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姜虎成的头像

姜虎成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7/13
分享
《打码头》连载

第一十八章 战后新生

1946年初春的汉正街,那股子湿冷的风还带着战争的余腥。姜海成挑着担子,扁担压得嘎吱响,一头是给工地送的水泥,一头是给工友们捎的烟酒。他脚步稳当,扁担敲过焦黑的断墙,“咚——咚——”那回声在空旷的街道上滚远,竟夹杂着青铜编钟的余韵,仿佛有无数的幽灵在废墟里奏乐。

“海成哥,你看那里!”小六子扒开一堆瓦砾,瓦砾堆里一块烧焦的砖石突然松动,露出里面半页烧焦的《盘龙城水经注》。残页上的墨迹遇风飘起,像一群黑色的蝴蝶在空中打转,打着旋儿地重组为新的街巷蓝图。那些字迹模糊又清晰,像是在指引着未来的方向。

“这是个啥玩意儿?”旁边蹲着的老赵头凑过来,眯着眼睛瞧,“这墨迹还会变嘞,神了嘿!”

姜海成放下担子,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仔细端详着那残页,嘴里念叨着:“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啊,说不定能帮我们把这汉正街重新搞起来。”

说着,他伸手想去摸那残页,手指刚碰到,就感觉一股奇异的力量从指尖传过来。再看那残页,上面的墨迹顺着他的手指流淌,顺着砖缝就往下钻。紧接着,砖缝里渗出的锈水自动流向低洼处,一滴一滴,就像有只无形的手在指挥,勾勒出未来排水系统的走向。那锈水的轨迹,跟姜海成心里琢磨了好几回的排水沟位置差不多,把他惊得瞪大了眼睛。

“海成哥,这……这是么回事?”小六子紧张又兴奋,声音都变了调。

姜海成咽了口唾沫,站起身来,望着那逐渐清晰的水痕,说:“我看呐,这是老天爷在帮我们,给我们指路!这汉正街要重建,排水要搞好,不然一下雨就淹成潭,那就不行了。”老赵头在旁边直点头:“对头,海成哥说得对,这排水搞不好,汉正街就算建起来也住不安稳。”

这时候,远处传来一阵嘈杂声,原来是其他工地的人也注意到这边的动静,都围了过来。大家看着那残页和顺着砖缝流的锈水,议论纷纷。

“这怕是有么斯神仙在里头作祟吧?”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小声嘀咕。

“别瞎说,哪有么神仙,肯定是巧合。”一个年纪大点的工匠呵斥道。

姜海成笑了笑,说:“管他呢,不管是不是神仙,这总归是个好兆头。我就按这痕迹来,把排水系统弄好,让汉正街以后不再遭水淹。”

众人听了,都觉得在理,纷纷拿起工具,准备照着那锈水的轨迹挖沟。姜海成重新挑起担子,心里想着:这汉正街啊,就要有个新模样了。

姜湖成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拄着文明杖,一步一步地走在江汉关的废墟上。清晨的阳光洒在他后颈的星形疤上,那疤痕就像一面小小的镜子,将晨光折射成七道光束。光线穿透残破的彩窗,在地面投出七个光斑,那光斑的位置和大小,就像是有人精心测量过的一样,正是新码头的最佳选址。

“姜先生,您看这……”工程师小李小心翼翼地递上蓝图,眼神里满是期待。他是城里请来的专家,在这废墟上规划新码头的任务就像一座大山压在他心头。这些天,他和同事们没少忙活,可心里还是没底。

姜湖成接过蓝图,还没来得及仔细看,西装内袋的青铜镇纸突然发烫。那热度就像是刚从火炉里拿出来的铁块,烫得他“嘶”了一声。他赶紧把镇纸掏出来,只见镇纸已经烫穿了衣料,掉在地上。而地面上,被烙出的纹路竟与蓝图上的主航道完全重合,连测量误差都分毫不差。那纹路清晰又深刻,就像是有人用刻刀一笔一划刻出来的。

