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城研究院情报处的翻译人员中有译审、副译审、翻译和助理翻译,高、中、低全资质系列的翻译,涉及六个语种,专业学术氛围更加浓厚,而且他们大都是名校毕业,可谓是藏龙卧虎之地,尤其是两位年近古稀的老先生,译审职称,自著和译著成果颇丰,也在坐镇情报处。情报处还主办有一个国家级的学术刊物。
经历了一系列的周折之后,工作环境总算是更加地称心如意,于是,李牧就一心把精力放在了工作上,小女儿由奶奶带着,其它的事情,也顾不上多想,想也没用。在年轻翻译中李牧的译文质量、业务能力很快就得到了老同志的认可。
院里对李牧也十分地照顾,给他分了一套二居室的公寓楼住房,二楼中户,两个房间都很宽敞,厨房、卫生间、还有一个小餐厅。李牧简单地购置了几双碗筷,一早一晚可以自己动手做些饭菜。一个房间里有一张单人床,另一个间房空着。一套厨灶、两个凳子都是研究院后勤处配置的。原来在月川有色所的住房和用具都留给了离异的妻子,他只带着自己的衣服和几个纸箱的书籍来到了湘城,屋里空荡荡,平时,他都是在单位的食堂吃饭,也很方便。
1983年春节刚过,他把小女儿接来自己带着,白天,上班前他送女儿去研究院的职工幼儿园,孩子们可以在幼儿园吃饭。到了下午下班后,李牧就接女儿一起回到家里。
有时候,晚饭后,李牧会带着女儿散步,城市的夜晚,灯火通明,彩灯闪烁,街上的人们熙熙攘攘。女儿还小,走走会要求爸爸抱抱,他们父女俩走一会儿,会停下来,坐在路边的石台阶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热闹的街景,女儿高兴极了,看着身边的女儿,李牧心里有些平静,但过去的事情,他不敢去想,想起来,一阵阵的揪心让他心寒。年迈的父母,为儿女操劳,熬白了头,累弯了腰,自己作为一个男孩儿,三十多了,没能为父母分担忧愁,反而一直让老人为自己操心不安。想起大女儿,他不免又会有些烦躁不安。过去的往事,今后的牵挂和担心,他不敢往下想下去。
一天,李牧买了两条比较大一点儿的鲫鱼,晚饭他做了米饭,把鲫鱼煮熟,放了一点儿葱花和盐,心想,让女儿吃鱼和米饭,她一定会吃得很香,剩下的汤水自己喝点儿,加上米饭,就是他们父女俩的一顿美餐。春季天长,太阳已经西下,但光线还是很强,好像是留恋人间的烟火气,久久不愿落下地平线。坐在在阳台上,看着外边的绿树霞光,女儿晃着脑袋,摇着凳子,吧唧着小嘴,吃着爸爸做的鱼和米饭,一副非常地满足的样子。而且,边吃边和爸爸说着话: “爸爸,小朋友都有妈妈,我怎么没有?” 在她幼小的记忆里,她对她的妈妈没有概念,三个月大就一直跟着奶奶。 “有啊,你的妈妈出差去了,很远很远,出差完了就会回来了。” 李牧安慰着女儿,小东西高兴地信以为真。
女儿满脸的幸福,高高兴兴。李牧把鱼刺一根一根地找出来,把清理干净的鱼肉放进她的小嘴里,一碗鱼汤稀稠全部报销,李牧原本指望的鱼汤也都被孩子吃了个净光,但他很享受女儿幸福的模样儿。自己吃了点儿米饭,也很高兴,因为,那时候,城市居民口粮中供应的大部分都是粗粮,大米是细粮,比例很小。能吃顿米饭,那就是奢侈,对女儿来说,何况还有美味的鱼肉和鱼汤。
李牧的工资仍然是四十几元,父女俩勉强够用,但开始也有一次,还没到发工资的时间,提前两三天就把钱都花光了,爷俩就只能靠库存,青菜什么的简单几天。后来,有了经验,发了工资就必须要计划好,平均每天可以花多少钱,头一天要是多花了,第二天就一定要找补回来,少花。上街买鸡蛋从来都是买三两个,装在衣服口袋里,提个袋子买鸡蛋从来都没有敢想过。日子很紧巴,可李牧不觉得苦,心里也很知足。一到办公室坐下翻译文献,他就会全神贯注地和那些密密麻麻的字符进行交流和沟通,交流越深,字符给你反馈的信息就越多,越精准。李牧也就很欣慰。
