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迎河子的头像

迎河子

网站用户

小说
202509/16
分享
《山影》连载

第二十三章

王丹青将党委会安排在上午九点钟举行。上班后的头一个小时,他要把入伍的新兵交接给前来接兵的部队首长。这已经是他到施家桥子乡工作以来的第4次送新兵了,按照往年惯例,他要当着部队首长和新兵家人的面,给即将出发的新兵讲几句话,再送他们上车。过去,他总会跑到县里,找县人民武装部多争取几个名额,只要体检和政审合格的新兵,他都尽力不让因名额限制而被刷掉。而每年这一天,他讲话的内容都大致相同。

“从今天起,你们就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了。部队是保家卫国的大熔炉,只有在部队经受住锤炼,才能成为钢铁长城的一部分。入伍之后,即便你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还在大山里累得死去活来,你们也要有军人的血性,不能一心二用。在部队里要好好干,争取干个10年、20年再回来。你们要记住‘不想当军官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以后,要让全乡干部群众看到,你们要么佩戴着军官军衔,要么胸前挂着光荣花。不管怎样,起码能端上国家的饭碗,吃上国家的饭,穿上锃亮的牛皮鞋,把祖祖辈辈穿的草鞋彻底甩掉,然后把父母和兄弟姐妹接到城里,用自己的力量和外面的人脉关系,支持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帮助父老乡亲们脱离苦海。”

王丹青这些年复一年的话语,对于即将离开大山的孩子们而言,都是第一次听到。他们听着这些话,把他们的眼泪都催出来了。临别的时候,原本准备握手的手,却都因只顾擦着眼泪而难以抽出。

送走新兵,党委会的时间到了。全体党委委员来到会议室,刚才送别新兵时的情绪还未完全消散。

“现在开始我们的党委会。”王丹青的声音有些低沉,和平常很不一样。

大家都清楚,党委办公室每次接到会议通知,都会发放与会议议程相关的书面材料。而今天,连口头通知都没有。

“今天的党委会很简单,没有给大家发材料。会议只有两个议题。一是我向大家通报孟天明同志辞职回家的原因,二是讨论年轻干部的成长问题。”

王丹青提起孟天明辞职的事,大家之前都有所耳闻,但具体情况并不清楚。

“孟天明这小伙子,前两天给我留了封信,算是打了个招呼,然后就回他老家了。他为什么这么做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穷。他在信里说,在我到任前的两年,他的月工资总额不到280块钱。每天早餐费1块5毛钱,一个月就是45元,再扣除每月抵作工资的150元左右的茶叶、鞭炮和苞谷酒,实际到手最多也就百把块钱。他是外地人,在施家桥子乡举目无亲,要是有老乡或同学路过,管上三顿饭,兜里就没钱了。有时候还得四处借钱,在商店里欠了不少账。我到任之后,财政状况虽然有点好转,抵作工资的东西少了一多半,但他每月到手工资也才200块钱左右。他今年28岁了,人长得精干帅气,女朋友谈一个黄一个,到现在还是单身。在我们这山里,山民们都羡慕我们是国家干部,但实际上,我们的日子过得却没什么尊严。这能怪谁呢?我觉得谁也怪不着。要怪就怪包括我在内的全体党委委员,以及人大、政府、政协的乡级班子成员。但怪又有什么用呢?小孟现在心意已决,怎么劝都没用。至于后续工作该怎么做、效果如何,那是另外一回事。目前,当务之急是想办法留住现有的七八个年轻干部,防止他们思想动摇。”

孟天明的离开,如同一记警钟,让大家深刻意识到当下年轻干部面临的困境。对此,王丹青陷入了思考,很快,他在会上提出了一系列留住年轻干部的想法。

王丹青叹了口气,把问题抛给了大家。

“我们这里穷,财政形势不乐观,这是事实。要是说责任,我这个党委书记首先要负责。乡镇合并后,我主持全乡工作已经两年了,发展确实需要过程,但这不能成为唯一的借口。关键是我在发展经济和争资立项上做得不够,财政收入增幅增得非常缓慢。像争取扶贫资金、老区开发资金的时候,也畏首畏尾,力气没有用完,有的也没有用到点子上。”