“这……这也太神奇了!”小李瞪大了眼睛,眼镜都快掉下来了。他蹲下身子,仔细看着地上的纹路,手里的蓝图都被捏得皱巴巴的。

姜湖成也愣住了,他弯下腰,用手轻轻抚摸着地上的纹路,感受着那凹凸不平的触感。他心里明白,这背后肯定有着不寻常的力量。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站起身来,说:“看来,这新码头的位置是老天爷定好的。咱们就按这个来,错不了。”

小李激动得满脸通红,连连点头:“对对对,姜先生您说得对。有了这神奇的指引,咱们这新码头肯定能建好。”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吹起地上的灰尘。姜湖成眯了眯眼睛,望向远方。他看到汉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仿佛在向他们招手。他知道,这新码头不仅是一个建筑,更是武汉未来的希望。

“走,我们回工棚,把这好消息告诉伙计们。”姜湖成拄着文明杖,大步向前走去。小李紧跟在后面,一路上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仿佛已经看到了新码头建成的样子。

兄弟俩在汉水边同时蹲下,清晨的雾气还未完全散去,江水在脚下缓缓流淌,泛着淡淡的蓝光。姜海成的断指浸入江水,那一瞬间,血丝就像有生命的红线,立刻组成微型河道图。血丝在水里蜿蜒曲折,就像一条小小的河流在流动,清晰地显示出河道的走向和分支。

姜湖成后颈的疤痕倒映在水面,那疤痕在水里就像一个神秘的漩涡,将姜海成血丝组成的河道图补全为完整的三镇水系。那画面就像是一幅精美的地图,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都清晰可见。

“个斑马……”老码头工老张头突然跪倒,他那布满老茧的手指着江水,眼睛里满是惊恐和敬畏。他在这码头上干了一辈子,从来没见过这么奇异的景象。

两人血脉相连处浮起的青铜色光晕中,隐约可见未来的长江大桥横跨两岸。那大桥的轮廓清晰无比,桥墩的位置正是当年沉船封江的坐标。仿佛时光倒流,当年的沉船场景又出现在眼前,而现在,这座大桥就像是一座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

“拐子,这是么回事?”姜湖成的声音都有点颤抖。

姜海成摇了摇头,说:“我也不知道,但我感觉这肯定和咱们身上的胎记有关。老张头在这干了这么多年,估计也没见过这阵势。”

老张头跪在地上,嘴里念叨着:“这是神仙显灵啊,这是要变天呐。”

姜海成站起身来,望着江水,说:“不管怎么样,这好像是老天爷给咱们的指示。这长江大桥要是真能建起来,那对咱们武汉可是天大的好事。”

姜湖成也站起来,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说:“拐子,我们得把这事告诉其他人,让伙计们一起想办法。”

兄弟俩正准备离开,却发现周围的人都围了过来。大家看着他们血脉相连处的光晕和江水中的影像,议论纷纷。

“这难道是老祖宗在保佑我们武汉?”一个中年妇女说道。

“肯定是咧,我们武汉经历了这么多磨难,该有个新气象了。”一个老头子接口道。

姜海成和姜湖成对视一眼,然后姜海成大声说:“各位乡亲,我们都看到了,这肯定是老天爷给我们的指引。我们一起努力,把这武汉建设得更好!”

众人听了,纷纷响应,一时间,汉水边的呼声震天动地。

重建工地的打桩机轰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寂静,工人们正在紧张地施工。突然,打桩机发出一阵奇怪的声响,然后“卡”的一声停住了。操作打桩机的师傅跳下机器,骂骂咧咧地说:“这是么回事?老子干了这么多年,还从来冇遇到过这种怪事。”

姜海成听到声音,立刻跑了过来。他跳下基坑,查看打桩机的情况。只见钻头正卡在青铜鼎耳上,那青铜鼎耳在泥土中闪烁着诡异的光芒。姜海成凑近一看,正是1938年沉江时失踪的那尊青铜鼎。鼎身的铭文遇空气后开始流动,就像一条条黑色的小蛇在爬行。那些铭文在鼎身上蜿蜒曲折,最终定格为:“九省通衢处,双龙护金汤”。

