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思竹(原名陈榕)的头像

陈思竹(原名陈榕)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9/12
分享
《 故乡行》连载

第二十七章 花都游访

初春,太阳悬挂在空中,散发出阵阵暖意。陈慧跟随人流,穿行在花海间,敏感地捕捉每一个细节。晚餐时回到别墅,二姐急切地问:“小妹,看了一天,你觉得怎样?收获大吧?”

    陈慧由衷感叹:“这个花海盛宴,现代化别墅村,远远超过了您初中老师讲的:农业机械化,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千倍万倍。”

听了陈慧的夸奖,二姐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笑容:“是啊。”

站在三楼东南卧室阳台上,仰望湛蓝的天空,那轮明亮的满月,像一张温和的笑脸,俯瞰着大地。主干道的节能灯光,像星星一样眨着眼睛。聆听花田里的蛙鸣,小虫的吟唱,微凉的夜风轻轻吹抚,弥漫着淡淡的清香,别有一番生气。陈慧静静地欣赏这轻柔的奏鸣曲,放飞思绪。

第二天一早,薄霜袅绕,空气中夹着一丝寒气。二姐请开飞艇的杨师傅,用划桨摇橹老式船,送陈慧到琼江河对岸,现场寻找旧时的味道,去拜访从未谋面的燕飞夫妇。二姐叮嘱:“上岸后,向右边公路直走,到那幢镶嵌着白瓷砖的楼房前,看见杵拐杖的男人就叫哥哥,女的就叫嫂嫂。”

按照二姐的规划线路,最先碰到一位乡亲在翻耕土地,准备播种花生,陈慧问:“你的土地没有流转出去吗?”

他回答:“夏家湾这片坡角地没流转,坡上大都退耕还林,或种柠檬树,琼江河水淹了我家的地,国家每年补贴一万二千多。子女在城里工作,就剩老俩口在家,有基本养老医疗。做惯了农活,闲不住,就种点新鲜蔬果。”

得知陈慧要拜访二姐的弟弟燕飞,罗婆婆的住址,他爽快介绍:“我就是罗婆婆的侄儿,挨着住,现在她的房屋已撤,你沿着这条路直走过去,就到了。”

“好,谢谢。”

途中,又遇到外出打猪草的徐学贵大姐带路。燕飞哥嫂站在坝子边张望。他的长相,与陈慧父亲的脸部轮廓相似,中高个子,皮肤光滑,手握拐杖,笑容满面。身边的嫂子个子娇小,温柔贤惠。他声音洪亮地大声招呼:“陈慧,从小就听说过你的名字,现在才见到,咦,长得真像三舅舅。”

看到他们,陈慧倍感亲切,脆声回答:“妈妈在陈家文书院牛圈屋生下我,满月后,就到宝峰寺教书,把我放在教室后面的箩筐里,由哥哥摇着听课。八个月断奶,就送到外婆家,对陈家的人事,没有接触过。大了又到处奔波求学,如果不是阅读家谱,就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也寻不到根了。”

寒暄时,嫂子的弟弟石峰顾和弟媳邓长琼,正在厨房做家务,帮着烧水泡茶,热情地拿出凳子,坐在宽敞的水泥坝中聊天,也能看见琼江河对岸,二姐那耀眼的别墅,直升飞机不停地从上空飞过。

哥嫂带陈慧到后院,回忆老屋的精确位置和模样,小时候的生活场景。坡上的竹林青翠浓密,那口水井还在,物以境迁,事以时移。大伯一家去了重庆,正房小青瓦房被拆,老宅都建成了统一规格的新农村小洋楼。曾经保护二姐的罗婆婆(全名罗玉婷)的住房旧址,只剩下一片碧绿茂盛的竹林。门前的小田,已经填平,建成了通向安岳的大公路。

趁他们煮午饭的时候,陈慧独自沿着公路到宋家坝,二姐冬天挖雉羹的水田。巧遇一起挖雉羹的杨志荣,一位七十多岁的精瘦老人,从院子出来,阻止扑腾狂叫的狗,得知她的来意,便亲自带到现场,讲述了当年的情景:“你看,只留下这一小绺水凼,四周都种上了柠檬树。”

