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昂立已经成为了六横区文化站的干部,接到东靖县委宣传部的通知,参加了县里召开的学习天津小靳庄的会议。
小靳庄以“用无产阶级新思想、新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指导思想,运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村社会主义文化新典型活动。
随着农村社会主义新文化活动的普及,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特别是学唱革命样板戏的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的如火如荼。
参加完会议后,周昂立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心想整个六横山文艺人才缺乏,要大张旗鼓地开展文艺活动,需要对各个大队进行文艺人才的培养,想到这,周昂立去了东靖县文宣团,找到了已经被招录进去的周爱国,和他谈了培训六横山器乐人员,到时候请他搞一些培训活动的计划,周爱国自然是满口答应。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准备,一九七四年冬季的一天晚饭后,横山大队庄穆庙前的操场上汇集了几乎所有的社员们,他们在等待着一个重要时刻的来临。
“五、四、三、二、一。”随着周自立的喊叫声一结束,大队部的一个房间内随着一股黑烟,发电机发出的“轰隆隆,轰隆隆”的轰鸣声响彻云霄,刹那间,横山大队一片光明,家家户户都亮起了电灯。
“来电拉!来电拉!”
“我们也有电灯罗!我们也有电灯罗!
“我们再也不用照明靠油罗!我们再也不用照明靠油罗!”
……
操场上的社员们奔走相告着,周佳才和周金木两个人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不一会儿,一下子操场上的人都跑了个精光,都跑向了自己的家。
周家宝跑到了自己的家,坐在凳子上,呆呆地看着吊在屋顶的电灯泡,看了一会,眼睛感到难受,眯了一会,再睁开,又看了过去,感到很稀奇。
周家宝呆坐呆看了一会,突然耳边传来了“咚咚锵、咚咚锵”锣鼓的敲打声,他突然记起来了,晚上大队部为了庆祝通电,还组织了既是操练又是表演的文艺活动。
灯火通明的大队礼堂内人声鼎沸,大家都异常兴奋和富有激情。
自从九架屋拆散了以后,这个平时开大会的礼堂就成为了大队文艺节目排练和表演的地方。
热热闹闹的节目表演结束后,负责组织节目的周建国回到了家,心情还处在兴奋之中。
对于他来说,他激动的心情不仅仅来自于大队的通电,让他更兴奋地是他被推荐上大学去了,他将成为一个工农兵大学生。
房子新建以后,家里宽敞得多了,他和郝闯有了独立的房间,里面放了二张床,一张大床,一张小床,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孩子,已经能“阿姆”、“阿爹”口齿含混不清地叫了。
他进了自己的房间,看到孩子已经在小床上睡着了,郝闯正在电灯下纳着鞋底,今天晚上他发现雪白的墙壁在电灯的映照下,房间显得非常的亮堂。
“建国,你们节目都表演完了,效果怎么样?”
“都不错,他们这个样板戏都唱得有模有样了。”
“建国,你再过些日子就要到之江城上大学去了,我是既高兴又担心呀。”
“担心什么呀?是不是怕我变成陈世美呀。”
“这是你说的,我可没说哦,如果你变成了陈世美,看我怎么收拾你!”
郝闯停下了手中纳鞋底的活,笑着瞪了周建国一眼。
“你来收拾我呀,就怕你不收拾,呵呵。”
说着,周建国把两只鞋子一脱,随便放在了地上,躺在了大床上。
“建国你怎么不洗洗,又躺下了,这个臭毛病怎么又犯了呀?”
“哦,对,对,对,我洗,我洗。”
“建国,你就坐在床沿上,我去端水去。”
“劳驾老婆大人了。”
郝闯端来了一小盆冷水,又拿了一个热水瓶,拿开塞子,往脚盆里倒了一些,用手试了一下温,又倒了一些。
“好了,建国,你把脚伸进来吧。”
“闯闯呀,我上大学去以后,家里更要苦了你了,你看这些天就给我纳了好几双鞋,真是辛苦你了。”
“建国,我这纳鞋底的本领都是向奶奶学的呀,奶奶也在为你纳鞋呢。”
“奶奶这么大年纪了,还在帮我纳,太辛苦了,再说纳这么多鞋干啥?”
“我也叫她不要纳,可是她非纳不可,说大孙子出门去了,鞋子一定要纳得稳稳当当的,我劝不下,阿姆劝也劝不下呀。”
“我们拧不过她,也只好让她纳,也好,多几双总是好的,可以换着穿,你看,你一年四季总是穿着这双军鞋,都发黄了。”
“闯闯,我脚洗好了,我们睡觉吧。”
“好。”
郝闯拉灭了灯,上了床,和周建国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六横山主要以农业大队为主,但是也有一些渔业大队,横山大队就有一个渔业生产小队。
冬季捕鱼生产已经开始,这几年东海渔场旺发,出去的渔船都是满载着带鱼呀、大黄鱼呀、墨鱼呀、螃蟹呀等等鱼类而归,渔船已经远远适应不了渔业生产的发展。
六横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并争取了县政府的支持以后,成立了横山船厂。
横山船厂成立后,要招收一些工人,给横山公社分配了几个名额。
一天,周自立回家吃饭的时候,周树国对周自立说:
“阿爹,横山船厂在招工人,我能不能去呀?”
“可以呀,你自己到船厂去试试看呀。”
“我自己去试,我还找你说什么呀!”
周树国把吃了一半饭的碗一推,出去了。
“树国,你把饭吃完呀。”林艳喊了起来。
“不吃了,我饱了。”周树国披着一件破棉袄一边出去一边气呼呼地说。
“自立,我看树国确实不适合在生产队干活,人懒散还不肯学,不是干农活的料呀,不像建国和爱国。”
“这小子确实很伤我的脑筋,正儿八经的事情不好好学,专琢磨乱七八糟的事情,还调皮捣蛋。”
“就是呀,有其它出路的话,有机会还是让他去试一下吧。”
周自立看了看林艳,沉吟了片刻。
“这样吧,我向公社建议一下,在区里分配给我们公社的名额以外,我们多推荐几个,然后让这些人到厂里去面试一下,把树国也推荐一下。”
“自立,这样好,这样比较公平。”
几天后,周树国参加了横山船厂的面试,船厂领导对他很满意,特别欣赏他干活时和别人不一样的思路。
周树国成了横山船厂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