“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啊!”姜海成惊呼道。

消息很快传开,工地上的人们都围了过来。大家都看着那青铜鼎,眼里满是惊讶和敬畏。

“海成哥,这鼎么出现在这里?”小六子挠着头问道。

姜海成摇了摇头,说:“我也不清楚,但我觉得这鼎和我们武汉的命运肯定有关系。这铭文说的'九省通衢处,双龙护金汤’,说不定就是咱们重建武汉的指引。”

对岸的姜湖成似有所感,他正在市政厅里和工程师们讨论城市规划。突然,他手中的钢笔突然不受控制,在市政文件上画出龟山电视塔的草图。墨迹未干就变成青铜色,与鼎上的铭文如出一辙。那线条流畅又精准,仿佛有一个大师在背后指导。

“姜先生,您这是……”工程师小王惊讶地看着姜湖成。

姜湖成自己也被吓了一跳,他看着手中的钢笔,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好像有一股力量在控制着我的手。”

他仔细看着纸上的草图,发现那龟山电视塔的位置和布局与青铜鼎上的铭文有着某种微妙的联系。他心里隐隐觉得,这一切都不是偶然。

“不管怎么样,这草图画得挺好的。”小王说,“说不定这就是咱们龟山电视塔的最佳设计方案呢。”

姜湖成点了点头,说:“先把这草图留着,等哈再好好研究研究。我现在觉得,我们这城市建设好像有一双无形的手在帮忙。”

与此同时,在汉水边的工地上,人们对那青铜鼎议论纷纷。

“这鼎会不会是啥不祥之物啊?咱们可得小心点。”一个年轻的工人担忧地说。

“你个小狗日的,莫胡说八道!”老张头瞪了他一眼,“这分明是老祖宗在保佑我们,给我们指引方向。”

姜海成站在青铜鼎旁边,对大家说:“各位兄弟,不管这鼎是么斯,它既然出现在我们面前,就是我们的机遇。我们要好好利用它给我们的提示,把我们武汉建设得更好。”

众人听了,都觉得很有道理,纷纷拿起工具,准备继续施工。而那青铜鼎就像一个巨大的谜团,静静地立在工地上,等待着人们去解开它的奥秘。

翠娥穿着一身素净的衣服,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她手里拿着那个翡翠簪子,眼神里充满了不舍。这翡翠簪子是她婆婆留给她的,陪伴了她大半辈子。今天,是武汉重建的奠基仪式,她想把这份心意融入到这个新的城市里。

奠基仪式现场热闹非凡,人群熙熙攘攘。翠娥走到奠基石前,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力将翡翠簪子掰断。“啪”的一声,簪头露出的青铜芯飞向奠基石,在表面蚀刻出盘龙城地图。那地图栩栩如生,山脉、河流、城池轮廓清晰可见。更骇人的是,地图上新增的红点,正对应着武汉未来三十年的地标建筑。那些红点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点缀在地图上,预示着武汉未来的辉煌。

“妈呀!”周围的人都惊呼起来。大家看着那神奇的地图,眼里满是震撼和敬畏。

“爹爹……”护工小王扶着颤抖的姜湖成走过来。姜湖成的身体本来就不好,看到这一幕更是激动得不行。他怀里的半块铜镜正映出奇异场景:2020年的地铁工人小心翼翼地绕开地下的青铜器坑,而考古队员的制服上,绣着与姜海成龙纹相同的徽记。那画面就像是一个时空隧道,将现在和未来连接在一起。

“这……这是么回事?”姜湖成的声音颤抖着。

护工小王也吓得脸色苍白,说:“姜先生,这太奇怪了,难道是真的有什么穿越时空的事儿?”

