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迎河子的头像

迎河子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8/16
分享
《山影》连载

第八章

连天老爷都无法相信,2000年7月的那天上午,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里吞噬一位本来就活得很累的生命,让你用来不及的遗憾把智慧与能量圈存在万古长青的松柏之下。

“马立宪走了。”是王丹青那天从县里开会回到乡里听到的第一句话。几乎就在这句话灌入他耳中的瞬间,面对从天而降的噩耗,犹如一则在他脑中无法建立或接收的信息,使他顿时停止了思索……

马立宪啊,你怎么就这样走了?王丹青真的不能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他们两个人的接触,只不过一年多的时间。上年三月,王丹青刚调到乡里来的时候,就听说马立宪是农民企业家。当时,王丹青有意向多人打听过马立宪,乡亲们告诉说,他是20世纪5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有与众不同的文化素养。那段岁月,其实马立宪已经参加了县里的工作,他有出色的组织协调执行能力,把上级分配于他的每一项任务,都干得风生水起立竿见影。后来,县委艾书记觉得马立宪应该到另一个地方担当重任,他二话没说,信心百倍地背起背包,毅然回到村里当起了支部书记。不到两年时间,那个全县第一穷、乱得出了名的村子成为全县的红旗村。再后来,乡里发现他真的是个人才,叫他把担子交给了一位合格的接班人,调他到瓷土厂负责矿产资源的开发工作。当了厂长,马立宪果然不负众望,使与世隔绝的瓷土奇迹般地漂洋过海,成为精美的餐具摆放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日本等国的餐桌上……再再后来,满天飞的告状信,让他“休息”了几年,秦巴之巅的瓷土也因此沉睡了几年。

王丹青上任将近一年的时候,乡政府同事们建议要马立宪东山再起。

实不相瞒,王丹青犹豫了一阵子。同事们见他没有动静,坦诚劝他:“你听听我们这些希望过好日子的人的意见应该没有错。”

众人是圣人,民意不可违。王丹青终于选择马立宪再次出任厂长。这之后的大半年时间,马立宪续签了与日本的供货合同,不但用心血和汗水竭力消化企业的债务包袱,一个只有两个人的厂子,每年还向国家缴纳了三万多元的税款。他雄心勃勃地对他的儿子勾画着未来的宏伟蓝图,他说:“我争取用三年时间还清企业累积欠下的十几万元的债务,向国家贡献十万元的税收,到那个时候,也许会给你攒下五万元的家当,等到60岁了好好地休息一下……”

没想到,他说休息,还没有到时间他就“休息”去了。

马立宪,你说话不算话,叫我怎能不“恨”你呀!

现在想来,王丹青痛感愧对了马立宪,很少回应他的发展之音,粗暴地对待他的人格, 没有让他享受“企业家就是老大”的一丝待遇。一次,王丹青为了避人之嫌,把马立宪好心送给他的一百个鸡蛋拒之门外;又一次,马立宪说他的爱人姓王,而且上下辈分和王丹青一模一样,当时他卑微而虔诚地认王丹青作他的内弟,王丹青竟然火冒三丈,甚至怒不可遏地质问马立宪:“搞工作拉拉扯扯是什么意思?”当时马立宪尴尬极了,但事后在王丹青面前当作什么也没有发生过;还有,马立宪多次接王丹青到他家做客,王丹青毫无情义地拒绝不说,竟然说他:“狗子过门槛,天天把嘴放在前头。”前几天,王丹青终于被马立宪的诚心诚意所打动,爽快地答应去他家吃顿饭,不料,回到施家桥子,马立宪骑着一只西去的仙鹤,与他不辞而别了。

人,就是这样,活在世上的时候,周围的人很难完整地对他作出公正的评价,一旦失去了,什么遗憾,什么后悔,什么应该这样,什么应该那样,等等,一切都会接踵而来。

算了吧,马立宪,就像你在世一样,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干事,直面过太多的流言蜚语,遭遇过太多的责难和诬陷,你不都是随风而去、一笑了之吗?

王丹青在心里默念着,他甚至觉得,如果不是妄言,从某种特殊意义上说,马立宪的去世,算得上施家桥子的损失,算得上父老乡亲的痛苦。

马立宪,我要为你哭泣,瓷土和高山不会忘记你……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