杨志荣是修枝技术员,小时工资比采摘运送工人略高,每天六十元。柠檬面积大,要分期分批进行,除去下雨,月平均能净挣一千五百元。自己种有蔬菜水果,养有家禽,有国家的基础养老补贴。老伴刚离世,女儿女婿接他到城里住,不习惯,又回来,每月给他一千元生活费。

在哥嫂家吃罢午饭,长寿村周强队长夫妇拉着一车货,在门前公路上叫卖,向屋里大声问:“燕飞,你们要不要新鲜挂面,才做的。”

嫂子大声回答:“不要,周队长,家里还有。中午太阳大,进屋喝点茶,解解渴吧。”

他们爽快地走进屋,围坐在餐桌边,陈慧趁机了解当前农村落实政策的情况,所遇到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并礼貌地说:“我是流动党员,正好向党组织报到。”

周队长兼长寿村党支部书记,听了陈慧的话,便畅所欲言:“我们现在都享受到了菜花节的福利,村村户户通公路,家家都是小洋楼,最差的也有三轮车,有的一家几辆车,上街购物买卖都方便。春季,能在景区售卖一些土特产,生活轻松愉快,不搞阶级斗争了,大家都有公平挣钱的机会,多劳多得,不愁吃穿。”

听完这些情况,陈慧独自去二嬢和夏姑爷墓地礼拜后,备足水,又去火烧塆六亩大田,二姐少女时,为了挣工分,独自承包收割豌豆的地方。现在也是一片葱茏的柠檬树,男主人正在修枝。翻过山岭,就是长寿村,遇到1958年出生的夏先英大姐,她拿着大剪刀,走出柠檬园,遇见陈慧问路,便热情地说:“我回家拿草帽和凳子坐着慢慢剪枝,你从前面的公路下去,跟我走吧。”

陈慧有些好奇:“修枝不是男人的事吗?”

她冲口而出:“我家男人靠不住?他只会抽烟喝酒。这时在帮我小女儿修房子,干杂活。我有两女,娘家就在前面陈抟山脚的李家坝。”

陈慧赞叹:“住在这优美的环境,游客多,你们受益很大吧?”

她自豪爽朗地回答:“举办菜花节,可以在家门口挣钱,半年在家经营,农闲时,男女老少都到厂里包装柠檬,每个六分钱,一件5000个,手脚麻利的妇女,每天能挣300-400元。”

然后,指着路左边,高耸靓丽的两幢小洋楼:“那就是我和大女儿的楼房,小女儿的在前面公路边,正在修建。我种了三亩多柠檬,厂家直接到地里来收,一年能挣三四万。空了就去厂里打工,农村人不怕吃苦干脏活,不挑三拣四,多劳多得,一个月能挣五六千。”

陈慧由衷称赞:“你种果树能赚钱,打工也能挣钱,即使没有工作,也有田地,种粮食,养家禽,城里人就不一样了,失了业,什么都没有了。”

“是啊,现在,农村比城里房子宽敞,有免费停车场,空气清新。你看,陈抟山就在眼前,那大片油菜,就是农业银行几个大字,每年冬季,都要翻耕土地,设计造型,确定菜种颜色。你从它旁边的公路直走,就到了浮桥,再往前,过风雨廊桥,就是崇龛后街。”

后街堤干,左边紧依宽阔的琼江河,是水上飞艇专属段。三五艘橘色飞艇载着游客,正在漂流穿梭,尾部激起串串雪白浪花。对岸是空中飞艇终点站和水上飞艇售票处,也有一条热闹的小吃街,村民抓紧时机销售柠檬、蜜蜂、土鸡鸭、煮花生和新鲜菜台,农家无污染绿色果蔬等,各种原汁原味的特色产品。

走上索桥,两头有人走动,立即弹跳起来,心跳加快。桥中心一位钓鱼帅哥,神情镇定地坐在那里。看陈慧小心翼翼的样子,侧过脸来,淡淡笑了笑:“你不是这里人,没有走过索桥啊。”

说完,不等回答,又转过头专注钓鱼了。桥那头,还有一位垂钓者,陈慧暗自想:在繁华喧闹中,居然还这么有雅兴和定力。后面,跟来一群背着背篼,赶场回来的大姐,在她们的笑谈中,走完索桥。

附近有300多亩红粉橙紫黄五色菜花。这是在太空培育过的种子,名叫“太空油菜花树”。高一米八,树冠达两米多,需要三四个成人才能环抱。陈慧仰视它,由衷赞美。神奇的科技力量与艺术效果,让游客忍不住走到花树下,摆着各种姿势,不停地拍照。

