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水浅养不住大鱼。”前面说过了,弟弟因为在学校处对象,而考上了一家并不理想的学院吗,然而,再不理想的学院也总有优等生和差等生之分。可弟弟就是他那个并不理想学院的优等生,就因为这一条,同班或同系女生里的女生变成了他的粉丝。这些女生喜欢他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弟弟的容貌有多大优势,可是就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这一项,便招惹许多女生的喜爱。因为他们的院校是定向招生的,学校对考生的纪律抓得比较严,如果考试挂科将会影响毕业分配的,这对一个农村偏远大学生来说,可不是一件小事。正是在一次比较重要的考试中,弟弟和一些女生考试作弊,被系主任抓了一个正着,其结果就是连他们的班主任求情也无济于事。
我们那个烂包家庭,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大学生,如果因为考试作弊而不能就业,那在当时来说是一件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事情。正如本山大叔说的小品台词:“鸡怎么看,鸭怎么看,大鹅怎么看?以后在鸡界怎么混?”
于是乎,弟弟就想到了退学,回原来高中重新高考。没点胆量和魄力,真想不出这样的主意,万一考不上怎么办?这样的事情只有他自己能够想的出,干得出,反正我没那个本事。然而,这一想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依旧充满着挑战性。因为弟弟在原来高中处对象的事,闹得满城风雨,听说弟弟要来补习,主抓招生的副校长坚决不收。弟弟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去了另外的一家重点高中进行补习。弟弟的退学的事情不是小事,跟作弊的几个女生觉得对他有愧,于是乎就有了前面几章当中说的弟弟的隐私。也就是我从家中的抽屉里发现的一些女生给弟弟寄来的信函。弟弟的这些事情也基本“结案”了。
然而,这其中的背后的故事,在起初的时候父亲并不知情,父亲以为弟弟依旧在原来的那所学院读书。可纸终究包不住火,因为学杂费的事情,因为要办理高考之前的一些相关材料,弟弟不得不一边学习,一边在家、学校、教育局以及派出所等地方办理与高考有关的事情,这中间还要瞒着父亲、母亲,有时候父母问他,大学不好好念,怎么往家里跑什么?缺钱就写封信家里给你寄过去就得了。弟弟总是一个劲的支吾着。为了拉关系,弟弟还在家里买了一些鸡蛋和烟酒进行打点。父亲知道弟弟有事情,但并不知道是这种事情。
不管怎么说,弟弟这个家伙确实是个人才,他凭借原有的储能,在办理一些琐事的情况下,迎接着他的又一次高考。就在1994年的八九月份,弟弟的终于收到了来自中国北方一所学校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当时,弟弟考取的是一家区(自治区)外的专科院校,而他的录取分数线就相当于区内的本科,在那个年代,只要考上一所本科学校,大学生毕业分配工作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全村,或者全乡都轰动了,说我们家族考上了一个大的。而父亲知道了这件事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伴随着《录取通知书》后面还有一个附件,那就是7000多元的学杂费用。而当时,我和哥哥还在砖厂拉砖,父亲一个人抗下所有。父亲先是让弟弟拿着《录取通知书》去一些亲戚家借钱,多年不来往的三舅家去了,没有!多年没来往的老姨家去了,“我出去给你借借吧”,结果呢?“没借着啊。”依旧是没有!三姑家的表哥家也去了,依旧是没有?父亲急了,开始乡村里邀请村里大大小小的人物喝酒。
酒席安排好了,能够出手相助的总数还是没有超过500元。听父亲说,当时有安凤堂、宋金,想了好多办法给张罗个200元。我还听父亲他们说,弟弟他们有个同学当中就有一个考上大学了,却因为拿不上学杂费,到底还是在家务农了。
俗话说,“家缠万贯,带毛不算。”我们家当时除了几亩薄地以外,院子里连一个带毛的都没有了。距离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到底怎么办?父亲终于出山啦,他跑到小河沿白庙子我表姐家,也就是我六姑的老姑娘家。有一年我去表姐家,他们家正打草帘子的那家,前面有过介绍了。父亲是表姐的亲舅舅,表姐的母亲也就是我六姑,是父亲的亲姐姐,父亲最终还是把赌注押到那里了。表姐在村子里说话办事是出了名的侃快,她听说父亲的来由,说:“老舅你别着急,孩子考上学是个好事,我们现在家里有200多块钱先给你先拿上,我马上再出去借,看看能凑多少。”父亲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在表姐家住下了。表姐夫个子不高,不善言语,是一个一定一的大好人。他看到父亲和表姐尽力的样子,终于说话了:“谁说带毛不算,我明天上集去卖骡子!”
为了弟弟上学,表姐家也算是拼尽了家中的所有!后来,父亲又通过一些私人关系,在村子里借了一些高利贷,那时候是三分钱的高利贷,也就是1000元钱,10个月还1300的那种。差不多凑了个两千多块,弟弟开学的日子也就近了。父亲说:“先拿着走,剩下缺多缺少,我在家里张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