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迎河子的头像

迎河子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9/29
分享
《山影》连载

第三十二章

王丹青拿着自己刚刚写好的《雪地里的小孩》这首诗,联想起这些年来由于睡眠较差,一种读书写作的习惯使他在许多孤独的夜晚,面对窗外一片寂静的世界,忘却一日的辛劳和人间的烦恼,营造了一个个“灯如红豆夜读书”的佳境和笔耕不辍的创作主动。真的是,一缕清香,一瓣书香,一份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山区人民的牵挂,使他打发了许多寂寞的时光,满足了他在自觉境界指导下避生邪念、修炼身心的静谧之美。那张令他自慰的 MBA 研究生文凭,和别人无暇顾及而他通读了一遍的1952年出版三十七册之多的《列宁全集》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都来自他工作之余的一个个夜晚。现在,王丹青又把凝聚了大量心血地反映山区生活和自然景观的五十多篇散文、七十多首诗歌,整理成《我心飞翔》的文集,读书和学习的成就感乐在心头。不过,他的夜晚也不完全局限于这些,偶尔也有到网上潇洒走一回,体验虚拟浪漫生活的时候。

一次,王丹青在“水镜论坛”的留言簿上发了这样一个帖子:

“我是施家桥子乡的党委书记王丹青,我们这里有大量的银杏、菌耳等农副土特产品待售,优质瓷土资源等你投资开发;还有世界自然地质遗产“仙牛洞”也想一次性卖断经营权,底价六十万元。只要你有投资诚意,我们什么条件都可以谈。”

以上是那天上午九点多钟发出的。

当晚八时许,几位网虫对此掀起了波澜。

一位叫“96899168”先生的网友说:“据我所知,目前中国只有二十七处世界自然遗产,请你不要夸大其词,糟蹋了‘世界自然遗产’的名称。”接着,他把这二十七处世界自然遗产的目录一一列了出来。

一位叫“笑眼”的网友说:“王书记,礼貌点,我叫你王书记,难听点,我要骂你王八蛋!”

另外一位叫“我是市长我怕谁”的网友称:“你真混账,你这一任把仙牛洞卖了,日子可能暂时好过一点,到了下一任,你就是个罪人了。”

于是,王丹青分别对他们说:

“96899168’先生,你能列出中国的二十七处世界自然遗产的名单和出处,看得出来你对此有较深的研究和较多的常识,实在令人佩服。仙牛洞现在没有被定为‘世界自然遗产’,但不能否认它就不是世界自然遗产。开个玩笑,就像你没有当过将军,但不能否认你根本就不可能当将军一样,时间和程序,还有机遇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谢谢你的帮助,我乐于与你接触。”

“‘笑眼’先生,中国是文明古国,骂人是不对的,你这样骂我,使我十分担心。假如我的妻子与你同宗同族,相信你不会为你的家人干了不光彩的事而高兴。望以后注重修养,只有知识,没有道德,是一个不健全的人。另外请你注意,当心‘笑眼’变成笑里藏刀了……”

“‘我是市长我怕谁’先生,你什么都可以不怕,但是道德和法律你不能不怕。另外请你学点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弄清了什么叫‘不图所有,只图所在’的含义以后,你再说谁的混账。”

网虫们对此相继又作了回答。

“96899168”说:“我明白了你的意思,祝你幸运。”

王丹青说:“谢谢。”

“笑眼”先生说:“当我骂你是王八蛋之后,使我在阔别已久的家乡看到了泼妇骂街的情景。”

王丹青说:“像你这样,天理何在?”

“我是市长我怕谁”说

“你也懂得现代化企业管理?”

王丹青说:“知识可以共享,你现在补习,还有年龄优势!”

“笑眼”又说:“王书记才学上网,不习惯网络生活,大家放他一马!”

王丹青说:“‘笑眼’先生,既然你举起了免战牌,那就饶了你吧。”

其实,“笑眼”“96899168”“我是市长我怕谁”等等都是网络上的虚拟名字。现实生活中,他们彼此之间可能素不相识,也可能是熟悉或者要好的朋友。王丹青不知道也无法知道他们真正是谁,但是他们毕竟在网络中相遇相识。他深深感到,这就是网络生活放荡不羁与现实生活谨小慎微的差距。

王丹青作为一个地方的行政长官,上网的目的当然不是去聊天消遣。所发帖子和在帖子上的留言是一个地方的经济信息,几位网友乐此不疲地参与讨论,当然是网络生活的一种形态。“96899168”对信息中的仙牛洞是世界自然遗产的说法提出疑问,他给予了礼貌地回答。一个通俗的比喻,不失风趣形象,使其心悦诚服。相比之下,另外两位网友却“来势汹汹”,出言不逊,语言低级粗俗。王丹青沉着应对,于是起了网络风云。除此之外,他对“笑眼”先生的回答也很诙谐,先指出骂人是不道德的,然后欲擒故纵,指出对方缺乏修养,没有道德,最后单刀直入地提醒对方注意,当心“笑眼”变成笑里藏刀了。平常的文字略显咄咄逼人,算是王丹青对交际辞令的学习运用。“我是市长我怕谁”是一个关心家乡命运和发展的热心人,从言语中暴露出他知识的贫乏和认识的浅薄。王丹青以自己的修养、知识和言辞,让网友们自行撤退,不仅消除了他们错误的认识,而且使他们受到了教育。整个过程充满浪漫的色彩,也有喜剧的气氛。

王丹青上网的这段经历,不仅亲自体验了网络生活的虚幻,还认识到了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的截然不同,发出了让人们正确面对现实,也正确面对网络的呼唤。

他的每一个夜晚几乎就是这样在读书、写作、思考、上网中度过的。他不认为与孤夜相伴的唯有寂寞,可以在自我警醒的前提下用理智的方式去打发和战胜寂寞。因为作为一个具有七情六欲的自然人,只要活在世上,就不能杜绝寂寞。不过他认为寂寞有好有坏,好在它,坏也在它。

他眼中的寂寞,不是空虚,更不是无聊,是真正意义上的与歹念、邪念无关的寂寞。它有很多代名词,外延宽泛,内涵丰富。

王丹青经常在一阵寂寞之后扪心自问,“寂寞”究竟是什么,后来才慢慢明白,受到冷遇时的寂寞,是思索也是总结;受到讥讽时的寂寞,是自省也是自责:受到非议时的寂寞,是正视也是觉醒;受到侮辱时的寂寞,是愤慨也是发泄。

远离亲人时的寂寞,是牵挂也是思念;期盼相助的寂寞,是冷清也是孤单;贫穷困苦时的寂寞,是幻想也是憧憬;失去父母时的寂寞,是悲伤也是思念。

面对身处顺境时的寂寞,是容纳也是沉着;面对一片歌声时的寂寞,是致谢也是斟酌;面对宠爱降临时的寂寞,是感激也是努力;面对岁月蹉跎时的寂寞,是眼泪也是赞歌。等等,等等,寂寞的内容越多,寂寞的代名词越多。

在王丹青进一步看来,理性可以校正寂寞时的偏差,理性可以荡涤寂寞中的尘埃。

所以说,人,只要有了理性,就能正确对待一切难耐的寂寞。凡是有理性的寂寞,都是高雅、文明的寂寞。

王丹青按照这个结论,从到施家桥子乡工作不久,便开始在工作之余的每一个难眠的夜晚,用思考激活大脑神经,用读书填补知识空白,用写字抒发内心情感,用网络开阔自己视野。无论情趣,无论意境,都成了他工作的补充动力或精神力量,促使他毫不保留地把心血和汗水挥洒和注入施家桥子这块日益沸腾的热土上……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