在右前方的花海农庄,门前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条,围成一个小坝。老板王光兰,是一个性格爽朗,脸型红润方正的中年妇女。从元宵节后,就开始准备特色菜,每年三月菜花节旅游旺季,她创办十多年的餐厅,生意非常兴隆。每天接待二三十桌客人,座无虚席,仅四十多天,就能赚到十多万元。

她善于经营,把赚来的钱,用于扩建过去狭窄的门前院坝,在原有的餐饮基础上,增加住宿、饮茶和K歌娱乐等项目。充分利用院后自留地,建成鱼塘和果园,为游客提供住宿、垂钓和采摘体验,总计接待游客万余人次。

与她相邻的别墅,结构相同,却有各自的审美风格,院坝都很宽敞。陈慧问赶场回家的大姐薛万琼:“我想去看观光小火车起点站位置,怎么走?”

她十分热情在前面带路,不停地介绍相关情况。走到她家门口,邀请到家里歇气喝水,陈慧也想全面看看乡亲们的生活状况。走进小院,七八只大红鸡公,一两只花毛母鸡在洗衣台边吃食。趁她上厕所时,薛万琼动作麻利地切红薯颗粒,投喂它们。

薛万琼住在别墅区里面,一个怡然空旷的旧院。她介绍说:“其他几家都搬出去,重新建起了宽敞的楼房。我家人少,由政府补贴,改建了厨卫,统一镶嵌着雪白瓷砖,与城里的沐浴间一样,有不锈钢架,冲浴器,洗漱水槽和壁镜。”

陈慧接过她递过的纯净水,“咕噜咕噜”畅饮几大口,立即告别,继续探访。薛万琼大姐送她出来,一路上,介绍了村里这些年的发展情况,自己的感受,引荐了正在喂一群鹅黄色绒毛幼鸭,二姐丈夫的妹夫汪太平大哥礼貌相认。

继续徒步到主景区后面的别墅区,三五成群的楼房整齐有序地排列着,楼之间有平坦宽敞的院坝,环绕的公路两边,都种有当季的山茶花、紫荆花与迎春花等,不同种类的花草,柑橘、柠檬和时令蔬菜。在果树蔬菜地旁边,用铁丝围一个家禽圈,挖一个小水坑,或放一小盆水,喂几只鸡鸭鹅。

在外地打工的张永健,目睹家乡的快速发展,回家修建价值两百多万的农家别墅,陈慧站在已建有两层砖屋前仰望询问交流,他十分感慨:“国家搞开发后,你看,在我家门口,修了这么宽敞的公路,大家都修好了别墅,我现在才修,要花两年时间才能完成,已经很落后了。”

他幽默打趣地说:“要致富,先修路,有了四通八达的大公路,真的致富路了。”

站在一旁,正在喂鸭子的杨胜芳,个头高大,性格爽朗,转过头对陈慧说:“我的女儿,大学毕业分配潼南一所中学教英语,女婿也是大学生,家安在城里,开学了,我去给他们接送孩子,周末回来种点蔬菜水果,自己一家人吃。你看,我家门前那树上,长得密密麻麻的柚子,都有碗那么大了。”

在油菜地边角处的水沟边,正弯身采摘新鲜空心菜的那位大姐抬起头说:“好处太多了,公路通到门前,家家都买了三轮车,卖菜购物,交通很方便。过去,这里比较偏僻,挣不到钱,挑着玉米谷子到镇上交公粮,走泥巴小路到河边,坐船五角钱,非常辛苦。现在,修好了几座桥,不坐船过河,门前院后都是公路,出行脚不沾泥,非常干净。土地流转后,每年一亩600元,自家老公残疾,每月还有八十多元补贴,喂些鸡鸭鹅自己吃,不买荤菜。在边角地种点蔬菜,绿色无污染,生活小康。

说话间,她的女婿女儿开着奥迪轿车,到我们面前停下,大声问道:“妈,摘完了吗?”

