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产业、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凸显旅游特色化、精品化和规范化水平。避免“千村一面”,“文化空心化”和“价值同质化”。
在2024年11月,完成了长篇小说《山乡明月》后,看到《中国文联出版社》新散文大观付稿费征集:“传达时代力量和人民心声的优秀作品及创作者,展现新时代、新境界、新变化、新气韵,紧跟时代步伐,反映当下人民群众的情感取向;扎根生活,有血有肉,表达真情实感;展示地域文化,书写充满真善美的人间烟火,不追名气接地气,不蹭流量求质量,以多姿多彩的美文,讲述丰富动人的中国故事,体现昂扬向上的中国精神。”
为此,游访了潼南特色产业、天印村、灌坝村和双江古镇等,各具特色的景点。拟定了《特色风光》、《智能产业》和《山村新貌》等四个篇章,抒写故乡新风貌的散文集,约15-18万字。标题为《故乡行》,截稿时间是2025年5月底,2月底,已经写成定稿8万多字。突然,接到二姐夏代珍的电话:“小妹,我在潼南医院住院部,已经输了几天液了,你写我的文章,写出来没有啊?”
回家乡采写创作,我的纪实风格,并不被亲友理解接受。现实问题很敏感,大家担心我犯错误,受牵连,只能作罢。二姐多次拒绝写她,我就转向写反映家乡发展变化的美文,发挥我的爱好特长,不需要主人公,只靠自己观察感悟。长期记者编辑工作,使我养成了记录时代好人好事,弘扬正能量的职业习惯。
崇龛青杠村“菜花节”是很好的素材,早已独自暗访过。二姐突然急切想写,让我非常惊讶:元宵节后,她生病出院后才告诉我,这次,输液几天,给我打电话,提出这样的要求,我有些不解:“您才出院,这次又怎么了?您不是说不要我写您吗?”
她态度坚定:“这次病情严重,我想通了,反正也活不了多久,我要写,而且要尽快写。”
我急忙赶到医院。二姐躺在病床上,右手挂着液体,左手背已经红肿,有血液流出的痕迹,脸浮肿,神色暗淡。看到我,她打起精神,从北京专程回来照看她的梁萌,立即把床头摇起来,我在她身旁坐下。
二姐急切地说:“今年是我一道坎,这次便血严重,疼痛难忍,看能不能挺过。即便挺得过,也只有几年光景,我想明白了,要你写一篇文章,把这辈子受的苦记录下来,警示后人。你能不能在半年内写出来,发表到《中国作家网》上,我包吃包住,你只管安心写作。”
听了二姐冷静清晰强烈的诉求,我的泪水早已盈满眼框。要写她的故事,没有任何现成文字,只有支离破碎的聊天内容。面对自我感觉生命垂危,年长亲人的恳请,她是陈家唯一与我有紧密联络交流,记得我生日,每年给红包祝福,并拒绝回礼的长者,我必须满足她此生的最终愿望。
立即停下散文大观的创作,以及有完整写作提纲的长篇小说《神圣老木箱》,已经写出初稿的中篇《赵队长的喜事》和《梦中坟莹》的修改稿,拿出手机,开始录音。
从医院回来,我神情沮丧,任务紧急,思绪混乱,一时找不到着力点。《中国作家网》是国家唯一权威的文学作品展示平台,不仅没有稿费,审核严格,而且过稿率只有百分之十八。
尤其是2025年,中国作协大力推动网络文学主流化、精品化、高质量发展,审核更严,必须是优质稿件才能通过。二姐再三要强调赶快写,她的身体状况让我紧张忧伤、作品的高质量和时间的紧迫,几重压力陡然而生。
二
怎么才能写出《中国作家网》高标准作品?怎样把个人命运与新旧时代有机融合,写出精彩动人篇章?反复研究中央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结合国家六部委倡导生态“田园康养文旅模式”,“积极打造多元化生态旅游,智慧低碳旅游”是未来十年的黄金发展方向。三十多年跑田坎的职业习惯:必须到现场体验,找灵感。