1983年底的一天,院人事处让李牧到处长办公室去一趟。见到李牧,处长语气平和,开门见山说:“有一个从波兰全套工艺技术设备引进的项目已经获批,列入了国家重大技术引进工程计划,由国家计经委副主任叶青主抓。项目的谈判和建设需要一批波兰文翻译,但目前国内只有北京外语学院每四年招一个班十几个人,波兰文翻译很缺。你是专职翻译,第二外语是波兰语,根据部里的意见,安排你去波兰一所大学进修,学习时间一年,回国后参与引进项目的谈判与建设。想听听你有什么想法,或者说有社么困难。”
大学期间一个不经意的兴趣,一个无心的选择,几年后一个难得的机遇又悄无声息地出现了。
“谢谢你,处长,我非常愿意去进一步学习,家里的事情,我会安排好,请放心,没有困难。”李牧语无伦次的表达着他的想法和心情。
走出校园后的风风雨雨,社会的实践和学习,李牧清楚,要走好人生路的每一步都取决于自己,每一步都需要踏实而不是浮躁,需要读书而不是在人海中去追求名利,自己更愿意踏实清醒地做人,以自己的勤奋走好人生路。一生中,每一步都是你自己,每一步都是因,每一个因都绘出了一个人道德和性格的曲线,果则成了必然。这就构成了一个人真实的命运。
进高等学府继续读书学习是李牧多年来的梦想,那年,报考研究生没能如愿,今天,能有机会去波兰一所大学进修学习,李牧感到由衷地高兴。他把女儿又送回到乡下自己的母亲那里。
李牧将要就读的这所大学位于波兰一座历史悠久的大城市,也是波兰最重要的文化和纺织工业名城。学校是波兰知名的高等学府之一,拥有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李牧到校后,流利的波兰语表述能力令他的老师Tadeusz J.教授感到意外,交谈中,教授问及他学习波兰语的经历,李牧说,是在母校一位懂波兰语老师的指导下自学的,教授说,他知道那位华大毕业的中国人。
身处所学语言的语言环境,没有母语的交流,环境逼着你去适应地道的语感,包括语音语调、方言、文学及口语表述,甚至是一些粗俗的用语。国内学校的小语种学生也都是二年级学完后,就这样开始在工作环境的实践中完成学业。外语的学习,在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以后,这是一种快捷有效培养途径。
一年的时间,转眼即逝,即将回国之前,一位东岛大学的同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给李牧寄来了一封信,说,一位学姐,叫杨书哲,英语专业,在校时你肯定也曾经见过,现在是北京一所中学的英语教师,年龄大你一岁,一直未婚,算是个大龄姑娘。她母亲是某大学的一位系党总支书记,父亲是个老干部,一个部委的党组书记,弟弟是外交人员。如果李牧愿意,结为夫妻,女方答应,李牧可以直接地去国外使馆工作,女儿可以送到一个很好的幼儿园。行不行,希望李牧把这件事考虑一下。李牧的记忆中,这位学姐未曾直接的接触,但似曾相识,印象中是个文静的姑娘。李牧的进修计划还在进行中,除了学习,心无二用。老同学的好意对他来说有些意外,另外,李牧对婚姻的考虑,很纠结,他暂时也顾不上去考虑这件事,实际上他还没有完全从失败的婚姻中缓过神儿来,同时,也怕误了别人。更重要的是,他的心里放不下他的大女儿,于是,也就发了一个EMS快递,如实告诉了他的那位同学,他不是一拖一,而是一拖二。最后,又谢了那位同学的好意。
1984年,一年的国外语言进修让李牧和波兰这个国家结下了不解之缘,回国后,国内工作一段时间后,他退休之前的忙碌基本上都是在波兰这个风景美丽、人文气息浓厚的国度里度过的。