒!”十二岁的姜海成赤脚踩在黄鹤矶头湿滑的青苔上,东吴战船的缆绳在他手心勒出血痕。江风裹着硝烟味,把他破旧的衣衫吹得猎猎作响。下游芦苇荡里,姜湖成用炭笔在桑皮纸上快速勾勒:“军爷,龟山暗礁我标得灵醒吧?”他歪头露出后颈的星形疤痕,正好映出周瑜楼船右舷的薄弱处。曹军斥候的刀尖抵着他后背,却不知这少年袖子里还藏着半块青铜镜残片。

“小伢好大的胆子!”甘宁的战船撞碎芦苇,铁链“哗啦”锁住姜湖成的脚踝。少年突然咧嘴一笑,从怀里掏出个湿漉漉的油布包——里面周瑜的布防图正在月光下渐渐显形。对岸矶头上,姜海成突然捂住左脚的龙纹胎记。那图案正隐隐发烫,在他视线里勾勒出弟弟被俘的方位。他抄起缆绳纵身入江,没看见身后东吴哨兵惊愕的眼神——那根缆绳在水里竟化作龙须般的金线。

“哥哥莫慌,看我信号!”姜湖成冲着甘宁眨眨眼,手指悄悄在铁链上划出一道油渍。这油渍看似普通,实则是他与兄长约定的暗号,只需沾上江水,便会显出只有他们兄弟俩知晓的盘龙纹样。

甘宁将姜湖成押到船舱,一路上少年嘴里哼着荆楚小调,脚下却故意绊倒一个陶罐。罐子里滚出几枚染血的铜钱,正是前日曹军用来贿赂探子的凭证。东吴众将还未反应过来,姜湖成已摸出袖中青铜镜,借着月光将铜钱上的纹路映在舱壁上——赫然是曹军粮草的藏匿地点。

“这小子是个鬼才!”周瑜抚掌大笑,却见姜湖成突然抽搐倒地。原来他袖中暗藏的鱼刺此刻扎破掌心,鲜血滴落处,竟在甲板上凝成小小的盘龙城轮廓。

深夜,周瑜大帐内烛火摇曳。姜湖成蜷在角落里,耳朵贴着帐篷布缝。帐外传来细碎脚步声,他迅速将掌心血抹在地图某处——那是白日里观察到的东吴运粮路线。

“报!曹军先锋已至夏口!”探马声嘶力竭。姜湖成猛然站起,后颈星形疤灼痛难当。他指着沙盘上三处位置:“此处有暗流,彼处多礁石,最险要当属......”话未说完,甘宁突然拔刀架在他颈侧。

少年却不慌,反手从衣领扯出半片龟甲。龟甲在烛光下投出奇异光影,正映出姜海成被困的芦苇荡方位。“放我走,还你兄长。”姜湖成说得轻描淡写,眼中却闪着江水般的寒光。

此时江望潮悄然掀开帐帘一角。老将军盯着少年手中的龟甲,忽然想起三十年前在盘龙城遗址见过的同类器物。当年那青铜龟甲上刻着的星象图,竟与这少年后颈的疤痕如出一辙。

江望潮的祖上——那个江夏蛮出身的副将,鬼头刀举起的刹那,江底突然浮起个青铜盘。水珠从盘沿滴落的轨迹里,映出两个孩子重叠的脸。“慢着!”江望潮的刀尖挑开姜海成的衣领,露出锁骨下若隐若现的龙鳞纹。老将军的手突然颤抖起来,他认出了这个纹路——与他祖传的青铜戈上的铭文一模一样。

“老将军且看!”姜海成突然跃上桅杆,沾着江水的指尖在帆上疾书。水迹竟化作发光的符文,拼出半幅夏口地形图。江望潮瞳孔骤缩,这才明白为何方才青铜盘会自行浮现——原来这两个少年竟是盘龙城千年等一回的“钥匙”。