接着,党委副书记、乡长方和平深刻地检讨了自己的工作。旁边的另一位党委副书记正准备往下说,王丹青担心今天的党委会开成民主生活会,便向大家明确了今天会议的核心内容:

“在这个问题上,剖析原因、查找根源固然重要,但我们今天重点讨论的是如何留住年轻干部。既然想留,就得拿出实际行动。什么是实际行动呢?提高工资基数、承诺发放下乡补贴,这肯定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既然是好处,我们就得说到做到,全乡干部、部门职工、全体教职工都执行同一个政策标准。要是出尔反尔,最后肯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还会被大家笑话,说我们说话不算数。说实话,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提高工资待遇、落实下乡补助,我们有心无力。那该怎么办呢?只能‘扁担挑水——挂两头’,从精神层面安抚人心,通过提高政治待遇,让年轻干部有尊严,一旦逢节过年回去了,囊中羞涩,掏不出几分钱,但可以把他们‘公鸡头上一块肉——大小是个冠(官)’的事向父母交代。这样,也让他们的家人、为他们介绍对象的人都有面子。我觉得,这种能让他们在外面抬起头做人的办法,是让他们坚定扎根山区、建设山区的最现实途径。大家想想,他们工作是为了实现理想抱负,那与理想抱负相匹配的是什么呢?是社会上大家茶余饭后讨论最多的话题。对于这些年轻干部来说,职务和级别不仅是衡量他们理想实现程度的标准,也是他们在社会上有没有面子的重要因素。如果我们只说他们工作干得好,却在他们的职务职级晋升上不关心,那他们拼搏之后的精神慰藉从哪里来呢?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年轻干部们工作起来不仅更有信心、更有劲头,回家也能给家人一个说法。而且,他们有了一官半职,找对象、娶媳妇也容易些。基于这些考虑,我提议,任命赵劲波同志为旧集办事处副书记,兼任施家桥子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贺之强同志任瓦屋办事处副书记,兼任天景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果世路同志任北岭办事处副书记,兼任天鹅池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大家都知道,这几位同志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先进积极,热爱工作、热爱学习,看得出是有潜力成为大干部的好苗子。简单来说,就是工作能力强,组织信得过,政治靠得住。我们现在把他们推到基层领导岗位上,对锻炼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丰富一线工作经验、提升跟群众打交道的协调能力都有很大帮助。对于其他年轻干部,我们也要拓宽渠道,争取让他们到县里四大办借用、到县直部门挂职,为他们创造成长机会。还有,县里在乡镇合并后冻结了乡镇班子成员的调配,导致乡妇联主任一职一直空缺。我的建议是,先让党委任命西友荣同志为妇联主任,等时机成熟了,再推荐她成为乡党委委员。这样一来,年轻干部的发展问题基本上都能照顾到了。我相信,人心都是肉长的。年轻干部们明白了党委的良苦用心,肯定会鼓足干劲,努力工作的。今后,我们还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对于那些能踏实工作、吃苦耐劳、顾全大局,尤其是为了党的事业任劳任怨、不惜奉献自我的干部,在当前无法提供优厚物质待遇的情况下,一定要打破用人的旧有模式,不拘一格地为他们提供晋升机会。我的观点和思路就是这些,现在请各位委员思考并讨论,若有不同意见,大家可以开诚布公地提出来。”

王丹青觉得自己的话还没有说完,又补充道:

“今天是月初,回想起上个月底,我费了不少的工夫,总算是把县林业局、土地局的相关负责人请到了施家桥子乡,和乡里林业所、土管所的临时负责人一起,把积压许久的问题给解决了。

大家都知道,过去一年多,县林业局和土地局派驻在我们乡的林业所、土管所,正职、副职都没配备,日常工作全靠指定的业务骨干牵头维持。这种“群龙无首”的状态,给工作开展带来了诸多不便。