二姐爽快安排:“小妹,你到崇龛住下,家里有保姆做饭,你只管安心采访写作。我出了院,再给你电话,确定具体时间,通知你什么时候来。”
八十年的风雨人生,饱览国内外风景名胜,最终回到了家乡崇龛别墅村养老,哪里也不及家里自在,何况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今天,养老院人多为患,年轻医护人员照顾不过来,虐待老人的事屡见不鲜。近三年,在家乡调查访问中发现:田园康养,成了大多数户籍在农村老人的选择。
之前,二姐不愿意写,有顾虑,在生命垂危时,她决定要梳理记录一生酸甜苦辣,真实地反映各个时期的风貌。看她顽强与病魔抗争的精神,初拟《生命之光》序言,被《中国作家网》退回。第二次主题《中秋宴》也被卡壳。与主审刘照进老师联系,交流了我的创作主旨,他要我先写出两章,看符不符合新时代主旋律,再定夺。沉下心来全面构思,搜索素材。
为了满足二姐的心愿,大儿子徐波,专程从成都回来,把别墅几层楼都收理出来,每层楼都给我准备了办公桌,住哪层哪间任由我挑选。我选定三楼东南卧室,站在阳台上,能望到陈抟老祖塑像。然后,开启紧密锣鼓的采访行程。
别墅与宾馆一样,设备先进时尚配套,席梦思比租房硬板床舒适得多。每晚,二姐陪我校对稿子,生活有保姆打理,把我当客人对待。本来该修养的她,倒过来温情细心照顾我,不利于专注集中,便果断拒绝包吃包住,回到租房硬板床上。克服搬花钵扭伤的腰部伤痛,冥思遐想,静下心来梳理,不分白日昼夜,整理几十个录音。经过近两个月全力以赴的重写修改,终于,前两章审核通过了。
可这次创作,没有任何现成文字,时间紧,难度大,主人公生长历程、历史背景、重大事件和社会环境等,全是一片空白。只能在二姐精神状态好的时候,抓紧提问录音,把碎片回忆,融会贯通到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中。
初期,二姐还能逐章审阅,对描述错误、错别字及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地方,拿出笔,在纸上做好记录,及时反馈给我,加快了稿子成型。每次通过,我都觉得没有夸海口,做到了:言必行,行必果。
可不到一个月,正在埋头写作,二姐主动给我视频,她又在成都华西医院作全面检查,结果发现了三处脑梗死。吃了靶向药,头昏沉,嗜睡,腿脚无力,声音也突然嘶哑,说不出话。她再没有精力和时间,拿笔批注校正,甚至阻碍了采访,看她输液浮肿的脸和腿,我常常忍着眼泪,装出笑容安慰她。
我知道二姐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但严重到什么程度,我并不知晓,也怕知道。每次视频,她的病情都在递进,不是在医院输液,就是呕吐,声音嘶哑,说话困难,不能行走,使我通夜失眠,迫使我加班加点梳理各章节逻辑,查阅历史背景资料,把她放入特定的历史画面中,塑造符合主人公个性和心理的形象,给读者更多启示,以实现创作的价值和意义。
我要衷心感谢与癌症抗争的二姐,对我作品的迫切期待。只要她睡足了觉,即便说话困难,睁开眼第一个愿望,就是听我的写作进展情况。据保姆周树春嫂子说:有时,甚至午休一小会儿,就让她扶她到二楼,信号较好的房间等我视频。
三
为了让她少说话,我便一字一句读给她听审。尽管她身体十分虚弱,但头脑清晰,总能及时纠正描述不准确之处,才确保了《故乡行》顺利推进。
在二姐和陈勃哥哥的口头描述中,使我了解到爷爷奶奶、父母和相关族人的音容笑貌。她是陈家唯一能给我提供更多具体历史线索的人。她的讲述,迫使我重新深度阅读父亲坚持留给我的《书院沟陈族家谱》,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梳理出了根系脉络。