东吴水军趁夜突袭时,姜湖成正被铁链锁在船舱。他嚼碎半块陶片,蘸着血在舱板写下:“东南巽位,三更涨潮”。字迹刚成,舱外忽起怪风,锁链无风自响。姜湖成对着窗外明月冷笑:“甘将军,你可瞧好了——”只见他后颈星形疤光芒大盛,江面霎时涌起无数逆流而上的鱼群,每尾鱼鳞都闪着青铜光泽。

青铜盘沉入江底的瞬间,姜湖成后颈的星形疤突然刺痛。他鬼使神差地抓住哥哥的手,两人掌心的温度竟让青铜盘最后一道反光里,浮现出对岸夏口城墙的建造图。“这两个伢......”江望潮的话被江风撕碎。没人注意到,姜海成脚底的龙纹正与姜湖成颈后的星痕同步闪烁,频率与江底青铜器的震动完全一致。

兄弟俩蜷在战船底舱,姜海成用牙咬开装着盐水的竹筒。咸涩液体滴在姜湖成伤口上时,两人同时打了个寒颤。原来他们血液相融处,竟在船板上蚀出细小的盘龙纹。这些纹路如同活物般蜿蜒爬行,最终在舱角汇聚成完整的盘龙城护城河图样。

“哥哥可还记得阿娘说的?”姜湖成抚摸着星形疤,“她说咱们出生那夜,江里升起两面青铜旗。”话音未落,战船突然剧烈摇晃。透过缝隙望去,但见江望潮的祖传青铜戈正自发指向北方,而那里正是曹操大军压境的方向。

深夜的军营里,姜湖成用炭笔在弟弟后背画着曹军阵型。突然笔尖一颤——墨迹自动延伸成盘龙城的河道图。“拐子你看!”姜海成脚心的龙纹泛起微光,照亮了地图上三处从未标注的暗礁。帐外传来脚步声,姜湖成急忙抹乱地图。闯进来的江望潮却盯着地上的水渍——那些被擦糊的线条正在重组,变成商周时期的祭祀路线图。

更鼓声中,姜湖成借口如厕溜出营帐。他蹲在茅坑边,指尖蘸着江水在地上勾画。每画一笔,便有萤火虫自草丛飞出,在空中组成立体版的盘龙城地宫图。暗中观察的东吴斥候只当是磷火作祟,却不知少年正借着这些“鬼火”向对岸传递情报。

甘宁巡夜时发现姜湖成在牢房墙上用血画的怪异符号。他刚要喝问,却见那些符号在月光下投影到地面,竟形成一幅精准的赤壁地形三维图。老将骇然发现,图中标注的曹军弱点,竟与自己多年征战心得完全吻合。

“东吴的船要沉了!”姜海成指着江心突然出现的漩涡。没人相信这个衣衫褴褛的少年,直到他赤脚踩上烧红的铁甲板——龙纹胎记接触金属的刹那,整艘战船突然响起青铜编钟般的预警声。对岸,姜湖成把写满情报的芦苇杆塞进鱼鳔。他后颈的星痕微微发亮,指引着鱼群逆流游向指定位置。一条青鱼跃出水面,鳞片上赫然带着青铜器上常见的雷纹。

姜海成立在船头,任凭江风掀起衣襟。他脚底的龙纹胎记此刻如同烙铁般滚烫,每一次脉动都引发江面细微的震颤。突然,少年纵身跃入江中——并非寻死,而是精准地踏在一块漂浮的青铜残片上。这块残片在他脚下如同活过来的滑板,载着他冲破曹军箭雨,直抵对岸烽火台。

姜湖成在敌舰舱底也没闲着。他用牙齿撕开裤脚布条,蘸着混着鱼血的江水书写。奇怪的是,墨迹并未晕染,反而在布条上凝结出凹凸有致的盲文。当巡夜士兵发现异样时,少年正把布条系在信鸽腿上。那鸽子振翅飞向夜空时,羽翼竟泛着青铜特有的青绿色光泽。