于是,我直接跟两个主管局的局长表明态度,要是再不把所长人选确定下来,就别保留这两个下属单位了。两位局长听了,也是满脸无奈,诉苦说,现在县里头的干部,宁愿在县里当普通办事员,也不想来咱们这穷乡僻壤当一把手。

我寻思着,既然这样,倒不如给那些一直负责实际工作的骨干明确正式职务,好让他们放开手脚干事。两位局长和各自班子成员商量后,提出任命这些骨干为副所长主持工作。我当场就拒绝了,既然他们能主持工作,能力肯定没问题,为啥不直接任命为所长呢?经过一番沟通和争取,他们最终采纳了我的建议。

就在昨天,两位局长打来电话,说已经研究决定好了,任职文件过几天就会正式下发。这下,土管所的骨干吴有昌、林业所的余世钢终于能正式担任所长了。这两位工作能力比较出众,就是不擅长搞人际关系,之前因为这个,所长、副所长的职位一直空缺,也没他们的份儿。现在问题解决了,能干的干部也留下来了。

昨天晚上,我跟县政府办公室殷主任通电话时,顺便问了问他们办公室缺不缺人手。要是缺人的话,我们施家桥子乡想推荐一两个年轻同志过去跟班学习,帮忙打下手。我还跟殷主任保证,要是用着顺手,就让同志长期留下;要是不合适,随时退回来,我们再推荐其他人选,既不要县政府发工资,也不会找他们其他麻烦。殷主任听了很高兴,当即同意让我们推荐一人过去。我生怕他变卦,当时就把但华军报给了他。

当然,我们不能只重视年轻干部,把老干部给忽略了。像乡农经站的刘岱忠同志,都59岁半了,一家之主,每个月工资才340多块钱。就这点收入,他家的日子过得多艰难,真是不敢细想。

为了帮他改善状况,我先是找了财政局局长,又去跟县长做了汇报。最后决定把刘岱忠同志的人事关系转到县财政局。这样等再过半年他退休的时候,退休金能高些,养老也就不用愁了。

除了刘岱忠同志,还有好几个村的老书记也让人放心不下。他们在村里辛辛苦苦当了几十年干部,起早摸黑,为村子发展出了不少力。现在因为年纪大退下来了,一年却只有几百块钱的补助,这点钱哪够生活呀!这肯定不行,哪怕现在手头紧,就是“脱了裤子卖”,也得把他们的问题解决好。

另外,殷家河村党支部书记闫启顺的儿子闫世鹏,从贵州师范大学毕业后,因为没关系,进不了教育系统,只能在黔南州做代课老师。他是正儿八经的大学毕业生,学的还是马列主义专业,只当了个临时工,这多可惜啊!这件事我记在心里了,之后还得好好琢磨琢磨,看怎么能帮他一把。

说起这事儿,话就长了,我得多啰嗦几句。我们乡教育经费一直比较紧张,财政每个月都不能足额拨付给全乡教管会。在这种情况下,乡教管会主任冯德志没少费心思,他在一百多名老师面前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这才长期稳住了全乡教职工队伍的人心,让大家能安心教学。

现在中学正好缺一个炊事员,冯德志他老婆做饭手艺很不错,我想就让她去补上这个岗位。这算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儿,既表达党委对冯德志同志工作的认可,又解决中学的用人之急。

还有件事,乡里退休多年的党委副书记谢广坤同志,他儿媳妇一直是临时工,工作不稳定。这回有点巧,县民政局的福利院正好要招一名工人。我个人觉得,以前乡党委在这些老领导任职时可能有照顾不周的地方,这次就当是还上这份“人情债”,帮老领导的家人解决这个实际困难。

我这么做,就是想给乡里的年轻干部多创造些成长机会,看到希望。施家桥子乡山高路远、地方小、机会少,像个没人烧香磕头的穷庙。让年轻干部去大地方锻炼,能更快施展才华、成长起来。”