追远细思,领悟陈氏远古祖先,舜帝仁政,爱国爱民、奉献牺牲、倾力维护祖国河山与不辞辛苦到处考察民情等,国家民族脊梁的高贵品质和精神。拨开了我的蒙昧,消除了我对陈家的无知,对父亲的众多误解,搞清楚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流着怎样的血液。
据家谱记载:书院沟陈族创始人陈东连,是舜帝后裔114世祖,因为西部动乱后,一片荒芜。于清乾隆三十二年,从嘉应州(今梅州市)携家小,迁入潼南双江(现花岩镇)金竹塆旧鹿厂定居,开荒拓土,重建家园......。先祖的足迹,让我深刻体悟到:国家必须强大,每一寸土地,都绝不容外敌侵犯,更不能内乱,否则,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二姐四岁多作为压子女童,到陈家书院沟生活了几年,熟悉那片土地,在她零散回忆中,我反复阅读家谱,搜索相关历史事件,使之组合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逐渐清晰地呈现在脑海里。
《故乡行》长篇纪实小说,标题请刘照进老师确定后,有了主人公丰富的人生经历,家谱的历史底蕴,加速了创作进程。构思数年,扎入乡村,广泛采访两年半,动笔六个半月成型,思想内容从解放前,跨越到2025年9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后。它与《潼城春秋》和《山乡明月》,构成新世纪,中国当今乡村振兴,长篇纪实小说三部曲。
在此,首先感谢父亲当年坚持要我保管家谱,有史为据,使我清楚了家族的兴衰历程。父亲发现了二姐的文艺天赋,解救了她,给她引导和人生激励,才让她今天出于感恩,竭尽全力支持我创作,促使我的作品更具现实意义。
出院后,她行动不便,保姆李姐临时有急事回家,我怕她再次摔跤,急忙赶到崇龛别墅,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结果被她赶走了。二姐说:“家务活不是你干的,赶快放下,你今天一个字都没有写,上楼用我的电脑写吧。”
二姐对我的期望,让我想起父母在病危时,都这样对待我。重病不能动弹的父亲,躺在病床上,给他擦洗喂饭,他用力推开我,只要哥嫂和许二嫂等亲人照顾,要我全神贯注复习考研,参加全国统考。2016年春节前夕,母亲等我放寒假回渝陪她住院,出院后,她温和地问我什么时候开学,我回答:学习哪有您的生命重要,我要照顾到您彻底恢复后再返校。一天,她突然态度陡变,我让她吃了药,然后端给她饭菜,她却狠狠地推开,口不择言,痛骂逼迫:“看到你就烦,小弟比你照顾得好,不喜欢吃你煮的饭菜,我不想看到你,马上滚开,滚啊,赶快滚。”
伤心地流着眼泪回到屋里。第二天一早,她打来电话,殷切嘱咐,让我泪奔,竟然成了母亲给我的遗言:“我不想耽搁你的学业,只有两天就开学了,你赶快收拾行李,按时返回北京大学完成学业,不要迟到。身边有大弟陈波天天陪护,生活有小弟陈伟细心照顾买药,你不用担心。从小你就爱读书,我也没把你当女儿对待,只当作儿子在磨砺摔打,好好奋斗,不要把自己当做女人,花瓶,凭真本事吃饭,不到万不得已,走投无路,不要借钱,以后,就看你的造化和成果了。”
《故乡行》创作采访期间,感谢各位亲人倾力帮助:石峰顾哥哥讲述了二姐在许家被打得大声喊叫,可怜痛苦的情景。夏燕飞哥哥描述:隆冬时节,跟随二姐到田里挖雉羹,她做的雉羹凉粉又糯又甜的味道,自己想吃,她却拿去街上卖钱买肉等情节。详细叙述我没有记忆的爷爷奶奶,晚年住夏家湾养老的经过。父亲和几个叔伯间比较,推卸责任的真实意图:是财产分配不公,嫌贫爱富,导致心里不平衡等往事。