大姐笑答:“你们走吧,我马上回来。”

告别他们,继续前行,走到红星桥头,想去二姐曾教书的地方看看,碰见青冈村徐少云及弟媳,热情地给陈慧指路:“我们是五队,大集体时期,农业学大寨,青杠村就是红星乡的先进集体,东大门。群众集中在这里种植高粱和玉米。现在,因为潼南是柠檬种植大县,销往世界各国,价格不错,也都种柠檬了。”

红星桥,是进入主景区的必经大道。沿途,正如徐少云描述那样:每家每户门前,都种有青葱的柠檬树,还有一两棵柚子或柑橘树,枝头果实累累。每家门前,都种有鲜红盛开的月季花,到夏秋季,相继盛开的金黄色太阳花、南瓜和丝瓜花,紫红色刀豆花和三桷梅,与成熟的浅黄色柚子相互争彩。

走到琼江河边,贴梗海棠正冒出红色花蕾,有的已开出粉红色花瓣,三五朵一组,装扮着青涩的光杆树枝。没人打扰,只有车辆陆续经过,陈慧站在树下,给花拍照。

前方就是二姐曾经教书育人的七村,琼江河从这里转向大安溪,宽阔的河面,波光粼粼。西北河岸,用铁柱支撑着“河长上岗,清水荡漾”几个醒目大字。每两个字,依次刷上鲜艳的橙色白色和绿色白色。

这标语源于2023年7月28日傍晚七点过,大暴雨突降,琼江河奔涌的洪水,像猛兽一样向别墅区扑来。村里广播紧急呼喊:“各家各户,赶快收拾衣物转移到楼上。”

听到广播,第一个反应:二姐急忙叫保姆小杨,把丈夫从电梯推到二楼,自己忙着收拾床上、桌面和衣柜里的常用衣物、药品和电脑。还没来得及收完,水就涌进了一楼大厅,她才慌忙打开电梯,拿着东西,迅速上楼。

到阳台上一看,水漫全村,一片汪洋,仿佛自己站在大海中央。潮水翻卷着浪花,铺天盖地向全村疯狂奔涌。这是二姐此生第一次感受:身在洪水中。一楼的大圆桌、沙发、床与衣厨柜,全部被淹没。消防队员,穿着深橘色的救生衣,戴着头盔,在洪水中驾船滑行,大声呼喊:“还有没有物品运送,有小孩需要营救的居民,请你们大声回答一下。”

一整夜,他们在奔涌的恶浪中,来来回回,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幸运的是:村民别墅大都是楼房,一听到村广播的紧急号令,都积极行动,纷纷转移到了二三楼。宅基地较低的房屋,水淹到一楼两米多高的地方。二姐家屋基略高,只淹了一米多。

消防员奋力营救出老弱病残与妇女儿童,把他们带到安全高地,政府为受灾群众准备了临时折叠床、饮用水、饭盒和蚊香等应急物资。直到第二天凌晨五点,洪水逐渐退去。这次突发洪灾,没一人受伤,只有物品受到损失,二姐家三四千的大桌子、沙发和精美橱柜等,都被泡坏了。大儿子徐波迅速赶回,与乡邻们一道,帮助二老清洗场地,待晾干后,三次粉刷墙壁,恢复原貌。

太阳向西斜去,晚霞映照着清澈,闪着粼粼波光的河水。游客散去,恢复了宁静。岸边,密密麻麻坐着静心垂钓者,他们专注地望着河水。陈慧看到重庆市委市府,采取了切实可行的防洪防灾举措,非常高兴地想:以后,二姐及周边群众的别墅和花园小洋楼,再不会受到损失了。

回到家里,陈慧概述了所见所闻,把第五、六号总河长令,到2035年,建成千条以上幸福河湖等内容,读给二姐听,她充满期待:“希望不再被淹,你看我厨房的烂柜子,就是被洪水淹坏的,怕洪灾再来,就没有换新的。”

陈慧安慰道:“总河长令签署后,总河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面排查、综合治理和长效巩固河流胡泊的脏乱差、污水处理和应急。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携手建设美丽家园。提前防汛,就能减少人民生命、财产和其它经济损失。”

二姐恍然大悟:“难怪这两年,每到七月初,村干部就要到家里,通知我们做好各项防洪工作。小妹,总河长叫什么名字啊?”

陈慧回答:“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市长胡衡华任总河长,各地河段湖泊负责人,是执行河长。自从2023年启动了“幸福河湖建设”后,一路访问得知:琼江河筑堤加固,添置了排水设备,以后,村里别墅不会被淹了。”

二姐十分欣慰:“这样,我们所有乡亲就安全放心了。”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