听了王丹青的这席话,大家豁然开朗。随后,委员们踊跃发言,对王丹青提出的用人思路表示赞同。大家觉得,在无法给予优厚物质回报的情况下,就应该给予精神鼓励。打破旧有用人模式,给有能力、肯奉献的干部晋升机会,这是激发他们工作热情的关键所在。

关于后续工作,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有人认为要完善培养机制,关注干部在新岗位的发展,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培训、经验交流分享会等方式提升他们的能力;有人提议建立沟通机制,主动了解干部的想法和困难,具体可以每月开展一次一对一谈话,或是设立专门的意见反馈邮箱;还有人提出设立奖励基金,对表现突出的干部给予物质奖励,改善他们的经济状况,基金来源可以通过向上级申请部分资金、发动本地企业和爱心人士捐赠等方式筹集。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为留住年轻干部、促进乡镇发展共同努力。

当干部们微薄的工资收入已经冲击到自己的生活的时候,施家桥子乡的干部们穷得似乎只剩下精神支撑了。每当他们心生迷茫、想不通时,便会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设身处地地考虑施家桥子乡山民们的生活状况。

从理性角度来看,这种换位思考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共情能力,更是基于责任与担当的深刻反思。施家桥子乡的干部们并非不向往更好的物质生活,然而,当他们将自身境遇与山民们对比后,就会发现,自己面临的困难与山民们更为沉重的生活负担相比,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山民们为了维持生计,不仅要从事如在煤矿挖煤、建筑工地上搬砖这样的苦力活赚取微薄的血汗钱,那些守在土地上的山民更是在贫瘠的土地上勤扒苦做,脸朝黄土背朝天,收获的却仅仅是用以维持生计的小麦、苞谷、南瓜和萝卜,这些食物或许已延续了不知多少代人。如此微薄的收入,导致诸多问题出现:许多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即便有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考上高中,也常因交不起学费而无奈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从而错失考大学改变命运的可能。还有一些老人,面对疾病,小病只能硬扛着,一旦患上大病,往往因没钱医治,借不到钱也贷不到款,最后只能无奈地选择放弃治疗,等待死亡。他们居住的房子,有的已经住了十辈人不止,破败不堪,屋顶像满天星,下雨时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天冷的时候,老人和孩子只能蜷缩在家里,不敢出门,这样的场景,连饿狼见了恐怕都会流几滴眼泪。而干部们尽管工资微薄,但至少有着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和一定的社会保障。这种鲜明的对比,让干部们深刻意识到,自己的困境只是暂时的物质匮乏,而山民们面临的则是关乎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

从社会结构和职责分工的层面分析,乡镇干部作为连接政府与基层群众的关键纽带,肩负着推动地方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使命。他们的工作绝非仅仅是一份普通职业,更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虽然微薄的工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个人生活质量,但从宏观角度来看,他们的坚守与付出对施家桥子乡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他们的每一分努力,都有可能为山民们带来新的希望,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推动整个乡镇迈向更好的未来。正是这种使命感,让他们在面对生活压力时,能够超越个人利益的局限,将目光聚焦于更广泛的社会责任之上。

进一步从精神价值层面探讨,这种换位思考促使干部们重新审视自身工作的意义。当他们以山民们的生活状况为参照时,便会发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尽管辛苦,但却有着深远的价值。他们的努力能够为山民们带来政策支持,创造发展机遇,帮助山民们改善生活条件,提升生活品质。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物质财富无法衡量的。它给予了干部们强大的精神动力,让他们在困境中坚守岗位,在艰难时刻奋勇向前,成为推动施家桥子乡发展的中流砥柱。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常常容易陷入个人的利益诉求和生活困境,进而忽略身边更需要帮助的群体。而施家桥子乡的干部们通过换位思考,打破了这种局限,展现出高尚的精神境界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的内涵,有力地证明了即使处于物质匮乏的环境中,精神的力量依然能够支撑人们勇往直前,为实现更伟大的目标而不懈努力。这种精神不仅值得在施家桥子乡代代传承,更应该成为广大基层工作者乃至全社会学习的榜样,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忘初心、坚守使命,凭借精神的力量战胜物质困境,共同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