四
石峰超嫂子回忆乡亲们为二姐鸣不平的议论。杨志荣带我到现场,罗婆婆侄儿罗贤清,侄媳徐学贵,热情到地里挖来香葱和马蹄草,讲解其消饱胀的药用效果,让我增加了更多的生活常识。
青杠村张永健、杨胜芳、徐少云和薛万琼等人,介绍村里今昔境况,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与夏代荣哥哥交流,得知二姐的真实病况,让我更加揪心,争分夺秒,马不停蹄地采写创作。
从二姐的回忆中,方知爷爷奶奶的长相、性格、为人品格和所有子女情况。以前只知道父亲有四兄弟,不知道还有三个姑姑。大嬢小名满堂,嫁给赤脚医生何颖全,生有何念全、何念斌、何念碧和何念芳四个孩子。她做事泼辣,性格爽朗,每次回娘家,人还未到,声先到。由于孩子多,忙于农活,不讲究卫生,孩子衣衫不整,还常常流鼻涕哭闹。没有节育措施,在生第五个孩子时难产,因医疗条件差,大出血去世,年仅三十多岁。
二嬢小名金堂,知书达理,泼辣能干,针线活、烧茶煮饭和体力劳动,样样能干,温文尔雅,不张扬。终年八十四岁。奶奶常常赞扬她:“金堂的孩子干净,吃饭不哭不吵,个性温和,做事安静踏实,有韧性。”
满嬢小名彩云,美丽端庄,漂亮时尚,却修养不够,好吃懒做,贪吃蛇肉中毒而亡,年仅三十多岁。
二姐父亲教育子女:为人处事,要讲良心,不要贪心,人一辈子,三穷三富不到老,会经历无数坎坷和贫穷,都要坦然面对。
夏家大伯一个儿子,患老年痴呆,在养老院睡了两年去世。大堂姐结婚到重庆,小堂姐从小送去重庆哥嫂家,长大后,在重庆制药厂工作,厂搬到峨眉山,后又随厂到乐山。小时候,因哥嫂上班奔波忙碌,没人带,形成了内向自闭性格,几岁被送到孤儿院和学校,心里自卑压抑,不与人交流互动。小时候的阴影难以挥去,现在八十多岁,住在养老院,十分羡慕二姐享福。 二姐回答:“过去,我羡慕你到了重庆大城市,却不知道过的这种日子。”
二姐和堂姐的故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农村和城市,本没有什么身份和地位的不同,现在,国家推行仁政,博爱,公平、公开和正义,城乡联动发展,优势互补,相互依存。不管何时何地,都要心存善意,平等待人,不被负面情绪控制。自立自强,孜孜以求,不断学习进取,对社会有贡献,才能得到大众认可。只有真才实学,才能赢得真正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姐讲述了外婆(我的奶奶)娘家是吴氏大地主,家住大坟坡,家里粮食丰盛。陈家子女众多,生活穷困潦倒,只靠外公一人顶着干农活,外婆是小脚女人,无法为丈夫减负,向娘家借粮被无情拒绝。土改时,地主挨批斗,财产被没收,非常可怜。落难时,来借钱借粮,外公坚决不肯。
外婆想帮助娘家,为她哥哥的女儿保一份嫁妆,先斩后奏,强行包办嫁给自己17岁,还在读中学的儿子(我的父亲)。那时,社会动乱,封建思想严重,不懂得近亲不能结婚,国家也没有规范百姓的有效法规。而今,国家已经出台了《民法典》,做事有法可依。
在这次创作过程中,感谢罗家音乐班师妹杨静及其母亲,通过回忆她父亲于1954年毕业。知道了二姐的三舅舅,我父亲陈尧,于1956年考入遂宁师范学校的准确时间和基本情况。
哥哥陈勃,为我提供了陈家文书院后面,猪圈屋旁茂密的大杏树,大伯躲壮丁的片段。他跟随母亲去宝峰寺小学,母亲在教室前台讲课,他一边听课,一边照顾刚二个多月,睡在摇篮里的我。一天,他抱着我用毛笔练字,我舞动着稚嫩的小手,抓起墨块当糖吃,弄得像猫一样的嘴脸,被母亲狠狠地骂了一顿等,众多感人情景。