姜湖成摇了摇头,说:“我不知道,但我总觉得这一切都和咱们兄弟俩有关。这铜镜里的场景,还有那盘龙城地图上的红点,好像是老天爷给咱们的预示。”

这时,姜海成也挤了过来。他看着奠基石上的地图和自己怀里铜镜中的场景,眉头紧锁。他说:“老弟啊,看来我们身上的胎记和这些东西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可能就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得好好想想么样应对。”

兄弟俩对视一眼,然后姜海成说:“不管么样,这都是为了武汉的未来。我们不能害怕,要勇敢地面对。”

周围的人也都围了过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这奇异的现象。

“这是不是说明我们武汉以后会很发达啊?”一个年轻人兴奋地说。

“那肯定唦,伢勒,有这么神奇的预兆,我们武汉肯定会越来越好。”一个老头子笑着说道。

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奠基仪式继续进行。而那盘龙城地图和铜镜中的奇异场景,就像两个神秘的种子,种在了每个人的心里,让大家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江汉关新钟安装现场一片忙碌景象。巨大的铜钟被吊车缓缓吊起,工人们在下面小心翼翼地指挥着。当铜钟准确无误地安装到钟楼上时,突然自鸣十八响。“当——当——”那钟声雄浑有力,在城市上空回荡。

声波震碎了工棚的玻璃,“哗啦”一声,玻璃碎片四处飞溅。却让废墟中的金属残骸悬浮起来,那些残骸在半空中就像一个个神秘的音符。它们在空中拼出“武汉”二字的甲骨文写法。那甲骨文的线条古朴而神秘,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奇异的光芒。

“快看呐!”一个小工惊喜地叫着。

姜海成抬头望去,钟楼顶端的避雷针不知何时变成了青铜戟造型——与盘龙城出土文物一模一样。那青铜戟在阳光的映照下散发着威严的气息,仿佛在守护着这座城市。阳光透过戟刃,在江面投下的影子正是长江大桥的设计图。那影子清晰地映在江水上,随着江水的波动而微微晃动,就像一座真实的大桥横跨在江面上。

“这是么回事?”老张头瞪大了眼睛。

姜海成心里暗暗吃惊,但他很快就镇定下来。他对周围的工人们说:“兄弟们,这肯定是老天爷给我们的吉兆。这青铜戟和长江大桥的影子,预示着咱们武汉将会更加稳固和繁荣。”

工人们听了,都纷纷点头。一个年轻的工人说:“对呀,这简直就是神迹。我们要好好干活,不辜负老天爷的期望。”

在钟声的回荡中,城市的人们都被这奇异的景象吸引住了。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着这件事情。

“听说了吗?江汉关的钟自鸣十八响,还震碎了玻璃呢!”一个大妈兴奋地对旁边的人说。

“不止呢,那废墟里的金属残骸拼出了'武汉’的甲骨文,钟楼顶的避雷针还变成了青铜戟嘞!”另一个人补充道。

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好兆头,预示着武汉将在废墟中重新站起来,迎来新的生活。而姜海成看着那青铜戟和江面上的影子,心里更加坚定了为城市建设努力的决心。

深夜的工棚里,一片寂静。只有几盏昏黄的灯散发着微弱的光,照亮着角落里堆放的建筑材料。姜海成坐在简陋的床上,刚刚疲惫地闭上眼,左臂的龙纹突然投影出立体城市模型。那模型就像一个真实的城市缩小版,高楼大厦林立,街道纵横交错。洪帮老弟兄们原本在各自的铺位上睡觉,被这奇异的光惊醒。他们惊愕地发现,光影中未来武汉的地下管网竟与青铜鼎上的纹路分毫不差。

“海成哥,这是么玩意?”小六子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姜海成也是一脸惊讶,他说:“我也不晓得,但感觉这和我们一直感受到的神秘力量有关。”

众老弟兄们围了过来,看着那光影中的城市模型。有人伸出手想去触摸,却发现手直接穿过了光影。

“这太神奇了,难道是老天爷给咱们看的武汉未来的样子?”一个老兄弟说道。

姜海成点了点头,说:“很有可能。你们看这地下管网和青铜鼎上的纹路一样,这说明老祖宗早就给咱们规划好了。”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工棚里,姜湖成正用钢笔绘制金融区规划,墨水突然变成青铜色……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