甘宁的刀锋劈来时,姜海成下意识举起左臂。龙纹胎记与刀身相触的瞬间,精钢锻造的兵器竟发出青铜器断裂般的脆响。老将军惊愕地发现,少年手臂上浮现出与祖传青铜剑相同的铭文。同一时刻,姜湖成被曹军按在船板上。他后颈的星痕映在铜镜般的盾牌上,反射出的光点正好标出敌舰桅杆的榫卯弱点。

混战中姜海成突然扑向甘宁,看似莽撞实则暗藏玄机。少年肩头故意撞上刀背,鲜血喷溅处竟在空中凝成细小的盘龙纹。这些血纹如同活物般缠绕刀身,迫使甘宁收势。老将军定睛一看,刀柄处不知何时被姜海成刻下几个古篆——正是《孙子兵法》中“避其锐气”的篇章。

姜湖成这边更显奇诡。他被反绑双手按在船舷,却用后脑勺悄悄磨蹭甲板。沾染星形疤分泌物的木板逐渐腐蚀出小孔,滴滴答答的漏水声引起骚动。当曹军士兵提灯查看时,少年突然发力后仰,星痕反射的灯光恰似信号镜,将十里外的东吴战船照得纤毫毕现。

“放箭!”随着江望潮一声令下,火箭如雨点般射向曹军战船。姜海成突然跳进江里,龙纹触水的刹那,汉水竟在箭矢轨迹前隆起透明水墙。火矢遇水不灭,反而沿着水墙的弧度折射向敌军粮仓。姜湖成在敌舰上看得真切——那些火焰的轨迹,分明是青铜鼎上常见的蟠螭纹。

少年在江中踏浪而行,每一步都在水面留下燃烧的盘龙纹。奇怪的是这些纹路并不消散,反而像熔岩般在江面流淌,最终汇聚成巨大的盘龙城图腾。曹军的火船陷入图腾中心时,诡异的事情发生了——燃烧的船体突然加速老化,木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腐朽崩解。

姜湖成趁机夺过曹军旗杆。他将浸透油脂的旗帜插入江水,星形疤接触旗杆的瞬间,整面旗帜“轰”地燃起青色火焰。这火焰遇水不灭,反而顺着水流蔓延,所过之处敌军战船纷纷起火,浓烟中隐约传来编钟轰鸣之声。

激战正酣时,江底突然传来闷雷般的轰鸣。交战的船只同时摇晃起来,水面下隐约可见盘龙城的轮廓正在苏醒。姜海成脚底的龙纹与水中古城的方位完全重合,而姜湖成颈后的星痕则对应着城中心的祭坛位置。“快看对岸!”有士兵惊呼。新建的夏口城墙上,每一块砖石都泛出青铜器出土时特有的绿锈光泽。

兄弟俩背靠背立在船头,脚下战船已被古城磁力吸住。江底升起无数青铜器残骸,在空中拼凑成完整的编钟阵列。这些编钟自动奏响《诗经·关雎》,每一声清鸣都震得曹军战马惊惶失措。更奇的是,钟声所及之处,东吴将士突然感觉铠甲变轻,仿佛千年前就有楚人在此演练过同样的阵法。

姜海成突然发现脚底胎记在发热,低头看去——透过清澈的江水,能清晰见到水下有九条青铜龙雕在游动。这些龙雕的眼睛竟是镶嵌的夜明珠,此刻正齐刷刷转向北方,而那里正是曹操大军渡江的位置。与此同时,姜湖成后颈的星形疤开始渗出银白色液体,在空气中迅速凝固成微型的浑天仪模型。

黎明时分,青铜盘最终沉入江底。在最后一道反光里,姜海成看见弟弟被曹军带走的身影,而姜湖成则在囚笼中望见哥哥成为东吴水军的预备役。没人注意到,两个少年身上的印记同时闪烁了一下,频率与江底传来的青铜器嗡鸣完全一致。江望潮站在船头,手中祖传的青铜戈突然自行调转方向,直指北方。老将军不知道,那里正有个日本浪人用毛笔记录着这场战役,而墨迹在纸上晕开的形状,正是三千年后武汉长江大桥的走向。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