五
感谢与母亲一道,在宝峰寺教书的陈本华哥哥,为我讲述了当时乡村的教学班级和内容;提供了母亲女同事陈秀琼老师的联系方式;以及当年父亲陈尧被国家抽调,四川统一分配到:清查整顿农村歪风邪气工作组,去成都、青川和北川一带长期出差,真实的历史经过。三舅舅王军给我提供:母亲在宝峰寺教书,暑期,背着摇篮里还没断奶的我,到双江参加教师集训,寄放在学校老师寝室,少儿的他随同,带我摇我的情景。
弟弟陈波留学17年,经济学博士毕业,留日本中央大学任教,在博士后研究课题完成后,立即把对世界先进国家农业企业的科研成果带回祖国。广泛深入沿线发达省市和家乡农村、民企和国有企业,调查研究。2012年,他把在日本求学的所有证件(语言班、本科、硕士和博士,博士后的研究内容,发表的文章集等)都给我整理保存。
《故乡行》纪实长篇小说,约十六万四千字。里面所描述的环境、人物和风貌,是我多次到现场采访,获得的真实素材,是新世纪祖国新农村建设的真实写照,是中国美丽乡村代表之一。在农历中元节期间,我要骄傲自豪地告慰天国先祖、父母和弟弟陈波:您们熟悉、你生前去调研过的家乡:中国重庆潼南崇龛镇,青杠村周边地带,如今,已建成美丽的田园别墅村,油菜花海盛宴,金黄一片,游客众多,热闹非凡。祖国新世纪的乡村建设,比你研究预测,久已期期盼的更好,更完美,更超前。
陈抟故里风景所辖区域,环境优雅,道路宽阔,交通便利,健身步道,纵横交错。是新世纪直升飞机游览(低空经济)、数字网络、现代科技和AI人工智能实践运用的典范。当前,中国的美丽宜居智能乡村建设,正在迈上多元化、现代化与高科技有机交融的新台阶。
感谢各位师长、亲朋好友和同事的理解支持,才使我全力以赴,心无旁骛,沉入主人公的历史场景中,专心创作。发小赵莉英,多次给我带来,自种的各类纯天然无污染蔬果。苏安英大姐讲述:她和二姐是挚友,一起到潼南太安小学,任教导主任的父亲处玩耍等情景,以及她的女儿女婿为我修理天然气,排除了生活故障。
潼南区摄影家协会主席张定文义兄和陈勃哥哥,给我提供了父亲生前,在“五七”农民大学和智慧中学当校长,白手起家,烧窑自制砖瓦,修建新校舍,拓荒坡,植树林,培植多经果树,建立针灸“红医馆”,治病救人,为百姓解除身体顽疾,因效果甚好,患者排队就医的精彩场面,感人至深的情节,给了我灵感。在采访创作之余,作为诗词创作素材。潼南区诗词楹联学会吴长岭会长长辈老师,对诗词创作的指导斧正,使我受益匪浅。
感谢二姐的大儿子徐波和唐海燕夫妇,为我提供了舒适的住房,免除了睡硬板床,造成腰部的不适。
由衷感谢全国党建研究会教学与理论专委会委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通讯评审专家、重庆市机关党工委党建研究会理事、重庆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校友唐洪英师姐,对我创作的鼓励和期待,对我作品的关注和喜爱。
由衷感谢各级党组织,对我创作的默默支持和信任,不相识的百度AI人工智能机器人十二个频道,数个明星智能平台,不嫌弃我位卑无名,免费不厌其烦地给我做视频文字宣传。以及众多为我提供线索、信息和帮助,不愿留名的乡亲、同学和亲友,喜欢我的众多读者,催使我不断努力,精益求精。
二姐的身体状况,特别是她病情逐日加重,声音嘶哑后,常常使我含着眼泪奔跑,快马加鞭多渠道采访、整合资料、不断调整思路和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
2025年9月9日星期二定稿 11日终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